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水螅(如图)的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  )

    组卷:163引用:6难度:0.3
  • 2.据统计,全球感染蛔虫的人数已达到了13亿。下列关于蛔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17引用:7难度:0.3
  • 3.如图是蝗虫的外部结构图,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409引用:4难度:0.3
  • 4.两栖动物中的毛蛙,在繁殖期皮肤会生出许多细毛辅助呼吸,繁殖期过后细毛消失。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组卷:373引用:21难度:0.3
  • 5.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组卷:451引用:8难度:0.3
  • 6.冬残奥会的吉祥物是“雪容融”,头顶上有象征吉祥的如意造型以及和平鸽和天坛组成的一圈图案,这是和平友谊的象征。以下关于“鸽”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615引用:36难度:0.3
  • 7.“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与此观点不符的是(  )

    组卷:438引用:13难度:0.3
  • 8.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国旗护卫队的同学们会向国旗敬礼。下列对敬礼动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286引用:12难度:0.3
  • 9.下列关于关节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543引用:9难度:0.3
  • 10.下面展现的是我国运动员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中的瞬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319引用:13难度:0.3

二、非选择题

  • 31.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植物、动物(水绵、贯众、菊、蜜蜂、蛔虫、野兔、麻雀)的分类表解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根据生物的特征指出如图中②⑥所代表的生物分别是
     

    (2)请完善如图:甲、乙两处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3)蛔虫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
     

    (4)蜜蜂是具有一系列社会性行为的昆虫,它们通过不同的舞蹈给同伴传递信息。许多动物的个体间都能进行信息交流,除动物的动作外,还有
     
    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5)野兔的牙齿有
     
    的分化,既提高了野兔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野兔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6)麻雀啄食稻谷,曾被认定为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剿灭麻雀”的运动。有一段时间麻雀很少见了,使有些害虫数量增加。现在又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声,这是因为麻雀在维持自然界的
     
    中具有重要作用。
    (7)
     
    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组卷:17引用:2难度:0.5
  • 32.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2016年1月5日,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材料2: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开发历史最久、人口分布最密的地区之一,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和高密度的人口产业布局,对环境的干扰破坏越来越大--航运嘈杂、电站林立、湿地萎缩、水体污染、乱捕滥杀…严重破坏了水生动物的生活环境、洄游路线、繁殖场所、食物来源等,造成了扬子鳄、中华鲟、白鱀豚、胭脂鱼、鲥鱼等珍稀物种的危机.
    (1)自2007年长江白鱀豚消失以来,白鲟、鲥鱼等长江珍稀鱼类也多年未被发现,就是因为长江的环境受到破坏.所以说,保护生物的
     
    ,保护
     
    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长江鲥鱼、中华鲟等鱼类,繁殖时会从东海、长江口溯河洄游到长江中上游产卵繁殖.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鱼类的洄游属于
     
    行为,鱼类洄游时各种动作的完成主要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完成.
    (3)长江流域曾洪涝灾害频繁,尤其是1998年特大洪水.洪涝灾害发生,会造成大面积的钉螺剧增.钉螺属于水陆两栖软体动物,能广泛持续传播血吸虫幼虫,引发血吸虫病.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因适于寄生生活,
     
    器官简单,
     
    器官发达.
    (4)长江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失去生态平衡,所以我们应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组卷:63引用:4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