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24)

  • 1.古诗文默写。
    (1)少壮不努力,
     
    。 (《长歌行》)
    (2)与君离别意,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5)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6)送别诗的魅力有时表现在“言有尽而意无穷”,正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两句诗,就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深情。

    组卷:80引用:3难度:0.9
  • 2.综合读写。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佑华夏之正朔,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南京拥有厚重的文化底 yùn 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南京是中国古代都城的重要代表,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上曾有十二个朝代定都或迁都于南京,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之称。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

    (2)给加点字注音: 
     

    (3)看拼音写汉字:yùn
     

    (4)下列词语中的“会”与画线词同义的是
     

    A.会合
    B.工会
    C.省会
    D.机会

    组卷:14引用:2难度:0.8
  •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两项是(  )

    组卷:444引用:7难度:0.8

二、(46)

  •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      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观赏习惯的。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需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宫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可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的签名,只能愉偷的把名字写在树干上、山峰上。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
          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这样一来,对画家的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美观。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题跋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像破案一样提供这幅画的创作线索,这幅画怎么来的?我的看法是什么后一个写题跋的人也是拫据前一个人提供的线索对这幅画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唉千万不能略过题跋,比如《清明上河图》的题跋就足以拍一部穿越古今三生三世的电视连续剧了。金人张著的题跋让后人破解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之谜,但还有一个谜没有破解。张著在题跋中说,宋徽宗也为《清明上河图》写过题跋,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卷中却没有,而且画卷的长度也比明代李东阳题跋中所记录的少了近两米,这消失的部分去了哪儿呢?《清明上河图》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⑥题跋是不是比原画更有看头?总之,题跋就是一幅画存在的证据,是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骨肉丰满。所以,请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吧!
    (选自《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有删改)(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标题交代说明对象:题跋,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体现出题跋的历史悠久,绵延不绝,表达了作者对题跋的赞美。
    B.选文主要从定义、发展历史、艺术价值、重要作用这些方面介绍了“题跋”。
    C.选文②-④段采用逻辑顺序,层层深入的介绍了题跋的发展过程。
    D.第⑤段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清明上河图》题跋揭示作者部分缺失的例子,具体直观的说明了题跋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创作线索。进一步说明了题跋是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增加文章趣味性。
    (2)第②段加点字“目前所知”能否删去,为什么?

    组卷:41引用:3难度:0.3

三、(50)

  • 9.请以“_______,不负青春好时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60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组卷:22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