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讨论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作为科幻的宏大,二是作为文学长篇叙事的宏大。先来看前者。作为一种能够以宇宙为空间尺度、以万物起源与终结为时间尺度的小说类型,科幻小说天然地具备史诗气质。“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出自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中的名言,简洁形象地概括出了科幻小说拥有的广阔时空维度。它使科幻小说得以跨越个人、家庭乃至民族、国家的边界,想象整个人类种族的兴亡全景。
相比现实主义小说,科幻小说凭借现代科技的力量,获得了重述过去与铺演未来的可能,这使科幻小说在描绘长篇历史画卷时,气势更为恢宏。此外,由于真实历史事件被放置在可逆性状态下重新认知,或现实有了虚构的未来发展并结构出动态的因果关系,科幻小说往往能够更为深刻地揭示历史本质。“虚构现实或可能世界,尽管有着种种的移置和伪装,却始终反映着特定社会文化阶层的隐含受话者的愿梦和梦魇”(达科•苏恩:《科幻小说面面观》)。科幻小说一方面将目光投向宇宙或世界的永恒,另一方面也始终牢牢把握着时代的精神。正是这种被达科•苏恩称为“现代科幻小说特有的史诗性”,使宏大叙事在长篇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如艾萨克•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三部曲》、弗诺•文奇的《深渊上的火》、丹•西蒙斯的《海伯利安四部曲》等。
科幻小说宏大叙事的第二个层面,即作为文学长篇叙事的宏大,也可以从两个角度展开分析:一是叙事的宏大,二是宏大的叙事。先来看叙事的宏大。在科幻小说家中,王晋康、刘慈欣努力以科技文明为内核书写价值信仰。王晋康的《豹人》《癌人》《类人》等“基因人”系列,既对基因技术、人工智能产生的道德伦理问题展开重新思考,又对这些科技手段保持了乐观、坚定的信念。同样,在刘慈欣的《三体》里,我们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作家的科学乐观主义,以及由此而生的理想主义情怀。
接下来再看宏大的叙事。科幻小说是文学,所以必须强调文学性。场景铺展得再宏大,精神提得再高远,如果叙事能力跟不上,那么这个宏大叙事依然是有问题的。很多科幻小说宏大有余,叙事能力不足,可以轻易地把时空范围延展到星际之间、千年之外,但在基本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方面,仍然比较单薄、生硬,观念化的痕迹相对明显。而另外一些科幻小说,则是叙事技巧到位,对人性、人情的书写在某种程度上为主流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比如陈楸帆的《荒潮》,韩松的《地铁》和《医院》系列等。但这些作品因为价值观念问题方面的原因,又比较难以展开宏大叙事。或许正由于此,刘慈欣的《三体》才始终会让人觉得难以超越。《三体》中的每一个人物,章北海、程心、云天明都各具个性,尤其是章北海身上体现出的传统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为人类献身的大无畏气质,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但是,难以超越并不意味着无法超越。仔细梳理“宏大”与“叙事”难以两全的原因,比如当代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历史缺陷,作家对科幻文类功能认识的偏颇、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文学能力的不均衡,以及科幻叙事学批评的落后等,然后去思考如何克服这些难题,都是提升科幻小说宏大叙事水平的可能性路径。现在科幻小说创作处于发展的好时机,好好利用这一时机,提高科幻小说的创作质量,是每一位科幻作家和研究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摘编自詹玲《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 材料二:
宏大叙事作为一种充满历史理性主义的整体性叙事,关注人的社会性,描绘国家、民族的重大历史、现实场景,表现伟岸、阳刚的人生形式,张扬和追求理想、道德、崇高等精神价值。所以,宏大叙事不仅是一种叙事方式,也是一种叙事立场和审美形式。中外文学史上都曾涌现过一大批宏大叙事的经典作品,如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等,这些作品取材自国家、民族的重大变化和历史转折,塑造“伟岸的英雄”,融合现实批判性、历史性和人性剖析,成为充满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文学史诗。