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4 15:0:1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1分)
-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ㅤㅤ曹雪芹公园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是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公园的建成,进一步弘扬了红学文化,提升了城市形象。公园内,树木苍翠;小路旁,鲜花盛开;水面上,波光粼粼。漫步在清幽的木质回廊,你会感到_______,空气中仿佛萦绕着千金难买的闲情逸致。高高低低的假山石上,刻着红楼诗词,隽永的是灵秀(wǎn yuē)的词锋,厚重的是伟岸质朴的山石。……
(1)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拼音,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弘扬
②wǎn yuē
(2)在上面的短横线空缺处,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四字词语。组卷:4引用:1难度:0.5 -
2.在下列空白处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寄书长不达,
(2)
(3)欧阳修在他的名作《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来描绘春天和夏天之景的句子是:“
(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句子是:“
(5)品味古诗,会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正能量”!彷徨时我们就高诵“组卷:3引用:1难度:0.8 -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判别人或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⑥对于有些事情,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的交流思想,交换意见。组卷:593引用:26难度:0.7
第二部分阅读。(39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教养,在点滴中教化养成
金正波 ①前几日,乘地铁去上班,正值早高峰,有很多人排队候车。地铁到站,车门刚刚打开,大家都很有秩序地等车内的人先下,然后再上车。可是,正当一位大爷准备下车时,一位打扮入时的年轻女士着急忙慌地突然冲进车厢,差点把老人撞倒。她没有表示任何歉意,便赶紧找了一个空位心安理得地坐下了。
②乘坐公共交通,先下后上是基本常识。可是这位女士只顾自己,不顾周围人的感受,既让自己出了丑,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这样“不拘小节”的人不在少数,像本期读者来信中列举的种种行为也是如此:有顾客吃自助餐大量浪费却不听劝告,在公共场所衣着暴露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儿,却能反映个人教养和国民素质所暴露出的问题。教养往往就是在这些细枝末节上丢分的。
③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在衣食住行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些有失教养的行为为何还是屡屡发生?我们应该反躬自省。
④从缺乏教养的诸多表现来看,基本上都是不重视细节问题,总认为无伤大雅、不以为然,甚至有些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觉得这是“标新立异”,是“坚持自我”。当然,每个人都有表达个性的权利,但应该以不破坏最起码的公共礼仪规范为前提,毕竟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中要体现个人的风度品位、修养情操。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者让座,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乱丢垃圾,穿衣整洁得体,凡此种种,虽是小事,但都是个人教养的最好展现。只有真正从思想上重视,才能转化为一点一滴的行动,养成良好的习惯。“诚于中者形于外”便是这个道理。
⑤当然,重礼仪讲文明的习惯养成,只靠个体的道德自律和行动自觉是不够的,还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树立最基础的行为准则和公共规范。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草坪上“小草青青,踏之何忍”的标志牌,虽然还有极少数人为了图方便,视而不见地践踏,但大多数人都能以此为戒,自觉遵守。行人留下的脚印少了,得益于这种善意的引导提醒,而且越来越多的草坪上已经无需立牌,人们也会主动绕行。近年来,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抽烟、酒驾等现象,随着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也有明显好转。
⑥可见,教养是从细节中、从点点滴滴中教化养成的。教养培育和庄稼灌溉的道理一样,大水漫灌虽能疏解一时之旱,但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滴灌”可能更有效更有针对性。修正生活中的细节问题,耐心细致地“滴灌”,久久为功,方能浸润社会肌理,教化世道人心。
⑦《论语》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教养如何培育?餐桌上的一碗一筷,谈笑间的一言一行,细节处的每一次改观,都是塑造有教养的现代公民的必修课。
阅读短文,思考: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阅读文章并联系实际,说说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教养。组卷:13引用:3难度:0.5
第三部分作文。(40分)
-
10.按要求作文。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在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着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在我们的耳畔……他们(它们)从来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不少于500字;②不得抄袭、套作。组卷:20引用:5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