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高考语文段考试卷(一)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所谓“乐诗之教”,指的是儒家以歌辞演唱,音乐伴奏、舞蹈搬演等文艺方式推行公共教化,以实现其社会伦理与政治意图的一种教育形式。其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教化功能。在“乐”与“诗”有机融合的和谐氛围里,通过耳目器官的闻见感知,进行心灵反思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进而达到感化他人与教化社会的效果。孟子曾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孟子•尽心上》)从教化角度来看,所谓“仁言”,是一种将某种道理告之于人的理性的说教;所谓“仁声”,则相当于通过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某种道理演绎出来,让人在感官感知的基础上去体认这种道理。如果说“仁言”是对有着深厚理性教养的人来说的,那么“仁声”则可能是对一般大众而言,能更好地帮助人们在艺术的熏陶下接受教化的一种手段。其宣畅和平,涵泳德性,最为民众所喜闻乐见。
其次,乐诗之教与王道的推行关联在一起。儒家认为,霸道凭借武力或暴力等强制力量推行其政治目的,而王道通过征服人们的内在心灵实现其政治目的。在奉行王道的过程中,乐诗之教与礼、刑、政等刚性规范相互配合,达到刚柔并济的社会功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乐诗”不仅是艺术生活,更是政治生活,是当时国家经常运用的一种政治治理手段。作为一种治理手段“乐诗”可以作为礼、刑、政等刚性手段的润滑剂,用柔性手段来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最后,“乐诗”还是政治评价的一种载体,儒家在观察和评价现实政治时,往往把乐舞的审美判断引申为政治判断。《诗经》的乐诗演奏,既可以说明当时的政治历史事件,也可以通过对这些事件的阐述,演绎出对政治与道德的看法。春秋后期吴公子季札赴鲁观乐,从鲁国人为其演唱与表演的《诗经》不同歌诗内容和乐舞形式之中,发现了政治与德性的差异并进行了艺术评价,而后对政治人物、政治品德、社会治理等国家政治事务进行了社会评述。虽然这里不能排除有一定牵强附会的可能,但此事对于儒家来说,恰恰说明乐舞、诗歌不是纯粹技术性和艺术性的,而是政治性、道德性的。而正是因为乐舞、诗歌从制作上就具有政治性、道德性的考量,那么从观赏的角度,当然能够品味出不同的政治意义。
总之“乐诗之教”不仅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而且承载着重要的政治功能。儒家致力于将政治秩序落实在感性的生活中,将政治与道德观念渗透到“乐诗”中去,并把它们推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得人们在日常的艺术生活中感知政治,认同某种价值观念与秩序,在艺术生活层面落实儒家的政治理想。这种通过“乐诗之教”形式对艺术生活与政治生活的有机融合,不仅是诗礼文化形成的内在动力,而且彰显出诗礼文化的艺术性与政治性完美结合的基本特质。
(摘编自朱承《乐诗之教》)(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乐诗之教指以各种文艺方式推行公共教化以实现社会伦理与政治意图的教育形式。
B.孟子认为“仁声”相较于“仁言”而言,宣畅和平,涵泳德性,最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
C.儒家认为奉行王道需要乐诗之教的柔性手段与礼刑、政等刚性规范的相互配合。
D.乐舞诗歌不只是具有纯粹的技术性和艺术性更具有一种强烈的政治性、道德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为“乐诗之教”下定义,并引起下文对其三个方面的政治功能的阐述。
B.第二至四段阐发了“乐诗之教”对于教化百姓推行王道、政治评价的政治功能。
C.第三段通过霸道与王道对比,引出“乐诗之教”与礼、刑、政刚柔并济的治理特点。
D.文章第五段总结了“乐诗之教”的本质特点,强调了它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一般大众而言,“仁言”止于理性说教,所产生的教化效果是比较有限的。
B.“乐诗”作为治理手段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政治性,所以可以维护社会秩序。
C.儒家的“乐诗”常常在审美判断中进行政治判断,带有一定的政治教化功能。
D.“乐诗之教”使人们在日常艺术生活中感知政治进而实现儒家的政治理想。组卷:7引用:1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托底”与“先行”功能兼备。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国家电网全系统日均投入10万人,创造了三天三夜为武汉雷神山医院通电,五天五夜为武汉火神山医院通电、37小时为武汉最大方舱医院通电的“国网速度”。火神山医院供电工程中,员工为了连夜吊装4台10千伏环网柜,跳进冰冷刺骨的深水泥坑中敷设电缆,穿着湿透的泥衣战斗到凌晨三点。
除了保供电国家电网还通过快复工、稳就业、补短板等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累计出台5批42项措施支持疫情防控及供电服务保障,以电网率先复工带动全社会恢复生产;提供就业岗位4.62万个,比去年增长40%,并优先考虑高校毕业生,贫困地区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实施百日攻坚,让198个贫困县的1777万居民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
(摘编自冉永平,丁怡婷《为做好“六稳”“六保”提供可靠电力支撑》《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0日)材料二:
