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年北京三十一中中考生物适应性试卷(二)

发布:2024/10/26 18:0:1

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

  • 1.甜菜红素是红心火龙果的重要营养成分,但不易被消化分解,因此在大量食用红心火龙果之后会引起尿液变色,关于甜菜红素及其随尿液排出的途径描述正确的是(  )

    组卷:130引用:5难度:0.4
  • 2.戒烟的烟民中意志坚定者可以不通过任何辅助手段戒烟,不坚定者则需要依赖于辅助手段。据说,将含有尼古丁的药膏贴在皮肤上,其释放的尼古丁进入血液,可帮助人们在戒烟期间减轻症状、减小烟瘾,从而达到戒烟的目的。某研究小组想考证该药膏辅助戒烟的作用,随机选择了100名想戒烟的烟民,通过6个月的实验,统
    计不再吸烟的被试者数量。该研究小组的实验设计应为(  )

    组卷:73引用:3难度:0.7
  • 3.在眼皮性状的遗传中,A对a为显性,为双眼皮。某夫妇都是双眼皮,生下一对双胞胎其中男孩为双眼皮,女孩为单眼皮。下列相关推断正确的是(  )

    组卷:17引用:1难度:0.6
  • 4.大熊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雌性大熊猫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

    组卷:57引用:50难度:0.6
  • 5.构成金丝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组卷:64引用:4难度:0.5
  • 6.水稻的根尖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

    组卷:96引用:7难度:0.5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30分)

  • 19.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为研究不同浓度钠盐饮食对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1)研究者从正常大鼠的子代中选择血压稍高的雌、雄大鼠进行繁殖,再从他们的子代中进一步选取血压较高的大鼠进行繁殖,重复上述操作,20代以后,获得了稳定患高血压的大鼠。可见,高血压大鼠的获得是利用了遗传和
     
    的原理,并对每代大鼠进行
     
    、繁育的结果。
    (2)将 30只上述高血压大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
    A.高盐饮食组,饮用含4%氯化钠溶液;
    B.正常盐饮食组,饮用0.9%氯化钠溶液;
    C.低盐饮食组,饮用含0.4%氯化钠溶液。
    另以10只血压正常的大鼠作为对照组,饮用
     
    ,以提供正常血压及左心室重量指数的参照。
    (3)12周后测定大鼠的血压动态变化、左心室重量指数。结果如下:
    组别 血压(mmHg) 左心室重量指数
    第 0 周 第 4 周 第 8 周 第 12 周
    A.高盐饮食组 175.17 183.00 192.00 226.33 16.35
    B.正常盐饮食组 175.33 181.33 187.67 209.66 9.55
    C.低盐饮食组 172.50 181.83 195.83 223.83 11.17
    D.对照组 118.83 124.83 133.33 138.14 6.44
    ①比较
     
    两组数据可知,在正常盐饮食的条件下,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值和左心室 重量指数高于正常鼠;
    ②较长时间的
     
    饮食均可导致高血压大鼠后期血压、左心室肥厚加重。
    (4)左心室重量指数是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发病率的重要指标,是因为由血压升高引起的心室肥厚最终会引起心肌细胞结构病变,导致心肌细胞的
     
    异常,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组卷:247引用:2难度:0.3
  • 20.阅读科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这只生活在中生代(约2.5亿年前~6500万年前)的昆虫属于丽蛉(如图1),由于其具有的虹吸式口器和翅上的眼斑与现代蝴蝶相似,被称为“中生代蝴蝶”。化石证据显示,丽蛉类曾经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形态最为多样的昆虫类群之一,在当时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何它们能繁盛一时,又为何悄然灭绝?

    口器是丽蛉的摄食结构,初步推测具有虹吸式口器的丽蛉,可能取食裸子植物的花粉和花蜜。研究发现,不同丽蛉的口器长度差异很大,长度在 0.6 毫米至 18 毫米之间。口器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其取食植物的“花管”长度,丽蛉口器的差异,反映了其取食植物的多样性。
    丽蛉依靠翅飞行,翅上具有眼斑。眼斑是利用翅的结构模拟出动物的眼睛来恐吓天敌,是昼行性昆虫反捕食的重要策略。考古发现,与丽蛉化石伴生的还有大量脊椎动物化石,丽蛉的眼斑可能模拟了当时脊椎动物的眼睛。对于脊椎动物来讲,眼对眼的对视有很强的威慑力。直到今天,眼斑仍是许多昆虫的重要自我防护构造之一。
    触角是丽蛉的感觉器官。雌性丽蛉触角为念珠状或丝状结构(图2a),而雄性丽蛉的触角为中生代昆虫中罕见的栉状结构(图2b)。研究表明,栉状触角增大了触角表面积,提高了感受器的灵敏度,增强了雄性感知雌性释放的性外激素的能力。
    丽蛉的上述形态与结构特征,表明它们在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然而,随着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晚期的衰落,丽蛉也随之灭绝。
    (1)丽蛉的虹吸式口器用于吸食花粉和花蜜,丽蛉的
     
    与其吸食特定的裸子植物的“花管”长度相适应,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
    (2)翅上有眼斑的丽蛉的形成可以用自然选择学说进行解释:由于
     
    的改变,使丽蛉群体中具有有眼斑和无眼斑两种类型,在当时环境中
     
    是有利变异,被保留下 来。
    (3)丽蛉可能已具备长距离化学通讯能力,与此相适应的结构特征是
     
    ,这有利于寻找雌性。
    (4)丽蛉在中生代处于繁盛期,而到中生代晚期后逐渐衰落直至灭绝,文中推测的原因是
     
    。这个事例体现出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 性。与丽蛉的故事类似,当前食性高度特化的大熊猫同样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据此提出保护大熊猫的合理建议
     

    组卷:36引用:2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