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0 2: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滑雪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生活技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滑雪器具不断得到新的改良,滑雪活动不再仅仅出于维持生存的本能需求,逐鹿雪原与赛场成为深融于中华民族血液的基因密码。
          20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自治乡东北约4公里的敦德布拉克河上游沟谷东侧的1号岩棚内,发现了早期人类的滑雪岩画。其中第三组画面中,10人为一字排开,皆呈弓身屈腿站立状,脚下有延伸物。从画面中人物上体前倾、膝部前屈,具有明显动感的特点来看,符合滑雪者的姿态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左边四人脚踏的滑雪板非常明显,滑雪者手持单杆滑雪的动作形态栩栩如生。通过研究,滑雪专家认为,岩画中这类滑雪者或为多人呈纵排式滑雪,也可能是一位滑雪者流畅地由眼前滑向远方的连续性的练习动作。而滑雪者的姿态,与阿勒泰地区至今农牧民穿用古老滑雪器具的滑雪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关于这组滑雪岩画产生的年代,经考古、历史和民族学专家的研究与论证,应属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一万余年左右,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我国范围内较早的反映滑雪内容的形象资料。
          在唐代的《隋书》中,有北室书“气候最寒,雪深没马……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的记载。意即北室韦所在地区气候最寒冷,积雪深厚,甚至淹没高头大马,而人们怕陷入积雪的深坑之中,于是出门便“骑木而行”。这里“骑木而行”,实为脚踏木马器具而行,“木马”即为古代滑雪板。由于木板制作的滑雪器具可以增加受力面积,减少局部压强,而且行走迅速,犹如骏马,故称“木马”,“骑木而行”,即骑木马而行。
          元朝官修地理志《元一统志》还记载:“开元路有狗车、木马轻捷利便。木马形如弹弓,长四尺,阔五寸,一左一右,系于两足,激而行之雪中、冰上,可及奔马。狗车以木为之,其制轻简,形如船,长一丈,阔二尺许,以数狗拽之,二者止可于冰上,雪中行之。”生活在开元路一带的部落,寒冷的冬天会踏着“木马”滑雪板或乘坐“狗车”出行,非常便利。
          历史延至明清,滑行于雪上的雪橇已十分普及。明人吕毖的《明宫史》记载说:“冬至河冻,可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交床或稿荐(草垫),一人在前引绳,可拉三二人,行冰如飞……这时的雪橇又叫拖床,一般在木板上添加折叠椅(胡床),或者在木板上垫以草席,由一人牵引拖曳,可以坐两三人。除了驰骋于雪上,亦可滑行于冰上,雪橇成为人们冬季休闲的重要娱乐形式。
          清代末年,西方现代雪上竞技项目开始传入华夏大地。1932年12月,黑龙江省阿城市玉泉镇北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建有越野和高山滑雪线路的现代化滑雪场;20 世纪30年代,现代雪橇运动出现在东北地区的哈尔滨铁路局。伴随着这些西方现代雪上竞技项目的传入,由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传统雪上活动,与西方现代雪上竞技一起,在共同发展中,融进了中国近现代雪上运动的历史大潮中,并最终走入当代生活之中。
    (摘编自崔乐泉《“骑木而行”的中国古代雪上运动》,《光明日报》2022年2月15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发现的滑雪岩画属旧石器时代,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反映滑雪内容的形象资料。
    B.木板制作的滑雪器增加了受力面积,减少了局部压强,行走迅速,犹如骏马。
    C.“木马”狗车”都是木制,两者作为常用交通工具,也可以在雪上、冰上滑行。
