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哪吒之魔童降世》所塑造的“黑眼圈”哪吒让人眼前一亮。看过《封神演义》的你,想必会有疑问:“哪吒”听上去不伦不类,难不成是舶来词语?事实上,道教神话中的托塔天王李靖,正是佛教护法神毗沙门天王与唐代名将李靖的融合体,而哪吒则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其名源自古印度。根据唐代不空三藏法师翻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记录,“毗沙门即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离其侧”,由此看来,哪吒是毗沙门天王第三子,这也与后来的“三太子”之说吻合。
早期的哪吒是个什么样子呢?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现藏有一幅《大圣毗沙门天王像》,天王像右上方一个面目狰狞的罗刹右手高举着的婴儿引人注目。这幅画的内容是一则神话故事:西域于间国王年老之后,没有子嗣,祈请毗沙门天王赐子。随后毗沙门天王显灵,从额头剖出婴孩,于闻国才得以传承,有学者认为,图中的婴儿既是毗沙门天王之子,那么很可能就是哪吒。《大圣毗沙门天王像》中的婴儿哪吒形象并不是当时的主流,晚唐至宋初时,最常见的哪吒形象来自敦煌壁画。在莫高窟曾发现数十幅题材为“毗沙门天王赴哪吒会”的壁画,画面主要人物中有一男子形象颇为怪异,他大头牛眼,阔鼻朝天,赤裸上身,鼓着肚皮,戴着项圈、手镯,双手合十高过头顶呈膜拜状,学界普遍认为,此人物就是当时的哪吒。
宋代书籍中关于哪吒的著述比较多,宋本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中已有了“哪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的说法,亦有著作称哪吒为“莲花化身”,这些传说后来成为《封神演义》的创作素材。然而哪吒的种种“不孝劣迹”为宋时文人所不齿,北宋文学家苏辙写有一首《哪吒》诗,其中道:“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诗中对哪吒多是贬损之语,这与《封神演义》中哪吒“逆子”的形象也有一定关联。之后,哪吒逐渐本土化,从佛教的天神变为道教神灵,成为不少道士咒语里常常念叨的“神将”,其负面形象也得以减弱。元刻本《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中有“哪吒太子”词条,编者在参照佛经的基础上,加以更多想象,描绘出一个面容清秀俊朗的青年哪吒形象,元刻本《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中所描绘的哪吒形象已经被道教吸收,完全汉化。
“哪吒”之名本非常生僻,唯能通佛、道信仰的人才知晓。而在明清时期,由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流行、“哪吒闹海”广为人知,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踩风火轮的形象深入人心,进而成为民间信奉的神灵、民间为哪吒塑像、供泰哪吒神像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一时期,工匠皆依据小说内容,从自身审美出发设计哪吒,其造型更显多变。我国福建、台湾一带至今仍有哪吒信仰。福建泉州的中国闺台缘博物馆藏有一尊清彩绘木雕哪吒像,此哪吒造型宛如天王力士,散发黑脸,穿袍、袖角翘起,半斜身,右手拿剑,赤足,右脚抬起,下有一风火轮,右脚踩于风火轮上。据了解、此类型的哪吒塑像存世较多,在拍卖会上比较常见。
时至清末,哪吒形象逐渐统一,并基本定型,比如清绘本《封神真形图》中的哪吒,为身穿肚兜的童子造型。有趣的是,该书画像上将哪吒标注为“善财童子哪吒”。众所周知,善财童子乃是《西游记》中被观音菩萨点化的红孩儿,哪吒并无此称谓。对此,有学者认为,哪吒与红孩儿的法术和兵器皆相似,所以民间误将哪吒与红孩儿混淆。
(摘编自宗合《古代文物上的百变哪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依据神话故事内容,《大圣毗沙门天王像》中的婴儿就是毗沙门天王之子,有学者据此认为图中婴儿就是哪吒。
B.在唐朝与宋朝这两个时期,哪吒形象的主流并不是一个婴儿,而是一个大头牛眼、阔鼻朝天的形象怪异的男子。
C.宋时文人多不齿哪吒的种种“不孝劣迹”,这也导致《封神演义》中的哪吒被塑造成一个“逆子”形象。
D.道教神话中托塔天王李靖之子“哪吒”这一名字本唯能通佛、道信仰之人才知晓,可看出佛教与道教文化的融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时间为线索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哪吒这一形象的演变过程,材料相当充分,典籍记载翔实。
B.文章列举清绘本《封神真形图》,目的是论证哪吒的孩童形象源自民间对哪吒与红孩儿形象的混淆。
C.文章所引材料丰富,涵盖了宗教典籍,文史作品,绘画、雕塑作品及传说,使考证具有极强说服力。
D.文章着眼于哪吒形象的寻根索据,立足干该形象在中国的演化过程,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特别显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哪吒被称为“三太子”的说法源于毗沙门天王第三子,其形象融合了历史上唐代名将李靖第三子的形象。
B.哪吒的形象经历了汉化的过程,根据元刻本的描绘判断,哪吒形象至元代已经被道教吸收,完全汉化了。
C.民间对哪吒的信仰体现在为哪吒塑像、供奉哪吒神像等方面,而所供奉的神像在不同的地域也各有不同。
