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媒体与受众两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
          从媒体角度看,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这项技术以数据分析为依托,使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从而与受众的需求相匹配。比如,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方面的关键词、以往浏览的相关数据以及学历、职业、爱好等特征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并根据用户充值、消费、反馈等数据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潜在需求,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会大大减少许多有意无意强加于受众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受众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成本,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的智能匹配模式会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比如,有的技术可以根据手机定位,确定用户是在办公场所、家里还是旅途中来推送合适的视听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手机的睡眠模式、工作模式等确定推送时间,以及根据某一信息关注度的高低确定是否推送。
          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受众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即对媒介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个人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的能力。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权、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左右,而要学会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这种主动选择权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上的。除此之外,受众还需要加强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并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话语行为的规范和尺度,从而将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既要推动媒介的技术革新,又要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媒介技术真正为我所用,形成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摘编自马慧茹 冶进海《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
    B.人们因无用信息泛滥而形成的非理性冲动,会导致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C.信息智能匹配技术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的精准推送。
    D.以推广服务项目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媒体很难真正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新媒介有着负面效应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
    B.全文围绕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
    C.文章的第二段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
    D.文章先提出新媒介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接着分析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精准推送使受众得到好处,对此受众仍要保持清醒头脑。
    B.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得益于手机、网络的普及和媒体的广泛应用。
    C.缺少媒介素养的人,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
    D.如果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能提高,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扣折。

    组卷:77引用:10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中国航天科工集二院自主研制多项“黑科技”,为嫦娥五号“绕、落、回”不同阶段提供保障支撑。
          二院23所自主研发的两部固定式脉冲测量雷达主要用于运载火箭发射上升段的外弹道测量,为发射场指控中心实时提供火箭距离、方位、俯仰等精确坐标信息和径向速度数据。该所自主研发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同时安装在嫦娥五号及搭载飞行的长征五号火箭中,主要应用在测控、应答机等分系统,全力保障嫦娥五号信号接收、过滤杂波,以及各分系统信号接收、处理的有效进行。同时,该所研制生产的数百个自主可控晶体元器件,作为嫦娥五号中电子设备的心脏,牢牢稳住嫦娥飞行的脉搏。
    (摘自《中国青年报》《揭秘嫦娥五号“绕、落、回”背后五大黑科技》)材料二
          在嫦娥五号的行动计划当中,我国多所高校的科研团队都参与其中,为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以及回归提供各方面的技术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负责月面采样技术,这是嫦娥五号工程的四大核心技术之一,哈工大多位院士都参与到其中,并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才突破国外技术的封锁,成功研发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多名毕业生主要负责参与嫦娥五号无线联试任务。嫦娥五号探测器的研发主体,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团队。我国还有很多的高校都有参与其中,比如说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等。据报道,本次任务数百个关键测控岗位上的负责人,大多为“80后”和“90后”,平均年龄仅33岁。
