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考语文五模试卷
发布:2024/12/22 7:0:2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9分,共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不同阶段的抗美援朝战争文学创作在观念、主题、文体、形式、内容等方面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对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弘扬始终不曾中断。不同年代的作家对这场战争的接续书写,最终汇聚成刻录英雄壮举、鼓荡时代精神的文学强音。
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创作初期,继承了解放前的革命文艺传统,它首先是一场主题性、组织化的文学创作运动。在物质匮乏、保障艰难的情势下,经由组织化的生产传播机制,抗美援朝战争文学创作弘扬了爱国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最大程度地凝聚起了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一般而言,小说创作往往需要与事件拉开一定时间距离,需要通过想象、虚构的文学形象来表达。因此,这一时期抗美援朝战争小说在数量和质量上形成较大落差。一方面,创作热情高涨,小说数量。另一方面,小说的艺术质量却并未达到理想的水准。有的小说中,英雄人物形象单薄、性格单一,结构布局不尽合理,精细描写略显不足,存在一定的模式化与概念化问题。但整体而言,组织化、一体化的抗美援朝题材文学创作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文学源,有效且有力地完成了对于家国主题、崇高意识、爱国精神的叙事和表达。
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创作,融入战争文学的宏大主题和宏阔视域,受到“人”的文学思潮影响,表现重点也由集体主义的、大写的“人”变为更加人性化的“个人”,创作主体普遍更加关注战争境遇下人物的命运遭际、情感状态和心灵世界。有的小说以“我”的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父辈的故事,通过“父”与“子”的对话,将战争与人的命运关系引向形而上的哲学思辨,对人的命运给予更深层次的观照。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一批怀揣使命与责任的军旅作家基于对更多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资料的掌握和对志愿军老兵的采访,重新燃起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创作的激情。从传统的报告文学到新崛起的非虚构写作,从中短篇小说到长篇小说创作,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创作渐趋活跃。王树增在1999年创作出版了长篇非虚构文学《远东:朝鲜战争》,渴望通过对那些个体生命的细腻书写,找到他们在极端条件下创造这场无与伦比的战争奇迹私密,找到中华民族于这场战争中展现出的信仰与精神力量,进而呈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志与心灵史。王筠在2012年、2019年分别推出了长篇小说《长津湖》与《交响乐》。《长津湖》聚焦于抗美援朝战史上最为惨烈悲壮的长津湖之战,《交响乐》则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全过程。志愿军是如何在超出人类极限的极端恶劣环境中创造奇迹的?这一问题成为这类抗美援朝战争题材长篇叙事作品的主线,笔者将其称为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创作的“再主题化”。王筠的抗美援朝战争题材长篇小说开辟了从文化冲突视角诠释和平价值与人性升华的新视域。
作为一场战争,它已远去:作为文学题材,它历久弥新。从规定主题的集团化冲锋,到“背景化”写作,再到“再主题化”叙事,70年来的抗美援朝战争题材小说创作,因应着中国当代文学自身的发展逻辑,表达了深沉而厚重的民族情感,抒写了高蹈且深邃的战争史诗,鼓荡着革命英雄主义的时代强音。
(摘编自高静《鼓荡革命英雄主义的时代强音——抗美援朝战争题材小说创作回眸》)(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创作继承了之前的革命文艺传统,最大程度地凝聚起了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
B.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创作初期的小说存在一些问题,如塑造的英雄人物厚重不足,结构布局不佳。
C.受到的文学思潮影响的新时期的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创作,表现重点变为更加人性化的“个人”。
D.抗美援朝战争材的非虚构写作基于对更多信息的掌握,开辟了诠释和平价值与人性升华的新视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基于对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始终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认同,分析了其在不同阶段的面貌。
B.文章既肯定了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创作初期的成就,又指出它的不足,体现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C.在论证结构上,本文先点明观点,接着纵向论述了三个时期的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创作,最后总结。
D.文章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明了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在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初期的创作并没有严格遵循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系。
B.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初期的创作克服了不利因素,起到了弘扬爱国主义、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作用。
C.新时期的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学创作关注更加人性化的“个人”的表现,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等的描写。
D.中国当代文学自身的发展逻辑就是用文学来表达深沉而厚重的民族情感,抒写民族史诗,鼓荡时代精神。组卷:7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1年河南春晚上,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遍网络,受到众多网友赞誉。据了解,几个月前《唐宫夜宴》就曾在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颁奖典礼上亮相,而后经过反复修改和创新,登上了2021年河南春晚的舞台,火爆“出图”。
