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2020年单元测试卷(8)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这次疫情充分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缺陷和短板。从领导体制上看,需要增加对国际领导机构的授权和支持。疫情发生后,作为全球卫生领导中枢的世界卫生组织,立即采取启动多家实验室、建立全球检测网络、总结推广经验做法等重大举措,在全球阻击战中尽全力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由于疫情来势迅猛、发展超乎想象,尤其是国际法授权不足或缺失,世界卫生组织在统筹调配全球力量、资源和手段等方面难免有些力不从心。从协作机制上看,缺乏优质高效的联防联控机制。要打赢抗疫斗争,打好凝神聚力的全球协同战是关键。从体系能力上看,缺乏完善的全球疫情监测预警网络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有效处置疫情风险连锁联动的能力处于低水平,战略科技能力、战略储备能力尤其是体系化对抗能力远未形成。
          问题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的无视和默然,可怕的是在惊慌失措中找不到问题的根本症结和正确的解决方法。应该看到的是,在各方面治理赤字积重难返的困境下,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与治理体系严重滞后的矛盾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主要矛盾,治理能力不足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强调的是,以落后于时代发展、不适应形势需要的治理理念、治理体系和治理工具去应对急难险重的风险挑战本身就是重大危机。当前,全球抗疫正处于关键当口,如何通过强有力的合作尽快渡过难关并将危害降到最低?当灾难再次来临的时候,如何领导、如何协调、如何推进、如何落实?这些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加快推动实现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摘自孙东方《推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有删改)      材料二 传染病具有起病快、有时死亡率高、多数情况下原因不明、疫情结束机制不明,以及很多其他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传染病防控倍加困难。传染病传播还有其更加独特的社会性特点,此特点与生物学相关,例如因发病快而不能及时了解其生物学本质,更容易引起恐慌,人们生活中的一些非理性方面便以各种方式呈现出来。有些传染病也与地理、气候、环境以及生活卫生状况等密切相关。继而在传染病防控中需要把社会习俗、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及一个国家的治理手段和文化传统等结合起来考虑。另外,一个人携带了病毒或细菌载体,他可能属于无症状感染;即便他被传染发病,但是否会传染给他人,也不是由当事人能决定的。即便防护措施很严格,有时也可能会传染给他人;有时携带病毒或细菌载体的人也许只是打个喷嚏,老人或抵抗力差的人群就可能会被传染,但有的人可能就不受影响。很多情况难以预测,并不与一个人的行为完全相关,因此,只是指责传染病人,在有些情况下难以体现道德合理性,其复杂性可想而知。因此,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其实并不容易。
          疫情防控经常需要对人群行为进行干预。而如何干预与科学界对载体的认识和个体的认知能力有关。即,在分子水平上越清楚地认识疾病,对个体的行为总体的干预越精准,引起的相关的社会问题也越少,包括减少歧视(很多歧视的发生是因为不理解而造成的),对人的行为的最小干预等。如果只是基于传染病患者个人的视角,可能会局限于“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基于公共卫生伦理的思路,则应考虑到影响疾病的传播和健康的社会因素,及不同因素的交互作用。如果我是健康的,而你患病了,恰当的思维方式不是我同情你,而是我们之间是联系在一起的。看到你的情况与我的情况密不可分,社区内的人们的生活是互相影响的、互相决定的,守望相助成为一种可能。
          回乡、回家,是中国人的一个情结。当我们回家,回到某个村庄或进入某个小区,那种安全和归属感是很惬意的。这时我们很容易理解社群,理解自己作为社群中的一员。但当范围扩大到其他社群,比如我们所不熟悉的楼群、村庄、城市、省份,我们是否仍然能做到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看到报道的消息中有从湖北回来的老乡,有些村庄不让其进入,也不允许其回家自行隔离。尤其是对于没有症状的,无论是携带者,还是健康的个体,是否能有更加合理的方式允许其在家隔离?虽然这说明的是我们百姓对于科学层面的问题不理解而导致恐惧,做出的非理性决定,但并没有体现出守望相助,这样,归属感的满足只能成为一种奢望。
