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宜春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写了各题。
近年来中国思想界经学研究兴起,一时蔚为潮流。这一思潮的出现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所谓“学术转向”有关。在追求学术和知识的诸方向中,回归经学是主流之一。在这一时期的传统文化领域中,清代学术堪称显学。值得留意的是,“国学热”这个词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当然,经学研究的强劲复兴,还是新世纪到来以后的事情。经学视野浸染到中国思想和学术的方方面面。新时代的经学复兴是多种因素共振的结果:其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文明的自信力得到了恢复和提高,经学作为中国固有文明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理所当然地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其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商品化热潮至少部分地造成了道德状况的滑坡,人们开始普遍地意识到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经学对于敦厚风俗的价值;其三,近代以来一直居主导地位的西方文明暴露出各种各样的局限和问题,试图在经学系统中探寻解决当代问题的答案,也成为回归经学的动力之一。“泛滥西典,归本六经”,是部分原本以冶西学为专业的学者所取的路径,这一治学路径严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在当代经学思潮中,辐射范围最广的经典是《礼》《春秋》和《易》,而《诗》《书》这两部原本被视为文史学者共同基础的经典,反而在这一时期没有更突出的表现。礼学研究直指当代人伦面临的各种危机,试图在现代世界里延续或者激活儒家的礼乐精神,从而在日常生活场域中重建儒家的秩序。部分思想者更由此走向儒家宗教性的确立和安顿。《春秋》学,特别是以公羊学为代表的今文经学传统的兴起,强调《春秋》大义,试图以天下观重新构建对近代以来的世界格局的理解,有相对突出的政治指向。对《易经》和《易传》的研究,原本即在中国哲学史学科的范围内,而且大《易》哲学穷本极源,因此,或多或少地成为以中国哲学为根基的各种根源性哲学建构的底蕴。这些试图在当代中国复兴固有的经学传统的努力,接续中国精神的血脉,以淑世情怀直面时代课题,无论如何都是弥足珍贵的。
然而,在一个无论是经典自身的权威还是其中的价值体系、思想基础、人伦秩序制度构想、社会愿景都受到质疑的时代,新经学不可能单独承担起中国文化和思想在更高层面上复兴的责任。因此,以更直接的方式面对根源性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向度。
“新子学时代”将是怀疑精神下中国哲学发展的一种局面。虽然在今天,它还只是一种可能,但我们仍然可以拟想其基本特征:首先,“新子学时代”的哲学建构在当代汉语的丰厚土壤中“生长”出来,必定是当代汉语思考能力的具体展现。时代语言既是哲学家的凭借和依托,又构成了哲学思考的限界。经过一百多年来各种不同层面的“译介”,当代的汉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可否认,当代汉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甚至“败坏”。然而,腐烂是有可能产生肥料的,将腐烂转化为滋养,不正是强有力的思考的责任吗?其次,)(“新子学时代”的哲学不能回避对根本问题的新的尝试性的回答,或对此前哲学家的回答和论证的重构。正如我们前面说过的,哲学思考总是从原点出发的重新思考。最后,作为“当代名学”的分析哲学,或与之类似的哲学倾向,虽然不能决定其他哲学思考的形态和品质,但一定会以某种方式被涵摄在真正富有时代精神并且能够为未来奠定基础的哲学工作当中。
(摘编自杨立华《新子学时代》)(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世纪到来后,经学研究开始强劲复兴,这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学术转向”有关,也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
B.由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商品能热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道德状况的滑坡,人们开始意识到儒家经学的价值。
C.研究者试图通过对《礼》《春秋》《易》的研究,复兴固有的经学传统,以此来接续中国精神的血脉,并面对时代的课题。
D.分析哲学或与之类似的哲学倾向会被涵摄在真正富有时代精神且能够为未来奠定基础的百学工作当中。
(2)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关于经学研究复兴的观点的一项是
A.邓秉元《新经学》:“只有重新回到经典,才能在根本上疏通新的经济之学,这是新经学的应有之义。”
B.钱基博《经学通志》:“经学的要害,不过是‘五常之道,六艺之教’。”
C.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中国文化过去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天’‘人’关系的研究。”
