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家梁晓声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人世间》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自播出以来口碑不断发酵,许多主流媒体纷纷关注“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议题,其实这是一个常说常新、值得不断探讨的话题。此次严肃文学改编为影视剧,堪称严肃文学与影视剧的双赢。
          站在严肃文学的角度来说,影视改编能够颠覆一部分人心中的刻板印象,让人们意识到,严肃文学并不仅仅意味着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严肃”与“好看”从来不矛盾。譬如已经播出的电视剧《装台》,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都在观照社会人生、展现人物心灵史的同时,做到了生动有趣、质朴动人,口碑极好,影视剧的观众也许就能转化为文学作品的潜在读者,为严肃文学找到更多知音。
          即便暂不考虑影视剧受众向文学作品读者的转化,改编为影视剧也同样有利于严肃文学的传播。当下,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媒介变革推进、文化娱乐消费方式更新,影视剧、网络视听作品逐渐超越纸质媒介,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影响力、辐射力。以影视为媒介承载、传播严肃文学的魅力,以更轻松活泼、更贴近大众审美的方式彰显严肃文学所蕴含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艺术价值,能够惠及更广泛的受众。
          站在影视剧的角度来说,严肃文学的加持有着重要的意义。严肃文学能够为影视创作尤其是现实题材、现实主义影视创作提供绝佳的灵感池和素材库,并在视听语言、影像风格、演员表演等多方面提出要求、创造空间,为影视行业各个环节、工种的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场域和契机。
          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考量,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影视行业作为艺术创作、文化生产的重工业门类,聚集了大量人才与资金资源,有着巨大的创作体量,自然也有责任、有义务为表现时代、记录时代、讴歌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对于双方来说都不无益处,但相关的影视剧并不总是能够为观众所喜爱。其实,包括严肃文学在内的各类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都难免遭遇原著读者的指摘,“不符合原著”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理由。然而“改编”一词的基本语义就意味着改编之后的作品必定与原著不同,否则,何谓“改”呢?阅读和视听是两种不同的欣赏方式,从文学文本到影视作品是一次跨媒介的二次创作,是一个得鱼忘筌、得意忘言的奇妙旅程,完全照搬原著的文字记述,既不可能,也没必要。
          对于影视作品来说,好或不好都应当用影视自身的标准来评判,而不是用是否符合原著来苛责。对于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与其纠结一二情节、人物是否符合原著,倒不如多关心一下:影视剧主创是否注入了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是否用视听语言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原著的思想内涵,是否用大众传媒的方式承载了严肃文学骨子里的关怀与风雅。把严肃文学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初衷和意义,恐怕也正在于此。
    (摘编自夕君《文学让影视剧更具魅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人世间》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获得了巨大成功,引发了人们对严肃文学影视改编话题的再关注。
    B.一些人认为严肃文学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不够生动有趣,其实这是这些人心中的一种刻板印象。
    C.对于严肃文学来说,影视改编能够以更轻松活泼、更贴近大众审美的方式彰显其文学价值,这样会惠及更多的受众。
    D.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是一次跨媒介的二次创作,而改编者并不会完全照搬原著,因此总是受到原著作者的诟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人世间》被改编成电视剧事件切入,自然引出“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话题,然后展开论述。
    B.文章主体部分在分析“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时,主要从严肃文学、影视剧等多个角度展开,条理清晰。
    C.文中既论证了影视改编对严肃文学的作用,又进一步阐述了严肃文学对影视创作的作用,层层深入。
    D.文末指出严肃文学被改编成影视剧的评判标准,并通过几个追问,揭示了将严肃文学改编为影视剧的初衷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以前,人们对“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的话题也十分关注,并对此进行过多次探讨,但一直没有进展和收获。
    B.严肃文学被改编为影视剧后,其传播更为快捷、更为广泛,其影响力、辐射力远超由其他文学改编成的影视作品。
    C.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是一次跨媒介的二次创作过程,如果完全照搬原著的文字表述,得鱼忘筌的奇妙旅程就无法实现。
    D.在对严肃文学进行影视改编时,改编者只用关注自我思考和表达、用视听语言展现原著思想内涵等,不用考虑情节和人物。

    组卷:3引用:3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永坪镇聂家坪村智慧大棚内,一垄垄草莓果实饱满,长势喜人。大棚钢架上,喷淋、洒药装置自动操作,通风系统和大棚卷帘也根据棚内温度和透光量实时调整,宛如一场田间地头版的“科技秀”。智慧大棚的所有操作都能在家里用手机完成。过去在传统大棚里种草莓,不论是浇水还是施肥都靠人力来完成,草莓长势也要“听凭天意”。如今智慧大棚不仅配备了自动放风、自动打药、轨道车等智能化设备,而且在手机上就能轻松完成,节省了种植户的劳力,草莓也长得又大又甜。
