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6 18: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当下,文艺评论愈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是,繁荣的背后仍然存在“谁写谁看,写谁谁看”,创作者不买账、读者不认可的尴尬境况。笔者认为,文艺评论只有接地气才能聚人气,而接地气就是要接通与文艺作品、与语言文字、与创作心态上的在地之气。
②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就是要紧贴作品、深入实践。文艺评论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作品与接受者进行对话的中介,通过它把好的作品推介给观众,让不完善的作品得到改进,从而引领观众的审美能力,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风气。可以说,文艺作品是批评者须臾不可离开的土壤,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看到不少文艺评论处在一种悬浮状态,没有紧紧依附作品说话,而是评论与作品两层皮,这种自说自话在读者看来必然会成为无机而缥缈的不知所云。首先要深入到作品内部,把其内部肌理搞清楚,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言之有物、掷地有声。这就需要批评者在艺术家和接受者之间扮演重要角色,把艺术家让渡出的空间和意义给填充起来,展示给接受者。这种“填充”的过程就是批评者深入作品、细读作品进行挖掘的实践过程,对作品深入得越透,挖到的东西才越深刻、精准。
③打通语言文字的在地之气就是要平实自然。语言平实是文艺评论接地气的最直接表现。然而,很多批评者似乎欠缺把模糊的想法清晰化、再用简洁直白的语言表述出来的能力,动不动就跑到高深、抽象的理论上去,试图用学理上的细织密缝来掩饰观点和内容上的欠缺,这其实是大部分学院派的通病。直白并不等于苍白,这需要很深的造诣。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飚说过,在牛津,写作和聊天如果用大词,会被认为是一件粗俗的没有品位的事。他们认为最高层次的学术其实是说大白话,有水平的人应该用很小的词讲很深刻的道理。“只有对自己的才华怀有无限信心”的评论家才敢用最简单平实的语言来表达。我们想象中的真理一定是个瘦子,要把说法拧干、压实,露出里面的干货。
④连通创作心态的在地之气就是要真诚坦率。戏剧家田禽在194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戏剧运动》一书中感慨道:“一位认真的剧作家是如何的期望戏剧评论家能在创作上予以指导!然而,可惜的是批评家们只做到主观的‘捧’与‘骂’,而忽略了以客观的态度写出对于戏剧各方面坦白的、诚恳的、深入的和富有指导作用的批评文字。这样的批评家可以说是没有灵魂的批评家,因为他没有说出他的内心话……”尽管近80年过去了,这段文字读来仍具当下感。虽然没有了那个时代的“捧”与“骂”,今天的文艺评论在“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上仍存在很大欠缺。批评家在写作之前先要问问自己面对作品是否足够坦诚,是否时刻把艺术标准放在首位来褒优贬劣;艺术家也要以平和心态、敬重之心来面对指出自己不足的批评家。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批评家和艺术家之间彼此坦诚相待,才是文艺评论与艺术创作之间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
⑤以一颗坦诚之心,用简单平实的语言,把文艺作品的内在最丰盈地展现出来,这是我心目中文艺评论该有的样子。
(摘编自赵亮《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中国文化报》2021年12月2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文艺评论“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尴尬境况形象地说明了创作者与读者的脱节。
B.作者引用俗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为了阐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者从事创作的土壤。
C.文艺评论接地气的最直接表现是语言平实,这需要文艺评论家对自己才华怀有无限信心。
D.文艺评论应该以坦诚之心,用简单平实的语言,把文艺作品的内在最丰盈地展现出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宗明义,指出了当今文艺批评的“繁荣景象”和“尴尬境况”,并顺势提出了中心论点。
B.第②③④段采用了层进式论证结构,由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开始,最后写连通创作心态的在地之气。
C.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第③段最后“真理一定是个瘦子”,运用比喻论证;第④段运用引用论证。
D.文章以立论为主,也有反面分析,如第③段先正面提出分论点,再剖析不良现象,最后正面阐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文艺评论往往语言简洁直白,但直白并非苍白,这需要评论者造诣精深而无须学理支撑。
B.作者认为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要真诚坦率;连通创作心态的在地之气要紧贴作品、深入实践。
C.作者认为忽略了以客观的态度去写批评文字、只从主观上“捧”与“骂”的评论家是没有灵魂的。
D.作者认为批评应自由;批评家和艺术家彼此坦诚相待,有助于文艺评论与艺术创作之间良性互动。组卷:1引用:3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ㅤㅤ智慧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精细化。智慧农业通过构建集环境监控、作物模型分析和精准调节为一体的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和平台,借助物联网对不同的农业生产对象实施精准化操作,通过传感设备检测环境的物理参数,对土壤、大气、水等生产环境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使之符合农业生产环境标准……通过智能化设备实时精准检测农产品品质,保障农产品符合消费者需求,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ㅤㅤ智慧农业促进农业生产高效化。智慧农业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使农业生产经营者更加便捷灵活地掌握天气变化数据、市场供需数据、农作物生长数据等,更加准确判断农作物生长需求……通过智能设施合理安排用工用时用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ㅤㅤ智慧农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智慧农业作为集保护生态、发展生产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借助互联网及二维码等技术,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农业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
ㅤㅤ根据当前我国农业应用方式及类型的不同,将智慧农业分为了四大典型应用场景,分别为数据平台服务、无人机植保、农机自动驾驶以及精细化养殖。模式 美国模式 日本模式 西欧模式(以英国为例) 决定因素 人少地多,现代工业发达 人多地少,农业科技进步快 人地适中,现代工业发达 主要措施 不断改进农业机械技术,
以农用机械取代人力畜力加速化肥工业化,发展物科技,使用小型农用机械 同步推进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发展成效 成为世界上机械化水平
最高和人均耕地最多的
国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改良了农作物品种,提高了农用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率 实现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同时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对我国的启示 促进大型农用机械的研发使用,重视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加快推动我国生物科技研发,促进小型农用机械的研发使用 政府加强推动我国农业
