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0课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2021年同步练习卷(15)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言文字运用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巴金和靳以先生创办的《收获》杂志诞生于一九五七年七月,那是一个“事情正在起变化”的特殊时刻。( ),好像不只是缅怀与纪念一位文化巨匠,亦将眼前局促的语境廓然引入历史行进的大视野。而今这份刊物已经走过六十个年头,回视开辟者的 ,让人不由感慨系之。《收获》的六十年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曾两度停刊,直至一九七九年再度复刊。而 的《收获》经历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洗礼,由此进入令人瞩目的黄金时期。以后的三十八年间可谓佳作迭出, ,呈现出老中青几代作家交相辉映的繁盛局面。复刊后依然长期担任主编的巴金先生,以其光辉的人格、非凡的睿智,为这份杂志注入了 和自由闳放的精神。巴金对年轻作者尤其寄予厚望,他用质朴的语言告诉大家,“《收获》是向青年作家开放的。”因而,富于才华的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作家将《收获》视为自己的家园,或是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发表在这份刊物,或是从这里起步,如今其中许多作品已成为新时期文学经典。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创刊号发表的鲁迅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B.鲁迅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在创刊号上发表
C.创刊号发表鲁迅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D.鲁迅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被发表在创刊号上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筚路蓝缕 浴火重生 硕果累累 兼容并包 B.栉风沐雨 浴火重生 硕果累累 兼收并蓄 C.筚路蓝缕 东山再起 累累硕果 兼容并包 D.栉风沐雨 东山再起 累累硕果 兼收并蓄
A.一代又一代的富于才华的年轻作家将《收获》视为自己的家园,要么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发表在这份刊物,要么从这里起步
B.富于才华的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作家将《收获》视为自己的家园,或是从这里起步,或是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发表在这份刊物
C.富于才华的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作家将《收获》视为自己的家园,要么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发表在这份刊物,要么从这里起步
D.一代又一代的富于才华的年轻作家将《收获》视为自己的家园,或是从这里起步,或是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发表在这份刊物组卷:3引用:5难度:0.9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被誉为刚刚过去的一千年之中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一千年 的人类社会,曾先后出现过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一批批科学巨匠,产生过笛卡儿、康德、黑格尔、罗素等一代代思想大师。他们都曾对人类进步产生过深刻影响,( ),并且这个评选结果是由资本主义为主流的西方国家来评定的,原因何在?西方发达国家正是能够从人们的批评中发现政府的问题,从而不断改革,发展自己。马克思对西方社会的缺点的发现是迄今为止最深刻、最独到的。65年的人生岁月,马克思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感,以 的锐利眼光和 的思维方式,通过《资本论》等理论著述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的缺陷有一针见血的认识,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因此被一直看作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批判的经典。
因此,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最伟大思想家,是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中国有句古话,“无远虑必有近忧”,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同样具有 的警示意义,提醒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波澜壮阔 洞若观火 卓尔不群 高瞻远瞩 B.波澜壮阔 明察秋毫 卓尔不群 高屋建瓴 C.大气磅礴 明察秋毫 独出心裁 高屋建瓴 D.大气磅礴 洞若观火 独出心裁 高瞻远瞩
A.然而,在此次千年思想大师的评选中,马克思的得票数都远远超过他们许多
B.可是,在此次评选的千年思想大师,他们得的票数远远落在了马克思的后面
C.然而,在此次千年思想大师的评选中,他们的得票数都远远落在了马克思的后面
D.可是,在千年思想大师的评选中,马克思的得票数都远远超过了他们许多
(3)文中加点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揭露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因此一直被看作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批判的经典
B.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马克思主义一直被看作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批判的经典
C.表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因此一直被看作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批判的经典
D.揭示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马克思主义一直被看作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批判的经典组卷:2引用:5难度:0.6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105引用:17难度:0.8
二、阅读鉴赏
-
8.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在维也纳欢迎大会上的演说
恩格斯
亲爱的同志们!
