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四中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9/21 2:0:8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创造性运用传统舞蹈资源始终贯穿于中国舞剧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古典舞讲求“形神劲律”“圆流周转”,这种形体文化蕴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中国民族民间舞则以其丰富性与多样性,为舞蹈形体和编排提供丰厚资源。深入中国传统舞蹈的艺术宝库,总结规律、活化传统,这是展现中国舞剧民族文化辨识度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舞剧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
中国舞剧不仅吸收和化用戏曲、杂技等传统艺术的身体语言,而且跨越艺术类型,从国画、文物、诗词等其他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灵感。2021年在各地巡演的《只此青绿》,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诸多舞段,表现“身体的诗意”,将名画《千里江山图》的意象万千生动呈现于舞台。
一般认为,舞蹈艺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如何兼顾“跳好舞”和“讲好故事”这两方面,是舞剧创作者面对的挑战。为此舞剧创作者博采众长,从主题、叙事、舞台技术等方面拓展中国舞剧艺术的表达空间。
同一个主题、同一个故事,在不同时代的创作者手中往往刻上不同的时代烙印。通过注入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内涵,可以让原有的主题与故事焕发新的光彩。
舞剧是形体的艺术,也是叙事的艺术。世纪之交,《雷和雨》《梦红楼》等舞剧打破经典文学《雷雨》《红楼梦》的情节推进方式,使熟悉的文本“陌生化”,别有一番意趣。这些创作实践或是借鉴戏剧等舞台叙事,或是借用电影蒙太奇叙事,或是向小说等文学艺术“取经”,从不同方面丰富了中国舞剧的叙事方式。
既吸收借鉴现代艺术形式,又深植传统艺术沃土,是舞剧创作的重要经验。《大红灯笼高高挂》吸收京剧水袖等元素,使以“足尖艺术”著称的芭蕾舞上身动作更加丰富细腻,精妙传达人物细微的心理活动。这一舞剧整体呈现的中国审美、中国风格,在国际演出市场颇受欢迎。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创作方向,不仅让讲述中国故事有了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也为世界舞剧创作提供有益的中国经验。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艺术与技术碰撞融合,激荡出无限灵感与创意,为中国舞剧带来新的活力。当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舞剧创作模式、表演方式以及观演体验产生重大影响。面对这些新技术、新形式以及新的创作模式,创作者需要合理运用,通过吸收、借鉴、消化、创新,释放舞剧新的艺术可能,彰显舞台艺术更多魅力,进一步丰富观众的审美体验。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国舞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未停止。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活化中国舞蹈的艺术传统,博采古今中外艺术之长,丰富舞剧艺术的表达空间,中国舞剧必将涌现更多精品佳作,绽放绚丽光彩。
(节选自黄际影的《中国舞剧——在传承创新中绽放光彩》,有删改) 材料二
东方演艺集团对《只此青绿》的定位是舞蹈诗剧:“人物台词全部运用诗的句式,强调诗性和强烈的抒情性,给读者广阔的艺术再造空间。“舞蹈诗剧”则是以舞蹈为语汇,以肢体的诗性表达营造“无声胜有声”境界的一种综合舞台呈现。”以这层阐释来看,“诗”和“剧”恰好能够对应符号模型中的感知和意义。
《只此青绿》作为符号在意义和感知上尚且清晰,然而作为一出舞台表演,要实现符号的意义和感知,重点仍在于形式,而《只此青绿》符号形式良莠皆陈。
作为情节性弱、符号性强的作品,《只此青绿》采取适宜的叙事方式:叠时空叙事,如当今和北宋,展卷人的工作室和王希孟的画室。这一方式同时展现两个时空,能够较为高效地展现符号意义(情节),同时因这跨时空的对话,王希孟和北宋通过展卷人呈现于千年笔下,也有利于表达感知(文化认同)。
角色设定这一方面也是做得较好的,最典型的体现就是青绿这个角色。编导从《千里江山图》提炼出“青绿”这一符号,一来表现山河之美,二来引领王希孟的心路历程,三来连接千古对话,均利于核心感知的表现。
舞蹈的“节奏”概念,不指节拍,而是人类自身本能性的,且通常带有民族风格的生命韵律。为了符号化,青绿及青绿伴舞都采用大量含胸窝背、气息向内的姿态,缓慢移动身体。“生命节奏”能够展现北宋婉约的民族气韵,达到身心一致的“气”的连贯,成就了北宋风格的艺术呼吸,值得赞扬。
然而,全剧只有青绿群舞和王希孟独舞有比较完整的舞蹈话语,是全剧的最大败笔。全剧的音乐风格比较单一,主要是抒情型通俗轻音乐及恢宏型民族交响乐,仅在个别舞段有明显变化。这种方式适合宏大叙事,利于促进感知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感,然而还因其过“平”,在推动符号意义,即情节发展上显现出短板。
