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考语文一诊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什么是“盛唐气象”呢?在严羽看来,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诗就像米芾的字一样,虽然笔力劲健,但还处在学习阶段,终究不能自立门户、自成气象;而盛唐之诗,不仅“雄深雅健”笔力雄壮”,而且“气象雄厚”,这才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体现。林庚认为,“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就是‘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的本质”。舒芜、林庚认为,“盛唐气象”是通过诗歌反映出的盛唐时代的¨高涨着的生产力”以及“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此观点一出,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赞同,“盛唐气象”也由此成为描述盛唐诗歌面貌最重要的理论范畴之一。不仅一直为研究者使用,其内涵也被不断地补充和丰富。韩文奇在舒芜、林庚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盛唐之音’是整个时代的宏伟气魄和时代精神的集中而鲜明的体现。其基本音调是讴歌建功立业的英雄气魄,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高昂明朗的思想感情、雄浑壮大的气势力量。”
到了90年代以后,学术界始有人对舒芜、林庚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傅绍良认为,林庚以“青春浪漫”作为“盛唐气象”的基本内涵,认为李白是这种气象的典型代表,这是对“盛唐气象”的误读。林庚将盛世文化等同于盛世文学,由此误解了李白的个性和情感特质。盛唐文化对文学的作用是通过诗人这一中间环节实现的,而李白的浪漫并不是飘逸豪放,而是沉雄悲壮,与杜甫的情感和人格在实质上基本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而“盛唐气象”的基本特质也不是青春浪漫,而是雄浑悲壮。傅绍良认为,“透过盛唐诗歌,人们看到的不再是那种表层的繁荣或上升,而是那个时代中更为深层的不安与忧患”。“‘盛唐气象’不是文化意义上的‘盛世'气象,不是充满了青春朝气的‘浪漫’,而是一种从满怀生存忧患的诗人的诗歌中所折射出的盛世悲音”。但此观点并未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同。陈鹏、李中华则从“吏冾与文学之争”来看盛唐诗歌的特质,认为“开元、天宝年间,朝廷政治由清明转向昏暗,社会由兴盛的顶峰迅速滑向动乱的深渊。与之相对应,盛唐诸公’的人生旅程中也充满了挫折与苦难。因此,盛唐之音’中所寄寓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高亢、自信、雄壮、飘逸,也有低抑、苍凉、孤独与悲怆”。
关于“盛唐气象”的成因,学界的分歧不是很大,只是阐述角度和层次深浅有差异。论者多数是从社会、思想、文化以及文学自身的因素等进行论述,认为“盛唐气象”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与古典诗歌高度繁荣成熟所结出的硕果。此外,还有学者从太宗、吴中四士”等对“盛唐气象”的促成方面加以论述。林继中认为,“盛唐气象”来源于对建安、六朝文学的整合,其中文人性格、气度及其追求的变化,又起着直接参与整合的作用;刘怀荣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渊源探析“盛唐气象”的形成,认为¨‘盛唐气象’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历代学人共同研究与探索盛唐诗的结晶,不仅应当包含严羽诗论中的妙悟说、兴趣说而且,它还是以殷璠‘气来’‘情来'两个方面作为基本的理论构架和起点的”。多方面、多角度的考察,更有利于逼近“盛唐气象”的真实成因。
(摘编自高建新《五十年来“盛唐气象”研究述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羽认为苏东坡等人的诗作虽然笔力劲健,但还处在学习阶段,最终不能自成气象。
B.“盛唐气象”一经提出,其内涵就为研究者认可并使用,直到傅绍良提出不同看法。
C.傅绍良认为不能将盛世文化等同于盛世文学,“盛唐气象”的基本特质应是雄浑悲壮。
D.作者认为论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盛唐气象”的成因,更利于探寻问题的实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基于严羽的看法,引出了林庚等研究者对“盛唐气象”内涵的解读。
B.文章引用陈鹏等人的说法,是为了论证盛唐之音中寄寓的情感是复杂的。
C.文章先后论述“盛唐气象”的内涵与成因,既有详细解说,也有简要概括。
D.作者列举不同时代学者的观点并加以比较和分析,使论证不断走向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盛唐气象”时,展现了不同观点间的碰撞,体现出客观严谨的论证态度。
B.与其他论者的角度不同,李中华等人在理解“盛唐气象”时,体现了“知人论世”。
C.要准确充分地把握“盛唐气象”的真实成因,需从社会、思想、文化等因素入手。
D.作者在对五十年“盛唐气象”研究的述评中,认为林庚的观点最具影响力和说服力。组卷:22引用:1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个人信息是重要的数字资产。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个人信息的获取及使用,不仅事关个人权益维护,也关系数字经济健康发展。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部专门规定个人信息保护基本原则和制度的法律,有力增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系统性、权威性和针对性,对统筹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合理利用,统筹数字经济发展和数据安全,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信息保护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调整、规范各类主体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明确了包括知情权、决定权、删除权等在内的个人信息权益,更加严格地规定了敏感个人信息的范围和处理规则。对社会反映强烈的胁迫用户同意处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和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明确了法律责任。这些规定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的体制机制。
