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4课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2022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 1.陨石坑•地球上的宇宙礼物盒
    杨弦章 大河
          2013年2月,俄罗斯中部的一声巨响震惊了全世界。一颗带着耀眼火光的陨石突袭地球,并在空中解体爆炸,无数建筑的玻璃瞬间粉碎,千名居民受伤。
          牵动全球神经的还有2012年的一则爆炸新闻——俄罗斯政府曝光了被雪藏30多年的“玻普盖钻石矿”。据报道,这个藏身于西伯利亚东部大陨石坑中的富矿,储量估计超过万亿克拉,比目前已知的全世界钻石矿储量总和还多10倍。
          如果说陨石是宇宙送给地球的礼物,那么这些大大小小的撞击坑就是独具匠心的礼物盒,在这场宇宙的馈赠事件里,“椟”和“珠”都价值连城。
          所谓陨石坑,就是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小天体以超高速撞击行星及其卫星,在其表面形成的凹坑或环状地质构造。据研究者估计,在40亿年前太阳系形成的早期,宇宙间的陨星撞击频率可能比现在要高出1000倍,并对太阳系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研究者声称,每6500万年,一次灾难性的撞击事件就会强势改变地球的命运。许久以来,恐龙灭绝之谜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一个学派认为,一个直径约10千米的陨石在地球上形成了一个直径近200千米的陨石坑,将大量碎片和灰尘送入大气层,从而引发了一连串的大海啸、全球性火灾和酸雨,遮挡太阳光数周乃至数月,一举终结了恐龙时代。
          散布在地球各处的陨石坑多数有亿万年的高龄,可直到近几十年,相关研究才突飞猛进。人们惊喜地发现,陨石坑确实与“宝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陨石坑为何与矿产如影随形?其中的原因很复杂,简单来说,陨石,特别是巨型陨石,撞击时形成的瞬时极高压高温作用于地壳,会形成一系列特有矿物,如陨击金刚石等。此外,撞击作用也可能诱发大规模的构造岩浆活动,将地底深处的成矿物质挤压到近地表。再者,陨石坑本身的形态和构造特征也可进一步调节和控制矿产,如冲击岩石层带的裂缝、孔穴以及特定的时间和压力都是孕育油田的摇篮。
          陨石坑带给人类的宝藏绝不仅限于矿产。加拿大的曼尼古根陨石坑是地球上最醒目的陨石坑之一。它有着独一无二的环形水系。冬季,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茂密的原始森林暗绿色的背景上面,冰封的环状银白色湖泊闪闪发光,成为地球上最绮丽的自然景观之一。加拿大政府在曼尼古根河上修建了三座水电站大坝,将这个陨石坑湖变成了一座大水库,350亿立方米的湖水所发的电不仅点亮了魁北克,还输出到美国东北部
          陨石坑并不都在荒凉之处,世界上还有一个“繁荣文明的陨石坑”,那便是德国的里斯陨石坑——四周的山冈像盘子边,古镇纳德林根就坐落在盘底。除了拥有“城堡之乡”的美誉外,它还被称为“躲在陨石坑里的小镇”。从3000多年前的古代凯尔特人到古罗马人,从中世纪到现代,里斯陨石坑地区都是欧洲中部重要的文化中心,大量的古代教堂、城堡和修道院遗址见证了它文明的辉煌。
          陨石坑还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它们带来的丰富宇宙信息也异常珍贵。在美国,陨石坑是航天员们重要的训练基地,也是研究宇宙飞船如何软着陆的试验场。
          陨石坑,地球上宇宙礼物的魔盒,它们还会带给人类怎样新鲜的宝藏,激发出怎样的惊喜呢?
    (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相关链接:
          ①关于地球生命进化的争论从未停止,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倾向于相信地球生命来自外太空。德国研究人员在两块陨石样本中发现,其氮含量与人体和地球大气层中的氮含量很类似,证明地球大气层现存的氮很可能来自早期的陨石雨。
    (摘编自《科技日报》)      ②陨石是地球以外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飞快散落到地球或其他行星表面的未燃尽的石质、铁质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也称“陨星”。大多数陨石来自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小部分来自月球和火星。陨石内含数十种已知和未知的矿物。科学家说,地球每天都要接受5万吨这样的“礼物”。
    (摘编自百度百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珠”(陨石)是宇宙送给地球的礼物,它有矿产价值,富含矿物,数量可观。地球每年都要接受数量巨大的此类礼物。
    B.陨石具有科研价值,有助于人类了解太阳系行星的形成、演化的过程和地球生命的起源。
    C.陨石坑带给人类的宝藏就是众多的矿产资源,陨坑与矿产资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巨型陨石撞击后带来一系列特有矿物。
    D.陨石坑也有在繁华之处的,如德国的里斯陨石坑。3000多年以来,其周围的教堂、城堡和修道院见证了它的辉煌。
    (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援引两则发生于俄罗斯的牵动全球神经的新闻,分别介绍了陨石强大的破坏力和陨石坑的惊人价值,引出说明对象。
    B.据研究者估计,在40亿年前太阳系形成的早期,陨石出现的频率高,频繁引发海啸、全球性火灾和酸雨,强势改变地球命运。
    C.陨石撞击作用可能诱发大规模的构造岩浆活动,将地底深处的成矿物质挤压到近地表,进而形成钻石、石油等各种矿产“宝藏”。
    D.文章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多处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陨石坑的特点,还运用了描写以及比喻、夸张的手法,增强可读性。
    (3)文章结尾说陨石坑是“地球上宇宙礼物的魔盒”。请探析陨石坑被称为“魔盒”的原因。

