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部分市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18 2: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点滴思考。
          一、关于科幻之“核”。科幻首先必有科学之核,否则很难称之为“科学幻想”。非常重要的是,在拥有科学之核的同时,更应该有文化之核,最终通向生命之核。科学之核——文化之核——生命之核,在某种意义上,科幻文学以此对所有文学寻找“硬核”起到了赋能、引领的作用。
          二、关于科幻之“魅”。它不仅是以科技为依凭的想象,更是对生命的探照。在科幻世界里,未来跟历史一样,并非只有失范失措,我们仍有能力参与塑造。我们看到关于生命及其处境的无数可能性;我们感知人类面对宇宙的浩瀚和时间的流转、面对新科技新难题带来的挑战,既有恐惧、疑虑,也有渴望、憧憬。那些如万物灵机、宇宙玄妙的情态和诗性,正是科幻的魅性所在——给生命以超能之力,给智能以正义之心,它让我们不再一味盘桓于一时一地,而是有深度、有向度、有态度地化合积淀,并自信、自主、自然地朝向未来勇毅前行。
          三、关于科幻之“实”。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以前存在于科幻文学和科幻影像里的场景,果真成了现实世界中的一幕幕,甚至成为人类新的生活方式。但科幻的价值功能岂止于“变现”,科幻的本质是关照未来机体与关心哲学本体、关涉历史整体的“三体”创作。优秀的科幻作家们,你们不仅是在幻想,更是在思想;你们不单是在寻找和展示想象力,更是在表达人类命运的自我体认和生命之光所可能达到的射程。而一切超前的去处都来自深厚的来处,你们是令人尊敬的最具有历史心和现实感的沉思者和创造者。
          四、关于科幻之“属”。科幻文学,已经不再可能是类型文学,它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以及许多创作方法的集约者,它是人类文明的辉煌存续和待解问题不断结晶又无限生成的状态承载者、势能探求者和秩序追索者——它是我们所需要的审美共同体,是属于文学的真切立体的开新原创天团。它是时代光谱,它是心灵叠影,它是深情容器,它是精神担当。它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和未来更广大更长久的时空史诗中的文学正典。
    (摘编自施战军《属于文学正典的科幻——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未来之选”发布会上的致辞》)材料二:
          贾煜:您在前面提到,只要有一个非常好的科幻构思,一部小说特别是短篇科幻就成功了一半。那么,您认为怎样才算好的科幻构思呢?
          王晋康:科幻与主流文学作品最显著的区别就在这里。所谓科幻构思,就是立足于科学的一种小说设定,比如《流浪地球》中的“用地球大炮的反推力驱使地球在太空中流浪”。什么是好的科幻构思?我认为有几个判别标准:首先,它应该具有新颖性,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创性,科学内涵具有冲击力,科学的逻辑推理和构思能够自洽;其次,它和故事应该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内在的推动力;最后,科幻构思最好有一个坚实的科学内核,能符合科学意义上的正确。这里所谓的“科学意义上的正确”,是指它能够存活于现代科学体系之中,符合公认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逻辑方法,不会被现代科学所证伪,但不能保证它能被证实。换一个说法:科幻文学是以世界的统一性为前提的神话故事,是建立在为所有人接受的某种合理性的基础之上。
          说到底,科幻是文学而不是科学。所以第三点要求就过高了。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作品就会更厚重,更耐咀嚼,更能带给读者思想上的冲击。
    (摘编自王晋康、贾煜《王晋康:科幻创作是站在科学巨人的肩膀上》)材料三:
          在当前的类型融合叙事中,最流行、最值得讨论的或许是科幻叙事与现实主义写作的融合。文学界已出现未来现实主义、科技现实主义、科幻未来主义以及“纯文学科幻”等表述,这些概念既来自传统的纯文学写作者,也来自科幻小说家。他们都想借科幻叙事展开想象,用一个更具未来感的故事揭示当前世界的问题。他们通过科幻作品所想象的未来,会与自己作为个人的未来命运有关系吗?用科幻虚构出宏大、浪漫的未来,比照出现实世界中迷茫的个体,既有现实批评,也有技术反思。科幻作家昼温的《偷走人生的少女》就整体而言是传统的写实风格,作家很朴实地讲着未来的故事,想象了人可以通过高科技设备复制他人的头脑思维时,我们将面临怎样的道德困境。还有更多的作家,都是借未来生活的可能性来揭示当前现实的命题,或用反思科技的故事直面一些永恒的人性问题。
          对于科幻叙事,杨庆祥曾有一个判断:“不能将科幻文学视作一种简单的类型文学,而应该视作为一种‘普遍的体裁’。正如小说曾经肩负了各种问题的探求而成为普遍的体裁一样,在当下的语境中,科幻文学因为其本身的‘越界性’使得其最有可能变成综合性的文本。”把科幻文学视作一种“普遍的体裁”,对于早期作为科普宣传文本的科幻文学而言可能不会成立,但对于今天科幻叙事和纯文学相互融合趋势下的科幻文学而言,作为未来文学的“普遍体裁”完全有可能。