D.如今的哪吒形象是多元文化融合下的产物,其中包含了佛教、道教等元素以及民间百姓自身的审美喜好。组卷:9引用:1难度:0.4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材料一: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现代科学逐渐证实,森林及其资源环境禀赋对人类生理与心理有重要的养生保健功效。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众对回归自然、追求健康的需求愈发强烈。森林康养这一释放心理压力、愉悦身心、提高身体机能的生活方式,也随之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欢迎。森林康养是指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
德国是最早开展森林康养实践的国家。早在19世纪40年代,德国就在巴特•威利斯赫恩镇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并先后建立了350处森林疗养基地,创建了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库乃普疗法”。在美国,森林康养已经融入国民生活、这一产业年接待游客20多亿人次,日本林野厅于1982年首次提出将森林浴纳入健康的生活方式,2008年、政府、学术界及民间组织联合成立了“森林疗法协会”,制定了全国性、地区性的“森林疗法向导资格认证”与“森林理疗师资格认证”。截至目前,日本认定了65处“森林疗法基地与步道”来进行网络化管理。
我国的森林康养发端于2014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引导森林康养、森林养生发展作为提高森林多功能利用水平,扩大森林旅游生态产品供给的重要举措,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摘编自程希平《森林康养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2021年7月17日《光明日报》)材料二:
尽管森林康养在世界范围内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据统计,目前全球在森林生态保护上的资金缺口达7000亿美元。“这个资金缺口应该有一个综合解决方案,包括林业补贴、绿色金融产品、碳排放交易等。如果有更多的企业、社会组织、政府和个人参与到森林的保护和恢复中来,我们就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大自然的潜力。”大自然保护协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麦戈德里克呼吁。
在我国,依然存在包括融资难在内的不少制约因素。森林康养的巨大社会需求和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是一个突出矛盾,“一床难求”的局面日趋扩大;同时,政策供给也严重不足,比较突出的是融资政策和用地政策、森林康养的融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为了协同推进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快速发展,2019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创新机制模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支持引导经营主体投资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各地可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基金,以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项目奖补等方式,大力培育森林康养龙头企业,鼓励贫困地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同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多部委公布了首批96家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巩固提升绿化质量和成效,采取有偿方式,合理利用国有森林资源、草原资源及景观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建设,提高林草资源的综合效益。可以预见,在市场需求与国家政策的双重催化下,森林康养产业将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摘编自吕慎《森林康养:现代版“归隐林泉”来了》,2021年7月17日《光明日报》)材料三: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2年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00处,到2035年建设1200处,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意见指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要坚持生态化、因地制宜、科学开发、创新引领、市场主导五项基本原则。到2022年,建成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产业布局较为合理的区域性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到2035年,建成覆盖全国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到2050年,森林康养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森林康养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分的森林康养服务。