    组卷:4引用:1难度:0.2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在科学史上,天文学的发展,历来波澜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在西方,人们熟知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旷日持久的争论,正是这场争论,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以及天文学领域哥白尼革命的发生,最终促成了近代科学的建立。殊不知,在东方的中国,在对宇宙结构的认识上,也存在着类似的旷世之争,这就是中国天文学史上著名的盖浑之争。
          ②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下面是《晋书•天文志》的有关记载:“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沱四輀,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日丽天而平转,分冬夏之间日所行道为七衡六间。每衡周径里数,各依算术,用勾股重差推晷影极游,以为远近之数,皆得于表股者也。”
          ③盖天说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它对日月星辰运行的预测、对二十四节气的预报,能够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因此,它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④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有力挑战。天文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张: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直不绝如缕。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⑤盖浑之争涉及与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方方面面。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扬雄撰写了著名的《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比如,他提出,按盖天说的说法,天至高,地至卑,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动,也是高高在上的,人之所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是由于太阳太高了,导致人产生了视觉错误的缘故。但是即使人眼会因观察对象的距离远而产生视觉错乱,水平面和光线的传播是客观的,它们是不会出错的,那么就在高山顶上取一个水平面,以之判断日的出没。实验证明太阳确实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这与盖天说的推论完全相反,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这是扬雄从观测依据的角度对盖天说所作的批驳。整体来说,他从八个方面对盖天说所作批驳,有理有据,是盖天说无法辩解的。
          ⑥但是浑天说也有着自己的软肋。浑天说主张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这一主张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东汉著名学者王充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旧说,天转从地下过。今掘地一丈辄有水,天何得从水中行乎?甚不然也。”王充的责难是颇有说服力的,因为按当时的人的理解,太阳是依附在天球上的,天从水中出入,就意味着太阳这个大火球也要从水中出入,这是不可思议的。
          ⑦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这场论争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这些,无疑都是这场论争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⑧延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这场论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场争论的影响下,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对宇宙结构问题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更多的宇宙结构学说。这场论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这场论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学术论争之一,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
    (摘编自关增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有删改)材料二:
          当我们的祖先类人猿第一次抬头仰望星空他会想些什么呢?对于宇宙我们人类有过太多幻想。
          我国古代对于宇宙就有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盖天说指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这就是典型的天圆地方说。还有浑天说,它指出:天是一个球体,地球在球中,如同蛋黄在蛋内一样。这与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地心说不谋而合。
          地心说最初在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初步形成理念,后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古斯正式提出,后又经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进一步完善。托勒密认为宇宙的中心为地球,向外依次是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随后地心说在欧洲开始其长达1500多年的统治。
          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与托勒密的宇宙观不符合,于是一些科学家开始添补修正托勒密的天体轨道,但还是以地球为中心。1499年哥白尼毕业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任天主教教士,毕业后回波兰工作。当时哥白尼住在费琅堡的顶楼,因此可以长期进行天文观测。由于托勒密的天体模型越来越不准确,于是哥白尼决定用当时先进的技术来改进托勒密的测量结果。它便开始了长达20年的测量工作,但测量结果并未与托勒密的天体运动模式有多大差别。但是他发现每个行星的运动情况都不相同,哥白尼意识到地球不可能是体系的中心,而且他发现只有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比较稳定,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发:假如地球在运动,太阳是中心,这些行星看起来是什么情况?他的观测数据和这一新的体系完全吻合!

