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9-2020学年辽宁省部分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滇粳优1号水稻中含有毒性蛋白基因(ORF2)和解毒蛋白基因(ORF3),两者紧密连锁(交换概率极低),ORF2产生的毒蛋白可杀死其它不含ORF3的配子。如图所示杂种水稻类型中能够产生的可育配子多数为(  )

    组卷:67引用:2难度:0.7
  • 2.下图是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病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且已知Ⅱ6不携带甲、乙致病基因,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是
    1
    250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5
  • 3.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组卷:161引用:8难度:0.5
  • 4.对植物根尖细胞中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25%、10%、30%、20%、15%,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00引用:37难度:0.7
  • 5.某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的雄株与雌株由R、r基因控制;有红花、橙花、白花三种植株,花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d与E、e两对基因的控制(D与E基因同时存在时开红花,二者都不存在时开白花),雄株部分基因型的花粉不能萌发。研究人员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红花雄株一花粉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一白花雌株:白花雄株=1:1
    实验二:橙花雄株一花粉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一白花雌株:白花雄株=1:1
    实验三:红花雌株×红花雄株→F1红花株:橙花株:白花株=1:2:1,雌株:雄株=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61引用:5难度:0.5
  • 6.某种鸟类(ZW型)的翅膀羽毛红色(D)对灰色(d)为显性,羽毛有条纹(R)对无条纹(r)为显性,其中一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色有条纹个体与一只灰色有条纹个体杂交,F1雄鸟中约有
    1
    8
    为灰色无条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1引用:5难度:0.6
  • 7.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现有黑身雕果蝇与灰身雄果蝇一对亲本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蝇为灰身:黑身=3:1,雄蝇为灰身:黑身:深黑身=6: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1引用:6难度:0.6
  • 8.如图所示的五个(1~5)家庭所患遗传病类型各不相同,且致病基因均位于性染色体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6引用:2难度:0.7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 24.生物学遗传实验中,果蝇常被用作研究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优点是
     
    .(写出两点)
    (2)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通过大量观察发现,白眼雌果蝇(XwXw)和红眼雄果蝇(XWY)杂交产生的子代中,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000-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与性状的关系见下表:
    染色体组成 XXY XYY XO(仅含一条性染色体) YO(仅含一条性染色体) X_X_X YY
    性状 雌性可育 雄性可育 雄性不育 致死 致死 致死
    他将此现象解释为雌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在2000-3000个中,有一次发生了差错,产生了性染色体组为
     
     
    的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产生了红眼雄果蝇或白眼雌果蝇,验证此解释最快速简便的方法是
     

    (3)已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分别控制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现有一纯合灰身三体果蝇,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该野生型果蝇能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Ⅳ号染色体中的两条分别移向两极,第三条随机移向一极,产生的配子均可育,现为验证控制灰身和黑身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第Ⅳ号染色体上,用该果蝇与黑身雄蝇进行杂交得F1,F1个体间自由交配,统计F2表现型及数量比.
    ①若出现灰身:黑身=
     
    ,则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第Ⅳ号染色体上;
    ②若出现灰身:黑身=
     
    ,则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在第Ⅳ号染色体上.

    组卷:15引用:2难度:0.3
  • 25.肥胖已成为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流行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生理及心理健康。最新研究表明,CMPF(3-羧-4-甲-5-丙基呋喃戊酮酸)不仅能缓解高脂饮食所致的胰岛素抵抗,还能对脂肪的沉积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并促使肝脂肪酸β氧化。为了验证CMPF对脂肪的沉积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请根据下列材料与用具,设计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材料与用具:性别相同体重相似的高脂饮食小鼠若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CMPF溶液、生理盐水、高脂饲料、MRI扫描仪、腹腔注射器等。
    (要求与说明:MRI扫描仪用来扫描皮下和内脏脂肪,具体测量方法不做要求,给药方式为腹腔注射,喂养之后多余的脂肪大约10个小时左右会在皮下和内脏沉积。)
    (1)实验思路:
    ①将性别相同体重相似的高脂饮食小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
     

     

     

     

    (2)预期实验结果(建立坐标系,画出各组脂肪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3)分析讨论:CMPF可以使细胞代谢从
     
    利用转向更多的脂肪酸利用,它不仅能促进脂肪酸β氧化,还能抑制脂肪生成
     
    基因的。

    组卷:10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