    D.20 世纪30年代,我国东北地区出现了建有越野、高山滑雪线路的现代化滑雪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雪上交通工具,较为清晰地展现了我国雪上活动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B.文章第二段通过描述岩画中滑雪者穿用的滑雪器具,论证了随着社会进步,滑雪器具在不断改良。
    C.明代刘若愚《酌中志》所载“坐拖床者艳素相间,交拉如织。亦有豪兴乘醉而频频往返者可作第六段论据。
    D.作者以详实的考古实证和文字史料为依据,介绍了我国古代雪上运动的历史沿革,写作态度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滑雪工具的不断变化中,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又“善假于物”。
    B.明清时期雪橇已十分普及,为我国近现代雪上运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C.古代北室韦“骑木而行”和西方的雪上竞技虽然形式有别,但其蕴含的精神价值相似。
    D.依据历史规律可知,随着东西方冰雪文化的不断融合,将会衍生出新的冰雪文化。

    组卷:9引用:2难度:0.2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如今,有声阅读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特色鲜明的有声书主播活跃于互联网平台。据统计,在喜马拉雅平台,每年有超过2万名主播参加有声书制作海选;蜻蜓FM平台已签约专业主播35万名;在微信读书平台,专业讲书人和专业机构成为有声阅读服务主要提供者。
          目前,蜻蜓FM在积累万余部有声书资源的同时,探索双人、多人播讲等有声内容形态。
          有声书主播如何让听众通过声音区别书中的不同人物,得到“声”临其境的立体体验?为多部动画片配音的张安琪以自己录制的儿童图书《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为例谈了谈自己的经验,他说《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一书中有同学、老师、家长等几十个人物。录制前,需要归纳区别不同角色的语言特色、表达习惯,并分析研究这些角色在语气、语感和语言节奏方面的差异化表现。“为了让听众一听就能分辨谁在说话,主播在分饰多个角色时要切换声音或者角色状态,我们称之为‘换频道’。”
          李晓宇录制的一部网络历史小说累计收听量达到1.9亿次。他说:“读有声书,‘软件’得比‘硬件’更硬。主播需要根据不同题材运用不同语气:读武侠小说,要带着豪情,讲究气势;读文化小说,就要舒缓情绪,娓娓道来。”
    (摘编自张鹏禹《有声阅读兴起,吸引越来越多发“声“者听,他们在读书》)
          材料二:
    “国之重器,匠心制造”,儿童有声阅读内容的制作,如何做到匠心制造?为了制作出一部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儿童音频剧,洪恩团队采用动画电影的录制标准对音频剧进行把关。
          在选角阶段,《肥猫胖 虎说快板儿童西游记》不仅对肥猫胖虎两个主要讲述人物以及书中近百个角色进行了海选,尤其孙悟空这个角色的配音,必须与1986年版《西游记》电视剧的悟空声音一样,这也是对经典的传承。为了营造更好的场景预设,《肥猫胖 虎说快板儿童西游记》后期音效也完全按照动作片的制作水准进行配置,无论是场景配乐还是情境对话,处处体现出匠心制造。在每集音频的结尾,都有一首精心制作的儿歌。
          而《超级西游运动会》跳出《西游记》的故事,把孩子最熟悉、最喜爱的西游人物,融入全新的故事之中,结合体育运动项目,内容囊括了几十个赛事和上百个体育知识点。《超级西游运动会》沿用了《西游记》中的所有经典人物形象,将他们拉到运动赛场上,西游人物虽然个个身怀绝技,但是在赛场中必须遵守比赛规则:手球就是犯规,抄小道要被取消比赛资格,用法术要被罚下场,等等。在场景预设中,超级西游运动会的背景采用现场音效,配合着钱儿爸的解说。为了适应儿童的生理状态,每集大概八分钟,考虑了儿童在身体和专注力等多方面的客观需求。
    (摘编自王珂欣《儿童有声读物<西游记>系列“爆款“解析》)      材料三:
          什么类型的有声读物最受欢迎?调查显示,用户对深度读物的偏好度明显上升,其中,一线城市用户最为偏好的品类是人物传记类有声书,占比29.8%;二线城市用户最为偏好的品类为都市生活类有声书,占比36.5%;三四线城市用户偏好文学名著类有声书,占比34.7%。有声书让用户在工作之余得以消遣,实现深度阅读、获取更多资讯和信息成为多数用户收听有声书的重要目的。深度阅读受捧,给有声书市场带来巨大潜力。