(摘编自《依法切实保护个人信息权益》,《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1日)材料二:
材料三:
海南省委网信办近期对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举报投诉较多的11款小程序技术巡查检测发现,“肯德基自助点餐”“学而思邀请有礼”“易享住”等11款小程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
移动互联网“小程序”上线以来,在为网民提供更方便、更丰富应用体验的同时,其“无需下载、无需安装、不占内存、用完即走”的特点也成为网络违法违规活动滋生的温床。开展移动互联网小程序过度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行动,是海南省实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具体举措,也是海南省委网信办切实维护海南自贸港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的职责所在。海南省委网信办将通过持续对各行业小程序应用开展技术监测和现场检查,不定期通报涉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小程序及相关运营单位,确保从源头上整治小程序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乱象,切实维护好公民权益。
(摘编自《海南开展小程序过度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网信中国)材料四:
“净网2021”专项行动以来,铁岭市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重拳严惩网络突出犯罪,成功破获两起重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24名嫌疑人,涉案金额500余万元。
2021年4月,调兵山市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条案件线索:分处辽宁省两地市的网民于某某、杨某大量收购实名微信号。调兵山市公安局对此案进行全面梳理,经过近三个月的侦查取证,该案盗、贩、诈团伙的犯罪全链条逐渐清晰。两团伙通过上线大量收购盗窃的微信号,再每个加价30到50元不等,出售给下线并从中获利。下线将信息加价出售至境外,境外犯罪嫌疑人对国内居民实施诈骗。
7月,多个抓捕组前往两省七市同时实施抓捕。参战人员克服涉案人员分散、新冠疫情等种种困难收网抓捕,将两起案件主要涉案成员全部成功抓获,并根据阶段成果,在后续几个月以来不断扩线侦查,将其他嫌疑人抓捕归案。
(摘编自《铁岭警方成功破获两起重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法制现场,2021年11月25日)(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6—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可见《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施行,将有利于推动这一行业健康发展。
B.在2021年6月调查的我国网民遭遇的四类网络安全问题中,个人信息泄露是占比最高、最为严重的一种网络安全问题。
C.相较于2020年12月,网络诈骗、设备中木马等病毒、账号或者密码被盗的比例均下降,说明我国网络安全问题得到一定解决。
D.《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正式施行,可能在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加大惩处的力度,落实落细惩戒、赔偿问题等各方面有所改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正式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对维护个人权益、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和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B.《个人信息保护法》将明确知情权、决定权、删除权等个人信息权益,并对“大数据杀熟”等违法行为明确法律责任。
C.海南“肯德基自助点餐”等小程序使用方便,可为网民提供良好的应用体验,但存在严重违法违规问题,被投诉较多。
D.调兵山市的案件警示我们,不要在微信上随便公开自己的信息,要及时销毁快递包装上的个人信息,以防被诈骗。
(3)在治理侵犯个人信息的违法违规事件中,海南省委网信办与辽宁省调兵山市公安局有哪些做法?请概括说明。组卷:6引用:1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静静的产院①
茹志鹃 谭婶婶跨出房门,心里就是个老大的不快,原来荷妹已把两个产妇掇弄起来,站在房里做操呢!三个人嘻嘻哈哈,又弯腰又踢腿。
产妇做产后体操,不是稀奇事,谭婶婶老早就在医院里看见过,但她不想在自己产院里实行这个。
“婶婶,一会儿我们来做水管吧!”荷妹一点儿也没忘记土造自来水。
“哎呀荷妹,你一桩一桩的来嘛!一桩没弄好又是一桩。”谭婶婶说完就走了出来。
本来安安静静的产院,现在好像有一股什么风闯了进来,把一切都搅乱了。谭婶婶想了想,就拿了一只竹篮,迅速地走出了产院的大门。她想出去,离了这里,眼不见为净,去养鸡场给产妇领鸡蛋。
谭婶婶回到产院,还没跨进屋子,就愣住了,不仅仅是因为一路的奔走想让她找把椅子坐坐。那雪白的墙上,已打了水桶大的一个洞,荷妹在洞边接竹管,那两个产妇也在递这拿那地帮忙。她们一见谭婶婶回来,立即欢呼起来:“谭婶婶快来看自来水!”“自来水?对,还有自来水…”
谭婶婶扶起一张椅子坐下,她觉得向她涌来的东西太多,她累极了。
荷妹突击了半天,料想婶婶见了一定会又惊又喜。她拭着汗,等了半天,婶婶却一声不响。她迷惘了。
“婶婶,水自己流进来不好么?”
