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师大附中渭北中学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5月份)
发布:2024/5/8 8:0:8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春秋战国到独尊儒术之前,是中华文化发展变迁的关键时期。其间所取得的思想突破,不仅深刻影响了后世学术与思想的发端和发展,更在代代传习中逐渐内化于中华文化传统与国民气质。而孔子正是这一时代的开启者和重要参与者:“从孔子开始到秦完成统一的三四个世纪里,中国人的基本思想得以奠基。从那时起,支配着中国人心灵的观念以及周代的社会和政治元素,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今后中国的历史。”(牟复礼《中国思想之渊源》)柳诒徵直言孔子是五千年“中华文化之中点”“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中国文化史》)。从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以上评价是切中肯綮的。
与其他诸子不同,对孔子的推崇从子学时代之初就已然开始了。如《墨子》中就记载了公孟子和墨子之间关于“若使孔子当圣王”的探讨,并称“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孔子逝世后,鲁哀公诔文称他为“尼父”。此后,对孔子的尊崇延绵不绝,在西汉孔子被奉为“素王”;北魏孝文帝称其为“文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而这背后的原因,正是传统中国对孔子文化地位的一致认可。
以上的一切又与孔子作为子学时代开创者的身份密不可分。
其一,孔子是私学兴起的关键人物。春秋时期,周室东迁,王纲解纽,礼崩乐坏,王官流散,庠序废坠,由“学在官府”变成了“学在四夷”(《左传•昭公十七年》),学术下移,私学渐兴。诗书礼乐向民间扩散,文化职官四处流散:“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论语•微子》)其中的有识之士开始以个人身份授徒讲学,这就是中国最初出现的私学。孔子并非私学的首创者,但以其规模最大而影响最为深远。孔子弟子徒属众多,其中“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史记•儒林列传》),这不仅为孔子思想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也为百家异说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其二,儒墨之争是百家争鸣的开端。在“道术为天下裂”的过程中,儒家与墨家率先展开争鸣:“周室衰而王道废,儒墨乃始列道而议,分徒而讼。”(《淮南子•俶真训》)这一时期,思想空前活跃,文化盛极一时,各种观点并存,各类激辨层出,儒、墨也由此成为子学时代百家争鸣中的两股重要力量:“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多数诸子论争也都是在儒家所提供的框架下进行的,孔子和儒家成为诸子难以绕过的话题。
其三,孔子以“仁”与“礼”为核心,依托儒家思想完成了对三代文化的总结。从文化上而言,儒家思想与三代、尤其是西周文化存在密切关联。胡适先生的《说儒》曾认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孔子虽为殷商贵族后裔,却无比向往和推崇“郁郁乎文哉”的西周社会,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中庸》中孔子对鲁哀公也曾提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正如杨向奎先生所指出:“以德、礼为主的周公之道,世世相传,春秋末期遂有孔子以仁、礼为内容的儒家思想。”(《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摘编自李华《中华文化发展与孔老地位变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化传统与国民气质的形成离不开从春秋直到独尊儒术之前的文化变迁。
