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开滦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我们先说第一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而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材料二:
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
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世间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不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
(摘编自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材料三:
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
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
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
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
(摘编自冯其庸《读<红楼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悲剧之演成常以善恶与灰色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而《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还因为兴亡盛衰之无常。
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因为只有如此,价值的毁灭才能构成真正的悲剧。
C.金陵十二钗认同的价值不同,选择的生活不同,但她们追求的价值和生活最后尽都落空,这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
D.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表面上对封建朝廷歌功颂德,但仍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悲剧是各人性格、思想、见地、立场等方面上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剧。
B.早期的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赋予悲剧以崇高的意味。
C.十二钗的悲剧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有相似点。
D.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荣宁两府的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两种毁灭的社会意义不同。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红楼梦》所体现的“真正之悲剧”不同的一项是
A.《罗密欧与朱丽叶》
B.《哈姆莱特》
C.《雷雨》
D.《边城》组卷:1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买酒
余显斌 那时,这酒还不叫北大仓,叫聚源永,但已成为名酒,酒液清澈,颜色微黄,酱香悠长,回味隽永,人人称道。
那时,这儿的当家的还不是叫经理,应当叫掌柜。
那是1936年。
那年冬天的雪啊,铺天盖地地下着,鹅毛一般。在聚源永掌柜的记忆里,那天是那个冬天最冷的一天。因此,他早早地让伙计们吃罢饭,一人喝了半碗烧酒,暖暖地上床睡了。
然后,他也准备睡,就在这时,响起了敲门声,轻轻的,一声两声三声,接着,又是一声两声三声。掌柜的打开门,在雪光和屋内射出的灯光映照下,面前站着一个小叫花子,对他道:“大叔,打扰了。”
掌柜说没啥,然后让进屋暖暖。
小叫花进去,一笑,嘴角边露出两个酒窝。
掌柜热心地问:“饿了吧?”
小叫花子摇着头说:“我想买一坛酒。”
掌柜的答应着,就拿了一坛酒。聚源永有个规矩,买酒的可以尝酒,满意了就掏钱,不满意的作罢。掌柜的就拿了酒让小叫花尝尝,小叫花轻轻抿一下,就咂吧着嘴唇道:“大叔,酒真好,真香!”
掌柜的一笑,得意地道:“关外有名的聚源永啊。”
小叫花拿了酒说:“大叔,我走了。”
掌柜的本来想留小叫花,天晓了,就在这儿歇着吧。再说了,晚上出去,在野外遇见野物了,或者遇见小鬼子巡逻兵了,多危险啊,可是,他还没来得及说,小叫花就走出了门,就消失在门外。
本来,小叫花这样走了就没事了。
可是,小叫花又回来了。
多年后,掌柜已经老了,头发已经花白了,每次想到这儿,都忍不住摇头,忍不住流泪。就在他再次关门时,又传来了敲门声。他忙打开,小叫花站在门外一笑道:“大叔,我忘了给酒钱了。”
掌柜的说算了,就算送的。
小叫花说不,买东西咋能不给钱呢。
小叫花就进门给了钱,准备走时,院子外面响起了杂沓的脚步声,还有狗叫声,和小鬼子叽哩嘎啦的声音。掌柜的忙关上大门,外面响起喊声:“注意,有脚步从山里下来的,岗村少尉吩咐,一定是抗联,仔细搜索。”
掌柜急了,忙指着床底,让小叫花进去躲着。
小叫花摇着头道:“大叔,躲不住的。”
小叫花说,如果搜出来了,这里的人就都完了。小叫花说:“大叔,求你一件事。”看掌柜点头答应了,就说,请他务必将这坛酒放在后山的老虎石上。说完,小叫花推开后门冲了出去,外面响起杂沓的脚步声,响起叫喊声。
接着一声枪响,划破夜空。
掌柜的心里一缩,一夜都没睡着。
第二天,大家被小鬼子集中在那边的场地上,场地中间放着一具尸体,是小叫花的。小叫花的脸洗净了,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大大的眼睛望着天空,嘴角竟然盛开着两朵微笑,花骨朵儿一般。
掌柜的泪水一滴滴落了下来。
他按照女孩的要求,不是将一坛,而是将几坛聚源永烧酒放在后山的老虎石上。
有时,闲下来的时候,他就想到女孩的事,他想,女孩当晚冲出去,为啥要朝那边的河沿跑啊,咋的就不朝后山跑啊。
他想,跑到后山不就没事了吗?