          科幻叙事有着超强的越界能力,其文本综合能力将越来越突出。这不仅是当前中国小说创作的新现象。最新译介的外国小说中,像麦克尤恩的《我这样的机器》、托马斯•品钦的《致命尖端》、星新一的《人造美人》以及诺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托卡尔丘克的《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等等,这些小说也在用科幻的故事探索着未来人性的变异可能。这些当代重要作家最新的创作动态,将作为一种世界文学新趋势的外部力量,影响着中国作家的类型融合选择。
    (摘编自唐诗人《文类共融:当代文学叙事艺术的新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科学之核”与材料二中的“科幻构思”两个词语的内涵相同。
    B.“科幻的魅性”指科幻文学展现出的情态和诗性,它能激发人们探寻未来。
    C.材料二中的“主流文学作品”在文中指除科幻文学作品外的其他文学作品。
    D.“超强的越界能力”的“越界”是指科幻文学与小说等纯文学体裁的融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战军认为,其他文学应该像科幻文学那样,在创作时寻找到自己的“硬核”。
    B.《流浪地球》之所以受到欢迎、获得成功,就是因为有一个非常好的科幻构思。
    C.坚实的科学内核能增加科幻文学作品内容的厚度、阅读的深度与思想的冲击力。
    D.未来现实主义等概念的提出,能显示出传统的纯文学写作者对科幻叙事的关注。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变现”使用的引号有表示特殊含义的作用,这种用法与材料三中的“普遍体裁”具有明显的不同。
    B.材料一最后一段多处运用排比,从多个角度对科幻文学的地位所属进行确认,同时增强了致辞的气势与感染力。
    C.材料二中的“首先”“其次”“最后”与材料一采用序数异曲同工,都使讲话内容 层次更清晰,方便听众听清。
    D.材料三引述杨庆祥的判断与新译介的外国小说,都是为阐明科幻文学具有超强越界能力与文本综合能力的原因。
    (4)对科幻作品中所写未来的作用,施战军与唐诗人的认识不同。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三简要说明。
    (5)如何创作出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请结合材料概括出三条创作经验。

    组卷:4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寂静的雪野
    杰克•伦敦
          寂静的雪野上,有一种森严可怕的气氛。大自然有很多办法使人类相信人生有限——例如川流不息的浪潮,猛烈的风暴,地震引起的震动——不过,最可怕、最让人失魂落魄的,还是这冷漠无情的寂静雪野。什么动静也没有。
          在荫蔽的坡底下,有一片密林,他们的路正从这里穿过。梅森弯下腰系鹿皮靴上松开了的带子,一辆辆雪橇都停了下来。周围安静得出奇,只听见空中有一声微微的叹息——
          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听到这个声音,这不过是一种感觉。接着,一株大树,在长久的岁月和积雪的重压之下,演出了生命悲剧中的最后一场戏。梅森听见了大树快倒下来的折裂声,正在打算跳开,不料他还没有完全站直,树干已经打中了他的肩膀。
          突然的危险,迅速的死亡——
          马尔穆特•基德已经见得太多了!松树的针叶还在抖动,他就发出命令,投入行动中。那个印第安女人,既没有昏倒,也没有无益地高声啼哭。她一听到基德的命令、立刻把全身压在一根仓促做成的杠杆一端,来减轻树的压力,一面注意听她丈夫的呻吟,马尔穆特•基德于是用斧头砍树。钢刃一砍进冻僵的树身,立即发出了清脆的响声,同时,随着斧声,还听得见这位樵夫费劲地“呼!呼!”喘息。
          最后,基德总算把这个不久以前还是个人的可怜东西,放在雪里了。但是比他的伙伴的痛苦更令人难受的,是露丝脸上那种默默无言的悲伤,同她那交织着希望同绝望的问询眼光。在零下六十五度的气温里,一个人只要在雪里多躺几分钟,就活不了的。于是他们立刻割下雪橇上的皮带,用皮褥子把不幸的梅森裹好,放在树枝搭成的地铺上面,并在他面前升起一蓬火来。
          梅森给树压得很惨,即使马马虎虎地检查一下也看得出。他的右臂、右腿跟背脊都断了;他的腿从屁股以下全麻木了。只有偶尔的一声呻吟,说明他还活着。
          没有希望,也没有办法。无情的黑夜慢慢地过去。
          第二天早晨,受伤的人清醒过来了,马尔穆特•基德俯身过去,倾听着他那悄悄的细语。
          “你还记得我们在塔纳纳见面的情形吗?如果算到下一次冰消雪化的时候,就是整整四年了。她是我的好老婆,每逢遇到了困难,她总是跟我一块儿担当。你还记得那一回,她冒着像冰雹一样打在水面上的枪林弹雨,穿过麋鹿角急流,把你同我从岩石上拉下来的情形吗?