据了解,2019年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先后开展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有效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推动了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
(摘编自郭香玉《到2035年全国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200处》,2019年3月13日新华网)(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森林及其资源禀赋对人类生理与心理有重要的养生保健功效,在医学、养生学专家的推动下,森林康养这一服务项目应运而生。
B.森林康养依托森林生态环境,利用景观、食药、文化等资源,融合医学、养生学,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等服务活动。
C.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德国先后建立了350处森林疗养基地,并且创建了“库乃普疗法”。
D.2014年起,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引导森林康养、森林养生发展,用以提高森林多功能利用水平、扩大森林旅游生态产品供给。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森林具有得天独厚的医疗功效,能满足民众日益强烈的回归自然、追求健康的需求,森林康养越发受到公众的欢迎。
B.森林康养在世界上的一些国家蓬勃发展,森林康养已融入美国国民生活,年接待游客人次众多,而日本对森林康养已全面实行网络化管理。
C.森林康养在世界范围内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全球森林康养基地扩建资金缺口巨大,亟需实施林业补贴以及发展绿色金融产品、碳排放交易等。
D.2019年,中国已有27个省区市先后开展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计划到2035年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200处,建成覆盖全国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
(3)如何有效推动我国森林康养快速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组卷:2引用:1难度:0.2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油布包
张品成 又是敲门声,很轻,但秦千起还是听到了。那天他觉得娘突然从床上跃起,棉被被掀开一角,凉风贼似地蹿进被窝。秦千起趴门缝看,看见爷了。“噗”的一声,门缝那边昏暗的油灯忽的一下灭了。娘回到床上躺下。
“爷回了。”秦千起说。娘吓了一跳:“哎呀!你没睡?”“娘,我看见爷了。”“你做梦了,你梦到你爷了?”“娘,不是梦,是我看见你和爷在堂屋里说话。爷给你一个油布包……”“没有的事。”“娘,我听到爷说四个人四个角……爷说我们发誓,不反水……活到那一天,四个人把四片布拼了……人在旗在!”
“没的事嘛!”娘有些急了。“我从门缝里看到的,我碰倒了吹火筒,你和爷把灯吹灭了。”“哦哦!伢仔,万万不能对人说。就是梦也不能对人说,说了要被杀头的。”
秦千起真的常常梦见爷,梦见那个油布包。他经常在屋里到处翻找,还是没找到那个油布包,但他坚信那包包一定在家里。他想那油布包在爷就一定会回来。
有一天秦千起憋不住了,问娘:“爷去哪里了?”娘说:“去了该去的地方。”娘抹着眼睛。秦千起问娘:“你老抹眼睛干嘛?”“松明子火燃了烟大。”娘弄熄了松明火说,“睡哩!睡!”
日子越发艰难,娘起早摸黑、披星戴月,秦千起小小年纪就下田劳作。苦煎苦熬的日子又过了几年,娘病了。娘躺在床上,每况愈下。那天娘的气更虚了,游丝样从那灰白的两唇缝隙里进出。
娘费力地朝秦千起招着手,他就到了娘床边。娘指了指屋梁。秦千起搬来梯子,小心地爬上去。他抠出石头,伸手摸到那油布包包了。他取出来在手里掂了掂,感觉不像是银洋,更不是金银,是票子哩。他想。
秦千起小心地把那包东西递到娘的面前。娘说:“伢仔,你打开!”他小心地打开油布包,没银洋、金子,也没票子,是一块红布。他对娘说:“是块红布。”娘说:“那块红布,你爷说那是他命根子。”“命根子?”娘说:“他们四个人,被仇人追杀。你爷他们要分散走。领头的把一面旗裁成四块,说人在旗在。只要活着旗就在,谁也不能死。等有一天大家拼旗,不能让旗少了一角。”秦千起点着头,似乎明白了。
“娘怕是等不到你爷回来的那一天了。等有一天,你爷要是活着回来,你把这东西交给你爷。你爷要是死了,你把它交给你爷队伍里的人。”秦千起点头说:“娘你放心!儿在东西在。”娘笑着闭上了眼……秦千起埋了娘,在娘的坟前埋了几块大石头,他把油布包藏到石缝里。秦千起对着娘的坟磕三个响头,扭头走了。
秦千起去了码头做苦力。有一天,码头的人谈论山外的时事,说当年的红军要回来了。他想,等了那么多年,我爷要回来了。
