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天津市河东区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发布:2024/11/4 1:30: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科技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冬奥场馆使用CO2制冷剂制冰 B.火炬“飞扬”中的氢燃料燃烧 C.由碲和镉合成发电玻璃中的碲化镉 D.电动汽车的全气候电池充电

    组卷:69引用:7难度:0.8
  • 2.下列实验的颜色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组卷:90引用:2难度:0.5
  • 3.下列实验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组卷:49引用:2难度:0.7
  •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64引用:2难度:0.8
  • 5.实验室制备Na2S2O3的反应原理: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96引用:5难度:0.7

二、非选择题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S:32Na:23O:16H:1Fe:56

  • 15.FeCl2可用作净水剂、还原剂等,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备FeCl2:装置如图1所示(加持装置省略);已知FeCl3极易水解.
    (1)仪器a的名称是
     

    (2)装置二中制备FeCl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装置三的作用①
     
    ;②
     

    (3)该装置存在一定的缺陷,可在
     
    位置(填A.B或C)增加图2装置.图2装置中气体从
     
    流入(填“a”或b”);洗气瓶中盛装的是
     

    Ⅱ.利用惰性电极电解0.1mol-1FeCl2溶液,探究外界条件对电极反应产物的影响.
    (4)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电压 pH 阳极现象 阴极现象
    实验1 1.5 5.5 无气泡,滴加KSCN显红色 无气泡,银白色金属析出
    实验2 3.0 5.5 少量气泡,滴加KSCN显红色 无气泡,银白色金属析出
    实验3 4.5 5.5 大量气泡,滴加KSCN显红色 较多气泡,极少量金属析出
    实验4 1.5 -1.0 无气泡,滴加KSCN显红色 较多气泡,极少量金属析出
    ①实验2、3中阳极产生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②实验中,调节溶液的pH宜选用
     
    (填“盐酸”“硝酸”或“硫酸”);
    ③由实验1、2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②由实验1、4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组卷:43引用:1难度:0.5
  • 16.工业上,以煤炭为原料,通入一定比例的空气和水蒸气,经过系列反应可以得到满足不同需求的原料气。

    请回答:
    (1)在C和O2的反应体系中:
    反应1:C(s)+O2(g)═CO2(g)ΔH1=-394kJ•mol-1
    反应2:2CO(g)+O2(g)═2CO2(g)ΔH2=-566kJ•mol-1
    反应3:2C(s)+O2(g)═2CO(g)ΔH3
    ①设y=ΔH—TΔS,反应1、2和3的y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对应于反应3的线条是
     

    ②一定压强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中CO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2)水煤气反应:C(s)+H2O(g)═CO(g)+H2(g)ΔH=131kJ•mol-1。工业生产水煤气时,通常交替通入合适量的空气和水蒸气与煤炭反应,其理由是
     

    (3)一氧化碳变换反应:CO(g)+H2O(g)═CO2(g)+H2(g) ΔH=-41kJ•mol-1
    ①一定温度下,反应后测得各组分的平衡压强(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总压):p(CO)=0.25MPa、p(H2O)=0.25MPa、p(CO2)=0.75MPa和p(H2)=0.75MPa,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数值为
     

    ②维持与题①相同的温度和总压,提高水蒸气的比例,使CO的平衡转化率提高到90%,则原料气中水蒸气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③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变换反应的速率,下列措施中合适的是
     

    A.反应温度愈高愈好
    B.适当提高反应物压强
    C.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D.通入一定量的氮气
    ④以固体催化剂M催化变换反应,若水蒸气分子首先被催化剂的活性表面吸附而解离,能量-反应过程如图2所示。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催化反应历程(反应机理):步骤Ⅰ:
     
    ;步骤Ⅱ:
     

    组卷:470引用:4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