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第一百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7 11:0:2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魏晋之际,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下,出现了一批名士,他们放浪形骸、任诞不羁,遨游于山水之间,酣饮于林泉之下,或清谈吟咏,或弹琴长啸,以潇洒的风貌显示了对自由与超越的向往,这就是“竹林七贤”。______。
ㅤㅤ从来没有人把审美放在生命之前。嵇康临刑,要求把他的琴拿来,他要在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弹一弹琴,临死前不是( )生命,而是说:“《广陵散》于今绝矣”。这是他对音乐的审美,以此表达自己的生命哲学。
ㅤㅤ在文学上,他们继“三曹”“七子”以后,又创造了诗学新的辉煌。钟嵘《诗品》里将“竹林七贤”中的阮籍诗列入上品。阮诗继承了《小雅》的现实情怀“怨诽而不乱”。文学之外,影响更大的是“竹林七贤”的思想、生命哲学和他们( )的风度;他们过人的才气、过人的至情和清新脱俗的风韵,都永远让后人景仰。
ㅤㅤ“竹林七贤”标志着人的自然观的改变。竹林与诗人的关系,诗人与诗的关系,文学中的自然物我的融合、人与自然的嬉戏、心与精神的( )让中国诗歌美学从此有了新的形而上的维度,并充分展示了人性的智慧、与山水的亲善和绝对的优美。
ㅤㅤ中国历史上如果没有“竹林七贤”,魏晋时代如果没有“竹林七贤”,没有嵇康和阮籍,整个时代都将( )。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吝啬 洒脱不羁 契合 黯然失色 B.吝惜 放荡不羁 契合 黯然神伤 C.吝啬 放荡不羁 翱翔 黯然神伤 D.吝惜 洒脱不羁 翱翔 黯然失色
A.“竹林七贤”在当时和后世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文化上的意义,在于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学。
B.“竹林七贤”在后世和当时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文化上的意义,在于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学。
C.“竹林七贤”在后世和当时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文化上的意义,对于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学。
D.“竹林七贤”在当时和后世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文化上的意义,对于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学。
(3)下列关于音乐与文学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与嵇康一样,南宋词人姜夔既是文学家,也是音乐家。他首创《扬州慢》词牌,聚焦维扬城今昔盛衰的对比,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
B.曹操是“三曹”之一,他的代表作《短歌行》,用的就是乐府旧题。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时重要的诗歌类型,而乐府本是管理音乐的机构。
C.元曲中的本色派与“竹林七贤”的寄情自然不同,本色派更关注现实生活。王国维称赞其代表人物关汉卿的名作《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D.诗歌的音乐性来自于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新月派诗人主张节奏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其代表诗人闻一多的《红烛》,诗句长短错落体现了节奏美。组卷:38引用:3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存在。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既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大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
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政治的作用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如松浦友久指出的:“在比较诗学上,一般认为,‘诗与政治’的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始于近代。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联,综合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又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都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
(摘编自邵毂平《诗歌:智慧的水珠》) 材料二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人们吃饱穿暖后,自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古典诗词以短小的形态、精准的表达、高度的思想性、动情的内涵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近,科音发布的《古诗词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古诗词短视频在抖音上累计播放量达178亿次,同比增长168%。来自图书销售市场的数据也显示,近几年古诗词图书销量猛增。这些充分说明:在精神文化产品极度丰富的今天,古诗词依旧热度不减。
大家之所以喜欢唐诗,一方面是因为诗歌本身的节奏韵律便于朗诵记忆;另一方面是因为唐诗兴盛的时代极具魅力,风气开放、兼收并蓄,涌现出大量诗人、艺术家。现存的五万多首唐诗,基本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再加上高超的艺术水准、高深的思想境界,因此唐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最为璀璨的明珠,让后来历代人充满敬仰之情。
唐诗许多经典篇目都是诗人在困境中的有感而发,今天我们回顾这些诗句时,不仅要读出诗人曾经遭遇的困难和挫折,更要读出他们展现的乐观心态。比如《行路难》,李白在诗中感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显示出他对前途困难的清醒认识。面对艰难险阿“诗仙”李白也会有迷茫,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种豪迈自信之力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我们的诗人没有回避人生面对的困难、遇到的阻力,最终释放出来的是希望、理想和前景。希望大家遇到困难时,能够学习诗人的自信、乐观:我遇到了困难,我承认这个困难,我也敢于面对这个困难,并最终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诗里有悲伤、有泪水、有痛苦,还有挫折和烦恼,但最终传递给人们的是希望,是未来,是阳光,这也是许多古诗词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
(摘编自康震《古诗词在今天为何热度依旧》) 材料三
