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2021年单元测试卷(7)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1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 的效果。
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 ,有说服力。
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投机者,纵然 ,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反过来看,切忌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 ,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为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事半功倍 无懈可击 巧舌如簧 夸夸其谈 B.事倍功半 无懈可击 巧言令色 夸夸其谈 C.事半功倍 天衣无缝 巧言令色 夸大其词 D.事倍功半 天衣无缝 巧舌如簧 夸大其词
A.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
B.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
C.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D.切忌不要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否则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3)与文中划波浪线句子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组卷:5引用:16难度:0.6 -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填入画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的真不等于生活的真。 作家只有认清这两种逻辑,处理好生活的真和文学的真之间的关系,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①它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作用于人的知觉和情感的人类经验。
②因为二者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逻辑。
③反之,在客观世界说得通的东西,在文学世界中未必合乎逻辑。
④文学从本身的意义来说,并不是对一件真实事件或一个人物的真实叙述,
⑤因此,在文学世界中说得通的东西,在客观世界未必说得通。
⑥所以,文学世界中发生的事件只是文学事件而不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件。
⑦这样,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世界和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是大不相同的,组卷:10引用:1难度:0.6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温饱小康、全面小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发展目标在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与未来逻辑上环环相扣。
②踏上新的征程,我们要始终敲锣打鼓,不懈奋斗,怀抱初心和决心,用十分的毅力和定力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③每到春节,有副对联是很多人家的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风吹日晒,字迹会模糊,好家风却会如春风化雨,护着家、护着国。
④数千年中国文明史上,秦汉文、盛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留下星罗棋布的文艺大师,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为人类精神生活提供了丰厚滋养。
⑤正是因为绝不封闭僵化,中国道路才能不断借鉴吸收各种先进的经验;正是因为绝不改头换面,中国道路才能得到众多渴望“走自己的路”的同行者认同。
⑥我国网络文学从发轫至今20年,已进入海量生产与利润丰厚的产业化时期,同时也伴随着泥沙俱下和过度娱乐化的问题。组卷:38引用:4难度:0.7
七、写作(40分)
-
10.《劝学》《师说》两文在写作上都大量运用比喻、对比手法和排偶句式,并从正反两面反复论证,这使得文章的主题更为鲜明突出,气势更为顺畅,不仅感情充溢,而且增强了论辩的逻辑力。请揣摩并模仿两篇文章中这些写作技巧的运用写一段文字。要求:200字左右,最少使用其中的两种技巧。
组卷:5引用:2难度:0.7 -
11.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朱熹曾说:“知与行工夫须着并行。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这些话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组卷:20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