“…好!”水自己流进来怎么不好!当然好,她便继续说道:二丫头,乡里当然不像城里那么方便,我们什么都学城里,肩膀也怕碰扁担了,这可不好。”
谭婶婶迅速地朝荷妹看了一眼,荷妹咬住嘴唇不响了。
阿玲心直口快地说道:“能做的不做,这不是落后?这样一来,不是又省事,又卫生,又科学,回去我也推广去。”
谭婶婶心里猛地动了一下,这些话好熟悉啊!自己曾经说过的。三年前,推广新法接生的时候,自己对许多人说过“又卫生,又科学”。对妇女说,对妇女的男人说,对婆婆说,对妈妈说,其中对潘奶奶说得最多。现在,谭婶婶看看刚做起来的自来水管,荷妹带来的氧气瓶,白色的护士帽,还有荷妹那对亮晶晶的眼睛,最后,谭婶婶看着那盏静静垂挂着的电灯……
“谭婶婶,采弟要生了!”下午,一个男人气喘喘地扶着一个快临盆的产妇走来。产妇情况不好,打呵欠要睡,这是一个十分头痛的现象。婴儿需要很快用钳子钳出来,不然婴儿会闷死,产妇也会有生命的威胁。
“我打电话去!”谭婶婶说着就掉转身向门外冲去。等荷妹追到门口,外面黑洞洞的,不见一个人影,只有风在旋转,在吼叫。抗着顶头风,谭婶婶飞似地向队部办公室奔去,风掀着她的衣裳,在她耳畔呜呜地叫。去给医院打电话,这不是第一次,可是今夭,谭婶婶心里刮起了大风。
谭婶婶站住了脚,清楚地记起来了,当自己跑来打电话的时候,荷妹那张年轻的脸上,确确实实是十分镇静。公社培养的第一批产科医生也站在岗位上,并没有跑来打电话。谭婶婶掉转头,又向产院飞奔起来。产院有了自己的医生,产院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谭婶婶眼前忽然豁亮起来,荷妹这一个年轻的医生,仿佛是在刚才那一霎间,才来到产院,才进入谭婶婶的心里。风用一种巨大的、看不见的力量,仿佛滔天的巨浪向前扑来。它们气势磅礴,排山倒海地向前推,向前涌,在后推着她,拥着她,迫使她好像是脚不沾地地在向前走。
谭婶婶回到产院,荷妹正在穿一件消过毒的隔离衣,神情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镇静,她稍稍有些紧张,但并不慌乱。采弟仍是昏昏地半睡半醒。
“婶婶,我看不能等了。”荷妹急促地说道。
“快吧,孩子!”谭婶婶声音里带着无限的温存,继续说道:“荷妹,让我来学学吧!”
