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安徽省淮南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作品一旦问世,它就成为一个独立而客观的存在。评论家有必要抛开世俗的私心杂念,依照自己的认知与体悟,对作品的价值进行阐发。唯有这样,他才能有新发现、新收获,评论才能有的放矢,发挥实效。学术乃天下之公器,需要一种为达真理无私无畏的勇气,褒贬出自公道,推论源自真凭实据。评论家也务必坚守学术良知,把研讨限定在文学的界域之内,秉持公道心与同理心,持论有据。作家最要紧的是拥有一颗平常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进行文学评论,再三再四的文本细读自然必不可少,而评论者与作者双方的沟通交流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彼此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对作者而言,通过这种推心置腹的交流对话,他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幽微角落抑或潜意识层面,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对自己作品的结构设置、推进节奏、语言技巧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常常会有不期而遇的顿悟。对评论者来说,则会因这种智慧的碰撞而灵光四射,发现新的研究切入点、打开新的研究界面。
          研究已经过世的作家,各种史料诸如作家本人的谈话、日记、亲友回忆录、作家年谱等,有必要加以细心研读。路遥自传色彩很浓的小说《人生》,读者不约而同地认为小说中男主人公的原型是作家本人,而对书中女主角巧珍的原型则很少追究。青年评论家程旸《路遥<人生>中巧珍的原型》一文,通过对路遥生平各种史料的深入分析,认为巧珍的原型有村支书刘俊宽女儿刘凤梅、路遥初恋女友林红、妻子林达等多位女性的投射,亦有路遥自身的影子——面对文化心理强势的北京女知青,路遥在恋爱、婚姻关系中始终是十分软弱和自卑的,其本人在彼此交往、相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种种酸涩苦痛,都为他写活善良、痴情、怯懦的巧珍这一农村女孩形象注入了养分,“路遥在巧珍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困守乡下无法施展的制度性障碍”。这就超越了个人层面,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具有多重关联。这样的视角对研究其他作家的创作心理亦很有启发。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和技术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这段话也适用于文学评论,只不过解决科学问题需要数据分析,而解决文学问题则需要史料支撑而已。
          文学创作,需要才情、学力和呕心沥血的忘我投入,方能有所建树。相比之下,文学批评对理性思辨能力的要求更高一些,需要在类比分析和逻辑推理方面多下功夫;但同样也和作家一样,需要“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博览群书,取精用宏,有开阔的视野,有深刻的洞察力,有敏锐的判断力。唯其如此,面对文学作品时,方能独具只眼,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左右逢源、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摘编自赵海菱《真凭实据地探究文学的秘密》)材料二:
          贾平凹的《秦岭记》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从《商州》《秦腔》《古炉》《老生》到《山本》,秦岭始终作为贾平凹小说的基座而存在。而到了《秦岭记》,秦岭已成为作品的主人公;从内容到形式,《秦岭记》也真正成为文学地理学意义上的山岳志。
          100多年来,中国小说是以西方小说的叙事模式为圭臬的。中国小说如何从内容到形式接续中国传统,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而贾平凹始终是一个高度“中国化”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烙印。《秦岭记》语言文白夹杂,散文化风格浓郁,叙事写人多涉民间鬼神文化。《秦岭记》具有鲜明的笔记小说特色,而笔记体小说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可谓源远流长。此外,作家还在写作中糅合了《山海经》《水经注》等中国古代山川地理文学的长处。《秦岭记》由56个短小精悍的历史故事组成,在写人记事时,也书写山川、草木、百兽、神鬼,是将草木志、动物志、村落志、人物志汇聚成了《秦岭记》。这种散文化、碎片化的写法,颠覆了读者对于小说的习惯认知。显然,作家是在探索实践一种中国式的小说写法,表达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东方式生存状态。
