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课 红烛》2021年同步练习卷(9)

发布:2024/12/10 15:30:2

一、语言文字运用与识记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巴金《真话集》有言:“讲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虽然要做到也并不容易。”反观当今文坛,尽管巴金“讲真话”的告诫已过去三十多年,尽管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已经   ,尽管解除禁锢的文艺疆场已是各路好手策马扬鞭的广阔天地,但在文艺评论领域,秉持“说真话,讲道理”原则、醒人耳目的作品却  。各种各样“讲好话,唱赞歌”的文艺评论者如   ,让人眼花缭乱。这类评论层出不穷,更有一些评论评价标准混乱,在商业化语境下过分看重销售量、收视率、版税、出场费等市场因素,丧失对低俗、媚俗、庸俗的批判立场,把经济效益如何作为衡量作品是否优秀、文艺家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这种以利润价码和市场效益来评判文艺的做法,曾一度   ,对文艺创作造成严重的伤害。
          今天重申“讲真话”,是对文艺价值观扭曲及市场经济雾霾阻扰文艺批评视线的检查和校正。“讲真话”既是一个社会良性有序运行的客观要求,是每个社会成员正直做人的内在需求。文艺评论工作者不跟风、不为各种利益所动、不盲从,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不仅是辨别其人格境界的重要尺度,也是分辨其作品价值的内在指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沁人心脾 凤毛麟角 过江之鲫 蔚然成风
    B.深入人心 恒河沙数 蜂拥蚁聚 靡然成风
    C.深入人心 凤毛麟角 过江之鲫 靡然成风
    D.沁人心脾 恒河沙数 蜂拥蚁聚 蔚然成风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B.这是我至今为止第一次听到将“渴”说成是“饿”的话,着实让我印象深刻。
    C.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测算出遥远的星星的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
    D.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他主持的研究课题通过了国家“863计划”论证。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艺评论工作者不盲从、不跟风、不为各种利益所动,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不仅是衡量其人格境界的重要尺度,也是分辨其作品价值的内在指标。
    B.文艺评论工作者不盲从、不为各种利益所动、不跟风,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不仅是判别其作品价值的内在指标,也是分辨其人格境界的重要尺度。
    C.文艺评论工作者不盲从、不跟风、不为各种利益所动,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不仅是判别其作品价值的内在指标,也是分辨其人格境界的重要尺度。
    D.文艺评论工作者不盲从、不跟风、不为各种利益所动,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不仅是衡量其作品价值的内在指标,也是辨别其人格境界的重要尺度。

    组卷:61引用:3难度:0.6

二、选择题。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      ,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②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        ,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③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       ,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组卷:19引用:8难度:0.9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组卷:138引用:21难度:0.7

二、阅读、理解与鉴赏

  • 8.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纤 夫
    廖公弦
    一个个埋头拉纤,
    一个个躬着背拉船,
    能拉走一天天,
    能拉去一年年,
    这几十条绳索,
    拉着中国的时间。
    我们向纤夫们致敬,
    爱他们勤劳勇敢,
    晨把太阳拉出,
    夜把新月拉弯,
    但是,别再劳驾纤夫,
    去拉历史的航船。

    组卷:134引用:4难度:0.7

三、链接高考

  •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组卷:613引用:3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