只要不是没交电费或出现线路故障,就永远不会停电。记者从国网江苏电力公司获悉:停电检修等“计划停电”将在长三角告别历史舞台。首先取消计划停电的是南京、上海、杭州三座城市。
计划停电是电网企业沿用多年的工作模式,一般是为了升级改造电网,消除电网设备隐患,或者让新的工厂,商户、居民接入用电,是企业,居民停电的主因之一。取消计划停电以后,这些作业都将采用不停电作业的方式来进行。
取消计划停电的底气,来自城市电力网架的优化和电网科技的进步,在江苏,电力部门一方面不断升级电网,另一方面全面推动配电作业由以停电为主向不停电转变。在杭州,依靠着有思AI调度、电力大数据感知,电网自愈和带电作业等新技术新手段,停电作业越来越少。在上海,供电部门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精细化管控方式,减少输电线路不必要的停电时间。
(摘编自申琳《长三角重点城市将告别计划停电》,《人民日报》2020年9月8日)
材料三:
展望未来,电力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2020-203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电气化进程加速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传统用电行业增速下降,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用电增长的主委推动力量;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电力需求刚性增长,未来西部地区用电比重将有所提高,东中部地区仍是我国的用电负荷重心;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提高电网互济能力,共享备用资源,减缓最高负荷增速,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这一时期、通过有序发展水电、加快发展抽水蓄能、适度加快发展气电、安全发展先进核电、合理发展新能源发电、发挥煤电托底保供和调节作用,电源结构更加优化,电力系统更加安全。通过统筹源网荷储发展,推进发展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清洁能源供能方式,进一步增强能源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能力,电力可持续保供能力将不断提升。
(摘编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2020年6月12日)
(1)下列对中国电力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国家电网保供电、快复工、稳就业,补短板,起到了“托底”与“先行”的重要作用。
B.为了实现升级改造消除设备隐患,或者让新的工厂、商户,居民接电,电网企业一般采用计划停电的工作模式,给用电企业和居民带来不便。
C.在2020-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十五年里,电力行业将加速发展,但它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D.国家电网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六稳”“六保”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未来将继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电网日均投入10万人,在武汉实现三天三夜为雷神山医院通电、五天五夜为火神山医院通电37小时为最大的方舱医院通电实现供电保障。
B.材料一、二介绍了国家电网在新冠疫情防控阶段及升级改造过程中的努力及取得的进步,肯定了其在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的表现。
C.南京、上海、杭州等长三角重点城市将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管控,在电网升级改造消除设备隐患或为新用户接电等情况下永远不会停电。
D.有序发展水电、适度加快发展气电、安全发展先进核电、合理发展新能源发电、发挥煤电托底保供和调节作用等,是我国电力发展布局的任务。
(3)我国电力企业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推进电气化进程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0引用:3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外国佬
【美】弗朗西斯•斯蒂格穆勒“不对!不对!”看他开始往第一条街圣多明尼可路上转弯时,我叫了出来:“还有两条街呢!”他口中咕哝了几声,又摇摇晃晃地朝大道驶去,不一会儿又转入了第二条街凯沙斯路。
“不是!不对呀!”我又喊道:“下一条,拜托了!下一条才是我住的地方,格伦奈路!”他听了,转了回来,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向前疾驶,根本没有转入我住的街路,却一去不返似的飞速驶上了大道。
“你看,现在你又开过头了!”我嚷道:“你应该按我说的,往右转呀!请掉头开到格伦奈路三十六号。”
让我大吃一惊地,这老头子一个回转,车子吱的一声,驶上了湿滑的人行道,猛地往后一倒,越过大马路,一个急刹车,停在我住的街角上。
“下去!”他简直是吼了起来,满脸气得涨红:“立刻滚出我的汽车!我绝对拒绝再载你一步!三次了,你把我当作白痴!三次你毫不留情地侮辱我!我的汽车是不载外国佬的,我告诉你!立刻给我下去!”
“这么大的雨?”我喊道,火气也上来了:“我才不干呢。我一次也没侮辱你,别说三次了,先生。你心里有数我只是拜托你载我回家,可是显然是白费功夫了。现在请你好好载我回去,我会给你小费的,”我又低声下气地加了一句:“大家好聚好散。”
我话还没说完,他又吼了起来:“下去!滚出去,我告诉你!你侮辱我太过分了,你非下去不可!”我瞟了一眼外头的大雨。
“我绝不下去。”
我说。他的态度阴险地平静了下来。
“你要嘛走出我的汽车,”他镇定却嘶哑着嗓子说道:“要不我把你带去派出所,要求你赔偿对我的羞辱。你自己选择吧!”