    (摘自腾讯网)材料三

          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批准立项以来,聚焦“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龙”攻关攻坚,“一盘棋”协同推进,“一体化”迭代提升,实现了“六战六捷”。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嫦娥五号任务实施中,我国与欧空局、阿根廷、纳米比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测控领域协同合作。后续我国将依据月球样品及数据管理办法,广泛征集合作方案,鼓励国内外更多科学家参与科学研究,力争获得更多科学成果。
    (摘自《人民日报》《嫦娥五号创造五项中国首次》)材料四
          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李春来介绍,嫦娥五号的采样点选择了风暴洋东北角的玄武岩区域,这是全新的采样区域,全新的样品研究。“绝大部分样品会用于科学研究,我们会在实验室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对月球样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结构构造、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矿物特点和地质演化方面,希望能够深化我们对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认识。”李春来说。
          月球样品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吴艳华说:“我们愿意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原则基础上,同美方无论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还是科学家、工程师开展真诚友好的合作。”“不过遗憾的是,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沃尔夫条款’,限制美国NASA、国务院科学委员会等官方机构与中国航天往来合作。”吴艳华表示,能不能合作还要看美国政府的政策。
    (摘自新华网《嫦娥五号:创造五项“中国首次”44年来再获月球样品》)(1)依据材料,下列对“嫦娥五号月面取样返回式探测器任务流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中心发射,并将探测器送入预定地月转移轨道。
    B.嫦娥五号抵达环月轨道后,整体降落在月球风暴洋东北角区域,并利用钻头和机械臂进行月表采样。
    C.完成采样和封装后,上升器将以着陆器为基座从月面起飞至环月轨道,与轨返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
    D.轨返组合体与上升器分离返回地球轨道,返回器与轨道器分离,并以伞降减速等方式返回地球着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彰显了我国航天业的科技实力。
    B.嫦娥五号测控岗位负责人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平均年龄为33岁,他们是托举“嫦娥”的青春力量。
    C.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意义重大,既是先期规划的完美收官,也为未来探测月球与行星奠定坚实基础。
    D.月球样品是全人类的财富,我国会与世界各国共同研究嫦娥五号采来的月壤,以加深对月球的认识。
    (3)根据材料内容,试概括分析嫦娥五号任务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组卷:4引用:2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蹦蹦跳跳的游戏
    余华
          在街头的一家专卖食品和水果的小店里,有一张疲惫苍老的脸,长年累月和饼干、方便面、糖果、香烟、饮料们在一起,像是贴在墙上的陈旧的年历画,这张脸的下面有身体和四肢,还有一个叫林德顺的姓名。
          现在,林德顺坐在轮椅里,透过前面打开的小小窗口,看着外面的街道,一对年轻的夫妇站在街对面的人行道上,他们都是侧身而立,他们中间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男孩穿着很厚的羽绒服,戴着红色的帽子,脖子上扎着同样红色的围巾。可是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男孩却是一身寒冬的打扮。
          他们三个人站在街道的对面,也就是一家医院的大门口,他们安静地站在嘈杂进出的人群中间,作为父亲的那个男人双手插在口袋里,侧着脸始终望着大门里面的医院,他的妻子右手拉着孩子的手,和他一样专注地望着医院,只有那个男孩望着大街,他的手被母亲拉着,所以他的身体斜在那里,男孩的眼睛热爱着街道,他的头颅不停地摇摆着,他的手臂也时常举起来指点着什么,显然他还在向他的父母讲述,可是他的父母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过了一会,男孩的父母迎向了医院的大门,林德顺看到一个发胖的护士和他们走到了一起,站住脚以后,他们开始说话了。男孩的身体仍然斜着,他仍然在欢欣地注视着街道。
          那个护士说完话以后,转身回到了医院里面,男孩的父母这时候转过身来了,他们拉着儿子的手小心翼翼地走过街道,来到了林德顺小店的近旁。父亲松开儿子的手,走到林德顺的窗口,向里面张望。林德顺看到一张满是胡子茬的脸,一双缺少睡眠的眼睛已经浮肿了,白衬衣的领子变黑了。林德顺问他:
    “买什么?”
          他看着眼皮底下的桔子说:“给我一个桔子。”
    “一个桔子?”林德顺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伸手拿了一个桔子:“多少钱?”
          林德顺想了想后说:“给两毛钱吧。”
          他的一只手递进来了两毛钱,林德顺看到他袖管里掉出了几个毛衣的线头来。
          当这位父亲买了一个桔子转回身去时,看到那边母子两人正手拉着手,在人行道上玩着游戏,儿子要去踩母亲的脚,母亲则一次次地躲开儿子的脚,母亲说:
    “你踩不着,你踩不着……”
          儿子说:“我能踩着,我能踩着……”
          这位父亲就拿着桔子站在一旁,看到他们蹦蹦跳跳地玩着游戏,直到儿子终于踩到了母亲的脚,儿子发出胜利的喊叫:
    “我踩着啦!”