B.孔子在诗、书、礼乐等方面造诣极深,公孟子与墨子便认为孔子能够成为圣王。
C.春秋时期,王纲解纽、礼崩乐坏等导致的学术下移,为私学的兴盛创造了条件。
D.百家争鸣时期,儒墨两家不仅是最先展开争鸣的,而且是当时重要的两股力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段先点明中华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再指出其间思想突破的意义,最后强调孔子对于他以后数千年文化的影响。
B.文章举出鲁哀公在诔文中称孔子为“尼父”这一事例,论证了传统中国对孔子文化地位的认可与肯定。
C.文章从私学兴盛、争鸣开端及三代文化总结等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论证了孔子是子学时代的开创者。
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大量运用引用论证,在使文章颇具文采的同时,也使内容显得真实可信,论证也更具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思想在私学兴起之时广泛传播,与其门徒众多且其优秀者在社会上地位较高有关。
B.儒墨两家是春秋时的显学,它们在一些观点上的激烈争论,实际上开启了百家争鸣的时代。
C.孔子虽为殷商贵族后裔,但其思想未受殷商时期的影响,他极力推崇西周的文化、礼制。
D.《论语》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言论,有可能来源于蕴含德、礼的周公之道。组卷:0引用:5难度:0.5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筒炮台烟
老舍 阚进一在大学毕业后就作助教。三年的工夫,他已升为讲师。求学、做事、为人,他还像个学生;他不吸烟,不喝酒,不会应酬;他还和学生们在一块去打球。课后,他的屋里老挤满了男女同学,有的问功课,有的约踢球,有的借钱,有的谈心。虽然如此,他永远不敷衍他们,授课认真,改卷认真,考试认真,因此,他可就得罪了一小部分不用功的学生。在他心里,凡是按规矩办理,就是公正无私,而公正无私就不应当引起任何人反感。所以,他一天到晚老是快活的。
但是当他升为讲师的时候,好几位与他地位相等的朋友,都争那个讲师的位子,聘书最后落在了他的手中。这,惹恼了与他竞争地位的同事们,而被他得罪过的同学也随着兴风作浪。谣言都已像熟透了的樱桃,落在地上,才被他拾起来。他有许多罪过:巴结学校当局,行为有乖师道,引诱女生……谣言的袭击,使他歪了几小时的嘴。最后,他对自己说:“扯淡!辞职,不干了!”马上上了辞职书,结果辞呈被退回来。大约有十分钟吧,他的主意已打定:“谣言总是谣言,学校当局信任我,我再多说什么便是啰嗦!算了吧。”他打开了屋门与窗子,叫阳光直接射到他的黑脸上,一切都光亮起来。
后来他和表妹秀华结了婚。阚进一想,结婚以后的生活应当比作单身汉的时候更简单明快一些,因为自己有了一个帮忙的人。及至结了婚,他首先感觉到,生活不但不更简单一些,反而更复杂的多了。不错,在许多的小事情上,他的确得到了帮助:什么缝缝纽扣,补补袜子呀,现在已经都无须他自己动手了。可是,买针买线,还得他跑腿,麻烦!
还有秀华有许多计划,随时会提出来:“咱们该请教授们吃顿饭吧?你都不用管!我会预备!”或者“咱们还得买几个茶杯。客来了,不够用的呀!我已经看好了一套,真不贵!”
进一对抗战是绝对乐观的。在婚前,只要一听到人们抱怨生活困难,他便发表自己的意见!“勒紧了肚子,没有过不去的事。我们既没到前线去作战,还不受点苦?民族的复兴,须要经过血火的洗礼!”他想,秀华也是青年,理应明白抗战时所应有的生活方式。及至听到秀华这些计划,他的嘴歪得几乎不大好拉回来了。
“别以为我爱花钱请贵客,”秀华不抬头,而瞟了丈夫一眼,声音并没提高,而腔调更沉重了些,“我们做事就得应酬,不能一把死拿,叫人家看不起咱们!”
后来他们有了小孩,也有了更多花销。进一还是穿着那些旧衣服,还是不动烟酒不虚花一个钱。可是一个月的薪水不够一个月花的了。要糊过一个月来,他须借贷,秀华的娘家相当的有钱,她叫进一去求母亲帮忙。他不肯去。他从大学毕业那一天,就没再用过家中一个钱。那么,怎好为自己添丁进口而去求岳母呢。秀华问他:“那么,怎么办呢?”
进一想了一会儿说:“我去兼课,我写稿子,一方面是增加收入,一方面也还为教书与作文章有益于别人的事。我希望你把我凭良心挣下来的每一个钱,都看成我的爱,我的劳力,我的苦心的一个象征。我们俩便是一对儿好马,我们还怕拖不动这一点困苦吗?笑!秀华!笑!发愁,苦闷,有什么用处呢!”