荷妹抬头,见谭婶婶怯怯的,但又是那样勇敢,那样坚决地站在自己面前。在这一刹那,荷妹几乎记起了这个产院的全部历史,推行新法接生的全部斗争过程。她想起了谭婶婶怎么在半夜里,骑着脚踏车去接生,她也想起了谭婶婶是那么自豪那么珍惜地扳动那电灯开关…
一切都如理想中一样,可是现在谭婶婶却看不见产床是那样的洁白,电灯是那样的耀眼,她自己是那样庄严地响动着刀钳。她听不见风声,她也不知道荷妹用棉花球给她拭汗,她只看见荷妹指点她的手势。忽然,“哇”的一声,婴儿哭了,是个男的,又一个小“冒失鬼”。谭婶婶刚直起腰来,一把就被荷妹抱住了:“婶婶!”荷妹高兴得眼里含了泪水。谭婶婶笑着坐到椅上。
★她抬头看见电灯,电灯真亮啊!是比原来煤油点的灯亮堂多了。现在,谭婶婶觉得这个静静垂挂着的东西,不仅仅是个照明的电灯,在它耀眼的光芒里,蕴藏了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这力量可以用来电疗,用来抽水,用来打针,用来救活早产儿,用来……谭婶婶仿佛又听见杜书记那坚定的声音在耳畔响:“老嫂子,我们这一辈人的任务不简单啊!社会要在我们手里变几变……”
狂风似乎被杜书记那个坚定响亮的声音慑住了,它开始畏缩退却了。夜,又恢复了她恬静的常态。马蹄钟上的时针已指向午夜十二点,这里,这个静悄悄的产院,和全中国一起,和各个农村、各个城市一起,正走向明天——明天啊,将是一个多么灿烂、从古未有的明天!
(作品有删改)【注]:①此文创作于1962年,当时社会上正在开展医院卫生改革运动。②潘奶奶:旧社会农村的一个接生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性格,将风比作滔天浪,推着谭婶婶向前走,表现出主人公法懦犹豫的思想性格。
B.未出场的公社杜书记是故事的重要人物,在关键时刻对谭婶婶的思想进步起着点化作用,给了她勇气和信心。
C.小说谋篇布局精当巧妙:将故事情节安排在一天一夜之内,但对出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却详略有序。
D.小说取材小中见大,没有选取“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一味歌颂,而是以写小人物思想的转变来彰显小说主题。
(2)小说两次写到谭婶婶坐在椅子上,你如何理解这两处描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标★的段落中描写的电灯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组卷:14引用:1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只要避免食用配料表上标注的高盐分食品,① 。但实际上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每天的摄盐量多大于10克,远远超过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健康成年人天6克的摄入量。因此,只是避食明显的高盐分食品,并不能很好地帮助患者控制血压。研究进一步表明,② 。反之,高钾、高钙饮食可能会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同时,已经切实形成的高血压病症,仅通过饮食控制是难以彻底好转的。因此患者单纯规避高盐食物远远不够,③ 。有医生的专业指导,有药物的靶向疗效,可避免高血压病症加重,降低一系列重大疾病的发生风险。
想要稳定血压,作息还应规律,因为拥有高质量的睡眠也是维持血压稳定的重要保证。很多人有经常熬夜的坏习惯,长期睡眠质量不佳,更易引起血压波动。除此之外,稳定血压的关键还在于保持情绪的稳定,病人应该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尽量控制负面情绪,这样血压自然会稳定一些。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假设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组卷:9引用:3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封书信,承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友如同面聚。一封书信,抒写了心志情怀,使忙碌于纷杂俗务的我们心生敬意。一封跨越时空的书信,是否也在盼望一份文字的回复,一段思想的交流…
请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一个写一封回信,以新疆雪莲中学高三(1)班学生李云飏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初中课文《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的一封书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封信里的世界,没有喧闹浮躁,只有自然安静、和谐美妙;这封信里的吴均,没有追名逐利,只有内心纯净、与世无争,只有精神自由、志趣高洁。
②当初作家余光中曾给自己未来的孩子写过一封信,“孩子,还有一件事,虽然做起来很难,但相当重要,这就是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缺点。你会一年年地长大,会渐渐遇到比你强、比你优秀的人,会发现自己身上有许多你所厌恶的缺点。这会使你沮丧和自卑。但你一定要正视它,不要躲避,要一点点地加以改正。战胜自己比征服他人还要艰巨和有意义。”
③清华大学“树洞”里流出的一封信被誉为“现代版的《送东阳马生序》”,该信记录的是这位寒门学子艰辛求学的琐事。与囊中羞涩留下的困苦记忆相比,这位清华学子更感恩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帮助与支持,并写道:“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2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