一直到了解放后,他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解放后,聚源永成为国营酒厂,掌柜成了厂长。那天,几个部队上的人来到这儿,拉着他的手连连感谢着,说那个冬天,如果不是他的几坛好酒,既为大家消了伤口的毒,又御了寒,大家是活不过那个冬天的。
原来,这是几个抗联老兵。
那年,他们负伤,躲在后山养伤。
女孩呢,是他们的卫生员。
他们伤口化脓,浑身发冷。女孩于是就扮作叫花子,连夜冒雪下山买酒,谁知再也没有回音,幸亏掌柜放了几坛酒,救助了他们。
老掌柜再次想到女孩,才理解她当年跑向河沿的原因,她是故意将小鬼子引开,引离藏在后山上的战友的啊。
抗联老兵们听了,一个个落下了泪。
掌柜也流着泪。
那时,距离女孩离世,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了。那时,聚源永也已改名北大仓了。
(选自《山花》)(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冬天的大雪既介绍故事发生时的节令,又交代自然环境,“那天是那个冬天最冷的一天”暗示了故事的悲剧性。
B.掌柜为人善良、热情、慷慨,打开门见到小叫花,他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小叫花拿了酒没有付钱,掌柜也特意不言不语。
C.小说描写掌柜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掌柜厚道、仁慈的性格,又暗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语言通俗平实,多用口语,如话家常,句式短小,有的一句话独立成段,既使小说叙述节奏明快,又增强了抒情意味。
(2)小说在“小叫花推开后门冲了出去”之后,多次写到掌柜的神情和心理。下面关于这些描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掌柜的心里一缩,一夜都没睡着。”写出了掌柜为小叫花的安危极度担心。
B.“掌柜的泪水一滴滴落了下来。”写出了掌柜对小叫花惨遇害的同情和惋惜。
C.“他想,跑到后山不就没事了吗?”写出了掌柜的迷惑,同时设置了悬念。
D.“掌柜也流着泪。”写十年后,掌柜因看到抗联战士落泪而情不自禁地流泪。
(3)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4)小说反复写到小叫花的“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组卷:14引用:5难度:0.7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和九年,(吴)元济以其士叛,逸掠陈、汝之间。冬,纵兵临寿春,屠马塘,走其守令狐通,焚霍丘。淮南郡邑大骇,民人卷席而居。上闻之怒,谪其守。明年春,诏执金吾李将军驰传出守之。既至,收其坏卒,聚寿春城。使人劳井闾,而市货耕桑之业始复,民人莫知复为战矣。
八月乙巳,夜引兵南出霍丘百四十里,又折而西四十里,营于万胜冈,筑新城。初,将军(裴)度曰:“吾士卒萍合之众也,易散而难役。吾以筑垒令之,必苦难。使寇闻之,必袭吾。”乃召诸将谓曰:“吾旦夕望气,其状有寇,谨备之。”令诸军分营连居,环回之间,十有余里,各视营之所向,宜为数堵之垣,以御暴矢耳。诸将数奇将军言,归而亟晓其卒,故所命立就。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又令曰:“山泽之地,其土瘠漓。今时方秋,浸潦用事,谓众之功难为也。顾其垣今日而周,明日而坏。吾为诸君惜之。诚能致其厚,则土藏气色,脉力相辅,虽霖潦不为患矣。”筑者皆悦,复争为厚。及竟,将军监军使出视之,复劳曰:“嗟乎!诸君之能,众士之功也。既周且厚,始为其垣,今则城矣。”因自吟曰:“城乎城乎,使其增数仞而饰之,寇虽蚩尤,宁敢犯我乎!”遂归。诸将相谓曰:“乃者,将军之词得无意其高也?吾党亦丑其卑矣!”复增其筑,于是新城遂具。明日,寇果来,望见皆愕然。因至新城傍,俱张喉高言,指城上曰:“为我曹敬谢将军。”讫,辞而去,诸将尽伏。十一月戊辰,将军将卒万余,西渡涧渠上史蔟冈与贼阵。自平明至日中,进退相延不得合。及日侧,将军乃谋曰:“彼必乘暮伺吾还兵,击我必矣。”于是引兵急攻寇,寇延退数里。
(节选自唐沈亚之《新城录》①)【注】①《新城录》:记录唐将裴度平定吴元济之乱时,在寿春之南霍丘万胜冈筑城、御敌与平叛的经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