《只此青绿》总体上是一部大胆且成功的舞剧僭越之作,全剧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基本是立住了,观众见青出于绿而山已不山,胸中怅惘,掩泪悲之。只是笔者期盼在未来的作品中,舞剧的借越能不忘身体之本分,构建一个更饱满的文化符号。
(节选自王冰逸的《舞剧的僭越-作为符号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中国古典舞完全得益于中国民族民间舞提供丰厚资源。
B.因为中国舞剧广吸博收,从其它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灵感,所以才有《只此青绿》的精彩呈现。
C.《大红灯笼高高挂》吸收京剧水袖等元素,是舞剧把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有机结合的典型例子。
D.《只此青绿》采取叠时空叙事的方式非常适宜,“青绿”这一符号也意蕴丰富,利于表现核心感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好的舞剧都能兼顾“跳好舞”和“讲好中国故事”这两方面,否则,舞剧就没有任何艺术价值。
B.舞蹈诗剧是以舞蹈为基本表现形式并以诗化的对白贯穿始终来营造“无声胜有声”境界的一种综合舞台呈现。
C.《只此青绿》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但也有不足之处,全剧多数舞段缺乏比较完整的舞蹈话语,音乐风格也比较单一。
D.《只此青绿》是一部成功的舞剧僭越之作,中国舞剧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将以它为样本来构建更饱满的文化符号。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国舞剧“活化传统”的一项是
A.舞剧《醒•狮》多次运用醒狮固有的左右弓步、金鸡独立等步伐,并且将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融入其中。
B.舞剧《敦煌》中“飞天”舞段,把中国古代敦煌舞的典型姿态“三道弯”化于芭蕾的开绷直立。
C.《只此青绿》通过展卷、入画等诸多舞段,表现“身体的诗意”,将名画《千里江山图》的意象万千生动呈现于舞台。
D.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都借用神话、电影、民族歌剧等艺术文本进行改编探索,奠定坚实的叙事基础。
(4)材料二作为一篇文艺评论,评价中肯,角度多元。请根据材料二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几个角度来评论《只此青绿》的?
(5)请结合文本内容思考,中国舞剧未来要有更好的发展,除借鉴传统外,你认为还要注意什么?组卷:16引用:4难度:0.5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共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王全
汪曾祺 王全,又叫偢六。这地方管缺个心眼叫“偢”,读作“俏”。王全行六,据说有点缺个心眼,故名“偢六”。他是个老光棍,已经四十六岁了,有许多地方还跟个孩子似的。也许因为如此,大家说他偢。
他常到业余剧团看戏,——在农闲排戏的时候。有时也帮忙抬桌子、挂幕布,有时会发些议论,最常用的是:“看看!”
不知道究竟为什么,他不当饲养员了。他跑到生产队去,说:“哎!我不喂牲口了,给我个单套车,我赶车呀!”马号的组长跟他说,没用;生产队长跟他说,也没用。于是就如他所愿,让他去赶车,把原来在大田劳动的王升调进马号喂马。
我参加劳动,有时去跟车,常常跟他的车。他嘴上是不留情的。我上车,敛土,装粪,他老是回过头来眯着眼睛看我。有时索性就停下他的铁锹,拄着,把下巴搁在锹把上,歪着头,看。而且还非常气愤,却又压抑着只从胸膛里发出声音“嗯!”忽然又变得非常温和起来,很耐心地教我怎么使家伙。“敛土嘛,左手胳膊肘子要靠住胳膝,胳膝往里一顶,借着这个劲,左手胳膊就起来了。嗳!嗳!对了!这样多省劲!是省劲不是?像你那么似的,架空着,单凭胳膊那点劲,我问你:你有多少劲?一天下来,不把你累乏了?”慢慢地,我干活有点像那么一回事了,他又言过其实地夸奖起我来:“不赖!不赖!像不像,三分样!你能服苦,能咬牙。你是个好样儿的!毛主席的办法就是高,——叫你们下来锻炼!”
他的车来了,老远就听见!不是听见车,是听见他嚷。他不大使唤鞭子,除非上到高坡顶上,他的青马实在需要抽一下,才上得去,他是不打马的。
有一回,从积肥坑里往上拉绿肥,马怎么也拉不上去。他拼命地嚷:“喔喝!喔喝!咦喔喝!”
他生气了,拿起鞭子。可忽然又跳在一边,非常有趣地端详起他那匹马来,说:“笑了!噫!笑了!笑啥来?”
这可叫我忍不住扑哧笑了。马哪里是笑哩!这是叫嚼子拽的在那里咧嘴哩:这么着“笑”了三次,到了也没上得去。最后只得把装到车上去的绿肥,又挖出一小半来,他在前头领着,我在后面扛着,才算上来了。
我问过他为什么不当饲养员了,他不说,说了些别的话。
他说马号组的组长不好。什么事都是个人逞能,不靠大伙。旗杆再高,还得有两块石头夹着;一个人再能,当不了四堵墙。
可是另一时候,我又听他说过组长很好,使牲口是数得着的,又会修车,又说他很辛苦,晚上还老加班……
他说,喂牲口是件操心事情。要熬眼。马无夜草不肥,要把草把料——勤倒勤添,一把草一把料地喂。牲口嘛!跟孩子似的,一黑夜你就老得守着侍候它,甭打算睡一点觉。
他说得最激动的是关于黑豆。他觉得牲口吃了黑豆好。
“每年我都说,俺们种些黑豆,种些黑豆。——不顶!”