          现如今,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等综合平台和以懒人听书、酷我听书为代表的垂直平台,基本将有声书市场划分完毕,有声书市场的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如何在角逐中突出自身亮点、提升用户体验,是有声书平台在“下半场“的比拼焦点。
          讯飞阅读发布的“定制声音”功能,可以使用户录制10段指定文本,声音经后台上传并通过系统自动采集、处理,成为本地读书的“主播”,随时为用户服务。喜马拉雅也推出了AI(人工智能)音箱小雅Nano,展示其发力智能化市场的决心。
          与此同时,技术创新不断催生出新内容与新表达形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力量在有声书内容创作、用户运营等方面大有可为。更为重要的是,基于物联网的发展,不同智能终端在不同场景下的潜能被激活,有效拓宽有声书的应用场景,“随时随地、随走随听”的智能化未来逐渐成为现实。
    (摘编自《新技术为有声读物带来惊喜》)(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安琪能让听众能分辨出角色的声音,并在分饰多角时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地“换频道”,是因为在录制前做了充分准备。
    B.《肥猫胖虎说快板儿童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儿童音频剧,而且在制作中继承经典,成为“爆款”。
    C.《超级西游运动会》大胆创新,没有套用《西游记》的故事框架,而是设定人物必须遵守比赛规则,讲解与体育相关的知识。
    D.“定制声音“的功能、AI 音箱的推出,提高了综合平台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其与垂直平台在市场上能够旗鼓相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如今,有声阅读平台竞争激烈,蜻蜓FM率先探索双人、多人播讲等有声内容形态,喜马拉雅则在智能化市场发力。
    B.李晓宇认为,相对于录音话筒、调音控制台等硬件设备对有声阅读起到的作用,阅读者的声音腔调才是有声阅读成功的关键。
    C.《肥猫胖 虎说快板儿童西游记》和《超级西游运动会》在场景预设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且都围绕儿童这一使用对象进行制作。
    D.材料三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有声阅读用户数量最少,这也折射出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由于心态浮躁而无法潜心阅读的现状。
    (3)你如果创建了一个新的有声阅读平台,想要在众多有声阅读平台中脱颖而出,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组卷:7引用:1难度:0.3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
    萧红
          沦落在异地的东北同胞们:
          当每个中秋的月亮快圆的时候,我们的心常常满是悲哀。
          想起高粱油绿的叶子,想起白发的母亲或幼年的亲眷。
          你们曾随着秋天的满月,在梦中祈盼了十次。而每次都是月亮如期的圆了,而你们的希望却像高粱叶子般萎落。但是,自从“八一三”之后,上海的炮火响了,中国政府的积极抗战揭开,成了习惯的愁惨的日子,却在炮火的交响里,换成了鼓动、兴奋和感激。这时,你们一定也流泪了,这是鼓舞的泪、兴奋的泪、感激的泪。
          记得抗战以后,第一个可欢笑的“九一八”是怎样纪念的呢?
          中国飞行员在这天作了突击的工作,他们对于出云舰的袭击作了出色的成绩。那夜里,江面上的日本神经质的高射炮手,浪费的惊恐的射着炮弹,用红色的、绿色的、淡蓝色的炮弹把天空染红了。但是我们的飞行员,仍然以精确的技巧和沉毅的态度(他们有好多是东北的飞行员)来攻击这摧毁文化、摧残和平的法西斯魔手。几百万的市民都仰起头来寻觅——其实他们什么也看不见的,但他们一定要看,在黑魆魆的天空里,他们看见了我们民族的自信和人类应有的光辉。
          第一个影响东北同胞的思想是:
    “我们就要回老家了!”
