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稳派高考语文联考试卷(3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类诞生的鸿蒙之初,身处地球各区域的人类聚群而居,在逐渐进化的过程中,基于不同生存环境和协同劳动的需要,最终形成了音符与意义相结合的声音符号体系——在有限时空内进行具身性交流的语言工具。有声语言的诞生,是人类实现从动物传播向人类传播巨大飞跃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传播思想的起源。
有声语言因其主体伴随性、转瞬即逝性和空间偏向性而无法跨越时空的藩篱,所以在人类不同群落生活劳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鲜明的地域性、社会性和差异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有声语言只能在特定群落的内部时空进行传播。
随着文字语言的兴起,有声语言获得了新的书写载体而得以跨时空传承。文字语言是可保存、可复制、可携带的符号系统。它第一次让人类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可以借助身体之外的语言符号克服时空障碍。它与有声语言互为补充,共同完成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文字语言相对独立,拥有自己的生成能力和演化规律,相对于有声语言的主体伴随性和视频语言的高度融合性而言,作为一种独立体系的文字语言将可能是一种过渡性的存在。
在人类文明史中,无论是借助手写技艺还是依托印刷机械和电子通信技术,文字曾经是,并且现在依然是主导性的语言体系,扮演着交流、阐释、书写和记忆的功能性角色。借助不同的物质载体,文字语言实现了跨越时空的远距离传播,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空间规模的区域性文字语言传播秩序。这一秩序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古文明帝国阶段,借助文字语言形成特定的文化圈,比如基于汉字的中华文化圈;第二,现代国际传播秩序阶段,迅速发展的印刷、航海和电信等技术以及报纸、杂志、电报和广播等具体媒介,推动了以殖民帝国为核心的现代国际传播秩序的形成,比如,领先完成以蒸汽化和电气化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的英国,就因掌握通信技术和拥有交通网络,在全球构建起一个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殖民时代国际传播秩序。
文字语言虽然借助多种媒介技术有效地促进了跨时空交往,但其也存在传播局限。限于对知识素养和传播载体的要求,文字语言在提升人类社会交往的逻辑性和组织性的同时,也创造了信息栅栏和产生了知识垄断,无法满足民众多样化、多向度,立体式的传播需求。加拿大经济史学家哈罗德•伊尼斯虽然从审美的角度将文字也视为一种视觉形态,但这个平面的视觉语言显然打破了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平衡的感官生态,尤其是将视听分离、将视觉压缩,进而形成了延续至今的口语与书写的二元论,也为后来的更具感官整合性的影视语言,以及更具身体立体性的视频语言的兴起埋下了伏笔。
如今,文字语言已经经历了从篆刻到软笔到硬笔再到键盘的多个书写或输入阶段。在电影与电视主导的电子视听时代,文字语言还借助印刷媒介呈现出某种分庭抗礼之势,而在人类传播向无障碍移动互联和智能VR转型的当下,文字语言将可能成为视频语言的附庸。回顾历史,从键盘敲出第一个文字起,文字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字,而是转化为一种数字化的视觉符号;展望未来,文字的功能将慢慢转换,退出主导地位,进而融入一个立体和智能的视频语言体系。
(摘编自廖祥忠《语言革命与国际传播秩序再造》)(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声语言虽然受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它的诞生对人类而言意义重大。
B.文字语言之所以能传播不同时间空间的信息,和其借助不同的物质载体密切相关。
C.与其他语言形式相比,文字语言在传播信息的逻辑性和组织性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D.在无障碍移动互联和智能VR时代,文字语言的地位可能不如视频语言那么重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比较了有声语言和文字语言在传播范围、传播目的等方面的不同,加深了读者对两者的理解。
B.文章以英国构建以英文为官方语言的殖民时代国际传播秩序为例,论证了文字语言的主导性地位。
C.文章转述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所的观点,佐证了文字语言传播信息总的单一化、平面化等弊端。
D.文章由回顾有声语言向文字语言的变迁写到对视频语言兴起的预测,将过去、将来相勾联,逻辑性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候的人们如果分别属于不同的群落,那么就不可能通过有声语言进行即时的信息传播。
B.区域性文字语言传播秩序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而这两个阶段的形成条件是有所不同的。
C.如果文字语言不需要借助报纸、杂志等相应载体进行传播,那么就不会形成信息栅栏和知识垄断。
D.从有声语言到文字语言再到视频语言,每一次语言体系的变革都推动着传播新秩序的形成。组卷:4引用:5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时代已然来临,全面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设备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已经得到大面积的普及,但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和技能仍然有较长的路要走。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城市居民数字素养平均得分56.3分,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平均得分35.1分,差值高达21.2分,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平均得分低了37.5%;农民数字素养得分仅18.6分,显著低于其他职业类型群体,比全体人群平均值低了57%。
农民数字素养各评估项目得分情况与平均值对比问卷评估项目 整体人群平均得分 农民群体平均得分 差值 智能手机使用 4.6 3.2 1.4 电脑使用 3.4 0.7 2.7 数字化协作 5.1 2.5 2.6 数字安全意识 2.3 1.6 0.7 手机工具价值开发 5.0 2.4 2.6 电脑工具价值开发 6.6 0.9 5.7 数字化增收能力 6.0 1.7 4.3
打开手机,可以看新闻、刷视频、网购中意的消费品;一根网线,让城乡两端的孩子同上一节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隔着屏幕,农民在村卫生室就可以让城里的名医看病……数字化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一个个生动的应用场景,展现了数字化乡村生活的广阔前景。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然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能突破时空限制,在促进农村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方面大有可为,比如各地积极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很多农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城市的医疗服务,看病难得到缓解。