D.刘增光《文化纵横》:“当代学者研究经学,回应了时代需求,为国人寻找到新的精神浓托和价值奠基。”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文明暴露出很多问题,研究者想利用经学来解决,这是经学复兴的原因之一。
B.面对当代人伦面临各种危机的现状,礼学研究试图在日常生活场域中重建儒家的秩序。
C.由于新经学不可能承担起中国文化和思想复兴的责任,所以需要利用新子学来面对这一问题。
D.“新子学时代”的哲学应当重构此前哲学家的回答或者对根本问题做出新的尝试性的回答。组卷:15引用:1难度:0.9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APEC会议期间,国礼“和英纯银錾刻丝巾果盘”惊艳了很多国家元首。他们看到金色的果盘里放了一块柔软的丝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抓,结果没有一个人能抓得起来,原来这块丝巾是用纯银錾刻出来的。为了做出仿竹编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柔美光感,孟剑锋反复琢磨、试验,制作了近30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5天。“一把横截面2.5平方毫米的錾子,一共有20多道细纹,每道细纹大约有0.07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粗细。”
开好錾子只是完成了制作国礼的第一步。在厚度只有 0.6毫米的银片上,有无数细密的经纬线相互交错,在光的折射下形成图案,这需要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不仅下手时要稳准狠,同时也要特别留神,不能签透了,只要有一次失误,就前功尽弃。
为了保证按期完工,有人提议用机器铸造底托。孟剑锋说:“这个建议显然更快、更容易操作,但是用机器做出来的底托特别呆板,没有生命力。”他决定全部用纯手工方式编织,用直径约 3 毫米的银丝编织中国结,先要进行高温加热使银丝软化,并需在温度降低、银丝变硬前迅速编织。而且每弯一次需要重新再加温,褪了很多遍火才成型。
为了编底托,孟剑锋的手被烫出大泡,水泡磨破了,汗水一浸疼得钻心。咬牙坚持奋战了3个月,他手上的水泡变成了厚厚的茧子,食指都变形了,一根手指像两根手指那么粗。他怕影响工作,就用钳子剪去手上的死皮,接着干。
(摘编自陈琳《孟剑锋:在0.6毫米厚的银片上錾刻上百万次》) 材料二: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生动概括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激励广大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立志成为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执着专注,是工匠的本分。许多优秀工匠短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专注于一项技艺或一个岗位,经过持续不断地磨炼,才最终获得卓越的成就。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71岁的许振超依然意气风发。成为集装箱桥吊司机后,许振超坚持“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经常顾不上吃饭休息苦练技术。终于,他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还带领团队多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让“振超效率”成为港航界的“金字招牌”。
精益求精,是工匠的追求。“再仔细一点点,离一微米的精度就能更近一点点!”工作中,“80后”技术工人、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陈亮给自己定下这样的准则。为了提高产品精度,陈亮打破常规思维,通过“移植工序”,把“铣”和“磨”组合使用,终于在不断尝试中成功。一微米有多长?大约是一粒尘埃的颗粒直径、一根头发丝直径的 1/60。追求精益求精,让陈亮带领团队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一丝不苟,是工匠的作风。辽宁沈阳的铆焊专家杨建华,从一名初中没读完的普通工人到登上国家科技进步奖领奖台,用了39年。《铆工工艺学》,随便提一个要点,就知道在哪一页;随身携带记录本,几十年来足足记了上百万字……“岗位可以平凡,追求必须崇高。”杨建华这样说。
追求卓越,是工匠的使命。很多大国工匠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努力把产品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向更高、更好、更精的方向努力。航天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被称为“金手天焊”。火箭发动机大喷管焊缝长近 900米,管壁比一张纸还薄,焊枪多停留0.1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烧穿或焊漏,导致损失上百万元……高凤林经过艰苦的努力,最终成功完成任务。为练就过硬本领,高凤林拿筷子练习送焊丝,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就举着铁块练耐力,还冒着高温观察铁水流动规律。正是凭借这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他成为国内权威的焊接专家。
