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西省高考语文模拟信息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时代精神,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
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确立了一种新价值观。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倡导对话协商、共享共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成为世界各国的现实需要,当今国际社会发展所需的共同价值得到凸显,“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这种共同价值是对不同国家、民族价值观念的融合与升华,体现了当今世界的价值共识。应当看到,共同的生活条件和共同的价值尺度,是联结共同体的纽带,而共同的价值观念则是共同体的精神存在方式和思想基础。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纽带,这种共同价值观打破了零和博弈、丛林法则等旧观念,明确了一种以和平发展、责任共担、合作共赢为特征的新价值观,成为改进全球治理体系的观念基础。
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一种新时代观。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审视时代问题,对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现实需要做出当代的自我阐明正。如黑格尔所言,“每一哲学都是它的时代的哲学”。作为我们时代的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时时代发展变化的真知灼见,反映了对时代境况和发展取向的准确把提,从而彰显了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当今时代,体现世界文明意识的纽带将各国联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此必须增强互信、促进平等和共享,基于满足共同利益的需要,实现更加公平合理、包容互惠的全球治理。
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了一种新文明观。人类历史是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融汇而成的波澜壮阔的画卷,不同文化主体在交流与对话中增进共识,人类未来的命运处于相互构成的境遇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明壁垒,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汇聚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的文化合力,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主张。只有让不同文明在和而不同的交往中生生不息,在交流互鉴中同放异彩、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才能共同书写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华章。
为此,应立足于世界历史的走向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自觉培育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要在生生不息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汲取实践的智慧,在当代世界文明交往实践中生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创造性,促进跨文化对话并在其中形成一种面向未来的世界观念。同时,要切实分析当今时代全球领域的矛盾和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和矛盾的实质,开辟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合理路径。在此基础上,深化对当今世界发展总体格局的认识,把握时代要求和现实问题,确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逻辑,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惠及现代人构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臧峰宇、史海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资源与时代内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B.共同的生活条件和共同的价值尺度是联结共同体的纽带,也是共同体的精神存在方式和思想基础。
C.世界各国所倡导的对话协商、共享共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使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得到了凸显。
D.消除了现实生活中的文明壁垒,打破了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这是人类共同体理念的题旨所在。
(2)下列对全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内涵这个中心论点,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最后提出建议。
B.文章第二段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了一种新价值观的观点,综合运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C.文章第三段引用黑格尔的“每一哲学都是它的时代的哲学”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一种新时代观。
D.文章阐明了全球治理、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又指出当今时代在全球领域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打破了零和博弈、丛林法则等不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旧观念,体现当今世界的价值共识。
B.在当今时代,增强互信、促进平等和共享,这既是共同利益的需要,也会实现更加公平合理、包容互惠的全球治理。
C.只要让不同文明在和而不同的交往中生生不息,在交流互鉴中同放异彩,就能书写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华章。