今天晚上我受到了当之有愧的接待,在我离开这个会场以前不能不对此表示深切的、衷心的感谢。我必须说,可惜现在只能由我来享受我的亡友马克思的荣誉了。我是在这个意义上接受你们的热烈欢迎的。如果说我在参加运动的50年中的确为运动做了一些事情,那么,我并不因此要求任何奖赏。我的最好的奖赏就是你们!到处都有我们的同志:在西伯利亚的监狱里,在加利福尼亚的金矿里,直到澳大利亚,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大的国家,在那里社会民主党没有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现在全世界无论做什么事,都得看看我们的神色。我们就是一个使人畏惧的强国,一个比其他强国更能起到决定作用的强国。这使我感到骄傲!我们没有白活,我们能够自豪地、满意地回顾自己的事业。在德国,有人曾想用暴力来镇压运动,每一次,社会民主党都以资产阶级完全意料不到的方式作了回答。在每一次新的选举中,社会民主党的选票总是不可遏止地增长,这使资产阶级战栗,使卡普里维战栗,使所有的执政者战栗(暴风雨般的掌声)。刚才一位讲演人提到,在国外,社会民主运动总是被人估计不足。亲爱的同志们,我走过维也纳的街道,看了资产阶级殷勤地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厦(会场大为活跃),我还请人指给我看了你们曾经正大光明地占领过的富丽堂皇的市政厅大厦。从你们占领市政厅大厦的那一天起,谁也不会再对你们估计不足了(掌声雷鸣)。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那时候我正在伦敦,看到了英国报纸记者们的那种惶恐的样子,当时他们报道说,7月9日无产阶级占领了维也纳,而且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巧妙地占领了它。(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与会者一再高呼:“恩格斯万岁!”)
(1893年9月14日)
(1)恩格斯:“我是在这个意义上接受你们的热烈欢迎的。”该句表现恩格斯什么精神?“这个意义”是指什么?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
(3)“看了资产阶级殷勤地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厦”一句表现恩格斯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下列对文章内容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演说之所以出色,主要在于它有丰富内容和富丽的文采。
B.透过全文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一代伟人恩格斯那高尚的人格和昂扬的斗志。
C.本文主旨是号召全体无产阶级,以“这个划时代的日子”为新的起点,顽强英勇地同资产阶级作斗争。
D.全文感情激越,演讲者与听众息息相通,才使得演讲真正具备了强烈的感召力。组卷:2引用:8难度:0.5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马克思墓地
唐弢
马克思墓在伦敦市郊北部的海格特小山上。我在英国时正值铁路工人罢工,交通不便,陪我的孔慧怡女士又没有去过那里。7月12日早晨,我们决定先到北区的查林再说。大风骤起,阴云密布。从筑路工人口中问明路由,缓步上坡,路不太陡,但对像我这样一个心脏病患者来说,还是有点吃力。两旁是属于中等阶级的住宅,看去简单朴素,幽静整洁。大约走了半个小时,便到坡路尽头,绿树成荫的滑铁罗公园已在眼前。进入大门,绕着池塘穿行,芳草如茵,杂花满圃。出北门向左一拐,便是与小山同名的海格特公墓,马克思和他的爱妻燕妮、外孙哈利・龙格、“忠诚的琳蘅”一一海伦・德穆特等葬在一起。公墓的铁门半掩。里面到处是十字架,到处是大小不同、式样各别的墓碑。我们沿着一条长满蔓草的小径往南,读着每一块墓碑上的名字,其中有资本家、小商人、教师、海员……找不到一个我们曾经听到过的熟识的名字,更不用说全世界都知道的卡尔・马克思了。
不久,我从小径左边发现一座方形尖顶、巍然矗立的高高的碑石,碑座正面刻着墓中人的姓名。原来这是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埋骨之处。艾略特生前从热心教会的善行转变到介绍唯物主义的无神论,大大的轰动了当时英国的思想界。她的长篇小说《亚当・比德》《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织工马南》取材农村,描写社会动态、刻画人物心理,从生活里提出了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如像莎士比亚、狄更斯笔底的人物一样,马克思也引用过艾略特小说里的人物,去比拟他的朋友和熟人。例如在给她大女儿燕妮的信里,就说地质学家达金斯有点像艾略特小说《费里克斯・霍尔特》的主人公,不过达金斯不像费里克斯“装腔作势,而是有学识的”。他还告诉燕妮,自己曾开玩笑警告达金斯,要他别让艾略特夫人遇见,否则,“她会立刻抓住他,把他写进她的文学作品里”去。看来马克思酷爱文学,很有风趣,常用艺术形象强化自己的观点,加深对方的感受,不肯轻易地放过从文学作品中得来的一切动人的印象。
