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 赤壁赋》2022年同步练习卷(7)

发布:2024/12/19 12:30:2

一、选择题

  •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91引用:11难度:0.9
  • 2.下列语句不属于同一篇文章的一项是(  )

    组卷:11引用:2难度:0.8
  • 3.下列“于”字的意义与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9
  • 4.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组卷:12引用:1难度:0.9
  • 5.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66引用:3难度:0.8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6引用:4难度:0.9
  •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食埃土
    ②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③于其身也,则师焉
    ④或焉,或不焉
    ⑤非能
    ⑥击空明兮溯流光
    鱼虾而麋鹿
    孤舟之嫠妇
    ⑨苍山负雪,明天南
    学而

    组卷:23引用:4难度:0.7
  • 8.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

    组卷:34引用:6难度:0.7
  • 9.下列选项中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引用:5难度:0.8
  • 10.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组卷:10引用:6难度:0.7
  • 11.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28引用:3难度:0.7
  • 12.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84引用:7难度:0.9
  • 1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77引用:2难度:0.9
  • 14.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月明星稀,乌鹊
    ④击空明兮溯流光 ⑤顺流而 幽壑之潜蛟
    ⑦下江陵 鱼虾而友麋鹿 襟危坐而问客曰

    组卷:34引用:2难度:0.7
  • 15.下列各句中加线虚词的用法,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②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③羽化登仙 ④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组卷:26引用:1难度:0.9
  • 16.下列各句中加线虚词的用法和意思,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凌万顷茫然
    ②哀吾生须臾
    ③而不知所止
    ④方破荆州

    组卷:23引用:3难度:0.9
  •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8
  • 18.下列句子与“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81引用:3难度:0.9

二、文言文阅读

  • 53.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
    ①举酒
     

    ②浩浩平如虚御风
     

    ③是岁十月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飘飘如遗世独立 ②顾安所得酒
    B.①行歌 ②及时遣归
    C.①徘徊于斗牛 ②以待子不时
    D.①不知其所止 ②归谋诸妇
    (3)下列对以上两段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营构秋江夜色之美,使人恍然“羽化而登仙”;选文二中“归而谋诸妇”数语,富有生活气息。
    B.选文一侧重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选文二则在叙事中融入写景与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C.两段选文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一样,都是在舟中,但选文一描绘的是初秋景色,选文二则是初冬景色。
    D.两段选文都描写赤壁月色,各具特色;选文一营造浩渺澄明的意境,选文二营造清冷高远的意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②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组卷:14引用:3难度:0.6
  • 54.阅读《赤壁赋》中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美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造。”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 属:劝人饮酒
    B.白露横江 白露:自茫茫的水汽
    C.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攻占
    D.不知东方之既 白:白色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塑”是“既”与“切”两个词的组合,“望”即“望日”。农历十五日,“既望”见过了望日,也就是农历十六日。
    B.“斗牛”是古化星宿的名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星空分为二十八星宿,在北方七宿中,有“斗宿”“牛宿”,文中“斗牛之间”谓天空。
    C.“美人”是个多义间,“望美人分天一方”中的美人指作者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员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蜉蝣”是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文中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3)对第三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写作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客人”因见月出东山的景象,并看到这里的地理形势,从而联想到曹操的诗句和业绩,生出积极人世的念头。
    C.“客人”又联想到主客双方的现实处境,深感个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思想颇为消沉。
    D.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清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5)主客问答,客人回答有三悲,请结合内容概括。

    组卷:16引用:7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