    (摘自丛亚丽《论“守望相助”作为公共卫生伦理的核心价值之一--基于传染病伦理问题的思考》,有删改)      材料三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公共卫生应急状态的管理,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既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度,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又抓好“扁平化”管理,防止出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的“脑梗阻”“中梗阻”和“高反”等问题,真正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高效运转、务实管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必须树立“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理念,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一分事前预防胜过十分事后治疗。还要在“救”字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要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战时如何救、紧急如何援等方法论、战术性问题,更涉及平时如何防、后方如何保等保障性、战略性问题。要以信息化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现代化,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要筑牢抗击疫情的人民防线,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要加强政策保障支持,健全重大疾病风险排查制度、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应急医疗救助机制。要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摘自周廷勇《切实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国际法授权不足或缺失,世卫组织在统筹调配全球资源方面难免力不从心。
    B.不应该指责传染病人,因为很多情况难以预测,与他个人的行为并不相干。
    C.公共卫生伦理考虑社会因素对疾病的传播与健康的影响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D.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要树立先预防后救治的理念,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打赢公共疫情防控战的关键,是优质高效的联防联控机制并全球协同作战。
    B.公共卫生安全威胁与治理体系的缺失的矛盾在赤字困境下尤其突出。
    C.病毒传染因人而异,老年人或抵抗力弱的人更容易受到传染而染病。
    D.作者认为对从湖北回来的老乡不让其进村的做法是有悖于守望相助的。
    (3)下列说法中,可以直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传染病因发病快容易引起人们恐慌,人们非理性的方面容易表现出来。
    B.传染病防控需要综合考虑社会习俗、人们的交往方式及国家文化传统等。
    C.科学界对疾病的如何干预与其对载体的认识和人们的认知能力有关。
    D.社区中人们的生活是互相影响、互相决定的,应该减少对病人的歧视。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概括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要点。

    组卷:5引用:3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 杜 果[土耳其]苏阿德•得尔威希      老太太弯下腰对小杜果温柔地说:“来吧,小宝贝,上我家去吧,你可以在花园里玩,那儿有的是李子,你随便吃多少都行。”
          小杜果惊讶地看着这个老太太。这是阿依色奶奶,她就住在隔壁的那所小白房子里,房子前边,有个小小的花园,花园当中有棵大李子树。
          小杜果知道阿依色奶奶不喜欢小孩,孩子们一走近李子树,她就冲着他们大声嚷嚷,要不就用她那根老不离手的大棍子吓唬他们,把他们轰走。
          可是今天她怎么啦?变得这么温柔,几乎是慈爱了。
          这简直不能使人相信。说真的,今天,从爆炸发生以后,一切事都没法叫人相信,一切全跟平常不一样。
          爆炸以后,军火工厂的汽笛长鸣着;人们都从房子里跑了出来,涌到工厂的大门口去了。在这些平常上工的时候很少看见人影的街道上,那时忽然有了很大的骚动。
          家里来了好多陌生人,他们的脸都是很苍白而又很难过的样子,有些女人甚至在啜泣着,这是为什么呢?小杜果想不出。
          阿依色奶奶把杜果的小手握在她的手里。对这个,杜果觉得不大舒服,当他在阿依色奶奶身边走下台阶的时候,他喃喃地自语:“我已经够大了,能自己下去,干吗还领着我?妈妈从来不这样……她知道我已经长大了。”
          啊,妈妈!……当想到她的时候,小杜果觉得鼻子有点发酸……
          他妈妈今天晚上从工厂下工回来的时候,他要把阿依色奶奶请他上她那儿去玩,去吃李子的这件了不起的事告诉她……妈妈一定会因为他而骄傲的。