          从语言、人物到情节乃至环境,阿来的长篇小说《寻金记》也有十分鲜明的中国风格。继《云中记》之后,阿来在《寻金记》中找到了言说历史的新方式。《寻金记》上部叙述的是20世纪40年代四川边地一处金矿开采的故事,涉及边地开发、金矿管理、川军抗战、四川匪患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与《云中记》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写法不同,《寻金记》十分注重故事性和传奇性,具有奇诡的民间色彩。小说叙事的老到,人物刻画的精准,对人性洞察的幽微与深邃,使得整个叙述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标志着阿来的创作已达炉火纯青之境,显示了一个作家不凡的创作功力。
    (摘编自王德领《走出书斋,书写生活现场》)(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评论家只要依照主观认知对作品价值进行阐发,评论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发挥实效。
    B.反复细读文本,与作者进行沟通交流,都是评论者进行文学评论时应该遵循的方法。
    C.研究已经过世的作家,我们必须细心地研读诸如作家本人的谈话、日记等各种史料。
    D.爱因斯坦主张提出新问题与新可能性,从新角度去看旧问题,同样适用于文学评论。
    (2)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学术追求真理与公正无私,作家创作时也需要坚守学术良知,秉持公道心与同理心。
    B.交流对话可让作者必然有意外发现与顿悟,可让评论者因碰撞而发现新研究切入点。
    C.与文学创作需要才情、学力等一样,文学批评对评论者理性思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D.评论者只有具备视野、洞察力与判断力,才能够提出独到见解、发表令人信服评论。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路遥《人生》“自传色彩很浓”依据的一项是
     

    A.读者不约而同地认为,小说《人生》中男主人公高加林的原型就是作家本人。
    B.青年评论家程旸认为,巧珍原型有路遥初恋女友、妻子林达以及自身等影子。
    C.路遥的恋爱婚姻体验,为写活善良痴情且怯懦的农村女孩巧珍形象注入养分。
    D.作家路遥看待小说中巧珍的视角,对研究其他作家的创作心理是很有启发的。
    (4)贾平凹《秦岭记》与阿来《寻金记》在写作上有哪些相似点?请简要概括。
    (5)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组卷:4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如夏花
    张忆安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老邹。”会议室里,垂老的魏子初沉浸在回忆中,香烟快烧到手了都没注意到。对面的美国老兵接上话茬:“这位邹先生,我见到他是在6月10日夜晚。当时我正率领一个班执行夜间巡逻任务,在距离营地两公里左右的山丘上,发现了他的侦查小组……”
          邹远亭缩身在小山丘的石缝中间,借着蒙了厚厚红布的手电发出的一点暗淡红光,全神贯注的计算着。美国人的防御圈并不难找,在漆黑一团的朝鲜半岛山地中,很容易发现被美国军营灯光照亮的夜空。真正要紧的是测距、测高和计算一定要准确。邹远亭把目标中心放在了美军营地里的油料、弹药堆放场上。打中这里,美军自己的汽油、炮弹就会变成志愿军火力的一部分。一定要准确、准确、再准确!要打到美国人疼,打到他们不敢再欺负中国人。
          他在国民党部队的时候,曾经见到过被日寇刺刀挑死的孩子。国家弱小,就要受人欺凌,没有谁是安全的。那时候的他对中国已经彻底失望了,只想着有一天攒够了钱就离开。是报纸上的一条新闻,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美国人在烟台开车撞死了一个黄包车夫,共产党控制的烟台政府把肇事者抓了起来,判他有期徒刑,让他支付数额很高的赔偿,还让肇事者和美国驻青岛领事一起,给死者披麻戴孝送葬。这样的政权,才能让中国人不再受欺负吧。当时他就这么想。因此在战场上,他抓住一个机会逃到了解放军这边。
          现在看来,这支部队没有让他失望。这样想着,邹远亭手下毫不停顿,几个最后的数字眼看就要算出来了。
    “敌人!”身边为他放哨的话务员小周低喝了一声。
          邹远亭头也不抬,仿佛没听见一样,笔尖在纸上快速移动,算完最后一个算式。
    “什么情况?”一边把最后结果记录在纸上,邹远亭问道。
    “好像是敌人的巡逻队,很可能已经发现咱们了,正在展开。”小周把冲锋枪口指向漆黑的夜色,神情警惕的答道,“怎么办?老邹,你快拿个主意。”
          撤退吗?邹远亭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趁着美军还没有合围逃出去。不,不能那么做!他马上又否定了这个想法。夜色深沉,现在轻装突围的话,那就必须扔下沉重的测距装备和步话机。敌人发现这些东西,马上就会想到这是一个炮兵侦查小组,这次反击就泡汤了。邹远亭看向小周,在对方的眼睛里找不到恐惧,只有焦急。
    “把步话机给我,顶住两分钟。”邹远亭道。他没有多说任何话,用不着说什么豪言壮语。波波沙冲锋枪清脆射击声在身边想起,小周打出一个又一个长点射。这样的射击方式保证不了精度,但没关系,只要能把敌人压住一小会儿就行了。
    “张庄,张庄,我是李庄,我是李庄。美军坐标……”邹远亭没有浪费任何时间,对着步话机的受话器大声喊道。手榴弹爆炸声响起,冲锋枪的射击稀疏下去。小周可能快没有子弹了。但没关系,消息已经发出了,或者,现在可以试试突围?