          父亲才说:“快吃桔子。”
          林德顺看清了男孩的脸,当男孩仰起脸来从父亲手中接过桔子的时候,林德顺看到了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可是男孩的脸却是苍白得有些吓人,连嘴唇都几乎是苍白的。
          然后,他们又像刚才在街道对面时一样安静了,男孩剥去了桔子皮,吃着桔子在父母中间站着。
          林德顺知道他们是送孩子来住院的,今天医院没有空出来的床位,所以他们就回家了。
          第二天上午,林德顺又看到了他们,还像昨天一样站在医院的大门口,不同的是这次只有父亲一个人在向医院里面张望,母亲和儿子手拉着手,正高高兴兴地玩着那个蹦蹦跳跳的游戏。隔着街道,林德顺听到母子两人喊叫:
    “你踩不着,你踩不着……”
    “我能踩着,我能踩着……”
          母亲和儿子的声音里充满了欢乐,仿佛不是在医院的门口,而是在公园的草坪上。男孩的声音清脆欲滴,在医院门口人群的杂声里,在街道上车辆的喧嚣里脱颖而出:
    “我能踩着,我能踩着……”
          接着,昨天那个发胖的护士走了出来,于是这蹦蹦跳跳的游戏结束了,父母和孩子跟随着那个护士走进了医院。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也是上午,林德顺看到这一对年轻的夫妇从医院里走了出来,两个人走得很慢,丈夫搂着妻子的肩膀,妻子将头靠在丈夫的肩上,他们很慢很安静地走过了街道,来到林德顺的小店前,然后站住脚,丈夫松开搂住妻子的手,走到小店的窗口,将满是胡子茬的脸框在窗口,向里面看着。林德顺问他:
    “买一个桔子?”
          他说:“给我一个面包。”
          林德顺给了他一个面包,接过他手中的钱以后,林德顺问了他一句:
    “孩子好吗?”
          这时候他已经转过身去了,听到林德顺的话后,他一下子转回脸来,看着林德顺:
    “孩子?”
          他把林德顺看了一会后,轻声说:
    “孩子死了。”
          然后他走到妻子的面前,将面包给她:
    “你吃一口。”
          他的妻子低着头,像是看着自己的脚,披散下来的头发遮住了她的脸,她摇摇头说:
    “我不想吃。”
    “你还是吃一口吧。”她的丈夫继续这样说。
    “我不吃。”她还是摇头,她说:“你吃吧。”。
          他犹豫了一会后,笨拙地咬了一口面包,然后他向妻子伸过去了手,他的妻子顺从地将头靠到了他的肩上,他搂住了她的肩膀,两个人很慢很安静地向西走去。
          林德顺看不到他们了,小店里的食品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就继续看着对面医院的大门,他感到天空有些暗下来了,他抬了抬头,他知道快要下雨了。他不喜欢下雨,他就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倒楣的。一个很多年以前的晚上,在滴滴答答的雨声里,他抱着一件大衣,上楼去关上窗户,走到楼梯中间时突然腿一软,接着就是永久地瘫痪了。现在,他坐在轮椅上。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多次使用“有”字句,如“这张脸的下面有身体和四肢”“还有一个林德顺的姓名”,小说通过物化人物形象来表现人物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B.小说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对话,通过对话来暗示人物心情,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C.小男孩“戴着红色的帽子,脖子上扎着同样红色的围巾”的“红色”象征蓬勃的生命,这与后文小男孩生命的逝去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悲剧色彩。
    D.虽然林德顺目睹了这个三口之家在医院附近的活动,但是蹦蹦跳跳的小男孩才是小说的主人公。林德顺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本文的次要人物。
    (2)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刻画孩子父亲的形象的。试举例分析。
    (3)小说略写了男孩生命终结的过程,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组卷:10引用:4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为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命名工作,教育部日前印发《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强调高等学校命名要坚持名实相符、准确规范,体现办学理念,突出内涵特色,避免贪大求全。暂行办法对高等学校名称中使用地域字段、学科或行业字段、英文译名等提出明确规范,强调原则上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国家”“国际”等代表中国及世界的惯用字样,也不得冠以“华北”“华东”“东北”“西南”等大区及大区变体字样。据了解,暂行办法适用于发布之后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职业学校(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专科层次职业学校)以及高等专科学校的命名事项。

    组卷:2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学校组织同学参观“时代脊梁”共产党员事迹展:
          李大钊、杨靖宇、刘胡兰、董存瑞、孟祥斌、陈红军等英雄以身许国、舍生忘死的壮志豪情,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抗疫时期,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李文亮等医护人员冲在前线,与疫情作斗争,彰显了中国精神,书写了中国精神的时代新篇。
          扶贫攻坚的路上,黄文秀、黄大发、毛相林、张伯渠等党员干部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的答卷。
          看了这些人物事迹,相信对你触动很深。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时代脊梁”?请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作为学生代表在学校升旗仪式上的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6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