D.开辟解决当今时代全球领域的矛盾和问题的合理路径就要切实分析其矛盾和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症结和矛盾的实质。组卷:5引用:1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几乎所有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将深刻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我国已有物权法、合同法等众多民事法律,为什么还要编纂民法典?人大代表孙宪忠说,“民法的具体规范和制度数量庞大,但不能毫无章法地堆放在一起。”孙宪忠认为,民法典以“典”命名,就意味着要把庞大的民法规范和制度按照一定的逻辑整合为一体,以此来消除其中的漏洞、矛盾和重复,为社会提供统一和谐的法律遵循。
(摘编自《民事权利保护即将进人法典时代》,《人民日报》) 材料二:民法典草案提请审议,是本次全国“两会”最受瞩目的事情之一,法国谚语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个个人都是整个的国家--道尽了一部民法典应有的旨趣与精神。这部法典被誉为“半部宪法”,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问世,对法治社会建设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如此庞杂的法典,立法也是多少年磨一剑,我国曾多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并在实际中采取了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的方式,2014年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2017年,总则颁行,随后又分别编暴成六个分编,最终整合为民法典草案。
作为权利法,民法典最基本的功能是确认和保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民法典对经济社会生活影响广泛,从目前公布的一些法条来看,民法典亮点不少,比如,打破世界惯例,人格权独立成编,落实“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宪法要求,重点规定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这一创新既弥补了传统大陆法系“重物轻人”的缺陷,又展现了中国民法典对世界民事立法的重要贡献。
侵权责任编规定“自甘风险”,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自担风险;“自助免责”,追小偷,小偷发心脏病死了或摔伤了,再也不用担心赔医药费、丧葬费了;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或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应担责。
这些规定回应“痛点”,体现进步,符合民情秩序,符合普通人朴素的法感情,彰显个人权利与时代精神。
(摘编自《民法典,你的法典》,《南方周束》) 材料三:中国依然走在改革开放的路上,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集合据有1260条内容,涉及民众生活的诸多领域,可比肩德国的民法典。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法律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这部民法典不仅吸收了法律研究的成果,还融合了许多实践经验,并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42万中国人的100多万条建议和意见,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实际,法典的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保护个人信息和互联网虚拟财产的相关段落中,还体现在禁止高利贷保护环境的条款里,备受习近平主席重视的“绿色原则”也首次被写进了民事法律。
与其他领域一样,中国在民事立法中运用了一个实际上很简单的成功秘诀,那就是:精确的观察力、常识、不同领域的不同声音、科学的专业知识以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建议,有了民法典,中国也将与其他国家更加兼容,对外国投资者也更有吸引力,中国要实现最大限度的兼容,还要以灵活开放的态度面对未来的发展,所以,这部《民法典》不是终结。它将保持与时俱进,为今后的改革和发展留下空间。
当一些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里逆潮流而动的时候,中国依然在开放向前,这部突破性的民法典说明,中国是值得信赖的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其兼容性与日俱增。
(摘编自尼尔斯贝尔格曼《民法典与改革--中国的兼容性与日俱增》,《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1)下列对材料中民法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有民事活动都能在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中找到依据,这将会深刻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B.人格权独立成编这一创新在弥补传统大陆法系“重物轻人“缺陷的同时,也展现了民法典对世界民事立法的重要贡献。
C.民法典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参考了人民群众的建议和意见,贴近生活、合乎民情,这是因为人民性是民法典的核心。
D.民法典是一部具有兼容性的法典,是法律专业成果与人民意愿的集中体现,有了它,中国也将与其他国家更加兼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法典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问世将会对法治社会建设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
B.从提出编纂民法典到颁行总则、分编,再到民法典形成等立法过程体现了立法者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C.民法典的“自甘风险”、“自助免责”符合民情秩序,符合普通人朴素的法感情,真正体现了“民法典,你的法典”。
D,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里,用民法典这部具有突破性与终结性的法律证明中国是值得信赖的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编纂民法典的重要意义?组卷:3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无语者言