          智慧大棚的应用是近年来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技术助力下,村民可以实时在线观察土壤酸碱度、养分等信息,了解农作物最新的生长状况,实现科学管理。遇到病虫害问题,系统不但能够自动预警,还可依托大数据给出相应解决方案,或远程视频咨询农业专家寻求有效措施。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从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等方面,对“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作出部署安排。围绕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部署了多项重点任务,鼓励建设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根据《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25年,中国将实现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摘编自《田间地头的高科技》)材料二:
          云南的鲜花、四川的腊肉、浙江的茶叶……随着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各地农特产品通过网络走向全国、销往世界,不仅成为乡村百姓的致富经,更为各地努力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作为“中国名茶之乡”,浙江遂昌的茶叶产业是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当地推出“茶叶数字化加速工程”,全力打造集研发、加工、物流及产业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数字茶业创业园。随着电商直播间、产地仓、创客空间等功能空间的建成,园区将为70家茶叶加工企业提供产供销服务,直接增加400余个电商营销就业岗位,预计年产值将达3.5亿元。
          从先期不断摸索到市场政策引导,农产品电商如今已成为农村地区增收促收的重要抓手。《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突出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着力打造农产品网络品牌,以品牌化带动农产品产业化;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积极性,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到2025年,要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
          随着农村电商发展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相关数字人才培养工作也正加速进行。中央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人才支撑,瞄准数字乡村发展需求,引导高校合理设置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智慧农业等相关专业,依托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农民数字素养、手机应用技能、电商服务等培训活动,让广大农民更好享受数字红利。
    (摘编自《乡村振兴的推动力》)材料三:
          当前,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设备在农村地区已经得到普及,不过,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仍然有很大空间。中央网信办发布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专门提出“提升农民数字技能”,提高农民对数字化“新农具”的使用能力。引导企业、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民数字技能提升工作,推动数字服务和培训向农村地区延伸。近年来,从中央有关部门到地方都做了不少工作,当前已经看到成效。例如,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动建设益农信息社,优先从返乡下乡人员和有志于从事信息服务的农村青年中选聘信息员,开展培训、提升能力。山东泰安肥城市借助“数字农业”示范项目,提升农户对数字技术增产增收的认识,提高农户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的热情。
          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意愿和能力。加强数字乡村应用场景宣传和示范,提升农村居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意愿是前提。通过“乡村网红”培育计划、农村电商培训项目等,搭建农村居民提升智能设备应用能力的平台是基础。参与、互动、沟通、分享,互联网给广大乡村提供了展示平台,带来了发展机遇。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让数字技术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前景广阔。
    (摘编自《提升数字素养助力乡村振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大棚的应用体现了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智慧大棚的自动放风、打药等智能化设备操作,种植户可以在手机上完成。
    B.依托相关技术,村民可以实时在线观察土壤相关信息,了解农作物最新生长状况,并且可以依托大数据自动根除病虫害。
    C.当前,云南的鲜花、四川的腊肉等各地农特产品可以通过电商走向全国、销往世界,电商助力百姓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D.浙江遂昌数字茶业创业园建设电商直播间、产地仓、创客空间等功能空间为茶叶加工企业提供产供销服务,创造经济效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内容包括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升级等,要求农村到2025年深化普及5G。
    B.农产品电商已从摸索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成为农村地区增收促收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一批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
    C.培养农村数字人才要顺应数字乡村发展需求,引导高校设置相关专业,积极开展农民数字素养、手机应用技能、电商服务等培训活动。
    D.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设备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使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提升成为乡村振兴亟须解决的问题,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有哪些有效途径?请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

    组卷:4引用:6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没有人听完她的哀诉
    柔石
          尖利的北风。巍峨古旧的城下。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婆子,坐在地上,哭她生命末路的悲哀:“天呀!命呀!我的苦痛呀!”