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战国时,楚面临强秦的威胁,进步爱国力量与腐朽卖国势力的斗争,推动屈原的创作,而屈原所经历的高层政治体验,则赋予他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献身精神。建安时期,曹操政治集团以其进步的政治路线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式,把因党钢之祸被压抑冷落的士人,重新推向政治舞台,激起强烈的功业思想和英雄意识。“雅好慷慨”的建安诗歌,正是得力于这种正面推动。
考察诗歌高潮来自政治的推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文学繁荣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歌,它注定要与封建政治发生密切联系。一般说来,对建时代的士人,总是先由政治给予某种参与的机会,在参与中有所不遂,才会引起怨悱。导致“长我”的“起且僵”(崛起而后困顿),“起”往往在先,由政治直接给予拨动;“僵”伴随后。“起”与“僵”或是单纯从某一侧面作用于诗歌创作,或是交糅在一起,产生更复杂的影响;或是比较直接地表现为正值,或是要经过创作活动的一番消化转换,才表现为积极有益的效应。能够给诗歌创作以强大推动的政治,不在于它有多么清明或稳定,而在于它要能强烈地牵动人心,让人不断地感奋起来,发之于吟咏。封建王朝初期,一般号称盛世,而文学人才能尚未积累到最丰渖的程度。同时稳定和繁荣不免缓解了士人要求干政的迫切感,诗歌颂美居多,缺乏对政治的深刻介入,艺术上也缺乏由深广内容带来的要求变革创新的推动力量。封建王朝末世,往往陷入大动乱。斗争残酷,兵祸连结,文教停顿,人才短缺,士人对世乱恐惧回避,诗歌也相应衰敝。一般性地排除了王朝开国期和衰乱期,再结合诗歌史上几个兴盛阶段来看,中国诗歌高潮,总是出现在社会政治比较有活力,能够吸引人才,并多方面推动士人为较高理想积极追求的时期,而盛唐则是演出了中国历史上这种时期的最为辉煌的一幕。
(摘编自余恕诚《唐诗风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只相信人而不相信神,使得协调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成了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大事。
B.唐诗受人敬仰的最主要原因,是它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
C.阅读古诗词,我们往往可以从中学习到诗人的自信、乐观,能够感受到希望、未来以及阳光。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古诗文在当今社会的作用,但是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体现了李白对困难的清醒认识和他的豪迈自信。
B.中国古典诗词热度不减,所蕴含的诗意与文化,依然可以为当代人提供精神动力。
C.诗歌虽与政治有密切的关系,但仍然可以抒发个人情感,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
D.战国时期出现了屈原这样的大诗人,这与楚国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有很大关系。
(3)下列选项能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王国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C.孟子:“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D.白居易:“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组卷:24引用:3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逼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仲、乐毅,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司马懿)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邽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辨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大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共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 敌:抵抗。 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 伺:窥探。 C.仲达出兵拒之 拒:抵御。 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 见:现成的。 A.势倾群臣而下不忌 扣舷而歌之 B.孔明移军且至 若属皆且为所虏 C.孔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 此三者,吾遗恨也 D.吾尝读其问对之书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C.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4)以下六句话,全都属于作者对诸葛亮表示赞赏的一组是
①孔明,伊、周之徒也
②雍容草庐,三顾后起
③厉精治蜀,风化肃然
④自比管仲、乐毅,委身偏方
⑤不用权谲,不贪小利
⑥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
C.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邽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D.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仲、乐毅,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②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
(7)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作者在最后一段感叹“吾愤孔明之不幸”的原因。组卷:32引用:3难度:0.6
-
8.学校戏剧节排演《红楼梦》,请你为林黛玉的扮演者租借一套戏服。租借处只剩大红、纯白、淡绿的三套,你会选择哪一套?请选择并说明理由,要求:阐释色彩内涵,解说黛玉形象或经历。
组卷:41引用:7难度:0.5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别人一句话就在心里想半天;总是纠结,浪费时间又牵扯精力;容易自我攻击,经历失败就自我贬低;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就感觉到累……最近,“精神内耗”成为网络热词,引起热烈讨论。
材料二:
今年7月,一段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火遍网络。视频讲述了农村二舅苦难而坚强的人生经历:原本成绩优异的天才少年,因一次高烧后被乡村赤脚医生打针意外“成了残疾”。他消沉一段时间后,重新振作,用三天时间“看”会了木匠做活,从此拖着残躯,通过做木工挣钱,并承担起了赡养母亲的责任。此外,他还热心帮助村里人修电器和农具。当问二舅有没有觉得人生有遗憾时,他说,从来没有。二舅的人生态度是“从不回头看”。此外,他还在一个笔记本上写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因此,二舅成为“村里第二快乐的人”。
综合以上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结合你的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组卷:4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