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6/14 8:0:9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

  • 1.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24引用:3难度:0.6
  • 2.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甲种群: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乙种群: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5
  • 3.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7引用:2难度:0.7
  • 4.抗生素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杀死部分细菌的同时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强,而现在有效的药物越来越少,我们需采取行动,禁止滥用抗生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7引用:6难度:0.5
  • 5.人类ABO血型由IA、IB和i控制,IA对i显性、IB对i显性、IA与IB为共显性。一对血型为A型和B型的夫妇已有一个O型血女孩,此夫妻再生一个O型血男孩的几率是(  )

    组卷:34引用:7难度:0.6
  • 6.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58引用:7难度:0.7
  • 7.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具有特异性的物质是(  )

    组卷:12引用:4难度:0.7
  • 8.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人类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亲子代之间的遗传关系不成立的是(  )

    组卷:11引用:3难度:0.7
  • 9.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提出了共同由来学说,即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在当今生物上能找到支持该学说的证据,下列哪项不属于当今生物为此提供的证据(  )

    组卷:10引用:3难度:0.7
  • 10.下列关于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描述,错误的是(  )

    组卷:18引用:4难度:0.6
  • 11.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SS的个体占24%,Ss的个体占72%,ss的个体占4%。该种群中基因S和s的频率分别是(  )

    组卷:18引用:7难度:0.7
  • 12.箭毒蛙能分泌毒性很强的毒素,以自身醒目的颜色作为警戒色,吓退许多捕食者。自然界存在一种蛇,能抵抗箭毒蛙的毒素将其捕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10引用:8难度:0.7
  • 1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因某些原因使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失了一个基因,这说明果蝇发生了(  )

    组卷:20引用:10难度:0.7
  • 14.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U的核苷酸种类有(  )

    组卷:19引用:4难度:0.8

二、综合题(共40分)

  • 42.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由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用射线处理其受精卵后,产生了大量种子(F1)(丢失整条染色体的受精卵不能形成种子),全部播种后萌发,F1植株中有一株白花,其余为红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指导合成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最可能是
     

    (2)亲本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此种植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
     
    种。
    (3)关于F1白花植株产生的原因(不考虑除上述基因外的其他基因的影响)可能有:
     
    ;②
     

    (4)专家认为:F1种子中另一对基因发生了一次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与A、B基因不在同源染色体上),突变基因的产物可以抑制A基因的功能,但对a、B、b无影响。若假设正确,F1白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组卷:6引用:3难度:0.5
  • 43.“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中国科学家团队对水稻科研做出了突出贡献: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朱英国院士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先驱,农民胡代书培育出了越年再生稻等。某兴趣小组在科研部门的协助下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取甲(雄蕊异常,雌蕊正常,表现为雄性不育)、乙(可育)两个品种的水稻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表所示。已知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对a完全显性,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
    P F1 F1个体自交单株收获,种植并统计F2表现型
    甲与乙杂交 全部可育 一半全部可育
    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
    (1)水稻是雌雄同株两性花的植物,杂交实验中,为了防止母本
     
    须进行人工去雄。水稻的花非常小,人工操作难以实现。后来,科学家在自然界发现了雄性不育(雄蕊不能产生可育花粉)的水稻植株,其在杂交时只能做
     
    ,这就免除了人工去雄的工作,因此作为重要工具用于水稻杂交育种。
    (2)不育系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上述实验中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基因是
     
    ,该兴趣小组同学在分析结果后认为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判断理由是
     

    (3)F2中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
     
    种;仅考虑F2中出现雄性不育株的那一半,该部分可育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4)若要利用F2中的两种可育株杂交,使后代雄性不育株的比例最高,则双亲的基因型为
     

    (5)现有各种基因型的可育水稻,请利用这些实验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确定某雄性不育水稻丙的基因型。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组卷:32引用:4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