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山》2019年同步练习卷(4)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双基积累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
(2)聚室而谋
(3)杂然相许
(4)吾与汝毕力平险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6)且焉置土石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组卷:304引用:2难度:0.7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组卷:39引用:2难度:0.8
二、课内阅读
-
5.阅读《愚公移山》全文,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且焉置土石 年且九十 B.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 C.投诸渤海之尾 诉诸法律 D.聚室而谋 斯是陋室 A.以君之力 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 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甚矣,汝之不惠!组卷:52引用:1难度:0.7
三、美文品析
-
6.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愚公移山》全文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年且九十
②方磨铁杵
③始一反焉
④媪自言姓武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C.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人物】
【人物】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天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组卷:70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