“我们这次受到观众认可,说明大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只是需要用不一样的手法增强代入感,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如何用多元的艺术手法加工提炼并传扬下去是留给文艺工作者的思考。”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说。
(摘编自《唐朝胖妞出“炉”记--<唐宫夜宴>是这样“炼”成的》)材料二:
舞蹈《唐宫夜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成功示范。一方面,节目高度还原了历史文化现场,长期以来,在人们常见的舞陷节目、演出中,演员都是苗条、修长的,这符合今天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定义下的“美”,却未必符合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据报道,《唐宫夜宴》为还原唐代少女的“丰腴美”演员身上穿着塞海绵的服饰,嘴里含着棉花,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再现了风靡于唐代的女性面部潮流妆容“斜红”,演员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不仅憨态可掬,还尽显盛唐时期的文化风情,不少网友表示,真的像是画里的人活过来了,同时也对“美”有了更多元、更具文化内涵的新理解。
另一方面,节目实现了唐代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的完美结合,整个舞台运用了先进的增强现实技术,串联起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国宝级文物和名画,使得这支舞蹈在舞台上穿越了千年时空,呈现更加立体,而那些唐宫少女虽热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却像今天的小女孩一样活灵活现、可亲可近。总而言之,节目在内涵上充盈着古风古韵与大气恢宏,而在审美认同、价值取向方面,又体现出现代性,无怪乎能引发年轻人的热情追捧与积极传播。
舞蹈《唐宫夜宴》的“火出圈”再次表明,要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主动认识、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将之融入生活、情感和行为方式中,就要努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创作出更多当代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产品。
(摘编自《传统文化“火出圈”还需更多现代创意》)材料三:
大英博物馆两年前将中国明代山水画《秋林读书图》进行立体化的尝试,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这段短短两分钟的影片,通过3D技术将中国画特有的“高远”“深远”“平远”变得真实可感,平面的山水画卷瞬间有了纵深感,不知不觉间,观者已神游在古老的画中世界。这样的技术实现起来不难,但将其移植到其他画作上并不容易。这需要严谨的学术支撑,用合理的想象补全画面中太多纵深向的细节,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批量复制”。
每一种“文物活起来”的爆款样本,都有其独一无二的配方。如何调配,需要沉下心来揣摩。在业内看来,只有深刻理解文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才能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把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充分释放出来。艺术评论家陈履生特别提出,对于现代技术的运用,需要注重其与文物气质的相契,以确保跨界的品格。
对此,不妨将目光投向文博综艺《国家宝藏》这一业内公认的范本。这是一档充分调动现代舞美技术营造沉浸感的节目,但其三季评分在“高位”逐季上升的真正“秘方”,其实是针对每一件国宝、每一座博物馆内涵进行的深度挖掘与个性策划。例如在聚焦苏州博物馆的一期中,节目组用颇具地方特色的苏州评弹作串联,背后的隐线则是尽显对于雅致生活追求的“苏作”,令不少观众感叹由三件国宝而读懂了一座城;而在聚焦布达拉宫的一期中,与历史上的文成公主同样令人泪目的,是一位为西藏教育倾注毕生心血的“当代文成公主”的故事。由此可见,最终让这档节目口碑与热度持续在线的,是国宝的精神内核,技术不过是恰到好处地为内容插上翱翔的翅膀。
摘编自《如何借好新兴科技这股力,让更多文物活泼出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宫夜宴》在登上2021年河南春晚舞台之前,曾获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后经不断打磨修改,赢得观众的喜爱。
B.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认为:在博物馆中陈列历史文化是不对的,应该思考对历史文化的创新,通过多元化的加工提炼,从而使其流传。
C.《唐宫夜宴》还原的唐代少女的“丰腴美”,符合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但不太符合现代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定义下的“美”。
D.文博综艺《国家宝藏》被业界公认为范本且三季评分在“高位”逐季上升,原因是主创者对每一件国宝、每一座博物馆内涵的挖掘与策划。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宫夜宴》使用增强现实技术,串联起一系列国宝级文物和名画,从而呈现出穿越千年时空、更加立体恢宏的舞台效果。
B.《唐宫夜宴》的成功表明,只要创作出足够的符合时代审美情趣的传统文化产品,就能使年轻人认识、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C.将3D技术和中国画进行结合,技术实现上难度不是很大,但严谨的学术支撑和对画面纵深向细节的合理想象不可或缺。
D.《国家宝藏》中聚焦苏州博物馆和布达拉宫等地的一系列节目将技术与艺术、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注重国宝精神内核的呈现。
(3)如何让传统文化“火出圈”?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组卷:18引用:16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滴水,一滴泪
[法]维克多•雨果 观众看见四名捕快分立在耻辱柱四角,料想到快行刑了。凶相毕露的石柱绞刑架,干瘪瘪,赤裸裸。
犯人终于来了,他被绳子和皮条牢牢地绑在耻辱柱的转盘上面。这时广场爆发一阵震天响的嘘声,混杂着狂笑声、欢呼声。大家一眼就认出来了,那就是卡西莫多。
昨天同样在这广场,万众一齐向他欢呼致敬,拥立他为愚人教皇,而今天他竟成了耻辱柱上的囚犯!