我们继续前行。远处,一缕青烟冉冉上升,有个老人将成堆的枯枝点燃了,一面烧,一面不停地从四周把落叶扫拢来。我们加快步子,正待向前问讯,立刻发现自己原来到了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绿荫环抱,不需要再问什么,马克思的头像已经赫然在望了。
头像底座是一块方形的浅色大理石。全部高三米余,宽一米五,正面中间微凹的小块白石,刻着墓中人姓名及其生卒年月,底座上端是英文金色大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下端则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比起中国传统的墓碑来,两句话也许简单了一些,但我以为选得十分恰当。正如李卜克内西说的:马克思不需要人家为他立纪念碑,他已经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为自己树立了纪念碑。是的,这才是不朽的纪念碑。因此,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逝世后第三天,他被合葬在海格特公墓一角的爱妻燕妮的墓穴里,离此一箭之地。我们现在站的并不是当年恩格斯作墓前演说的地方。这里是1954年新迁的墓址,由几个国家的共产党筹资建成。它并不豪华,却显得庄严,大方,雄伟,特别是1956年劳伦斯・布雷德肖雕塑的马克思青铜头像安上以后,这位思想家便以他的坚毅、慈祥、风趣,同时又带一点期待的神情,从高处凝望着这个世界,凝望着人类的正在变化的一切。
布雷德肖的马克思头像的确是一个杰作,就我见过的马克思画像或者塑像而言,似乎还没有一个能够超过他。为政治伟人——尤其是像马克思那样伟大的思想家造像是不容易的。布雷德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当然也不是十全十美。罗丹的《巴尔扎克》放手大胆,给人以一种粗犷的美,而他的《维克多•雨果》却是浑朴的、厚实的。我们的雕塑家为了保持严肃而不敢过于放任,为了表示正直而不想使棱角流于圆熟,我的印象是有点拘谨。这是艺术上的问题,又不完全是艺术上的问题。
我们在墓前大约流连了半个小时,天,始终是欲雨不雨的样子。当我转到滑铁罗公园,出了大门,踏着坡路走上归途的时候,脑海里时隐时现地闪动着马克思的头像,闪动着他的带一点期待从高处凝望这个世界的神情。这个神情使我困惑。我忽然若有所悟:呵,他在沉思,他的期待也正因为他在沉思。
恩格斯的墓前演说开头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不,我现在要说,他没有停止思想,他还在思想。100年过去了,在伦敦北郊海格特小山上,我亲眼看到马克思带一点期待的神情凝望着这个世界。他没有停止思想,他还在思想。他在凝望中沉思。
马克思在沉思。
1983年6月30日追记(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引用艾略特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去比拟他的朋友和熟人,既表现了马克思的风趣性格,也说明他酷爱文学的特点。
B.作者引用李卜克内西的话,旨在表明马克思的著作和理论为他得了巨大的声誉,也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敬仰之情。
C.1954年筹资迁墓、1956年雕塑青铜头像等,这既表明马克思的理论学说广为传播,也表明后人对他的纪念与缅怀。
D.恩格斯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而作者却说“他没有停止思想”,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其实二者表达了相同的含义。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艾略特的小说创作情况,这既突出了艾略特的文学成就,也衬托了马克思的理论贡献。
B.“全部高三米余,宽一米五”“微凹的小块白石”“英文金色大字”等数字说明和细节描写,给人留下了非常具体的印象。
C.拿罗丹的雕塑作品作对照,指出布雷德肖雕塑的马克思青铜头像不是十全十美的,其原因并不完全是艺术方面的。
D.这篇文章以游踪为线索,详细记述了作者在英国伦敦北郊海格特公墓瞻仰马克思墓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
(3)“大风骤起,阴云密布”“天,始终是欲雨不雨的样子”两处天气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这位思想家便以他的坚毅、慈祥、风趣,同时又带一点期待的神情,从高处凝望着这个世界,凝望着人类的正在变化的一切”,马克思有何期待?下文又两次写到马克思的这种期待神情,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组卷:56引用:6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