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宁夏银川十五中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7/6 8:0:9
一、积累运用(35分)
-
1.默写。
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表现出来的“
③《曹刿论战》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是:“
④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⑤《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组卷:8引用:1难度:0.9 -
2. 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真假美猴王 真假黑旋风 出处 《西游记》 《水浒传》 人物 真美猴王:孙悟空 假美猴王:① 真黑旋风:李逵 假黑旋风:李鬼 情节
梗概冒充唐僧师徒取经,与孙悟空打斗,后被佛祖收服。 ② 阅读
心得心得一:假的真不了,邪不压正!
心得二:③
任务二:请你就《西游记》说说你的阅读策略和方法。组卷:8引用:1难度:0.5 -
3.语言运用。
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50多年来,屠呦呦带领团队① (攻占坚固的堡垒,克服层层的困难),让青蒿素举世闻名,面对荣誉,屠呦呦A 地淡定,耄耋之年依然矢志研究青蒿素的深层机制。她认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古老的中医药方能B 。有识之士希望继屠呦呦之后,中医药人才能够② (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群峰竟起。
(1)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①②处的成语
①
②
(2)在AB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A.始终如一 永葆青春 B.一如既往 历久弥新 C.始终如一 历久弥新 D.一如既往 永葆青春 组卷:6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理解(40分)
-
10.阅读回答问题。
_________ ①枇杷园的中央,有一块空地,老祝捐出的十棵枇杷树,就围绕着这山间少有的平整之地。认养枇杷树的城里家庭,周末会来打望“我家的枇杷树”,这是他们帮扶村小孩子的一种方式。
②老祝年轻时,曾在村小当代课老师,后来因为文凭不够,不得不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承包枇把园作为新的事业打拼。这一行他做得很成功,自从栽种树苗,他就仿佛拥有侍弄枇杷树的金手指。“枇杷昔所嗜,不问甘与酸。黄泥裹余核,散掷篱落间。春风拆勾萌,朴椒如榛菅。一株独成长,苍然齐屋山。”【批注:引用古诗,用枇杷树的成长来表现老祝的生活状态,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学色彩。】老祝觉得范成大这首诗就是在形容自己的山中岁月。苍苍枇杷树,很快就高及屋顶了,枇杷越结越多,富裕了的老祝,就想着为村小做点事:买些书本,添一副篮球架。他还打算用这笔钱,替村小的孩子置办演出服与道具,因为六年级有个姓朱的孩子有做导演的天分。
③去年暑假,这小子自己写剧本,与三位同学在晒场上表演,把外出打工的父母与留守奶奶对娃儿教育上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扮演戏中的奶奶,孩子拿出了自己积攒已久的压岁钱,买了灰白的假发。在他身上,老祝看到了自己少年时那股要把一切事情都做成的心气儿。老祝也看到了台下的奶奶,那泼辣的老妇人一边痛骂孙子歪点子一箩筐,一边却笑出了眼泪,频繁地用手背去擦。与孙子朝夕相处的这十二年,奶奶只感受到生活的沉重负荷;那天,她却忽然感受到了孩子像枇杷树一样成长的生命力以及他热辣的回报。孩子的才华,就像飞溅的枇杷汁,让顽固的奶奶皱起了鼻子——她被酸到了,也被甜到了。这股劲儿,一直冲到了奶奶的鼻腔和眼眶,让她且喜且叹,且愁且笑。