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思想启蒙、民族解放、国家建构等宏大叙事更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子夜》《红旗谱》《创业史》《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一系列作品,以厚重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民族情怀,展示了宏阔的社会生活,描写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其中流淌着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激情,成为几代人的精神坐标。可以说,整个20世纪,宏大叙事与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民族命运密切联系,形成了与时代同步、关注社会现实、探索人生境遇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成为重要的文学遗产。
当今,我们国家正处于致力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鲜活的实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素材,文学更是有责任用宏大叙事传达时代的脉动,从国家、民族精神的高度,用宏大叙事饱含的历史理性主义和理想主义,表现现实问题,反映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把对生活的感受、思想情感融入到大的时代之中,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思考,创作出具有家国情怀和思想穿透力的作品。同时,在深刻转型的时期,人们也遭遇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面临许多焦虑和困惑,需要充满价值建构的宏大叙事作品去凝聚精神力量,提升精神境界。
(摘编自黄建生《新时代语境下宏大叙事的重构与创新》)(1)下列对“宏大叙事”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宏大叙事是一种整体性叙事,它强调场景的宏大、主题思想的重大和对精神价值的追求。
B.宏大叙事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它既可以表现真实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也可以虚构未来的发展。
C.宏大叙事是作家采取的一种叙事方式,它的采取与否取决于作家的叙事立场和审美理念。
D.宏大叙事往往跟国家民族的重大变化和历史转折有关,关注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传达时代的脉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科幻”和“文学长篇”两个层面分析了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现状,层次分明。
B.材料二第一段围绕“宏大叙事”的特点,通过列举中外经典作品,肯定了宏大叙事作品的巨大成就。
C.材料一例举《荒潮》《地铁》和《医院》系列作品,旨在阐明这些作品为主流文学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D.材料二采取层进式结构,从宏大叙事的特点说起,进而阐明新时代的文学更应该用宏大叙事表现新时代的生活。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小说可以跨越边界,想象整个人类种族的兴亡全景,从而使得科幻小说有了广阔的时空维度。
B.既关注宇宙或世界的永恒,也始终牢牢把握着时代的精神,这正是现代科幻小说的史诗性。
C.只要作家的叙事能力突出,他就可以将时空范围延展到星际之间、千年之外,从而写出难以超越的作品。
D.人们把《子夜》《红旗谱》等作品当作精神坐标,是因为它们展示和描写了宏阔的社会生活和革命历程。
(4)材料一中提到有些科幻小说“宏大”与“叙事”难以两全”,作者认为原因何在?
(5)上世纪末以来,受西方后现代主义等思想影响,解构、否定宏大叙事的思潮在我国评论和创作界开始不断涌现,认为宏大叙事的作品严重遮蔽了个人生命价值的表达,限制了丰富人性的挖掘。请运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观点,对上面的说法予以反驳。组卷:6引用:3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鸭窠围的夜
沈从文 天快黄昏时落了一阵雪子,不久就停了。天气真冷,在寒气中一切都仿佛结了冰。便是空气,也像快要冻结的样子。我包定的那一只小船,在天空大把撒着雪子时已泊了岸,从桃源县沿河而上这已是第五个夜晚。看情形晚上还会有风有雪,故船泊岸边时便从各处挑选好地方。沿岸除了某一处有片沙嘴宜于泊船以外,其余地方全是黛色如屋的大岩石。石头既然那么大,船又那么小,我们都希望寻觅得到一个能作小船风雪屏障,同时要上岸又还方便的处所。凡是可以泊船的地方早已被当地渔船占去了。小船上的水手,把船上下各处撑去,钢钻头敲打着沿岸大石头,结果这只小船,还是不能不同许多大小船只一样,在正当泊船处插了蒿子,把当作锚头用的石碇抛到沙上去,尽那行将来到的风雪,摊派到这只船上。