          小杜果也因为这个邀请感到骄傲,尤其是他忽然间变成一个惹人注意的目标了,所有挤在房子里和小路上的人都那么注意他,有的抚摸他的长头发,有的轻轻地拍拍他的小脸蛋,有的还拥抱他,路角上那个卖杂货的还给他一大块巧克力糖。杜果十分满意于自己的显要地位。
          花园里起风了,那棵李子树孤零零地立在角落里,挺老实,挺安静,几乎是一动不动的。小杜果一个人坐在花园的台阶上,那只小狗又碰到了小杜果,似乎很满意,快活地摇着尾巴,要和杜果一块儿玩。可是,小杜果不想和它玩,也不想吃李子。他想:妈妈下工回来的时候,他要向妈妈要钱去买个西瓜;他爱那红红绿绿的颜色,还有那香甜的味道……
          他的妈妈……他是多么爱她呀!妈妈穿着一件绿色的衣服,今天早晨去上工的时候,她的嘴唇是多么红,她老是那么笑嘻嘻的,老是那么美丽,他的妈妈……想到他的美丽的妈妈,他忽然打了个冷战,有点想哭。他只有一个愿望--离开这里,回到家里去找妈妈。
          花园的门又打开了。杜果还在原来的地方,但他不再是站着,而是躺在地上,睡着了。一只抚摸着他的脸蛋的手把他弄醒了,他突然喊出一声:“妈妈……”不,那不是妈妈,那是和妈妈长得很像的玛利哈姨。听到“妈妈”的叫声,玛利哈姨那只抚摸他的手缩了回去;她用两只手捂着脸呜咽起来了。阿依色奶奶喃喃地说:“瞧你怎么啦……安静下来吧,别吓着孩子!……这孩子……”
          这个年轻的女人重新俯下身子把小杜果抱了起来,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并且亲吻着他那苍白的小脸,把它浸在眼泪里。
    “来吧,小宝贝,咱们回家去吧!”她抱着他,向花园的门口走去。
          小杜果,每当人家抱着他的时候,他便觉得好像是受了侮辱。可是,今天,他没有反抗,他疲乏地把他的小脑袋靠在玛利哈姨的肩膀上,闭上了眼睛。
          他的姨把他带到她家去了。杜果没有问她:“为什么把我带到您这儿来?妈妈在哪儿呢?……”
          几个月过去了,杜果从来没有提过她的妈妈,好像他的妈妈根本没有存在过,这孩子用安静和漠然来对待他失去了妈妈。
          可是,有一天,当工厂里的爆炸再一次震撼了工人们的小房子,工厂汽笛的长鸣在空中激荡着的时候……这孩子,突然脸色苍白,放下了手里的玩具,站起来迟缓地走近玛利哈姨,用一种沉重的声音说:“我知道,妈妈死了……就是在爆炸声音以后,工厂汽笛响起来的那天,像今天一样……”
          在很短的时间里,他想抑制住自己,可是,他的嘴唇颤抖了,在玛利哈姨还没有来得及回答他以前,眼泪从他的眼睛里涌出了。忽然,他好像从自尊心的重担下解脱了出来似的,他开始哭泣,嘴里呻吟着:“妈妈!……妈妈!……”
    (俞天民译)(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述了兵工厂爆炸给人们带来灾难的故事,更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呈现灾难给人们精神上的创伤,增强了小说广泛的社会意义。
    B.面对在灾难中失去了妈妈的小杜果,不仅邻居阿依色奶奶伸出了援助之手,大家都对小杜果表示了关切,这些都体现出了社会的温暖。
    C.小杜果从大爆炸发生后就已经感觉到了大家对待他的态度与往日不同,尤其是从阿依色奶奶态度的变化中就清楚明白妈妈已经死了。
    D.灾难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但小杜果一直没有提到妈妈,“这孩子用安静和漠然来对待他失去了妈妈”,小小的年纪竟能这样,读来让人心疼。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个孩子的视角看周围的人和事,故意造成一种与恐怖环境的距离感,巧妙地表现了人们不敢面对残酷的现实、逃避现实的精神状态。
    B.小说开头交代阿依色奶奶一向不喜欢小孩子和现在对小杜果出乎意料的温柔慈爱进行对比,引出下文对小杜果不幸遭遇的叙述。
    C.小说中,小杜果的表现先是惊讶、满意,继而安静、漠然,最后哭泣、呻吟,这一系列的变化合情合理、自然可信。
    D.妈妈是一个一直没有出场的人物形象,但她一直以“妈妈”的身份在小杜果的心目中存在,这样来写,更加增添了小说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3)小说塑造小杜果这一形象的手法较为多样,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有人说,小说最后两段以军火工厂再次发生爆炸为结尾有重复之嫌,删除更好;有人认为不可以删除。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组卷:3引用:3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彭,字子彭,博陵安平人也。祖楷,魏殷州刺史。父谦,周荆州总管。彭少孤,事母以孝闻。性刚毅,有武略,工骑射。善《周官》《尚书》,略通大义。周武帝时,为侍伯上士,累转门正上士。
          及高祖为丞相,周陈王宇文纯镇齐州,高祖恐纯为变,遣彭以两骑征纯入朝。彭未至齐州三十里,因诈病,止传舍,遣人谓纯曰:“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纯疑有变,多将从骑至彭所。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纯遽下,彭顾其骑士曰:“陈王不从诏征,可执也。”骑士因执而锁之。彭乃大言曰:“陈王有罪,诏征入朝,左右不得辄动。”其从者愕然而去。高祖见而大悦,拜上仪同。