B.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
C.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
D.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驰传,古代驿站用四匹中等马拉的车,文中指驾着传驿的马车快速奔驰。
B.乙巳,“乙”属天干,“巳”属地支,干支结合以记年月日,此处记日。
C.望气,可指远望动静或气势;这里指为进行秘密活动者守望,观察动静。
D.蚩尤,与黄帝、炎帝合称为“中华三祖”,因骁勇善战被尊为“战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面对叛乱,有效应对。吴元济叛乱,沿途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皇帝怒贬败逃的守官令狐通,让李将军出京镇守,百姓农商生活得以恢复。
B.裴度审时度势,未雨绸缪。他深知军队初建,纪律性差,于是下令诸军分营镇守,彼此牵制;为弥补布防缺漏,让士兵修建围墙以防敌军弓箭突袭。
C.裴度善笼人心,受到拥戴。他对筑城将士采取言语褒奖、物质犒劳等措施,士兵们自觉地按其要求对围墙增高加厚,新城落成,连敌人也惊叹佩服。
D.裴度精于谋略,积极作为。他亲率万余将卒,从天刚亮到中午一直与贼对峙;预料贼寇必在傍晚己方撤兵时进攻,于是带兵主动出击,击退了敌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将数奇将军言,归而亟晓其卒,故所命立就。
②将军之词得无意其高也?吾党亦丑其卑矣!组卷:1引用:1难度:0.5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
张炎①
候蛩②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注】①张炎:南宋木年词人。宋亡时,家产籍没,以卖卜为生。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苏杭一带。②候蛩:蟋蟀。③兰成:南朝梁时诗人庚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权所俘,曾作《衣江南赋》,抒发故国之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用“侯蛩”“西风”“落月”“秋江”“芦花”等意象,展现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
B.“望尽芦花无雁”句,既表现了词人的思乡之切,也抒发了词人乡思难以寄托的愁苦。
C.下片用典,借庾信之事,表现了词人因漂泊流浪、生活困顿而身体日渐消瘦的艰难境况。
D.这首词上片侧重于写景,景中含情;下片是对上片所写之景的总结与升华,侧重于抒情。
(2)“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句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请对此作简要分析。组卷:13引用:6难度:0.6
(三)名篇名句默写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始皇发展了前代君主的功业,用武力来统一天下的两句是“
(2)陆游在《书愤》一诗中,用“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组卷:7引用:1难度:0.8
四、课内基础(每小题3分)
-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8引用:2难度:0.9
五、写作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因为持续高温干旱,重庆多地先后突发山林火灾。在山火扑救行动中,除了武警、消防、民兵等,还活跃着许多志愿者。有一支“重庆娃儿们”组成的摩托车救援队,尤其让人敬佩。在大型车辆无法抵达的地方,这些年轻、勇敢的逆行者,骑着摩托车将物资用背篓一点点的送往救灾一线,引来无数网友的点赞致敬:“川渝人是有些英雄气在身上的!”
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社会现实,以“英雄气”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