(摘编自张烁、吴月《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三:
古代中国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曾有过诸多精微的阐释,如《诗经》所描述的工匠在制作玉器、象牙、骨器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仔细、认真与执着;墨家及其弟子所提倡的“强力而行”的敬业精神;《考工记》所倡导的“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的“臻达极致”的技术追求;“庖丁解牛”所表达的“道技合一”的工作境界,等等。工匠精神深深根植于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中,但是工匠精神在当下中国的倡导,仍然面临一些现实挑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从现实来看,传统“重道轻器”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体力劳动仍然存在着被贬抑的现象,劳动者缺乏发言权、缺乏工作尊严,等等。在如此环境下,仅仅依靠一些个体坚守工匠精神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国家必须凝聚社会共识,深入贯彻“职业无贵贱”的观念意识,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氛围,积极引导劳动者摒弃功利主义意识。
(摘编自彭新武《工匠精神的中国语境》)(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相关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益求精、不怕困难的孟剑锋最终制作出惊艳了很多外国领导人的“和美纯银錾刻丝巾果盘”。
B.“80后”技术工人陈亮的身上主要体现了不断追求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C.杨建华创作的专业书籍《铆工工艺学》论证了杨建华的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D.中国古代著作《考工记》倡导在技术上追求“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以实现“臻达极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是典型的记叙类文本,它通过叙述孟剑锋制作APEC会议国礼,塑造了一个大国工匠的形象。
B.材料二末段通过列数字、作比较、夸张损失程度,突出了焊接火箭发动机大喷管焊缝的难度之大,从而赞美了高凤林。
C.材料二通过解说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出了劳动者应立志成为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论点,并举大量事例做了论证。
D.作为一篇论述类文本,材料三通过举例、引用、对比等方法对古代的“工匠精神”进行了阐释。
(3)三则材料都是以工匠精神为内核,它们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组卷:17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玩家
聂鑫森 吴昌开着崭新的宝马车,行驶在铺满晨光的乡村公路上。此行去青山桥杨家村,那里新建了一个钓鱼基地。昨晚睡前,他习惯地翻翻报纸,副刊上有一篇散文写到它,那些美丽的文字把吴昌的心挠得痒痒的。
在古城私企老板中,40岁出头的吴昌还算不得头面人物,尽管他拥有一家两千人的服装制造厂。但在玩家圈子里他名声很响,因为他是个正经的玩家。吴昌玩得很雅,其一是玩瓷,也就是专项收藏古瓷器。唐盆宋碗、明壶清瓶,竟收了上百件,或从拍卖场拍得,或从古玩店淘来。他当然吃过亏,吃一堑长一智,慢慢摸出门路,眼力自然练出来了。谈起四大备窑釉上彩、釉下彩、斗彩,他口若悬河,当行本色。他曾请城中古玩店好古斋的当家——袁清来家鉴赏,袁清的目光冷冷地扫视一遍,说:“不错啊……都是真货。”能得到袁清这奇赞语,不容易!
玩瓷之外,吴昌还喜欢钓鱼。古城郊外大小钓鱼基地他都光顾过。什么鱼用什么钓竿,下什么饵,他如数家珍,而且手感极好,浮子稍一颤动,他的手就会闪电般扬起,刚吞钩的鱼也就成了俘虏。他钓鱼,心里还有个小九九:顺带在附近的农家转一转,说不定哪天会发现一件“老器”。这就叫“捡漏儿”。
一个小时后,汽车停在杨家村的一口大水塘边。水塘的左侧只有一栋青砖大瓦屋,是水塘主人的家。一个60来岁的老人飞快地来到汽车前,对刚下车的吴昌说:“先生,欢迎你来钓鱼。请先到堂屋里歇口气,喝杯茶。”吴昌说:“好。好。”堂屋很宽敞,正面墙上挂着一个神龛,里面立着一尊白瓷观音像,造型极其优美;神龛下面摆着一张古旧的八仙桌,一边搁着一把上了年岁的太师椅。吴昌想:这户人家应该是有些来头的,一般农家不会有这样的家具。