河面大小船只泊定后,莫不点了小小的油灯,拉了篷。各个船上皆在后舱烧了火,用铁鼎罐煮红米饭。饭焖熟后,又换锅子熬油,哗的把菜蔬倒进热锅里去。一切齐全了,各人蹲在舱板上三碗五碗把腹中填满后,天已夜了。水手们怕冷怕冻的。收拾碗盏后,就莫不在舱板上摊开了被盖,把身体钻进那个预先卷成一筒又冷又湿的硬棉被里去休息。至于那些想喝一杯的,发了烟瘾得靠靠灯,船上烟灰又翻尽了的,或一无所为,只是不甘寂寞,好事好玩想到岸上去烤烤火谈谈天的,便莫不提了桅灯,或燃一段废缆子,摇晃着从船头跳上了岸。
黑夜占领了全个河面时,还可以看到木筏上的火光,吊脚楼窗口的灯光,以及上岸下船在河岸大石间飘忽动人的火炬红光。这时节岸上船上都有人说话,吊脚楼上且有妇人在黯淡灯光下唱小曲的声音,每次唱完一支小曲时,就有人笑嚷。什么人家吊脚楼下有匹小羊叫,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我心中想着,“这一定是从别一处牵来的,另外一个地方,那小畜生的母亲,一定也那么固执的鸣着吧。”算算日子,再过十一天便过年了。“小畜生明不明白只能在这个世界上活过十天八天?”明白也罢,不明白也罢,这小畜生是为了过年而赶来,应在这个地方死去的。此后固执而又柔和的声音,将在我耳边永远不会消失。我觉得忧郁起来了。我仿佛触着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看明白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心里软和得很。
这时节天气太冷,大门必已上好了,屋里一隅或点了小小油灯,屋中土地上必就地掘了浅凹火炉膛,烧了些树根柴块。火光煜煜,且时时刻刻爆炸着一种难于形容的声音。火旁矮板凳上坐有船上人,木筏上人,有对河住家的熟人。且有虽为天所厌弃还不自弃年过七十的老妇人,闭着眼睛蜷成一团蹲在火边,悄悄的从大袖筒里取出一片薯干或一枚红枣,塞到嘴里去咀嚼。有穿着肮脏身体瘦弱的孩子,手擦着眼睛傍着火旁的母亲打盹。屋主人有退伍的老军人,有翻船背运的老水手,有单身寡妇,借着火光灯光,可以看得出这屋中的大略情形,三堵木板壁上,一面必有个供奉祖宗的神龛,神龛下空处或另一面,必贴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红白名片。这是近一二十年来经过此地若干人中一小部分的题名录。这些人各用一种不同的生活,来到这个地方,且同样的来到这些屋子里,坐在火边或靠近床边,逗留过若干时间。这些人离开了此地后,在另一世界里还是继续活下去,但除了同自己的生活圈子中人发生关系以外,与一同在这个世界上其他的人,却仿佛便毫无关系可言了。
河面静静的,木筏上火光小了,船上的灯光已很少了,远近一切只能借着水面微光看出个大略情形。另外一处的吊脚楼上,又有了妇人唱小曲的声音,灯光摇摇不定,且有猜拳声音。我估计那些灯光同声音所在处,不是木筏上的牌头在取乐,就是水手们小商人在喝酒。妇人手指上说不定还戴了水手特别为从常德府捎带来的镀金戒指,一面唱曲一面把那只手理着鬓角,多动人的一幅画图!我认识他们的哀乐,这一切我也有份。看他们在那里把每个日子打发下去,也是眼泪也是笑,离我虽那么远,同时又与我那么相近。这正是同读一篇描写西伯利亚的农人生活动人作品一样,使人掩卷引起无言的哀戚。我如今只用想象去领味这些人生活的表面姿态,却用过去一分经验,接触着了这种人的灵魂。
羊还固执地鸣着。远处不知什么地方有锣鼓声音,那一定是某个人家禳土酬神还愿巫师的锣鼓。声音所在处必有火燎与九品蜡照耀争辉。眩目火光下必有头包红布的老巫师独立作旋风舞,门上架上有黄钱,平地有装满了谷米的平斗。有新宰的猪羊伏在木架上,头上插着小小五色纸旗。有行将为巫师用口把头咬下的活生公鸡,缚了双脚与翼翅,在土坛边无可奈何的躺卧。主人锅灶边则热了满锅猪血稀粥,灶中正火光熊熊。
邻近一只大船上,水手们已静静的睡下了,只剩余一个人吸着烟,且时时刻刻把烟管敲着船舷。
一切光,一切声音,到这时节已为黑夜所抚慰而安静了,只有水面上那一分红光与那一派声音。那种声音与光明,正为着水中的鱼和水面的渔人生存的搏战,已在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将在接连而来的每个夜晚依然继续存在。我弄明白了,回到舱中以后,依然默听着那个单调的声音。我所看到的仿佛是一种原始人与自然战争的情景。那声音,那火光,都近于原始人类的战争,把我带回到四五千年那个“过去”时间里去。
不知在什么时候开始落了很大的雪,听船上人细语着,我心想,第二天我一定可以看到邻船上那个人上船时节,在岸边雪地上留下那一行足迹。那寂寞的足迹,事实上我却不曾见到,因为第二天到我醒来时,小船已离开那个泊船处很远了。
(有删改) 备注:《鸭窠围的夜》是《湘行散记》中的一篇,是沈从文散文代表作。1934年沈从文回乡看望病重的母亲,他和张兆和商定写信报告旅途的情况,这些书信后来结集为《湘行书简》,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正是根据这些书简写成的。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时令、天气与泊船过程,描绘岸边的景致,渲染了鸭窠围岸边迷蒙枯寂清冷的氛围。