“在这样的天气下,”我答道:“我没有选择的余地。尽管去派出所吧。”
他把我载到了派出所。派出所离我住的地方隔了不过几户人家,对我并不陌生。我以前去过几次,为的都不是什么麻烦事;我与计程车司机并肩进入空洞洞的派出所时,警官孤寂岸然地坐在办公桌后面,像熟人般地跟我打了招呼。
“午安,××先生,”他称名道姓地对我说:“可以效劳吗?有何贵干?”可是这个老头子——警官不过对他点了个头——却根本没有给我说话的机会。
“是我有贵干!”他嚷道:“是我对这个外国佬有所抱怨!他三次把我当作白痴,警官!三次他毫不留情地侮辱我!我要讨个公道,警官!”警官瞪了他一眼,脸上并无表情;我觉得他与我一样正在怀疑这老头子的神智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之后,他转过头问我,是否不嫌麻烦愿意作个笔录。他取出一只蘸水钢笔,打开一本空白的大记事簿,我开始陈述的时候,他行云流水地疾笔记下了我的陈述:我给了司机我的住址,他两次转错弯,一再地抱怨,错过我住的街道,他发火,又下最后通牒;这一切警官都以法国人称之为史宾塞的字体不停地记载下来;一、两次他打断我的叙述,训诫这名计程车司机,他在我作证的不同阶段在一旁咕哝不已。我说完之后,警官继续写了一会儿,结尾处还特别华丽地挥了一笔,用吸墨纸在最后一行上蘸了一下,谢了我。然后他转身粗声地对司机说:“现在该你了。你也说说看,我好对这个烦人的问题下个决定。”
然而,这个老头子并没有什么可以陈述。
“三次!”他粗鲁、暴怒的嗓门所能喊出的也仍然是这句话,对着警官张牙舞爪的,对我仍是狠狠地瞪着。
“三次呀!警官!三次,他把我当成个白痴,三次我被这个外国佬毫不留情地羞辱!没人忍得下的,警官!”警官将他的指控一五一十地记下之后,略略看了一下,抬起头来对他说:“但是这都是在什么情况之下发生的呢?把你载这位先生时发生的一切详详细细地叙述一遍。如果他刚才陈述的有不实在的地方,”他带着歉意地看了我一眼:“你可以改正。”
可是,又来了。
“三次!”我的指控者能说的还是这句话。警官轻快地将钢笔放在桌上,语气十分明确地对我说:“十分明显,先生,你是这个事件的受害者,我非常愿意作个决定,要求这个人不收任何车资将你送回你家门口。如果先生不嫌麻烦大略看看这份笔录,这是法定手续,然后我立刻把这件事情结案。先生,请拿身份证给我看看。”
我的心像块铅锤般地沉了下去。我在心里看见家中书桌上放着,我忘了带出来的,法国法律规定外籍居民必须随身携带的身份证件。
“由于天下大雨,先生,”急中生智,我认为这是惟一的说词:“我把身份证件放在家中了,以免会被这种天气弄湿,说不定还会整个淋烂的。明天一早我就带给你,先生,我希望这能合乎你们的规定,我知道规定很严格也是必要的。”
但是我已经犯了无可原谅的错,大势已去,一切都完了。
“这不合规定,”警官严峻地说,脸色像块石板:“固然明天早上你可以把身份证件带来,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别无他策,只有依法改正我对这次事件的裁决。由于现在雨还没停,我请这位先生载你回家,但是我要求你不仅要付他从头到尾的全程车资,而且要补偿他到派出所来的时间损失。我猜想,先生,”他对老头子说:“你的车表仍然在跑吧?”司机点了点头,警官站起来身来。
“那么,再会了,先生们,”他不带笑容地说:“明天早上你不会忘记吧,先生。”
一如进入派出所时,我们并肩走了出去。当裁决改变时,我注意到我的指控者的眼中闪出了一丝喜光,但除此之外他并未表露任何胜利的痕迹,就连此刻也始终都没有:他一言不发,开车送我回家。直到车抵家门,我仔细点算将车资如数拿给他时,他才开了口:“先生准是忘了您答应过的,好好给点小费,我们好聚好散吧?”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题目“外国佬”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称呼,交代了“我”的身份,也暗示了计程车司机和“我”产生矛盾的关键,文中多次与之呼应。
B.警官起初对“我”比较恭敬,是因为“我”是一个外国人,他对“我”和司机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只是因为“我”未带身份证他才改变决定。
C.警官“行云流水地”记录、“特别华丽地挥了一笔,用吸墨纸在最后一行上蘸了一下”等动作描写,表现出他对“我”的案情熟练记录的情形。
D.小说以计程车司机和警官对身为“外国佬”的“我”态度的变化与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人物评价标准以及事物评价标准的深入思考。
(2)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3)本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组卷:33引用:1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20年10月14日下午,袁隆平“海水稻”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试验示范种植基地进行测产。“海水稻”是指能够在一定浓度盐碱地中生长的水稻品种。经专家团队对3块各1亩左右稻田机收实测,“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目前,该试验田128.9亩耐盐水稻陆续进入收获期。江苏沿海地区有大量盐碱地,很多都具有类似的种植条件,该耐盐水稻的高产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组卷:2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离,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法官。他发觉自己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虽然晋文公说他无罪,但李离认为,自己担任的官职是长官,没有把高位让给下属;领取的官俸很多,没有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自己枉杀人命,不能推诿罪责。于是伏剑自刎而死。
你对李离的做法有怎样的评价?班级计划举行读史评史活动,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5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