老人送来一壶茶和一个小茶杯。茶壶和茶杯都是瓷的,似乎还很“老器”。吴昌的心突突跳。他提起茶壶给小茶杯斟上茶,迅速地把壶扫视一番。壶是平常式样,上面有明人唐伯虎的一幅仕女图,笔墨很见功夫,题款是两句诗:“屈指三春是嫁期,几多欢喜更猜疑。”他记起这两句诗是清人黄遵宪的。明人唐伯虎的画怎么会题上清代人的诗?他笑了,这壶顶多是个民国时的仿品。吴昌端起茶杯,啜了一口茶,呀,这竟是一只斗彩杯!造型轻灵俊秀,胎质细腻纯洁,白釉莹润如脂,色彩柔和,上面画着栩栩如生的牡丹和蝴蝶。这样一只杯子,目前市场上的价格已逾20万,想不到,竟让他遇着了!吴昌说:“这把壶不错,有些年岁。”老人笑了:“当然。是祖传的,传了多少代就弄不明白了。这只杯子,是挖菜窖时,从土里偶然发现的,看着入眼,权用它盛茶。”吴昌放下茶杯,随意说:“老人家,给我找根钓竿,我钓鱼去。”老人说:“好。”
吴昌在塘边勉强坐了两小时,一条鱼也没钓着,他脑子里想着那只斗彩杯。近午时他回到堂屋里,对老人说:“你给我用网打20斤鱼吧,空手而返,老婆会笑话。”老人忙安排人去打鱼。“先生,你喝茶。”“谢谢。老人家,我很喜欢这把壶,你愿意出让吗?”“祖传之物,舍不得。”“我愿意出高价购买,你开个价!”老人似乎心动,犹豫了好一阵才说:“不能少于12万!”吴昌差点要喊起来:“土老帽儿,这壶是民国的仿品呀,顶多值两千元!”但他没喊出来,装出痛苦的神情,说:“太高了,太高了,8万!”“你真心要,10万,再不能少了。”吴旨咬咬牙,说:“10万就10万,不过,你得搭上这个小杯子,让我早晚配着对儿喝茶。”老人说:“这个杯子反正是白捡的,你喜欢就拿走。”吴昌从内衣口袋里飞快地掏出一张支票,签好名,交给老人。
吴昌开着车喜洋洋地回到城里。今天捡漏儿,应该是他玩瓷史上最辉煌的一笔。声东击西,暗度陈仓,妙不可言。他不想告诉城里任何人——包括袁清。过了半月,他去省城博物馆,托朋友找瓷器专家“掌眼”。他没想到,“成化斗彩杯”是当今的仿品,只值几十块钱!吴昌傻眼了,谁给他下的饵呢?他后来打听清楚,报纸上那篇介绍青山桥杨家村钓鱼基地的散文,是袁清化名写的。那一刻,他什么都明白了,他去钓鱼,其实自己也成了一条被钓的鱼。
(选自杨晓敏《名家名篇笔记体小小说欣赏》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情节设置悬念首现、引人入胜,叙述描写深得中国古典小说的趣味,尤其末尾处发现成化斗彩杯是仿品的描写虽出人意料但合乎情理,有凸显小说主题的作用。
B.吴昌开着宝马行驶在乡村公路上,来到杨家村大水塘边的青砖瓦屋,走进厅堂看到古色古香的陈设,这些环境描写为吴昌与主人公老人的活动提供了真实背景。
C.进屋喝茶的客气里实有讲究,不经意之间推进情节发展。从“有些来头”的摆设看,这里不是“一般农家”,再次暗示其中玄机。
D小说语言通俗自然,虽没有华丽辞藻点缀。但写人叙事却很形象生动,如吴昌和老人做交易一段就综合运用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手法,收惟妙惟肖之效。
(2)在买到茶杯前后,吴昌的心理有哪些变化?试结合上下文揣摩分析。
(3)小说刻画了三个人物,作者以“玩家”为题,你觉得谁是“玩家”。组卷:6引用:1难度:0.5
(二)语文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如今,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有助于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开支,是实现全民健康积极有效的手段。①_____,于增进健康并无益处,值得大家重视。
游泳、跳绳、跑步、打球、太极……不同的人体质和健身需求不同,适合的运动形式、强度和频率也有所不同。尽管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如果选择不适宜的运动方式或强度,不仅会“伤身”,而且达不到健身的功效。
运动是保持健康的“良药”,②_____。无论是职业医生还是运动管理师,都可以为我们提供专业运动指导,量身定制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个性化运动“处方”需考虑多项维度,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等,可以解决运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等问题。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专属的运动“处方”,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健康中国,不仅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③_____。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动人民共建共享,才能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简述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组卷:37引用:4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材料二: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 材料三:
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材料四: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心目中君子所具有的特点,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你心目中的君子形象又是怎样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1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