          “记得那回她怎么奔过流水,给我们带来消息的事吗?真的,她真是我的好老婆。我本来打算赚一点儿钱,明年一块儿到‘外面’去——我跟露丝——现在已经太晚啦。”
          “基德,我算是完啦,最多也拖不了两三天啦。你一定得继续往前走!你必须继续往前走!记着,这是我的老婆,我的孩子!你不能再守在我旁边了——我是个快死的人,我请求你,赶紧上路吧。”
          “让我等三天吧,”马尔穆特•基德恳求着,“你也许会好起来,可能会出现想不到的事。”
          “不行。”
          “只等三天。”
          “你必须赶紧走。”
          “两天。”
          “基德,这是为了我的老婆和我的孩子。你别再说了。”
          “那么一天。”
          “不行,不行!我一定要你……”
          “只等一天。靠着这些干粮,我们会对付过去的,说不定我还会打到一只麋鹿哩。”
          “不行……好吧,就是一天,一分钟也不能超过。还有,基德,别……别让我孤零零地在这儿等死。只要一枪,扣一下扳机就行。你懂得的。想想看!想想看!我的亲骨肉,我今生可见不到他啦!”
          “叫露丝过来,我要跟她告别。我要告诉她,叫她想想肚子里的孩子,不能等到我断气。如果我不跟她说,也许她不肯跟你走。再会,老伙计,再会。”
          马尔穆特•基德穿上皮外套,套上雪鞋,把来复枪夹在腋下,让那女人去轻轻哭她的男人,就走到树林里去了。在北极一带的这种不幸的事,他不是没有遇见过,可是从来没有面对这样的难题。
          五年来,他们肩并肩,在河上、路上、帐幕里、矿山里,一块儿面对着旷野、洪水同饥荒所造成的死亡的威胁,结成了患难之交。他们之间的友谊真是太亲密了。可是现在,这种友谊要由他亲手割断了。
          虽然他只祈求找到一只麋鹿,只要一只就够了,可是,所有的野兽似乎都离开了这一带,到了天黑的时候,这个累得精疲力竭的男人,只好两手空空,心情沉重地朝帐幕慢慢走去。可是,狗的狂吠和露丝的尖厉喊叫使他加快了脚步。
          他一冲进宿营地就看见露丝正在一群狂吠的狗当中抡舞着斧头。那群狗正在一拥而上地抢夺干粮。他立刻提着步枪,参加了这场战斗,于是,这出自然淘汰的老戏,就像在原始时代那样残酷地演起来了。步枪同板斧以单调的规律性上下飞舞。那些灵活的狗,睁着发狂的眼睛,露出流着口涎的狗牙,飞快地扑来躲去。接着,那群打败了的狗就爬到火堆旁边,舐着自己的伤口,不时对着星星,哀号着诉说它们的苦难。
          全部的干鲑鱼都给狗吞掉了,前面还有两百多英里荒野,只剩下五磅左右的面粉。
          清晨,露丝瞧着他搭棚,这跟猎人储存兽肉,免得让狼同狗吃掉,有时搭的那种一样。
          他把梅森身上的皮褥子裹好捆紧,把绳子的两头捆在弯倒的松树上。这样,只要用猎刀砍一下,就会让松树松开,把他的身体弹到半空中去。
          露丝顺从地接受了她丈夫的遗嘱。可怜的女人,她受的服从教育太深了。当时,她得到基德的允许,才痛哭了一场,吻别了她的丈夫。
          然后,基德领着她走到第一乘雪橇跟前,帮她套上雪鞋。她盲目地、本能地握着雪橇舵杆和狗鞭,吆喝一声,就赶狗上路了。后来,等到早已看不见露丝的影子了,他还蹲在火堆旁边,等待着,祷告着,希望他的伙伴早点儿断气。
          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
          可是梅森仍旧没有死。到了正午,太阳在南方地平线下,连边儿也不露,只把一片火红的光照在天空里,表示了一下意思,就很快地收敛了。马尔穆特•基德惊醒了,拖着脚步走到他的伙伴旁边。他向周围扫了一眼。寂静的雪野好像在嘲笑他,他不禁毛发悚然。尖厉的枪声一响,梅森就给弹到他的空中坟墓里去了;马尔穆特•基德于是鞭打得那些狗疯狂地奔腾起来,在雪野上飞驰而去。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德他们听见的“空中有一声微微的叹息”只不过是“一种感觉”,写出三人在寂静的雪野中,因内心极度恐惧而出现幻觉。
    B.基德凭借丰富的雪野生活经验为梅森建造空中坟墓,是想尽可能避免梅森被野兽吃掉,以维护好友最后的尊严。
    C.狗疯狂抢夺干粮,与人产生激烈的冲突,可看出极度饥饿的狗群也对他们形成了威胁,写出了当时生存环境的残酷。