我说:“你提意见嘛!”
“提意见?哪里我没有提过意见?——不顶!马号的组长!生产队!大田组!都提了,——不顶!提意见?提意见还不是个白!”
“你是怎么提意见的?一定是也不管时候,也不管地方,提的也不像是个意见。也不管人家是不是在开会,在算账,在商量别的事,只要你猛然想起来了,推门就进去:‘哎!俺们种点黑豆啊!’没头没脑,说这么一句,抹头就走!”
“咦!咋的?你看见啦?”
“我没看见,可想得出来。”
他笑了。
这是春天的事。冬天里,发生了这么一场事,他把王升打了。
王升负责喂马后,慢慢地,车倌就有了意见,因为牲口都瘦了。他们发现他白天搞吃的,夜里老睡觉。喂牲口根本谈不上把草把料,大碗儿端!不仅如此,王全还发现,王升偷马料!王全找到王升,大拳头没头没脑地砸下来,打得王升孩子似的哭,爹呀妈的乱叫,一直到别人闻声赶来,剪住王全的两手,才算住。
王全又去喂马了!
王全喂了牲口,生产队就热闹了。三天两头就见他进去:“人家孩子回来,也不吃,也不喝,就是卧着,这是使狠了,累乏了!告他们,不能这样!”
“人家孩子快下了,别叫它驾辕了!”
“人家孩子”怎样怎样了……我在这个地方待了一些时候了,知道这是这一带的口头语,管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甚至是小板凳,都叫作“孩子”。但是这无论如何是一种爱称。尤其是王全说起来,有一种特殊的味道。那么高大粗壮的汉子,说起牲口来,却是那么温柔。
我离开这个农业科学研究所已经好几个月了,王全一直在喂马。现在,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就正在喂着马。夜已经很深了,这会,全所的灯都一定已经陆续关去,马圈的灯还亮着。灯光照见槽头一个一个马的脑袋。它们正在安静地、严肃地咀嚼着草料。时不时地,喷一个响鼻,摇摇耳朵,顿一顿蹄子。愀六——王全,正在夹着料笸箩,弯着腰,无声地忙碌着,或者停下来,用满怀慈爱的、喜悦的眼色,看看这些贵重的牲口。
王全的胸前佩着一枚小小的红旗,这是新选的红旗手的标志。
“看看!”
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日夜二时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和“我”一起劳动时,王全有时停下铁锹,歪头看“我”,他觉得“我”干活不像样,对“我”偷懒的行为感到气愤。
B.王全不当饲养员有多方面的原因,如他看不惯凡事都爱逞能的马号组组长,他觉得喂马太过辛苦,夜里无法好好休息等。
C.小说中的“生产队”“农闲”“下来锻炼”等词语揭示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小说里的人事有着较为鲜明的时代印记。
D.王全常用“人家孩子”这一爱称来称呼他喂养的马,说明他对这些马的感情很深,对于喂马一事有着发自心底的热爱。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人称的叙述给故事增加了真实感,故事围绕着“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展开,使结构更加紧凑。
B.小说对王升的着墨并不多,偷懒耍滑、偷窃马料的王升对主要人物王全的形象塑造起到了衬托作用。
C.小说使用了大量对话、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农村风俗画卷。
D.小说结尾部分细腻的场景描绘是“我”的诗意想象,以“看看”二字来收尾,生动传神,余韵悠悠。
(3)王全的“偢”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4)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组卷:21引用:5难度:0.5
六、选择简答(共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变黑。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请爱吃酱油的小伙伴放心,①______,因为普油不是光敏感食物,并没有增加光敏感的功能。它无法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合成、运输、分解,也就不会引起皮肤的色素沉着。
那么,②______?受伤后新生的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侵害。当紫外线照射到上面,它会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以酪氨酸为材料生成黑色素,从而导致浅表创面愈合后的黑色素沉着,于是伤口就变黑了。最后提醒大家,③______,应尽快采取措施来消除炎症,避免感染。伤口一旦发生感染,会严重破坏皮肤的真皮层,并导致肉芽组织增生,从而大大提高色素沉着的概率。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9个字。
(2)请根据上面材料,就“如何预防伤口的色素沉着”给出三点提醒。要求:使用否定句,每句不超过10个字。组卷:25引用:15难度:0.7
七、材料作文(共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拼图游戏中,完成整幅拼图需要一个个拼图单片的恰当拼接。而这些小小的拼图单片,如果视自己为孤立的个体,就难以确认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只有嵌在恰当的位置上,它们才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其实,每一天,每个人,都应成为某个宏大图景中的一块拼图单片,既独特又相融。当然,一幅完美的宏大图景,也会让每一块拼图单片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我们正在创造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图景,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又应该有怎样的行动?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88引用:36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