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大同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14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字碑
王平中 张总来到安岳连云山,仰着头从峡谷底向山顶张望,慢慢地将脸仰成平面,戴着的帽子忽地掉在了地上,才看到一条线似的天空。张总的心冷了半截,在这个地方投资,又没公路,要想在此发展难呀。
陪同的安岳老区建设促进会郭会长见状,不再提投资之事,对张总微微一笑说,我们这儿有座“神仙坟”,很值得一看。
神仙坟?不外乎唬唬外人吧,有什么好看的?张总摇了摇头。
这座坟不是唬人的,里面埋着一位红军战士。
埋着一位红军战士?张总一下子肃然了。
1935年7月,中央红军长征来到四川,一位红军战士受伤后与部队走散了,来到安岳,被当地村民藏在地窖里。后来民团探到了消息,将村民赶到村口。村民不愿交出红军战士。民团团长咆哮说如不交出红军战士,就要烧光村子、杀光村民……就在这危急之时,那位红军战士从地窖里走了出来,面对凶恶的民团,毫不畏惧,对乡亲们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就是我死了,也会护佑你们……
张总眼里充满敬意。
民团枪杀那位红军战士后,不准村民们掩埋尸体。是夜,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第二天,人们看到一堆沙丘将红军战士掩埋了。村里人都说,是暴雨从山上冲下的泥沙自然将红军战士掩埋的。
应该是村里人趁着暴雨将那位红军战士掩埋的吧?张总问道。
反正没有人承认。即使是,也不会有人承认的。后来,这里发生了一件奇事。郭会长看着张总久久不语。
什么奇事?张总按捺不住了。
不久,一位村民说,他多日咳嗽不止,迷糊中有位仙人立于床前,对他说,村外的沙丘上有艾蒿,开水泡后饮之即愈。翌日,此人来到掩埋红军战士的沙丘旁,果然看到沙丘上有一株艾蒿,遂掐尖摘叶,回家泡水饮之,果真病愈。这个村民还说,仙人说这座坟是天葬的,如果谁毁了,必遭天谴,灭门绝后。那时人们对神灵是很敬畏的。团丁听了,自然不敢毁坟。这座坟因此得到保存。
这是村民为保护红军战士坟墓故意编撰的故事吧?张总说。
也许是吧。后来,村里人手伤了,或发烧了,或家中有蚊虫了,将坟上的艾蒿割回去捣烂敷之,或煎水服之,或炆火熏之,那些人手伤好了,烧退了,家中蚊虫灭了。村里人都说那是红军战士在护佑他们。于是他们将此坟称为“神仙坟”,并在坟前立碑,因不知道红军战士姓名,碑上没有刻字,对外称为“无字碑”,暗地叫“红军碑”。
即使知道红军战士名字,也不敢刻他姓名的吧?张总说。
是的。后来,村里人每到红军战士的祭日,都要到坟前祭拜。
张总闻言,眼里亮光闪闪,激动地对郭会长说,我们也去祭拜祭拜吧。
张总一行来到峡谷口,果然看到一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艾蒿,微风吹过,艾蒿弯腰点头,似对他们到来的欢迎。张总顿时盈满泪水,对着坟墓和石碑,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合十,恭恭敬敬作了三个揖。
张总从坟前站起来,对郭会长说,这两天我在附近走了走,看到这里群众还不富裕,特别是上山下山全靠步行,制约了产业发展。我回去后,立即安排,先修建从峡谷到山顶的盘山公路,再组织村民栽种艾蒿。
种植艾蒿?郭会长有些不解。
其实艾蒿清热解毒,是一种中药材。我这次来很受启发,发展这个产业,既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也是群众意愿,更是继承先烈遗志吧?