          及践阼,迁监门郎将,兼领右卫长史,赐爵安阳县男。数岁,转车骑将军,俄转骠骑,恒典宿卫。性谨密,在省闼二十余年,每当上在仗,危坐终日,未尝有怠惰之容,上甚嘉之。
          上尝谓彭曰:“卿当上日,我寝处自安。卿弓马固以绝人,颇知学不?”彭曰:“臣少爱《周礼》《尚书》,每于休沐之暇,不敢废也。”上曰:“试为我言之。”彭因说君臣戒慎之义,上称善。观者以为知言。后加上开府,迁备身将军。
          上尝宴达头可汗使者于武德殿,有鸽鸣于梁上。上命彭射之,既发而中。上大悦,赐钱一万。及使者反,可汗复遣使于上曰:“请得崔将军一与相见。”上曰:“此必善射闻于虏庭,所以来请耳。”遂遣之。及至匈奴中,可汗召善射者数十人,因掷肉于野,以集飞鸢,遣其善射者射之,多不中。复请彭射之,彭连发数矢,皆应弦而落,突厥相顾,莫不叹服。可汗留彭不遣百余日,上赂以缯彩,然后得归。仁寿末,进爵安阳县公,邑二千户。
          炀帝即位,迁左领军大将军。从幸洛阳,彭督后军。时汉王谅初平,余党往往屯聚,令彭率众数万镇遏山东,复领慈州事。帝以其清,赐绢五百匹。未几而卒,时年六十三。帝遣使吊祭,赠大将军,谥曰肃。子宝德嗣。
    (节选自《隋书•崔彭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
    B.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
    C.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
    D.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官》,亦称《周礼》,它与《仪礼》《礼记》并称为儒家经典“三礼”。《诗经》《易经》《道德经》也是儒家经典。
    B.践阼,意思是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在这里指皇帝登基,亦作“践祚”。
    C.休沐,休息洗浴,犹休假。从汉代起,政府机关规定每五日休息一天,称作“五日休”。唐代改为“旬休”,即每十日休息一天。
    D.炀帝,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朝廷给他们追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彭有军事才能,多受倚重。周武帝时,官至门正上士。高祖即位,被任命为监门郎将。去世后,高祖派使者吊唁祭奠,赠封为大将军。
    B.崔彭胸有胆略,才智非凡。崔彭奉命带两人去召回镇守齐州的宇文纯的过程,充分展现了他的才智。崔彭最终捉住宇文纯,成功完成任务。
    C.崔彭喜爱读书,能学以致用。年少时喜欢读《周官》《尚书》,能够在守卫皇宫时给皇上讲君臣警惕谨慎的道理,并得到观者的肯定。
    D.崔彭射术高明,闻名于突厥。曾在武德殿一箭射中殿梁上的鸽子,因此被可汗请去。到达匈奴国中后,再展射箭绝技,突厥人无不叹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彭未至齐州三十里,因诈病,止传舍。
    ②上尝谓彭曰:“卿当上日,我寝处自安。卿弓马固以绝人,颇知学不?”
    (5)崔彭得到帝王器重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事例分析。

    组卷:18引用:4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给下面这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新华社成都11月26日电(记者李华梁)我国新一代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目前建设顺利,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开展相关科学实验。这是记者26日从正在四川乐山举行的第一届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上了解到的。
          核聚变产生能量的原理与太阳发光发热相似,因此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洁能源为目的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又被称为“人造太阳”。
    “中国环流器二号M”是我国新一代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位于四川成都,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建,是开展聚变堆核心技术研究的关键平台。
          该装置以氢、氘气体为“燃料”,通过把它们注入装置并击穿、“打碎”产生近堆芯级别的等离子体,来模拟核聚变反应。2019年6月,伴随着主机线圈系统的交付,其全面工程安装拉开序幕。
    “目前工程安装进展顺利,预计2020年‘中国环流器二号M’就可以投入运行,开展相关科学实验。”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段旭如说。

    组卷:65引用:15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
          阅读材料后,你对“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88引用:25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