          1515年,哥白尼撰写了一篇名为《浅说》的论文。正式提出日心说,并系统描述了太阳、月球、三颗外行星(土星、木星、火星)和两颗内行星(金星、水星)的运动规律。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从而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并在60年后伽利略发明了人类第一台望远镜从而证明了哥白尼的正确。
    (摘编自《在试错中进步,人类宇宙观发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对宇宙结构的认识上,西方哥白尼的日心说与托勒密的地心说争论旷日持久,和中国著名的盖浑之争类似,促成了近代科学的建立。
    B.盖天说描述宇宙结构本身错误,但它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固有经验———天是个半球,所以这个宇宙结构论断富有科学意义。
    C.汉武帝时期,盖天说受到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浑天说的挑战,虽有软肋,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D.我国古代对于宇宙的认知丰富多彩,有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等。盖天说、浑天说,与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地心说不谋而合。
    (2)根据材料一第②段《晋书•天文志》有关记载,以下不符合“盖天说”主张的一项是
     

    A.天地都是圆拱形状,天地互相平行。
    B.天在上,地在下,天地距离8万里。
    C.日月星辰全都依附在地壳上运动。
    D.天地的距离可以用数理推算出来。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判断一个学说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学说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B.文学、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盖浑争论之中。
    C.重视实际校验的做法,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
    D.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的地心说,统治欧洲达1500年。
    (4)以材料一第⑤段扬雄的相关批驳为例,请简要分析盖浑之争是如何表现“重视实际校验”这一特点的。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论证思路。

    组卷:14引用:3难度:0.6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史令司马迁向汉武帝上书,建议修订一部新的历法,叫作《太初历》。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令他组织学者制订《太初历》。司马迁组织的修历队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参加者之间观点上出现了分歧,来自四川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阂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张: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司马迁等信奉的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双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在修历过程中的争论。双方争论得非常激烈,以至于到了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程度。对此,汉武帝采用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订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拿出来接受检验,谁的历法更符合实际,就用谁的历法。最后的结果是浑天说者邓平等人制订的历法与实际天象符合得最好,于是就采纳了邓平的历法。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直不绝如缕,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选自《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材料二:
          5月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随后,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两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
          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主要有降落伞展开、抛大底、抛伞抛背罩几个步骤。当速度降至100米/秒时,天问一号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再减速,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在距离火星地表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装置的保护下,落到火星表面。
          5月29日,我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准确送入预定轨道。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近地轨道精准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天和核心舱迎来第一位“访客”。按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共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
          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开始,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就徐徐展开了。时至今日,中国航天事业在几代航天人的顽强拼搏下,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像英国广播公司(BBC)所说,“中国最近在太空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
    (选自《南方日报》《中国青年网》等)材料三:
          飞天梦是我们民族的千年梦想,正是这种特别的梦想、特别的精神,才可能有特别的业绩。在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实践过程中,中国航天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特质,是一首史无前例的赞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自然环境恶劣的驻训场;白手起家、晚他国30多年起步,持续数十年的昼夜攻关;承受8倍于自身体重的重力、在与外界隔绝的狭小空间,独自一人72小时不休息的抗疲劳抗寂寞训练……然而,中国航天人没有被吓倒,他们咬紧牙关,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进攻,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挑战。中国载人航天之路是一条建立在完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创新道路。为了确保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后发优势,我们在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中,一开始就瞄准世界一流,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载人航天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的神圣事业。从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来看,航天员从选择这份使命那一刻开始,就始终与巨大风险、考验为伴。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540多名航天员,其中27人在执行任务或训练时罹难。正是由于在航天人心中祖国的分量最重、人民的利益最大,他们才能始终以报效祖国、成就航天事业为最高荣誉,中国的载人航天之路,才能铸就辉煌、创造奇迹。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日,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浑天说和盖天说在本质上完全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对宇宙结构的认知、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存在差异。
    B.邓平等人制订的历法与实际天象符合得最好,这可以证明在当时浑天说对宇宙结构的认识比盖天说更为合理。
    C.从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到天问一号、天舟二号成功巡天,种种成就展现了中国在太空探索上步步提升的能力。
    D.中国载人航天白手起家,却能取得辉煌的飞天业绩,是与航天人心中坚定祖国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念息息相关的。
    (2)对天问一号降落火星过程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降轨——两器分离——返轨——进入火星大气层——减速——落火
    B.降轨——进入火星大气——动力减速——悬停——精准避障——落火
    C.降轨——两器分离——减速——悬停——精准避障——落火
    D.降轨——进入火星大气——减速——悬停——精准避障——落火
    (3)下列各项最能支撑“载人航天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的神圣事业”观点的一项是
     

    A.对承担载人航天大地测量任务的单位而言,“一切为了任务,一切为了胜利”是他们的唯一目的,为此必须抵达要求的地点。
    B.神舟二号发射的前10天,火箭意外被撞,总指挥黄春平经过严密细致地诊断后,斩钉截铁地作出了抉择:“按计划组织发射!”
    C.航天科技工作者们连续攻克了飞船研制、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轨道控制、飞船返回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
    D.景海鹏与战友在太空执行任务时,曾连续出现过两个意外情况,后在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险情再次发生。
    (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中国航天人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特质。
    (5)这三则材料都提到了中国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侧重点有何不同?

    组卷:21引用:7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