          哭声有了半小时。
          几个孩子听得悲伤。向城门边跑去。他们都是住在城脚的茅舍中的穷孩子。在这北风中,也还穿着单裤,破夹衣,没有鞋子。
          可是他们都同情地围在她的面前。盯住眼睛看她涌流出来的大泪。食指放在口里,不发笑声。
          老婆子继续哭道:“天呀!命呀!我的苦痛呀!”
          三四个贵胄式的妇人走进城来。也听见她哭声悲哀,驻足问她道:“老婆子,什么事?”
          老婆子也就诉说:“太太呀!可怜可怜我罢!我有一个60岁的白发的丈夫,我还有三个儿子……”
          于是贵妇人们互相一笑。
          有的说:“还说可怜可怜她呢!我只有一个儿子,她倒有三个。”
          有的说:“她还不满意,她的丈夫已经陪她到60岁了。我的丈夫陪我到五十岁就死去。”
          一边说着,一边走远了。
          眼前仍留着几个孩子,呆呆地。老婆子又哭。
    “天呀!命呀!我的苦痛呀!”
          哭声又过去半小时。
          一班学生走出城。他们也听得她哭声的凄怆,驻足问她什么事。
          老婆子继续诉说道:
    “少爷呀!可怜可怜我罢!我的大儿子,前年22岁。兵爷打仗,将我的儿子拉去搬炮弹。可怜从此就没有回来了!一年,两年,我的眼睛望花了。可怜从此就没有回来!……”
          悲哀噎住了她的喉咙。没有等她说完,学生们气愤愤地昂头走散。
          有的叫,“我们应当反对战争!”
          有的叫,“我们应当提倡非战论!”
          有的叫,“战争的罪恶呀!落到老婆子的身上了!”
          可是她的眼前,仍是几个孩子。老婆子又哭:
    “天呀!命呀!我的苦痛呀!”
          哭声又连续半小时。
          几个农人从田野中进城。他们也听得她哭声的酸悲。放下锄问她什么事。
          老婆子带泪继续哭诉道:“兄弟呀!可怜可怜我罢!我的第二个儿子,去年13岁。到山上去砍柴。不知怎样一失脚,跌下岩壁来。别人抬他回家。血流太多了。到家也就死了!……”
          老婆子呜咽地说不成声。
          农人们听的不满意,有的说:
    “不小心,不小心。山上我们一年要去整百次,那里会跌落岩壁?”
          有的说:“这是一个13岁的第二个儿子,不要紧,还有大儿子在哩。”
          一边互相拿起锄,又走远了。
          她的眼前仍剩着几个痴孩子。老婆子更悲伤地哭了:
    “天呀!命呀!我的苦痛呀!”
          哭声又经过半小时。
          一群工人走出城。也听得她哭声的悲伤,走近去问她为什么这样哭。
          老婆子哽咽得说不清楚地继续说:
    “伯叔呀!可怜可怜我罢!我的第三个儿子,6岁的一个。三个月前,我和我丈夫到田野上拔瓜藤。留他在家里玩。等我们回来,他却不见了。门口有一堆血。我们踏血迹寻去,却是深山。唉!被狼吞去了!……”
          工人互相一惊。嘈杂地叹着:
    “山里还有狼呀!”
    “狼竟会到村庄来吃人么?”