    “轰!”猛烈的爆炸近在咫尺,邹远亭被震得眼前一黑,昏了过去。好像经历了开天辟地到弥勒降世那么久,又好像只过了一瞬间,他再次清醒过来。枪声已经停下了,有人在不远处喊着什么。邹远亭摇摇头,像是要把耳朵里的轰鸣声摇出去。又过了一小会儿,等耳鸣不那么厉害了,他听清了,那是有人在用蹩脚的中文劝降。从石缝里看出去,能看到小周的遗体。他头上中了一块弹片,但伤口没有流出太多的血。身上还中了好几处枪伤,在牺牲前全身的血已经流干了。邹远亭看着小周,心中并没有什么悲痛,他知道,很快他们俩就能见面了。他掏出手枪,拉开枪机,向茫茫夜色中隐约活动的黑影射击。战斗很短暂,枪里的八发子弹还没有打完,邹远亭就被对方命中了好几次。有一枪更是直接把勃朗宁从邹远亭手中打飞了出去。不太疼,起码没有想象中那么疼。只是全身的力气好像被抽走了,呼吸都开始觉得费力,应该是到了最后的时刻吧。邹远亭忽然担心起来,万一战友们没有收到自己的情报呢?自己牺牲了事小,反击失利的话,接下来的仗就难打了。
          就在这时,夜空中忽然传来一阵凄厉的轰鸣,好像巨龙发出的愤怒咆哮。邹远亭用尽最后的力气,抬头看去。一道道火光划破了漆黑的夜色,从四面八方扑向美军营地。火焰迸发出来,连成一片火海,那是铁在燃烧。离他几步远的地方,几个围拢过来的美军士兵也瞠目结舌地看着眼前这一幕。不知过了多久,炮击终于停顿下来。一个美军军官如梦方醒一样走向邹远亭,弯下腰查看他的情况。邹远亭没有注意这个美军军官。他还在望着烧得照亮半边天的美国军营。在最后一丝生命的光芒从眼中消逝的时候,他喃喃地说了一句:“真美啊,像夏天的花!”
          会议室里,寂静压住了所有声音。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发出任何声音。良久,美国老人似乎从记忆中醒来,看了看对面的魏子初,说道:“虽然身处不同阵营,但那两位志愿军士兵是值得敬佩的勇士。我知道中国人要落叶归根,就留下这个印章。想着早晚有一天,我应该让他们回家。所以,我来了。”
    (节选自张忆安《美如夏花(下)》,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专心计算美军营地油料、弹药堆放场的位置参数时,邹远亭心中默想着要打疼美国人,打到他们不敢再欺负中国人,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B.小说叙述烟台政府让美国青岛领事与肇事者为死者披麻戴孝送葬这件事,既交待了邹远亭投诚的原因,又为下文表现他视死如归的气概埋下伏笔。
    C.当美军包围上来的时候,小周警惕焦急地寻问,邹远亭要过步话机,大声地报告着美军的坐标,小周的胆怯与邹远亭的沉着果断形成了鲜明对比。
    D.志愿军大炮咆哮着,一道道火光划破夜空,从四面八方扑向美军的营地,火焰连成火海燃烧着,这战场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邹远亭牺牲的壮烈。
    (2)关于邹远亭牺牲过程的细节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像经历开天辟地到弥勒降世那么久,又好像只过了一瞬间,这是心理夸张描写。
    B.邹远亭摇摇头,像是要把耳朵里的轰鸣声摇出去,这一动作描写运用了比喻修辞。
    C.看着小周时邹远亭心中并没有什么悲痛,他知道很快就能见面了,这是心理叙述。
    D.邹远亭喃喃地说了一句“真美啊,像夏天的花!”,这既是语言描写又是心理独白。
    (3)小说标题“美如夏花”意蕴丰富,请简要概括。
    (4)小说在魏子初接待美国老兵事件中插叙有关邹远亭的回忆,这样构思有哪些表现效果?请简要分析。

    组卷:12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3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有希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抗体是TAPO1,它由英德两国研究人员携手开发。研究小组在两种不同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测试了这种抗体,发现它有助于增加大脑葡萄糖代谢,恢复大脑记忆力与神经元功能。这项研究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如果研究结果能够在人类临床试验中得到复制,那么其意义①             。此外,去年3月,全球制药巨头罗氏宣布启动临床试验,以验证一种新的甘特尼单抗的治疗效果。该研究性药物已经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其针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疗效的II期临床数据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公布。该研究招募了1200名年龄在60-80岁之间的参与者,他们的大脑形成有蛋白质斑块的迹象,并且尚未出现任何认知下降。参与者将服用一周或两周剂量的甘特尼单抗,其结果将与安慰剂治疗组②            。目前,正在测试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疫苗和抗体有30多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抗体和疫苗都是基于β-淀粉样蛋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罪魁祸首的假设。事实上,这些药物到目前为止都③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依据上面文字的相关内容,给“TAPO1”下定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组卷:4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今中国流行一个热词:内卷。什么是内卷?通俗点说,内卷就是同类的恶性竞争。上名校在内卷,就业在内卷,创业在内卷,商业经营在内卷,企业竞争在内卷,放眼全球中国发展也被内卷……有内卷就有快意胜出,就有无奈失败。作为青少年,谁也不想接受在内卷中沉沦的命运,成为失败的“那一个”。然而,现实常常很骨感,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一生不被内卷,从而在内卷中失败。
          假如“内卷”降临到你的头上,你准备怎么应对?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见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6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