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23 3:30:2

一、积累运用(27分)

  •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10月1日凌晨五时许,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只见鹤立鸡群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观旗区已经聚集了观看升旗的很多群众,大家屏息敛声首以待升旗时刻的到来。终于,城楼上吹响升旗号角,随着一声“正步走”的口令,三军仪仗队护旗而出,以摧枯拉朽的步伐走过长安街。六时十一分,伴随着振聋发聩的升旗口令,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国旗徐徐升至旗杆顶端。晨光熹微,飘扬的国旗与绚丽多彩的鲜花交相辉映,可谓是“旗展五星光日月,_____”。这庄严的升旗仪式,会深深地juān刻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我人生中的美好回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②juān
     

    (2)语段中划线的四个成语运用正确的一个是
     

    A.鹤立鸡群
    B.屏息敛声
    C.摧枯拉朽
    D.振聋发聩
    (3)语段中与“旗展五星光日月”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
     

    A.花开四季丽山川
    B.花红似火报国心
    C.花开满园映神州
    D.花团锦簇妆河山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说出病因并修改。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8
  • 3.默写古诗文。
    行走之地 行走之诗 行走之味
    行至塞上
     
     
    。王维《使至塞上》
    雄奇壮阔的塞上风光
    行至江上
     
     
    。(李白《渡荆门送别》)
    水中映月的江上风光
    行至庭院
     
     
    。(《庭中有奇树》)
    以花寄情的相思之味
    行至名楼
     
     
    。(崔颢《黄鹤楼》)
    落日之时的思乡之味
    行至寺地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庭院赏月的闲适心情

    组卷:13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理解(43分)

  •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回忆鲁迅
    郁达夫
          ①和鲁迅第一次的见面,不知是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我对于时日地点,以及人的姓名之类的记忆力,异常的薄弱,人非要遇见至五六次以上,才能将一个人的名氏和一个人的面貌连合起来,记在心里——但地方却记得是在北平西城的砖塔胡同一间坐南朝北的小四合房子里。记得那一天天气很阴沉,时间仿佛是在下午的三四点钟。
          ②那时候,鲁迅还在教育部里当佥事,同时也在北京大学里教小说史略。我们谈的话,已经记不起来了,但只记得谈了些北大的教员中间的闲话,和学生的习气之类。
          ③他的脸色很青,胡子是那时候已经有了;衣服穿得很单薄,而身材又矮小,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和他的年龄不大相称的样子。
          ④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
          ⑤房间里的陈设,简单得很;散置在桌上、书橱上的书籍,也并不多,但却十分的整洁。
          ⑥他送我出门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北风吹得很大;门口临别的时候,他不晓说了一句什么笑话,我记得一个人在走回寓舍的路上,因回忆着他的那一句,满面还带着了笑容。
          ⑦鲁迅到上海的时日,照理应该在十八年的春夏之交;因为他于离开厦门大学之后,是曾上广州中山大学去住过一年的;他的重回上海,是在因和顾颉刚起了冲突,脱离中山大学之后;并且因恐受当局的压迫拘捕,其后亦曾在广州闲住了半年以上的时间。
          ⑧他对于辞去中山大学教职之后,在广州闲住的半年那一节事情,也解释得非常有趣。他说:“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因为对方的假君子,背后是有政治力量的,你若一经示弱,对方就会用无论哪一种卑鄙的手段,来加你以压迫。因而有一次,大学里来请我讲演,伪君子正在庆幸机会到了,可以罗织成我的罪证。但我却不忙不迫地讲了些魏晋人的风度之类,而对于时局和政治,一个字也不曾提起。”
          ⑨在广州闲住了半年之后,对方的注意力有点松懈了,他就迅速地整理行囊,乘其不备,而离开了广州。
          ⑩人虽则离开了,但对于代表恶势力而和他反对的人,他却始终不会忘记。所以,他的文章里,无论在哪一篇,只教用得上去的话,他总不肯放松一着,老会把这代表恶势力的敌人押解出来示众。
    ⑪对于这一点,我也曾再三劝过他不要上当。因为有许多无理取闹,来攻击他的人,都想利用他来成名。但他的解释,却很彻底。他说:“他们的目的,我当然明白。但我的反攻,却有两种意思。第一,是正可以因此而成全了他们;第二,是也因为了他们,而真理愈得阐发。他们的成名,是烟火似地一时的现象,但真理却是永久的。”
    ⑫在这自由大同盟活动的期间,对于平常的集会,总不出席的鲁迅,却于每次开会时一定先期而到;并且对于事务是一向不善处置的鲁迅,将分派给他的事务,也总办得井井有条。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鲁迅不仅是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空头文学家,对于实务,他原是也具有实际干才的。说到了实务,我又不得不想起我们合编的那一个杂志《奔流》——名义上,虽则是我和他合编的刊物,但关于校对、集稿、算稿费等琐碎的事务,完全是鲁迅一个人效的劳。
    ⑬他的做事务的精神,也可以从他的整理书斋和校阅原稿等小事情上看得出来。一般和我们在同时做文字工作的人,在我所认识的中间,大抵十个有九个都是把书斋弄得乱杂无章的。而鲁迅的书斋,却在无论什么时候,都整理得必清必楚。他的校对的稿子,以及他自己的文章,涂改当然是不免,但总缮写得非常的清楚。
    ⑭直到海婴长大了,有时候老要跑到他的书斋里去翻弄他的书本杂志之类;当这样的时候,我总看见他含着苦笑,对海婴说:“你这小捣乱看好了没有?”他总是一边谈着笑话,一边先把那些搅得零乱的书本子堆叠得好好,然后再来谈天。
    ⑮记得有一次,已经是海婴会说话的时候了,我到他的书斋去的前一刻,海婴正在那里捣乱,翻看书里的插图。鲁迅一见着我,就大笑着说:“海婴这小捣乱,他问我几时死;他的意思是我死了之后,这些书本都应该归他的。”
    ⑯鲁迅的开怀大笑,我记得要以这一次为最兴高采烈。听这话的我,一边虽也在高笑,但暗地里一想到了“死”这一个定命,心里总不免有点难过。尤其是像鲁迅这样的人,我平时总不会把死和他联合起来想在一道。
    ⑰这事情,大约是在他去世之前的两三年的时候;到了他死之后,在万国殡仪馆成殓出殡的上午,我一面看到了他的遗容,一面又看见海婴仍是若无其事地在人前穿了小小的丧服在那里快快乐乐地跑,我的心真有点儿绞得难耐。
    ⑱可是从此一别,我就再也没有和他作长谈的幸运了。
    (1)鲁迅“做事务的精神”体现在哪些事上?阅读第⑫⑬段,简要概括。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
    (3)作者开篇强调自己记忆力异常薄弱,而后却又详细地介绍了与鲁迅第一次相遇时的诸多情况,其用意是什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分析。
    (4)作者笔下的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组卷:2引用:1难度:0.5

三、写作表达(50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ㅤㅤ我眼里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是独特的或是多彩的?我眼里的亲人朋友又会是怎样的呢?是善良,还是宽容?我眼里的名人名著,我眼里的山河景物,我眼里的乡情民风,我眼里的时光,我眼里的幸福……无一不是独特的。请以“我眼里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ㅤㅤ要求:
    ①补充完整题目,文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0字以上;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组卷:7引用:4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