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10/23 11:0:2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遗传现象可以用孟德尔遗传规律解释的是(  )

    组卷:13引用:1难度:0.5
  • 2.如图中的甲表示基因型为MmNn(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并且都表现为完全显性)的某雌性动物的体细胞分裂图像,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1引用:1难度:0.5
  • 3.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如图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4.非编码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但在细胞中起着调控作用的RNA分子,其调控失衡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染色体两端有端粒(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端粒酶是RNA(TERC)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TERC属于一种非编码RNA,蛋白质起催化作用,TERC作为端粒继续延伸的模板而实现端粒的延长。端粒酶在大多数细胞中的活性较低,在癌细胞中的活性较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6
  • 5.核糖体是由r-蛋白质和rRNA构成的。研究发现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出的一个mRNA可能含有多个AUG密码子,只是由于在起始密码子AUG上游有一段SD序列,该序列能与rRNA互补结合,从而使翻译过程开始。研究人员用高浓度的蛋白酶处理某生物的核糖体,发现剩下的结构仍然可以催化氨基酸合成多肽链,而用核酸酶处理核糖体后,其肽链合成受到了抑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6
  • 6.如图所示为四个家系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4引用:3难度:0.5
  • 7.自然选择主要包括分裂性选择、定向性选择和稳定性选择三种类型(如图所示)。分裂性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按照不同方向保留,淘汰中间类型个体;定向性选择:种群趋于保存某一极端变异个体,淘汰另一极端变异个体;稳定性选择: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被淘汰,保留中间类型个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6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 21.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主要指血浆中小分子物质(如Na+和Cl-)形成的渗透压;胶体渗透压主要指由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
    (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某人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
     
    ,易出现
     
    现象。
    (2)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蛋白质含量7%~9%,无机盐含量约1%,但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中占重要地位,原因是
     
    。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红细胞的现象。体外实验表明,若红细胞处于低于0.45%NaCl溶液中,会出现溶血现象,请从血浆渗透压的角度分析,溶血发生的原因是
     

    (3)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则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
     
    (填“R型向T型”或“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
     
    (填“虚线2”或“虚线1”)方向偏移。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的变化与在肺部毛细血管处的变化
     
    (填“相同”或“相反”)。

    组卷:5引用:1难度:0.4
  • 22.肌梭是分布于骨骼肌中的一种感受器,形如梭状,外有结缔组织包裹和感觉神经末梢缠绕,肌梭内含有多条特化的肌纤维。用橡皮锤轻敲股四头肌的肌梭,受刺激的神经末梢会产生神经冲动,从而导致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完成膝跳反射,该反射的反射弧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肌梭的主要功能是:
     
    ,膝跳反射中兴奋以电信号形式沿传入神经
     
    (填“单向”或“双向”)传导,完成该反射的效应器是
     

    (2)敲击股四头肌的肌梭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的神经递质类型是
     
    (填“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该神经元的作用是
     

    (3)科研人员从某脊蛙的脊髓一侧剥离出一根完整的神经(剥离时保证其反射弧的完整性),欲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科研人员将该神经从中间剪断(如图2所示),并进行相关实验操作,以肌肉为观察指标进行实验探究。请完善该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将该神经从图中所示部位剪断以后,
     

    预期结果:
     
    ,则该神经为传入神经;
     
    ,则该神经为传出神经。

    组卷:7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