    “不过这是一个小儿子,她总还该有两个大儿子在的。”
          一边也匆忙地走去了。只回过一两次的头来,但不想续知她的哭诉了。
          黄昏开始落下来。
          在老婆子的眼前,仍是几个不懂事的孩子。她仰头向着密布天空的阴云,失望地放声大哭:“天呀!命呀!我的苦痛呀!”
          城门往来的人儿稀少了。
          哭声又消逝半小时。
          两三个商人从乡间收账回来。钱袋在他们的肩膀上琅琅地响。他们也听得她哭声的凄楚。脚步停到她的前面,问:“老婆子,什么事?”
          孩子们也抬头看着商人的脸孔。
          她似有一线光明地诉说道:“唉!老板!可怜可怜我,舍我几个钱罢!我的60岁的老丈夫,自从第三个儿子死后就病了!到现在有三个月,将死了!”
          商人们互相说:“夜了,夜了,我们要回去了。否则可以给她两角钱。虽则事情是常常如此的。”
          一边又匆匆地没去他们的影子。
          老婆子一时昏去了。一时又慢慢地向看呆了的孩子们说:
    “小弟弟们!可怜罢!我因为乡下没处讨钱,远远跑到城内来。想讨几个钱买一服药回去。……唉!虽则我的丈夫,此刻或者已经死了!可是小弟弟们,你们也有钱么?”
          老婆子酸苦得说不成别的话。
          而这几位听呆的孩子:有的抖抖他的衣袋,表示袋内只有一把蚕豆。有的翻转裤腰,表示身上只有一个肚脐。个个摇摇头,不声响。
          老婆子却突然发狂似的问:“你们也有毒药么?你们也有刀么?我不想回家去了!”
          孩子们一听到问刀,惊怕了。逃散了。
          黑夜如棉被一般盖在她的身上。朔风一阵阵地在扫清她身上的尘埃和她胸中的苦痛。
           她气息奄奄地睡在城脚下,她心的未曾全灭的光,为她家中的白发丈夫似乎还得望着明日。
    1929年12月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语言对话描写了老婆子断断续续的哭诉,在各色人等面前展现了她以及她的家庭的不幸遭遇。
    B.小说反复描述老婆子的哭诉,这种行文构思方法与鲁迅的小说《祝福》反复写祥林嫂讲述阿毛的故事异曲同工。
    C.小说中画横线句子的描写很有特色,在黑夜中,小说主人公老婆子终于清醒了,她要反抗这个黑暗的社会。
    D.这篇小说和鲁迅的《祝福》都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两篇小说都反映出当时底层百姓的痛苦,对旧社会进行声泪控诉。
    (2)小说自始至终描写老婆子身边的几个孩子,有何用意?
    (3)这篇小说被柔石结集于小说集《希望》,作者自序言:生命是在递变的,人与社会应当也走在无限的前进的途程中,我“希望”是如此。你认为柔石在这篇小说中寄予怎样的“希望”?

    组卷:4引用:3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简牍”,是用来书写的竹、木的统称。一般来说,以竹子为载体的称为“简策”;以木头为载体的叫作“版牍”;但也有以木作简而称木简的。具体而言,①         ,而把若干竹片编起来叫“策”,又叫“册”。在东汉年间的《说文解字》中,“册”是象形文字,像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一根简②         ,长文章必须用许多简编成策。编简成策的绳子叫作编,一般用麻绳,也有用皮绳或用丝绳来编连单根的简。一块木板叫“版”,写有文字的叫“牍”。如果是一尺见方的牍,叫作“方”。一般不到100字的短文可写在版牍上,长文章则用简册。版牍主要用于写录物品名目或登录户口、编制地图和通信等,所以古人常用“版图”来③         ,“版图”这样的含义沿用至今。
          甲骨、青铜作为文字载体,或材料稀少不易获得,或材质本身过于笨重,都不具备大量流通的条件。相比之下,竹、木廉价易得,易于携带和流传,自然成为古人书写时的首选。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组卷:3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强调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某市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举办了一系列活动,邀请你作为青年学子代表,在青年论坛上发表以“民族复兴,青年的责任”为主题的演讲。请结合材料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5引用:6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