    D.基德希望梅森“早点儿断气”,是无法带他走出这片雪野的无奈选择,也是不想让他孤零零等死或亲手打死挚友的善意祷告。
    (2)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什么动静也没有”一句,文字冷静、简短且独立成句,让读者立刻感受到寂静雪野的可怕。
    B.小说通过多次写人物的回忆,表现了三人共患难的深厚情义,既丰富了小说内容,也使情节发展自然合理。
    C.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既利于对三人艰难的求生经历进行冷静客观地叙述,也方便作者表达对人物精神的赞美。
    D.小说结尾写基德在雪野上飞驰而去,正如《老人与海》中写老人驾驶绑着只剩鱼骨的小船驶向海岸,具有象征意味。
    (3)请结合下面两句中加点的词语,分析露丝在梅森受伤时和与梅森诀别时的不同表现。
    ①她一听到基德的命令,立刻把全身压在一根仓促做成的杠杆一端,来减轻树的压力。
    ②她盲目地、本能地握着雪橇舵杆和狗鞭,吆喝一声,就赶狗上路了。
    (4)有人评论本文说“爱使普通人成为超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组卷:8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行走在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令人_____。清晨,在小区健身廊道跑步锻炼时,忽然瞥见路边花园里有几株石榴树开花了。“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远看,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像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_____。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走近栅栏,来到石榴树下,仔细端详。昨夜下了一阵小雨,空气是那样清新,石榴树的枝叶上还有一层水滴。绿叶红花,点缀滴滴晶莹露水,石榴花越发显得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漫步于石榴树下的蜿蜒小径,我忽然读懂了(  ),此时,若按下快门,会是石榴花开时节的最美瞬间。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望着石榴花,遐想着金秋时满树的石榴果,我的思绪又飘飞到老家的那棵石榴树身上,石榴树枝繁叶茂,石榴花红艳似火,秋后硕果累累,让儿时的我有了 _____的冲动。在零食匮乏的年代,那棵石榴树结出的果实,汁液饱满,甜而不酸,还未入口,已让我满口生津,成为我童年味蕾的一份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沁人心脾 花团锦簇 齿颊生香 流连
    B.心旷神怡 花团锦簇 齿颊生香 留恋
    C.沁人心脾 灿若烟霞 大快朵颐 流连
    D.心旷神怡 灿若烟霞 大快朵颐 留恋
    (2)括号中诗句填写最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口中的“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B.苏轼口中的“无人不道看花回,惟见石榴新蕊,一枝开”
    C.苏轼口中的“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D.司马光口中的“榴花映叶未全开,板影沉沉雨势来”
    (3)划线句连用三个词语,独立成句,极具表现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2引用:3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也有人认为自我满足是成长的永动机。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