任何反抗都是不可能的,捆绑毫不容情而坚实,皮条和铁链直陷入皮肉里。卡西莫多流露出白痴般的惊愕表情,任凭别人摆布。他不时喘着粗气,像绑在屠夫大车上的小牛,脑袋耷拉在车沿上摇来晃去。
观众一看到卡西莫多赤裸的驼背、鸡胸、满是老茧和毛茸茸的两肩,不由一阵狂笑。这时,弗罗洛高声叫道:“先生们,太太们,马上就要鞭打我哥哥若札副主教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一个东方建筑艺术的怪物,你们看,他的脊背是圆盖,双脚是弯曲的柱子!”
话音刚落,人群哈哈大笑,尤其是孩子们和姑娘们。旋转的轮盘把卡西莫多的驼峰送到刽子手皮埃拉老爷面前。皮埃拉老爷右手悬着一根皮鞭,油光闪亮,尽是疙瘩,末端有一些金属爪。他抬起右臂,细长的皮条犹如一条毒蛇,在空中发出嘶嘶的刺耳声,死命地抽打在那可怜虫的肩上。
卡西莫多脸上肌肉一阵猛烈抽搐,痛得摇头摆尾。皮鞭雨点般落下,卡西莫多顿时鲜血直冒,黝黑的肩背上淌出一道道血丝。皮条在空中挥动时,血滴四溅。卡西莫多精疲力竭,一头栽倒,表情由惊愕变成了苦楚和沮丧。他闭起那只独眼,脑袋一下子垂到胸前,仿佛断了气。
看见他酷刑后惨不忍睹的境况,大家非但不可怜他,反更增添几分乐趣,怨恨更加刻毒了。
“呸!聋子!驼背!独眼!丑八怪!”
咒骂如倾盆大雨,诅咒声、笑声、嘘声连成一片,到处都是石块在纷飞。
卡西莫多虽耳聋,却看得一清二楚。他用威吓的目光缓慢地傲视人群,不顾绳捆索绑,狂怒挣动。嘲笑声越来越凶狠了。绝望,愤怒,仇恨,为这张奇丑的脸孔罩上一层阴云,越来越阴暗,眼中遂迸发出万道闪电。
此时,一个教士穿过人群走来,卡西莫多脸上顿时和颜悦色起来,浮现出一种奇怪的微笑,充满了宽容、温柔和深情,仿佛是一位救星降临。可是能看清犯人是谁时,教士立即低下眼睛猛然折回马上溜掉了,仿佛怕丑八怪提出什么请求急于要脱身似的。这个教士正是克洛德副主教。
霍然间,他不顾身上戴着镣铐,又一次拼命挣扎,竟打破沉默,嗓门嘶哑而又凶狠:“水!”
周遭应声而起的只是一片冷嘲热讽,再没有别的声音。人群中即便有人大发善心,弥漫在柱旁的羞耻偏见也足以使善良的人却步。卡西莫多环视人群,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水!”
又只是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普斯潘掷过去一块在阴沟里浸过的抹布。“算是我欠你的人情!”
有个女人扔去一个石块:“看你还敢不敢深夜敲那丧门钟把我们都闹醒!”