适当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强研发、利用农用机械,重视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适用区域 我国东北、西北等农业人
少地多的区域我国东部和部分中部地区
等农业人多地少的区域我国中部地区和部分东北地区等人地适中的区域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搜狐网)材料三:
ㅤㅤ当前我国农村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失严重,留守农民的年龄、文化、性别结构不协调,年龄偏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以女性为主,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了解应用较少,现代化农业生产意识比较淡薄。我国当前职业农民教育体系还未建立,新型农民培养机构少,培养过程走马观花,使我国现代职业农民难以培育。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匮乏,导致智慧农业的农村初创者和支持者较少,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且在我国农村本土化发展缓慢。
ㅤㅤ我国还未建立顶层系统化组织全国农业科研体系的组织部门,众多农业科研机构未成统一体系,没有明确的科研分工、合作指导以及沟通渠道,众多科研机构的小型科研课题重复,突破性的大型科研课题难以系统化合作完成。由于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缺少统一指导和支持,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力度不够,使我国当前许多农业科技系统运行的标准参数难以根据大规模生产数据确定,许多科研成果缺乏应用检验。
ㅤㅤ我国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仍旧落后,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较少。主要表现为,我国当前大多农田道路都毁损严重,狭窄且坑洼不平,雨雪天气时泥泞不堪,甚至出现无法通车现象……另外,由于我国农机设备的市场投放量较少、价格过高,且政府农机补贴较少,使我国分散经营的小微型农业生产者无力购买,许多现代化农机无法走进农田。
(摘编自《现代农业规划》)(1)下列对材料二及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当前农业应用方式及类型中,数据平台服务和无人机植保占据了约75%的份额。
B.2015—2020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逐年增加,2020年近268亿元,与2015年相比有较大增加。
C.美国、日本、西欧模式这三种世界上典型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均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D.世界上三种典型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发展智慧农业的启示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农业需要构建集环境监控、作物模型分析和精准调节为一体的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和平台,而对互联网并不依赖。
B.智慧农业是集保护生态、发展生产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精细化、高效化,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C.发展智慧农业可以学习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例如我国东部和部分中部地区等农业人多地少的区域可以借鉴美国模式。
D.只要加强本土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就可以消除我国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匮乏、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失严重的现象。
(3)针对材料三关于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简要概括促进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战略对策。组卷:5引用:2难度:0.2
(三)课内文段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ㅤㅤ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ㅤㅤ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ㅤㅤ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ㅤ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拿来主义》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
B.“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正确理解是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
C.第五段中有五处引号,第二、三处表否定,第四、五处表特指。
D.第五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前文揭批了“拿来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送去主义”。
(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能否将“捧”“挂”分别改为“拿着”“展览”?请说说你的理由。
(3)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组卷:2引用:3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ㅤㅤ“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① 。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② ,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惟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传承精华,要让中医药发扬光大。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一扇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
ㅤㅤ守正创新要从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开始。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当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
ㅤㅤ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③ 。中医药必将让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获得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新动力!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分别用一个判断句概括前三段的主要内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组卷:5引用:2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ㅤㅤ近日,湖北武汉一位八旬老人方宝康火了。他今年85岁,在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街701社区生活了几十年。调解邻里关系、处理家庭纠纷、组建社区巡逻队抓小偷……作为一名社区志愿者,他是出了名的“爱管闲事”。退休后,方爷爷自学法律知识、参加资格考试,获得了司法部门授予的“法律工作者”资格证书,成为一名法律服务志愿者。在此后的20多年,他主动为条件困难的居民提供法律援助,不但分文不取,还自掏腰包为其出诉讼费。有周边居民说他“傻”,但方爷爷却说“傻人”越多,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ㅤㅤ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