④老祝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想要为这孩子提供一点方便。他当然也可以把卖枇杷的钱直接捐出来,可转念一想,枇杷树每年的收获,也是一种期待与冒险。如今的城里人就喜欢猜测与冒险,开启一个认养枇杷树的盲盒计划可能更有吸引力。老祝被自己的新点子逗笑了——如果,一棵果树能吸引城里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起来嗅见山野的气息,体会农桑的辛苦,吃到现摘的枇杷;或者,见一见泥鳅一般黑且机灵的“朱导”,与之合演消夏之戏,也未见得不是一件好事。
⑤就这样,去年10月,老祝在微信上开卖“枇杷盲盒”:预付1600元认养一棵树,来年这棵树上所有的枇杷都是你家的了;若是风调雨顺,一棵树最少能结两百斤枇杷呢;树可一家认养,也可由几家共同认养;认养枇杷树的收入,将作为善款捐给村小。老祝有点私心,他想把这笔收入的 20%用于“朱导”的梦想,帮他成立山里的第一个戏剧社。老祝期待这能勉励这个孩子,让他未来无论从事哪个行当,都保有一点世俗之上的精神生活。
⑥26个城市家庭,认养了十棵枇杷树,拉了一个微信群,自称“枇友”。冬去春来,老祝教他们疏花、疏果。这些农活,都要搭起梯子,钻入枇杷树浓密的树冠中,或以猴子捞月的身姿,或以熊猫横卧之憨态,伸长手臂和剪子艰难地干。令老祝惊讶的是,就像“朱导”这样的“赤脚大仙”爱玩阳春白雪的戏剧一样,养尊处优的城里人对爬树疏果这样的事,也干得兴致勃勃。
⑦A乌鸫鸟最爱枇杷树,啄食几口枇杷,就能在树梢上亮嗓鸣唱:城里人也爱枇杷树,搭起几顶帐篷,就能在树下吃着枇杷,喝着凉茶倾听鸟语风吟。“吱——呀——”忽然加入的一声清透鸟鸣,惊飞了乌鸫的得意,它拍着翅膀一边搜寻一边卖弄华丽的转音,却怎么也找不着、逼不走那后来者。乌鸫困惑地摇动尾翼叹气,城里孩子在望远镜中瞧见了,窃笑不已。老祝也笑了,“朱导”噙着自制的叶笛欢鸣着从枇杷树枝杈间探出头来。这孩子是这里的常客,摘枇杷,烤枇杷,熬枇杷膏,这些小技巧,就没有他不会的。【批注A:(从修辞或句式的角度)① 】
⑧世间的孩子无需撮合就能成为朋友。不多时,白色帐篷里就传来了孩子们的笑闹声、斗嘴声。城里孩子与乡间少年似乎达成了某种竞赛的规则,不知是谁起头,他们开始以清亮的童声,如溪水般欢脱地淌出诗情:“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老祝想起来了,这正是白居易的《山枇杷》。
⑨暖风熏人,剥一只枇杷,汁水的甜蜜入口入心;耳畔,孩子的吟诵与笑声,入耳也入云。B老祝笑得合不拢嘴,他的盲盒里,期待开出了希望之花。
【批注B:(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② 】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1)根据提示,补写内容。人物 事件 品质 称呼 身份 老祝 下岗的代课老师、枇杷种植户 下岗后种植枇杷致富 自强不息 在微信上卖枇杷盲盒 ① 替村小添置图书、篮球架、演出服装道具 心系乡村教育无私奉献 ② 支持孩子的梦想重视精神生活 “朱导” 村小学生留守儿童 自编自导自演戏剧 ③ 自制叶笛模仿鸟叫 常到枇杷园摘枇杷,烤枇杷,熬枇杷膏 ④
(3)请仿照第②段的批注,根据提示,为文中画横线的A、B两句写批注。
(4)第⑤段“老祝期待这能勉励这个孩子,让他未来无论从事哪个行当,都保有一点世俗之上的精神生活。”中加点字“一点世俗之上的精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5)请从《老祝》和《枇杷盲盒与孩子》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题目,并简述理由。组卷:8引用:1难度:0.5
三、写作(45分)
-
1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成功不在于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已竭尽全力。
材料二:人生中有些事情你不竭尽全力去完成,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出色。
材料三: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积极向上;②自拟题目;③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组卷:236引用:2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