郭会长闻言,紧紧握着张总的手说,我代表老区人民感谢你。
说感谢的应该是我!张总说,你知道吗?我爷爷也是一位红军战士,长征时牺牲了,至今还没有找着尸骨。这次看到老区人民对无名红军战士修坟树碑,虽然是无字碑,但他们年年去祭拜,相信牺牲的烈士都能含笑九泉了,因为这些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选自2021年5月14日《资阳日报》)(1)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插叙“神仙坟”的由来时,用语言、外貌、动作、环境描写烘托出一位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形象。
B.小说的情节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将历史和现实、虚幻和真实串联起来,行文自由灵活又跌宕起伏。
C.“盈满泪水,对着坟墓和石碑,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合十,恭恭敬敬作了三个揖”表明了张总内心的感动和敬佩之情。
D.小说结尾写到张总的爷爷也是一位牺牲了的红军战士,不仅照应前文“张总一下子肃然了”,同时也升华了主旨。
(2)红军战士牺牲后,“这里发生了一件奇事”,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插叙这件“奇事”的作用。
(3)小说的标题“无字碑”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组卷:2引用:5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适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乃去位,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禄山之乱,征翰讨贼,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仍佐翰守潼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务,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监军等数人更相用事,宁有是,战而能必胜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德二年,永王李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渝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于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子璋,斩之。代宗即位,以黄门侍郎严武代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君子以为义而知变,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节选自《旧唐书•高适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谕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B.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谕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C.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谕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D.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谕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诗经》编次体例《雅》《颂》部分多以十篇编为一组,名之为什,后常以“诗什”泛指诗篇、诗作。
B.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C.节度使,文中指唐代的地方军政长官,授职时往往赐给旌节,总揽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财政,权力极大。
D.谥,即谥号,一般认为始于西周,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和贬义性的恶谥三种,均为朝廷给予死者的评价性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适才能出众,得到举荐。宋州刺史张九皋十分欣赏高适的才能,推荐他考中有道科;哥舒翰对他的才能很惊异,上表举荐他,还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
B.高适洞察世事,被委重任。玄宗命诸王分别镇守各地,高适就曾强烈劝阻;后永王谋反,他陈述形势,见解深刻,被任命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等职,平定叛乱。
C.高适不附权贵,直言遭贬。起初李林甫独揽大权,轻视文学之士,高适离职而去;他曾因敢于直言遭到李辅国毁谤,被贬官太子少詹事。
D.高适征讨有功,受到优待。梓州副使段子璋造反,高适率蜀州兵马前去讨伐,因斩杀段子璋有功,后被肃宗调回京城担任刑部侍郎,并加封银青光禄大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适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
②君子以为义而知变,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5)哥舒翰兵败后,高适是从哪两个方面为玄宗分析兵败原因的?请简要概括。组卷:19引用:10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限塑令”成效打折扣,一个关键因素在于缺乏合适的替代品。塑料袋方便、便宜、应用广泛,其替代产品要么不实用,① 。近年来,国内可降解塑料技术虽然取得突破,但相关产品的物理特性和生产成本都与传统塑料袋有较大差距,难以完全替代。这也是我国没有全面“禁塑”的原因。
与此同时,“白色污染”涉及面广,监管对象“小散多”,执法难度大、成本高。而且,② ,塑料袋几毛钱的收费也难以起到价格杠杆作用。
防治“白色污染”,离不开社会、市场和公众的力量。例如,可积极研究替代产品,在替代产品一时难以成熟推广的情况下,不妨在可重复使用方面进行创新。此外,应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理念,③ ,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觉“限塑”。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限塑令”成效打折扣有哪些原因?请分条概括出来。要求:使用否定句,每条不超过10个字。组卷:13引用:7难度:0.6
四、写作(50分)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9月25日,最让人热烈盈眶的消息,莫过于“孟晚舟即将回到祖国”。一整天,全网都在为孟晚舟刷屏。孟晚舟获释后的演讲视频曝光:脚上的电子镣铐解开,脚踝处的淤青证明着过去近3年间,她遭受的苦难和抗争。
获释后,孟晚舟用中英双语在加拿大温哥华演讲。“最后,我想感谢我的祖国,还有祖国的人民,对我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我走到今天最大的支柱。”寥寥数语,打动人心。
国人在击掌欢呼之余,好奇获释的孟晚舟何时回到祖国时,这边传来消息:国家安排,专机护送,马上启程。随即,孟晚舟回国,在机场和友人告别的画面流出。友人抱着孟晚舟痛哭,孟晚舟一边给友人擦泪,一边哽咽道:“不许哭,不要哭。”
……
在孟晚舟回国过程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你对其中哪些印象尤为深刻?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真实感受或深入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0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