          家乡多么好呀,土地是宽阔的,粮食是充足的,有顶黄的金子,有顶亮的煤,鸽子在门楼上飞,鸡在柳树下啼着,马群越着原野而来,黄豆像潮水似的在铁道上翻涌。
          人类对着家乡是何等的怀恋呀!黑人对着“迪斯”痛苦的向往,爱尔兰的诗人夏芝一定要回到那“蜂房一案,菜畦九垅”的“茵尼斯”去不可,水手约翰.曼殊斐尔(英国桂冠诗人)狂热的要回到海上。
          但是等待了十年的东北同胞,十年如一日,我们心的火越烧越亮,而且路子显现得越来越清楚。我们知道我们的路,我们知道我们的作战的位置——我们的位置,就是站在别人的前边的那个位置。我们应该是第一个打开了门而最末走进去的人。
          抗战到现在已经遭遇到最艰苦的阶段,而且也就是最后胜利接触的阶段。在贾克伦敦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上,描写两个拳师在冲击的斗争里,只系于最后的一拳。而那个可怜的老拳师,所以失败了的原因,也只在少吃了一块“牛扒”。假如事先他能吃得饱一点,胜利一定是他。中国的胜利正经历着这个最后的阶段,而东北人民在这里是决定的一环,只要我们也“吃得饱一点”,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东北流亡同胞们,我们的地大物博,决定了我们的沉着毅勇,正如敌人的家当使他们急切前进一样。在最后的斗争里,谁打得最沉着,谁就会得胜。
          我们应该献身给祖国作前卫工作,就如我们应该把失地收复——样,这是我们的命运。
          东北流亡同胞,为了失去的地面上的大豆,高粱,努力吧!为了失去的土地的年老的母亲,努力吧!为了失去的地面上的痛心的一切的记忆,努力吧!
          谨此  即颂
          健康
    1941年9月1日
    (选自《时代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两段话,将“九一八”以来东北同胞们的悲凉心境以及对家乡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B.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回忆了纪念“第一个可欢笑的“九一八”时的场景,一改凄切悲凉的情感氛围,激昂热烈催人奋进。
    C.文章充分运用类比、比喻、比拟等手法来表达情感,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感染力。
    D.文章结尾发出呼告,号召广大东北流亡同胞为收复失地,为保卫亲人和洗刷国耻而努力,激荡着浓郁的爱国热情。
    (2)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3)文章写于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对动员东北同胞积极参与抗战起到了积极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激励东北同胞奋起抗日的?

    组卷:3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3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秋乏”的产生与夏季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关。盛夏时节,天气炎热,持续的高温使人体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盐代谢失调,胃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减弱,食欲不振,体液大量流失及一时性大量饮水,从而增加了心脏负担。同时,高温也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加速新陈代谢,使体内能量消耗相对增加。加之夏天很难得到充足的睡眠,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适度的补充,使身体欠下一笔“夏耗债”。进入秋季以后,人体各系统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需要有个生理性的休整阶段,“秋乏”随之而来。
          专家提醒,人们只要通过科学的运动,增加免疫力,才能为健康护航,建立起健康的人体自然屏障。秋季可以巧做运动解秋乏。秋季温度低,身体会反射性地出现血管收缩、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等反应,在每次运动前,①           ,防止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以身体发热为宜②           ,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③           ,如运动时出汗过多,可在开水中加少量食盐,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根据“夏耗债”的相关描述,概括“秋乏”产生的4个原因,每个原因不超过6个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组卷:1引用:1难度:0.4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医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黄帝内经》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自此之后,千百年来的悠悠时光中,“治未病“便成为中医大家们的不懈追求。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呢?中医典籍里给我们提供了以下三个答案:其一,勤于锻炼,强身健体以养生;其二,适时借助外物,弥补自身不足以养体;其三,顺应自然规律,调和阴阳以养气。
          面对人类共同的疾病,我们需要有“治未病”的态度和行动。一个人、一个集体甚至一个国家,面对可能出现的灾祸也应如此。针对“治未病”的观点,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组卷:1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