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藤野先生》2023年同步练习卷(8)
发布:2024/9/16 3:0:8
一、选择题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100引用:2难度:0.8 -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①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②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③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④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⑤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⑥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组卷:90引用:2难度:0.8
二、基础知识
-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喝(
为(
血(
倒(
系(
深恶(
食宿(
声调(
邮差(
照相(
收藏(
烟尘斗乱(组卷:19引用:2难度:0.8 -
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fēi 红 芦huì 不xùn nì 名信 组卷:29引用:2难度:0.7
四、现代文阅读
-
11.阅读回答问题。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
④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⑤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1)解释加点的词语,并对句子加以赏析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
②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确……但)
(2)第⑤段中“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请结合全文谈谈藤野先生“伟大”在何处。组卷:6引用:3难度:0.3 -
12.(二)比较阅读
甲段: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得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束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乙段: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分别概括甲乙两文的内容。
(2)乙段文字首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受了他的影响了。”一句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中的“他们”指什么人?“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的“他们”又指什么人?作者对后一个“他们”持怎样的态度?
(5)在看电影事件中作者共写到哪几种中国人?讲堂里的“我”和影片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组卷:32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