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023年单元测试卷(2)
发布:2024/8/26 7:0:9
一、积累与运用
-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 )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物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A 养。我们必须要把níngB 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1)给语段A处填写拼音,B处填写汉字。
①滋养
②níng
(2)在语段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A.和
B.但
C.也
D.就
(3)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
(4)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组卷:206引用:5难度:0.5 -
2.古诗文默写填空。
(1)沾衣欲湿杏花雨,
(2)
(3)《天净沙•秋思》中主旨句是: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和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组卷:28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
-
3.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也用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2)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登临的地点和方向,“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
B.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小岛的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
C.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虚写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令人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D.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意思是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描绘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组卷:606引用:13难度:0.5
四、写作,任选一题
-
8.作文。
9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气候不同了,自然景物、人们穿着方面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你注意到了吗?请选择你最喜欢的景和物,写一个片段,不少于150字。
提示:(1)关键是要善于发现,你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不妨先都记下来,再做取舍。(2)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要写得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觉描绘出来。组卷:5引用:1难度:0.5 -
9.作文。
请以“这一路,风光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卷上;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组卷:26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