B.棉被又冷又硬,可见水手的生活条件艰苦;睡觉、抽烟、喝酒、烤火、聊天等,表现出水手生活的寂寥单调又不乏生活原味。
C.那些大小不一的红白名片,让沈从文感受到各色湘西人的气息,且不能自已地去揣想他们后来的命运。
D.文中通过大量的场景描写细腻地呈现出水上人的生活状态,寄寓着作者对普通人际遇命运的深刻理解。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船”是贯穿文本的标识物,身为叙述者的“我”始终在船上,对鸭窠围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刻绘入微,细节生动饱满。
B.不同于其他游记散文侧重于时间层面的线性描述,本文只将视角转向空间,在多个景物的转换中展现作者自由而灵活的审美趣味。
C.文章半写景物,半叙人事,全篇在人与自然契合的背景上动人地展现了这一方水上人“也是眼泪也是笑”的苦乐人生。
D.沈从文笔下的声音,沿袭了古典诗歌中对声、光的重视,由声、光而引发对于周边环境的想象,并以此谱写了一首湘西之歌。
(3)小羊的鸣叫引发了“我”的哪些忧郁,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4)沈从文在《湘行书简》中写道:“历史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请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组卷:7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时常陷入利益羁绊的何止青年?一事当先,做还是不做,往往悉心思忖;分内工作,①______,尚得仔细权衡。在利益的坐标系上,很多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演绎着价值排序,精准计算着投入产出。一切似乎都进行得准确顺畅。只是,当物质的欲望填满生活,利益的喧嚣遮蔽生命的星光,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也会惘然惆怅:为什么,我们“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
考量利益,②______。表面上看,精致的利益计较未必无益于社会的进步。相反,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利益最大化的风轮,很容易鼓荡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然而,这样的城堡却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进的可能。一旦利益的巨浪③______,我们的身边便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责任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不是吗?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在唯利是图的利益尽头,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
所以,青年既需要现实主义的利益考量,更需要理想主义的勇气担当。
(1)下列各句中,与文中画横线句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让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化石再次在当下的生活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B.月夜,清冷的月光铺满一地,淡淡的光辉似乎带有一种清冷的香味,而且可以感觉到那质地还是相当的光滑。
C.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D.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组卷:5引用:1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意大利报人兼发行人朗根尼西:“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
文学家歌德:“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
以上材料有一定启示意义。《中国青年报》的“青年之路”栏目邀请身为高三学子的你为他们写一篇文章。请你面向青年读者,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7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