秀华很勉强的笑了一笑。她有一肚子的委屈,可是只简单的缩敛成很短的没有头尾的几句话:“什么也没有,没有交际,没有玩耍,没有……”
一位朋友来求他做点事。三言两语,朋友把事情说清楚;三言两语,进一说明了他可以帮忙。然后,他三步当作两步的去给友人办理那件事。
过了几天,他已经几乎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友人来了,给他道谢。一边说着话,友人顺手的放下一筒儿炮台烟。
“我不吸烟!”进一表示不愿接收礼物。
“留着招待朋友。遇到会吸烟的,你送他一支。”说罢,友人就告辞了。
送客回来,他把筒的盖儿掀开。“钱!”“钱?”秀华探着脖子看。“多少?”
“管他多少呢,我马上给他送回去!”进一颇用力的把盖儿盖好。就要往外走。
“等等!你等等!”秀华立了起来。“求你的事必不像他说的那么容易。这点钱,他应当给,应当多给!”
“秀华!”进一的脸上很不好看了。“这是贿赂!一文钱也是贿赂!”说完,进一又要往外走。
从外面进来个二十岁上下的学生,走得慌速,几乎和进一碰个满怀。
“阚先生!”学生的眼中含着泪。
“怎么啦?丁文!”进一关切的问。
“弟弟急性盲肠炎!入院得先交一千,动手术又得一两千!他疼得翻滚,我没钱!我们的家在沦陷区!先生,你救命!”丁文把话一气说完,一下子坐在了小凳上,头上冒出大汗珠子。
“嗯!”进一手中掂着那个香烟筒,打主意。他好像忘了筒里装的是钱,而忽然的想起来。“等我看看!不要着急!”他打开烟筒,把一卷塞得很结实的钞票用力扯出来。极快的他数了一数。“嘿,整三千!丁文,这不是好来的钱,你愿意用吗?”
丁文几乎像抢夺似的把一卷票子抓在手中。“先生,人命要紧!”他噗咚一声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起来,没再说什么,像箭头儿似的飞跑出去。
进一把嘴歪到一边,向门外发愣。
“进一!”秀华含着怒喊叫,“我不久也得入医院,也得先交一千,也得花一两千医药费!你怎么不给我想一想呢?你从哪里再弄到三千元呢?”
进一慢慢的走过来,轻轻的拍了两下秀华的肩。“华,天无绝人之路,咱们必有办法。无论什么吧,咱们的儿女必要生得干净!生得干净!”
(小说1943年12月发表于《文风杂志》月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公阚进一置身于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小说正是通过描摹他在矛盾冲突中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他与世俗的不和谐。
B.秀华提出许多计划时会对丈夫说“你都不用管!我会预备”,这里主要是表现她的贤惠和周到。
C.面对求援,阚进一告诉学生“这不是好来的钱”,说明他还是想让学生自己掂量一下再做抉择。
D.结尾阚进一“儿女必要生得干净”的话语,突出了他坚持做人原则和不向艰苦生活屈服的决心。
(2)小说不止一次写道阚进一歪嘴,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中第一次描写和最后一次描写蕴含的思想感情。
(3)有人评价:“主人公阚进一是理想青年的象征,寄托了作者对未来新青年的期望。”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对未来新青年寄托了哪些期望。组卷:4引用:1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6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视多发于学龄期人群,是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因素等造成的“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通常情况下,近视患者戴眼镜后,①_____。而弱视是一种通过戴眼镜也无法矫正视力的眼病,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看远看近视力都不好等症状。弱视主要是一种发育性疾病,②______,成年后则基本治愈无望。
很多家长一听说孩子弱视,就责怪孩子。其实,弱视的孩子也很无辜,因为③______。弱视形成的原因有先天因素、遗传因素和外伤等。先天因素是指母亲怀孕期间服用了某种药物或者受到了辐射,遗传因素则与基因有关。当然,孩子在幼年阶段自制力不足,如果没有家长的耐心纠正,很容易养成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弱视、斜视等眼疾。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爱眼、护眼意识,并对孩子眼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组卷:5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5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巴金先生在散文《灯》中写道:“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作家刘同《向着光亮那方》里有这样的话:“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愿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
以上两则言论对我们的未来发展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3引用:9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