一个跛脚嚎叫着用拐杖打他:“看你还敢不敢从圣母院钟楼顶上向我们施展魔法!”
一个汉子把一只破瓦罐朝他胸脯扔去:“就因为你从我老婆跟前走过,她才生了一个双脑袋的崽子!”
“还有我的猫下了一只长着六个脚的猫崽!”一个老太婆捡来一块瓦片朝他砸去。
“水!”卡西莫多上气不接下气,叫了第三遍。
正在这关头,人群中突然闪开一条路,一个少女,身边领着一只金色犄角的小白山羊,手中拿着一只巴斯克手鼓。
卡西莫多那只眼睛立时亮了。这正是昨夜他千方百计想要抢走的那个吉卜赛女郎。他脑子里模模糊糊意识到,自己正是因为这起袭击事件,此刻才受到惩罚的。其实绝非如此,他之所以受到惩罚,只因为他倒霉是个聋子。他毫不怀疑,这个吉卜赛姑娘也是来报仇的。他愤怒与悔恨交加。
爱斯梅拉达一言不发,默默走近那个扭动着身子妄图避开她的罪人,然后从腰带上轻轻地解下一个水壶,轻轻地将水壶送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唇边。
这时,只见他那只干涸、焦灼的眼睛里,滚动着一大滴泪珠,然后沿着那张因失望而长时间皱成一团的丑脸,缓缓地流下来。
他竟忘记了喝水。女郎不耐烦地噘起小嘴,脸带笑容,把水壶紧紧地靠在卡西莫多张开的嘴上,他实在渴得口干舌焦,一口接一口地喝着。
这样一个纯真、妩媚、娇艳而又纤弱的女子,竟这样诚心诚意地跑来援救一个惨遭横祸、奇丑无比的家伙,这或许是世上感人肺腑的一幕了。
所有的民众无不为之感动,一齐鼓掌高呼:“妙极了!妙极了!”
恰在这个时候,隐修女从地洞的窗口上望见站在耻辱柱台上的女郎,刻毒地诅咒着:“你该千刀万剐!千刀万剐!”
背景介绍:克洛德副主教为敲钟人卡西莫多的养父,正是他指使卡西莫多劫持美丽动人的爱斯梅拉达,后来爱斯梅拉达被弓箭队长救下,卡西莫因此被捕。
(节选自《巴黎圣母院》,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六段加点的“尤其”二字耐人寻味,孩子、姑娘本应是善良美好的象征,却比其他人笑得更厉害,体现出令人失望的社会现实和作者对人性的消极态度。
B.跛脚说卡西莫多“施魔法”、汉子和老太婆将畸形的孩子和猫归罪于卡西莫多,读来滑稽可笑,又引人深思,写出了狂热喧嚣的环境对人们理智的影响。
C.本节标题“滴水,滴泪”含义隽永,正因为爱斯梅拉达充满人性关爱的“滴水”,才有了卡西莫多感激的“一滴泪”,体现了仁爱善良的感召力。
D.文本典型地体现了整部作品美丑对照的表现手法,爱斯梅拉达的美好善良映衬出恶行的丑陋;卡西莫多外貌丑陋内心纯净,映衬出克洛德的自私虚伪。
(2)文中画波浪线处,卡西莫多三次喊水喝的心理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概括要点,并作简要分析。
(3)雨果笔下的“观众”与鲁迅《祝福》中“柳妈”等“看客”在形象特点上有不少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组卷:11引用:2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
9.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4月24日上午,2021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式在江苏南京举行。启动仪式上,我国首辆火星车名称揭晓,经全球征名、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层层遴选,最终“祝融号”脱颖而出。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祝融号”火星车的高度有1米85,重量达到240公斤左右。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组卷:11引用:6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宋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司马光和苏轼表示强烈反对,把新政批得体无完肤。王安石也不退让,也对二人予以排挤。后来苏轼摊上“乌台诗案”的官司,面临被处死的危险,王安石却为其求情。王安石和司马光虽为政治死敌,但王安石评司马光:“司马君实,君子人也!”司马光论王安石:“介甫文章节义,皆有过人之处。”
王安石被罢相,与苏轼同游后,感叹道: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王安石病逝,司马光请求朝廷对其厚加礼赠,苏轼为其起草制书,提笔评价:“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王安石、司马光和苏轼三个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6引用:7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