半月后,果然远远听到隆隆炮声。随后有队伍从水路、陆路来到镇子上,是支大军。他们在城隍庙前场坪上做演讲。
秦千起在城隍庙见穿军装的人就问:“你见到秦高丰没有?”有人摇头,但也有人反问他:“秦高丰是谁?”他说:“那是我爷,我爷也是红军。”“哦,现在不叫红军了,现在叫解放军。”“反正我爷是你们队伍上的人。”“你把你爷的名字、年龄和籍贯什么的告诉我们,我们帮你找。”秦千起说:“好喔,好喔。”
秦千起听到敲门声,飞快打开门。不是爷,是三个穿军装的陌生男人。一个男人问:“你来找过秦高丰?”“嗯!他是我爷,我爷十五年前跟红军走了……你们进屋,你们屋里坐。”三个男人进了屋。
“我爷跟我娘说,他一定会回来的,可是我娘没等到这一天。”三个男人站在那好不自在,他们眼看别处,搓着巴掌。“我爷呢?”秦千起问。那个领头的男人说:“秦高丰同志当年为掩护大家牺牲了。”秦千起“哦”了声,很轻。“他是人民英雄,革命烈士,他是好样的。”“哦,哦。”秦千起轻轻地应了两声,他想起娘死前的嘱咐:“你爷要是活着回来,你把这东西交给你爷,你爷要是死了,你把它交给你爷队伍里的人。”娘的话由远处飘来。
“我带你们去!”那三个男人跟到了坟前。秦千起站在娘的坟前,对着坟说:“爷队伍上的人回了,爷没回,我就照你说的把东西交给他们。”说着秦千起挪动坟前那几块石头。
秦千起把那油布包取出来交到高个男人手里,高个男人小心地打开纸包。秦千起说:“那年……就是我五岁那年,夜里睡着睡着不见了娘,娘半夜关了门在堂屋里说话,爷说四个人四个角,爷说我们发誓,不反水……活到那一天,四个人把四块布拼了……人在旗在!”三个男人眼睛湿了,点着头。
男人说:“你爷秦高丰同志说得对!人在旗在!”说着他从兜里掏出同样的一块红布。另两个男人也掏出留存完好的两块红布。他们把四块红布拼到一起,那面红旗,完好无损。
后记:
秦千起被那个高个男人接走了。他入了伍,后来秦千起所在的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战争结束后,秦千起被上级授予战斗英雄勋章。那枚勋章上也有一面红旗。回国后,他把那枚勋章别在胸前去了娘的坟前。他在坟前站了很久,他想要是娘看到自己现在的样子,该有多好。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1年第18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借深夜“轻轻的敲门声”“贼似的凉风”“昏暗的灯光”营造出紧迫的氛围,加上孩童视角带来的神秘色彩,暗示故事发生在白色恐怖时期。
B.小说中没有直接描写“爷”秦高丰的出场,但从儿子、妻子、战友口中,我们仍能勾画出他鲜明的形象,既重情重义,勇毅果敢,又信仰坚定。
C.小说人物刻画细腻又生动,情节曲折繁复、真实感人,场面波澜壮阔,多处都表现出革命儿女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矢志不渝的信念。
D.小说用两个“拼图”构建故事情节-四块红布拼接成整幅红旗,秦千起作为见证人拼接整个故事---这种结构让叙事远离单调的线性,匠心独具。
(2)秦千起前后两次讲述“爷”的誓言,这样讲述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油布包”与“红旗”(“旗”),实质一样而说法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组卷:7引用:3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和“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多措并举,主动作为,切实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日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正式发布。发布前夕,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组委会积极沟通、密切配合,将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申请标贴、标牌和图形用户界面等三类多项外观设计专利,加上同时提交的商标注册申请和著作权登记,实现了对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专利、商标、版权的全方位、立体化知识产权保护。组卷:7引用:4难度:0.4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字意蕴丰厚,经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与启迪。如“易”字,其各种内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汉代郑玄就曾经说过:“易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意思是,无论多么复杂的事物,只要了解它的奥妙,就觉得简单而平易,这就是简易;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中,这就是变易;事物变化背后的基本原理又是永恒不变的,这就是不易。知道了简易,就明白大道至简,要抓住事物本质;知道了变易,就明白要与时俱进,不断求新求变;知道了不易,就明白要追寻真理,按真理办事。
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易”?上述材料能给奋发有为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0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