徐向林 老张不爱说话,派出所里的人都叫他“闷葫芦”,但这个“闷葫芦”,处警能力却是所里最强的,连局领导都感到奇怪,一个社区民警,靠的就是脚板子和嘴巴子,老张的嘴巴子惜字如金,怎么就把社区民警的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了?
我是个好奇的人,找了个机会,就到老张的派出所去采访。派出所的指导员说:“老张的事迹你别问我,我也了解得不多。你也别问老张,他不会跟你聊。这样吧,你就跟着老张走一趟,兴许能揭开这个谜。”
那就走一趟吧。
这天,住在幸福小区的一对小夫妻发生了矛盾,夫妻俩大打出手,家中的锅碗瓢盆凡是能砸的差不多砸光了,邻居怕出大事,就报了警。我跟着老张出了警。
老张进屋第一句话是对那妻子说的:“你先来,做笔录。”
第二句话是对那丈夫说的:“你到隔壁房间去,不许听。”
然后,老张坐下来,掏出记录本,边听那妻子讲述边认真做记录,全程再没说一句话。妻子说完了,老张这才说了第三句话:“你进隔壁房间,把你爱人叫出来。”那丈夫出来接着讲,老张还是不停地记录,全程也未讲一句话。
笔录记好了,我看了看表,前后花了一个多小时,老张这才说了第四句话:“你们两个都来。”
夫妻俩坐下后,老张把记好的笔录撕开,交给丈夫的是妻子的讲述,交给妻子的是丈夫的讲述。夫妻俩看着看着,突然“扑哧”笑了,这一笑,矛盾就烟消云散了。
我凑过去一看,恍然大悟。原来,老张将妻子的讲述列出了几点,比如她说丈夫上厕所不冲马桶,老张就在这一条后面加了个备注:举手之劳,净化空气;比如她说丈夫常在客厅里抽烟,老张在备注里写上:喷云吐雾,家人遭殃;再比如她说丈夫不动手光吃现成饭,老张在备注里写上:夫妻联手,饭菜飘香。
记录丈夫的笔录,大致也是这样,老张在丈夫数落妻子的每个条目后面,也写了备注。
夫妻俩吵得鸡飞狗跳,全是这些生活琐事。他们看完对方列陈的“罪状”和老张的备注后,怨气尽释,重归于好。老张的第五句话是关照他们俩的:“这些事你们要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家和万事兴,以后不许再闹矛盾了。”
夫妻俩点头应允。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老张很平常的五句话,就把一起家庭矛盾化解了,这效率不点赞真不行。
出幸福小区时,又见到了一起邻里纠纷。五楼的一个住户,太阳能热水器的进水管漏水了,水从管道里跑出来,邻居从下面走,多多少少身上都会溅点儿水。邻居不高兴了,口气就有点儿冲,要五楼的人赶快解决,那五楼的人却眼一瞪:“没空,不行你们自己来修。”这句话犹如火种,一下子点爆了矛盾的导火索,楼上楼下的邻居发生了争吵。
老张看了看现场,随即打了个电话。不久,一个修管道的人来了,老张掏了一百块钱给他说:“上去,赶快解决。”
那人三下五除二,不一会儿就将漏管修好了。邻居之间不吵了,五楼的住户不好意思,掏钱还给老张:“老张,哪能让你掏钱呢。”老张只回了一句话:“远亲不如近邻,对邻居要尊重。”
吵架的人连连点头,闹矛盾的人相互道了歉。处理这起邻里纠纷,老张在电话里说了一句话,中间说了一句话,终了说了一句话,总共三句话,就将矛盾平息了。这让我大开眼界。
不几日,公安局里召开优秀社区民警表彰大会,老张获奖,局长指定他作为获奖代表上台发言。老张上了台,没拿讲稿,在台上顿了顿后,只说了一句话:“做合格的社区民警,要善倾听、少说话、多办事。”说完这句话,老张就下了台。
台下静默了一阵,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他们看来,那些舌灿莲花、出口成章的,还真赶不上老张这个“闷葫芦”呢。
(选自《啄木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小说中是所有事件的见证者,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老张作为民警处理纠纷的能力,这样安排情节,使小说更加客观、真实。
B.这篇小说围绕老张叙述了两件事,这两件事都采取了顺叙的叙述方式,行文平铺直叙,语言简练传神,往往三言两语就将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
C.“这句话犹如火种,一下子点爆了矛盾的导火索”运用比喻,表现了“没空,不行你们自己来修”这句话的威力,让人联想到现场矛盾冲突的激烈。
D.这篇小说叙述事件详略得当,作者在讲述老张处理夫妻纠纷这件事时,详写了老张记录妻子的笔录,为避免重复,就略写了老张记录丈夫的笔录。
(2)小说中老张说“做合格的社区民警,要善倾听、少说话、多办事”,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在构思上富有匠心,作者在行文时运用了线索和悬念,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组卷:5引用:1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中国人民银行6日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增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精准滴灌。目前,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已基本执行完毕,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有序衔接。同时,创新2项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加大对普惠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报告透露,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对地方法人银行于今年3月1日至5月31日发放的符合条件的信用贷款,开展了首次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操作,涉及全国1170家地方法人银行、39万家小微企业。符合条件的信用贷款本金709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6.76%。组卷:4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电子音乐人蒋亮在电音节目《即刻电音》中拿下冠军,顶着一头脏辨、看上去很酷的他自嘲,“很想体会一下赚钱是什么感觉”,在流媒体平台上,他五年里只拿到过301元的版税,蒋亮并不是个例。2019年,在《乐队的夏天》成功出圈之前,乐队两名成员依靠音乐获得的月收入不足千元,曾犹豫要不要结束音乐梦想。《2019中国音乐人报告》显示,在音乐产业处于创作环节的词曲作者、歌手、录音师、混音师、DJ等职业中,全职音乐人的占比仅有一成;近半数非学生音乐人的税前月收入不足2000元。2019年12月9日,网易云音乐宣布,其平台入驻原创音乐人超过十万,原创作品数量超过150万首,但除了周杰伦这样的一线歌手,或者网红艺人、流量金曲,大多数音乐人目前几乎没有从流媒体平台赚钱的可能。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音乐、收入和兴趣,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6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