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顺义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11/13 0:30:2

一、单选题(15道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35引用:3难度:0.7
  • 2.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组卷:87引用:14难度:0.6
  • 3.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18引用:1难度:0.6
  • 4.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图。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

    组卷:178引用:22难度:0.7
  • 5.下列与大脑皮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9引用:1难度:0.8
  • 6.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2引用:7难度:0.7
  • 7.下列关于研究动物激素的实验或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74引用:18难度:0.8

二、非选择题(6道大题,共70分)

  •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有效的措施。中国科学家分别从减毒活疫苗、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重组病载体疫苗、核酸疫苗五大技术方向推进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疫苗的设计和研发。
    研究显示,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ACE2蛋白表现出较强的结合能力,$种疫苗的研究都是针对S蛋白进行的。
    减毒活疫苗的制备原理是将病原体经过人工处理后,使病毒失去致病性,但保留了原有的增殖能力和免疫原性,这种疫苗感染人体的效果接近自然感染。
    灭活病毒疫苗的制备原理是用各种理化方法灭活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使其逐渐丧失感染性,但保持病毒的免疫原性,之后再通过纯化等步骤制备出候选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被认为是最安全的疫苗,通过转基因技术将病毒的S蛋白基因导入到细菌、酵母菌、哺乳动物或昆虫细胞中,经诱导表达出大量的S蛋白,再通过纯化而得到的疫苗。
    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采用的路线是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腺病毒是一种DNA病毒,毒性很弱,感染后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症状。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使腺病毒携带能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的DNA片段,人接种疫苗后,改造过的腺病毒侵染细胞后不会在细胞内复制,但可以表达出S蛋白,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
    核酸疫苗也被称为基因疫苗,包括DNA疫苗和mRNA疫苗,其原理是将某种抗原的DNA或mRNA序列经肌肉注射或微弹轰击等方法导入宿主体内,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效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目前的情况下,饱和式的科研投入,全方位的资源倾斜,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付出,评审机构无间歇滚动式的审评审批,为新冠疫苗快速研发和使用提供了充分保障。
    (1)人体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及
     
    ,后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时,可迅速
     
    ,引发强烈特异性免疫反应。
    (2)文章所述疫苗成分中含有有活性的病毒的是
     
    ,注射进入人体后可经过翻译产生S蛋白发挥抗原作用的有
     
    。(填序号①~⑥)
    ①减毒活疫苗
    ②灭活病毒疫苗
    ③重组蛋白疫苗
    ④重组病毒载体疫苗
    ⑤DNA疫苗
    ⑥mRNA疫苗
    (3)与灭活病毒疫苗相比,减毒活疫苗具有低概率的致病风险的原因是
     
    。从疫苗成分的角度分析,DNA疫苗比重组蛋白疫苗对冷链运输要求低的原因是
     

    (4)在正式投入大规模生产和运用之前,需要对疫苗的
     
    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估,因此疫苗的研发通常耗时较久。有同学说“新冠病毒是RNA病毒,易发生变异,病毒变异后已研发的新冠疫苗无法起到预防作用。”请依据免疫学原理评价这一观点。

    组卷:18引用:1难度:0.5
  • 21.为探究树突状细胞(DC)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实验。
    (1)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共同实现免疫防御、
     
     
    三大基本功能。
    (2)将同一品系小鼠随机分为3组。甲组:将与灭活的黑色素瘤细胞(B16)混合培养24h后的DC注射到小鼠体内;乙组:注射未经过B16细胞刺激的DC;丙组:注射灭活的B16细胞。每组的一部分小鼠,一周后取脾脏,用灭活的B16细胞诱导脾细胞一周后,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Tc)活性(见图1)。另一部分小鼠一周后皮下接种B16活细胞,观察小鼠瘤体的生长情况(见图2)。

    ①在与灭活的B16细胞混合培养时,DC可以
     
    抗原。DC注射入体内后,可以将抗原信息传递给
     

    ②在检测Tc活性时,需要将Tc与用放射性51Cr标记的靶细胞混合,激活的Tc可以
     
    ,从而把51Cr释放到上清液中,通过测定上清液放射性强度即可计算得出Tc细胞活性。
    ③图1结果表明,与乙、丙组相比,经过B16细胞刺激的DC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更强的
     
    免疫应答。
    ④依据图2结果可得出结论:B16细胞刺激的DC可诱导出更强的抗肿瘤保护作用。得出结论的依据为:与乙、丙组相比,甲组小鼠
     

    (3)研究者猜测,经肿瘤细胞刺激的DC激活特异性Tc细胞的过程中,DC释放的IL-12(一种细胞因子)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利用抗IL-12抗体,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补充一组实验验证这一猜测,写出该组实验的处理和预期结果。

    组卷:34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