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2021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诗歌鉴赏
-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诗经•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对《无衣》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每章开头都有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表达了自己没有衣服穿还要作战的痛苦。
B.《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从诗的意境看,将士们一边行军一边歌唱,显示出这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C.诗中描写的这支军队虽说生活条件不好,但大家不怕困难,同仇敌忾,互相团结,抗击匈奴。
D.这是一首出征三部曲。诗中的“同仇”“偕作”“偕行”,充分表现了秦军的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奠定了诗篇慷慨高亢的基调。
E.《无衣》是一首赋体诗。赋就是铺陈,它在一咏三叹中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精神和昂扬斗志,也在一咏三叹中展现出诗歌的艺术魅力。
(2)“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三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试做具体分析。
(3)对这首诗的词语理解及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袍:长衣,即战袍。于:语气助词,不译。兴师:出兵。同仇: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引申为共同对敌。
B.泽:同襗,即内衣。偕作:一起行动。裳:下身的衣服,即战裙。偕行:一同出发。
C.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D.“同仇”“偕作”“偕行”,正好显示出战前动员,整理行装,一同出发这一过程。表现了战士们不断高涨的斗志。
(4)“王于兴师”在诗中有何作用?它与“问答”有逻辑事理关系吗?诗歌把它置后有何作用?组卷:10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1)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之“生”字,历来为炼字经典,你认为“生”字妙在何处?诗中的“生”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之“生”字,有什么相似之处?
(2)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3)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诗歌内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包含了诗歌内容中的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所体现的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
B.诗人由春江的美景写起,写江上的明月,并由江月生发出江月永恒、人生代代的哲学思考。
C.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在下半篇转到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上,借月写出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全诗以江为主体,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赞叹自然的奇丽,讴歌爱情的纯洁,探索人生的哲理,构成奇妙的艺术世界。组卷:19引用:5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各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在表达感情上有何作用?
(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以曹植为例?
(3)《将进酒》与《蜀道难》在思想感情方面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述。组卷:11引用:3难度:0.6
二、情景默写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
(2)《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3)《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
(4)《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组卷:33引用:2难度:0.8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作出痛苦假设的句子是:“组卷:135引用:8难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