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A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
1.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壤采样返回任务。小明为同学们讲解该任务时,绘制了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1~3题。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它是( )组卷:1引用:0难度:0.80 -
2.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壤采样返回任务。小明为同学们讲解该任务时,绘制了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1~3题。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表面,主要原因是( )组卷:1引用:0难度:0.70 -
3.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壤采样返回任务。小明为同学们讲解该任务时,绘制了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1~3题。
其他同学指出小明同学绘制的示意图和文字标注有个别错误,这些错误是( )
①水星金星标注错误 ②行星公转方向错误
③远日行星标注错误 ④小行星带位置错误组卷:1引用:0难度:0.70 -
4.2020年7月2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11月30日太阳爆发了近三年来最强的一次耀斑。完成4~5题。
这次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可能是( )组卷:3引用:0难度:0.70 -
5.2020年7月2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11月30日太阳爆发了近三年来最强的一次耀斑。完成4~5题。
受太阳活动的影响,“天问一号”可能面临的主要威胁是( )
①通讯中断
②极光干扰
③设备失灵
④天体撞击组卷:3引用:0难度:0.7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珠峰(约28°N)被称为地球第三极,气温常年低于零下30℃,其精确的海拔高度是重要的科考数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开展了三次珠峰峰顶海拔的精确测量。1975年,首次在珠峰设置觇标(供观测使用的标架),测定出珠峰海拔为8848.13米;2005年,应用“3S”及现代地球物理技术,首次精确测量出峰顶冰雪层厚度为3.50米,岩石面海拔高度为8844.43米;2020年5月27日11时,珠峰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他们在峰顶综合运用GNSS卫星测量、雪深雷达测量(测量雪面到岩石面的距离)、卫星遥感、交会测量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展开多项测量工作,精准测算出了珠峰最新雪面海拔为8848.86米。
摘自新闻
活动1:认识珠峰的基本情况
(1)珠峰峰顶位于大气层的
活动2:了解珠峰的高度变化
(2)珠峰海拔变化是本次重新测量的原因之一。科学家研究发现珠峰海拔曾超过万米,请列举两个可能导致珠峰岩面海拔变低的自然原因:
活动3:了解攀登珠峰所面临的困难
珠峰北坡常年盛行冰川风(是指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的风),是攀登珠峰需要克服的困难之一。图1为珠峰北坡地形剖面图。
(3)请在图1的线段上标出箭头以表示冰川风的风向,并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活动4:了解攀登珠峰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及避灾措施
雪崩是指当山坡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时,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的现象。雪崩速度极快,最快可超过80米/秒,是攀登珠峰可能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形成与泥石流很相似。本次我国珠峰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之前,曾经两次尝试冲顶,都因为遭遇流雪(小范围局部的雪往下滑,随着流雪量的增大容易变成雪崩)而中止。图2为雪崩示意图。
(4)在图2中,代表雪崩方向的是
活动5:了解攀登珠峰所必备的装备
雪山光照强烈,容易伤害眼睛使攀登者患上雪盲症(怕光、流泪、睁不开眼)。
(5)从光照角度分析攀登珠峰必须佩戴护目镜的原因。组卷:44引用:1难度:0.5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如图为某中学地理社团成员模拟水循环过程的实验设计示意图。
活动1:了解地理实验原理。
(1)托盘上的水可以模拟水循环中的
A.加固道路边坡
B.增加绿化面积
C.完善排水设施
D.建坝拦蓄泥沙
E.修建沙障设施
F.加强天气预报
(2)为了模拟流水作用的发生过程,某同学在该实验的托盘中用疏松的沙子制作了包含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的简易地形模型。可惜最终的实验效果不明显,请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原因。
活动2:尝试改良地理实验
(3)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4)为了加强科学性、可行性和便捷性,请提出改良该水循环模拟实验的具体做法。(要求:从实验用品和步骤等角度进行简单阐述,并在答题纸的绘图区画出改良后的示意图。)组卷:26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