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高三(上)周练化学试卷(12.12)

发布:2025/1/2 10:30: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5
  • 2.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向里推活塞时,长颈漏斗中有一段水柱,静止,水柱高度不变 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B 脱脂棉燃烧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C 烧杯①的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 NaHCO3比Na2CO3受热更易分解
    D U形管右端的液面高 铁钉发生吸氧腐蚀

    组卷:38引用:8难度:0.9
  • 3.有一澄清透明的溶液,只可能含有大量的Fe3+、Fe2+、H+
    A
    l
    O
    -
    2
    、Al3+
    CO
    2
    -
    3
    NO
    -
    3
    七种离子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量1mol/L NaOH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没有沉淀,而后才有沉淀.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组卷:193引用:24难度:0.7
  • 4.醋酸钡[(CH3COO)2Ba•H2O]是一种媒染剂,下列是有关0.1mol/L醋酸钡溶液中粒子浓度的比较,其中错误的是(  )

    组卷:38引用:5难度:0.7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 12.锂-磷酸氧铜电池正极的活性物质是Cu4O(PO42,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2Na3PO4+4CuSO4+2NH3•H2O=Cu4O(PO42↓+3Na2SO4+(NH42SO4+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方程式中涉及到的N、O元素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2)基态S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与Cu同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还有
     
    (填元素符号)。
    (3)PO43-的空间构型是
     
    ,其中P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4)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SCN溶液,生成配合物[Cu(CN)4]2-,则1molCN-中含有的π键的数目为
     

    (5)铜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集堆积,铜的原子半径为127.8pm,列式计算晶体铜的密度
     
    g/cm3
    (6)下表列出了含氧酸酸性强弱与非羟基氧原子数的关系。
    次氯酸 磷酸 硫酸 高氯酸
    含氧酸 Cl-OH
    非羟基氧原子数 0 1 2 3
    酸性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
    由此可得出的判断含氧酸强弱的一条经验规律是
     
    。亚磷酸(H3PO3)也是中强酸,它的结构式为
     
    。亚磷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组卷:4引用:1难度:0.5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 13.常用作风信子等香精的定香剂D以及可用作安全玻璃夹层的高分子化合物PVB的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
    Ⅰ.
    (R、R'表示烃基或氢)
    Ⅱ.醛与二元醇(如乙二醇)可生成环状缩醛: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乙醛,其核磁共振氢谱有
     
    种峰.
    (2)C为反式结构,由B还原得到C的结构式为
     

    (3)C与M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
     

    (4)E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N由A经反应①~③合成.
    a.反应①所需的反应条件是
     
    .b.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
     

    c.F的名称为
     
    .d.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5)PVAc由一种单体经加聚反应得到,该单体的结构简式是
     

    (6)碱性条件下,PVAc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组卷:19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