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5课 无言之美》2021年同步练习卷(4)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运用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唯妙唯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深巷中,鸡鸣桑树diān。”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桑树diān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栩栩如生”中“栩栩”的意思是
     

    (4)把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很真切。

    组卷:22引用:4难度:0.9

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21分)

  • 2.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45引用:9难度:0.8
  •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17引用:10难度:0.9

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2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古时候,有个富人要出远门。出发前,他叫来三个仆人,分别给了他们500两白银,让他们自行支配。富人走后,其中两个人用这些钱进行投资经营,第三个人却把白银保存起来。后来,富人成了皇帝。他找来三个仆人,询问500两白银的支配情况。第一个仆人在原有基础上又挣了500两白银。皇帝说:“做得好!你已证明了自己的才能,我任命你为知府。”第二个人也使其财富增加200两,于是被任命为知县。而第三个仆人,当他把那原有的500两白银呈现给皇帝时,皇帝将他赶了出去。
          ②这个故事必将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只有努力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
          ③我们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没有足够的机遇,让生活得到改善”。确实,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收获多少,但可以决定自己去付出多少。到底是满足自己目前所拥有的现状,还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它生长、翻倍,也同样取决于你自己。
          ④争取机遇过程的本身就是对风险的挑战。当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情时,通常都不知道结果怎样,我们一些人在工作中怕犯错误,尽量避免自己作决定,更愿意服从命令,导致工作缺乏创意,失去了机遇。没有冒险就没有机遇,在当今社会,大的突破往往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史蒂芬•莱因史密斯博士是研究领导学的前沿专家,他认为:“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任何一项工程都需要汇集集体智慧和创造力,共同去发现答案的。”商业上的成功通常不是墨守成规,而是靠集体智慧的创新来实现的,这就需要一个能“找出答案”的团队。
          ⑤“利乐包”是一个生产牛奶、果汁等液体包装盒的大公司,其2010年的收益接近100亿欧元。1943年,当一个年轻的瑞典科学家看着妻子把肉灌入肠衣的时候,不禁这样想:“是否可以发明一个系统,将所有液体用纸盒包装起来?”他是一个有增值“500两白银”点子的科学家,但他不是投资商。他的同伴--化学家沃伦伯格、工程师哲朗德、销售经理托鲁德,在长期的反复试验与失败后将这个点子转化成了适应市场的产品。有了好点子,再有一批去做、去行动的人,“利乐包”终于在全球取得成功。
          ⑥很多人认为,成功需要天赋,更需要有好的机遇。其实不然,许多人的机遇是经过努力奋斗而获得。梅兰芳挑战自我,练就了流动如水的双眼,终成著名京剧大师;袁隆平敢于创新,培育了饱满如珠的水稻,终成“杂交水稻之父”;
     
     
     

          ⑦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应该抓住人生的每一个出发点,把握住每时每刻,创造一个充实的自我,怀着火热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悦走过漫漫人生路,尽情地拥抱生活,从而寻找生命的乐趣和意义。
    (1)请找出本文表达的中心论点。
    (2)选文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在选文第⑥段结尾画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
    (4)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组卷:39引用:5难度:0.1

三、古文阅读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日系牌与银于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人皆怜之。丙子正月旦日,北军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乡曲人皆能言之。
          (二)杨业,并州太原人。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后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注释】①倅:副的,这里指副知州。②北兵:元兵。③瘗:葬。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仍祀(被)
    B.人皆之(同情)
    B.上我厚(对待)
    D.士卒尽(几乎)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
    ②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3)面对敌兵的进逼,蹇材望与杨业的具体表现完全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组卷:15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