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四中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论述文阅读

  • 1.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
    B.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C.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D.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
    B.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
    D.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B.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
    C.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D.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

    组卷:60引用:39难度:0.9

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并州尝有强盗,长流参军推其事,所疑贼并已拷伏,唯不获盗赃。文襄付琼更令穷审,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并获赃验。文襄大笑,语前妄引贼者曰:“尔辈若不遇我好参军,几致枉死。”
          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盗,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盗止息。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
          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田,积年不断,各相援引,乃至百人,琼召普明兄弟,对众人谕之曰:“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泪,众人莫不洒泣,普明弟兄叩头乞外更思,分异十年,遂还同住。
          禁断淫祠,婚姻丧葬,皆令俭而中礼。又蚕月预下绵绢度样于部内,其兵赋次第,并立明式,至于调役,事必先办,郡县长吏,常无十杖稽失。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
          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货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在郡六年,人庶怀之。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
          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后为大理卿而齐亡,仕周为博陵太守。
    (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府长流参军 署:部署,安排
    B.禁断 淫:过分,过度
    C.乃别得元景融等十余人 推:推求,推断
    D.复欲推其 货:收买,买进
    (2)对文中斜体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
    B.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
    C.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
    D.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琼对事情有独到的见解,办案细致用心。对于为官一事,幼时的苏琼就有其独到的见解,并由此踏入仕途。为官之后,为寻得真正的罪犯,能秘密巡视私访。
    B.苏琼为政有方,成为一时典范。苏琼在治盗、安民、约束官吏、设立制度方面颇有成效,他的做法不仅使民众信服,也使得其它州郡前来学习。
    C.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
    D.苏琼有着真性情,能一心为民,有担当。在解决乙普明兄弟的纷争时,他动情泪下;在帮助百姓渡过饥荒时,他宁愿牺牲自身;在别人为其点明仕途经济时,他能正色反驳;在面对不合理的制度时,他能尽力申诉。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
    ②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

    组卷:0引用:1难度:0.4

三、古代诗歌阅读

  •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指花坛。②真珠:即珍珠。③欹(qī):倾斜。④都来:算来。
    (1)上阕从哪些角度描写秋夜景象的?请简要分析。
    (2)本词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的?

    组卷:13引用:3难度:0.5

四、名篇名句默写

  •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是相同的。
    (2)“文章憎命达”,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登高》中他用“
     
     
    ”的诗句形象地反映了自己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3)打开唐宋诗词,到处都可以听到风吹雨落声。雨中多情,雨中多愁。写“喜雨”的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
     
     
    ”,把雨写得那么细腻、匀称、滑爽 而又滋润。还有杜甫《春夜喜雨》也是这样。

    组卷:1引用:1难度:0.9

七、语言文字运用

  • 11.下面的表格是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相关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
    偶像类型
    性别
     著名人士  影视歌明星  体育明星  其他  总数
     男生  6  12  6  1  25
     女生  2  20  2  1  25
     总数  8  32  8  2 100
    (1)由表得出结论:
     

    (2)这种差异表明:
     

    组卷:2引用:4难度:0.7

八、写作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记者采访一位赛车冠军,问:“您取得今天这样瞩目的成绩,有什么特别的制胜诀窍呀?”赛车冠军说:“许多车手在输掉比赛的时候,第一句话总是抱怨自己的赛车不够好,天气不行,发挥不正常。总之,一大堆理由,但从来没想过应该检讨的,其实是他自己。如果一个车手仔细地去打扫赛道的胎痕,他就会明白高手过弯道的技术和路线是多么的出众,更会明白自己输在哪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个字;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组卷:73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