当前,我国已初步实现数字化与农民生活的有机融合。2014年至2021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0.18万亿元增长到2.05万亿元,增长10倍多。截至目前,全国远程医疗服务县(区、市)覆盖率达到90%左右,全国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实现100%宽带通达。数字化已渗透到乡村生活各方面,但仍大有潜力可挖。下一步,硬件上要大力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持续推进城市农村“同网同速”,逐步填平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农村公路、电力、水利工程、冷链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建设。软件上,要不断丰富和完善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服务供给,打造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强化服务、完善功能、简化操作,让乡亲们用得上、用得好。推进智慧城市平台和服务向乡村延伸,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下沉乡村提供便利,助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
(摘编自顾仲阳《推进城乡同网同速,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材料三:
日常劳作、乡村美景、民宿美食……当前,在短视频平台上,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的视频受到欢迎,涌现出不少“乡村网红”。村民们拿起手机,拍摄自己的日常生活并上传网络,获得关注,也带火了土特产品销售,得到更多发展机遇。
乡村在互联网平台上有了更多“能见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推进。近年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提出,逐步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路径,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数字平台的应用已经成为农村居民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过,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仍然有很大空间。中央网信办发布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指出,要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提高农民对数字化“新农具”的使用能力,要引导企业、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民数字素养提升工作,推动数字服务和培训向农村地区延伸。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做了不少工作,当前已经看到成效。例如,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动建设益农信息社,从有志于从事信息服务的农村青年中选聘信息员,对农民开展培训。山东泰安借助“数字农业”示范项目,提升农户对数字技术增产增收的认识,提高农户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的热情。
(摘编自李国正《提升数字素养,助力乡村振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数字经济时代,这给如何做好农民的相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B.从数字素养的平均得分来看,我国农村居民平均得分远低于城市居民平均得分,这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差距明显。
C.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加快我国农村数字化建设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D.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动建设益农信息社并对农民进行培训,这是提升我国农民数字素养的有益尝试,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农民数字素养平均得分与整体人群的差距较大,尤其在电脑工具价值开发,数字安全意识、数字化增收能力方面更是不尽人意。
B.我国当前的数字化建设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关键是在软件建设方面、如打造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要加大力度。
C.通过对数字化“新农具”应用场景的宣传和示范,可以提高农民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的热情,山东泰安在这方面走在了各地前列。
D.提升农民数字素养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社会志愿者等多方合作,还需要农民本身转变思维,愿意接受和使用数字工具。
(3)在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提升农民数字素养?的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组卷:1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霸王戟
奚同发
本该两掌空中相扣,他的右手像往常那样划了弧线去接地的右手,竟然接空了。两只手划出的速度和节奏,均不同轨、他眉宁间明显拧上一股怒气,第三次压低声音提醒她,注意力集中……集……中!
她全身一颤,脸红至耳根,身子都僵僵的了。
站上舞台,集中精力,不能走神,是他对自己和徒弟们的基本要求。从那一刻起,就不再光演戏,要让自己融入其中,角色就是你,你就是角色,她的台风向来大方利落,是他的最佳搭档,无论演技还是做人,都最让他放心。今天屡屡磕绊,显然不是因为有日伪宪兵在台下监视。
戏班昨晚紧急商议,这场演出无法回避。她第一个反对,她爹是被日本鬼子用刺刀刺死的,自己怎么可能给日本人演出?其他人或嘟嘟囔囔,或默不言语,但明摆着,谁也不愿意演。
他是班主,如果不演,日本人会放过谁?他的妻子也死于日本鬼子炮火。小鬼子,谁不恨?之所以答应演,是出于无奈,更是为大家的安全考虑。当然,他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这可是近距离接触小鬼子的难得机会。
下午的走台,本计划只带简单的道具,没想到她早早勾描了脸谱,头戴如意冠,身披鱼鳞甲,使他误以为她想明白了。其实,他压根不可能让她晚上上台,而是预备了另一个男徒弟演旦角虞姬。
演霸王的他,之所以名响四省,靠的就是手中的丈八霸王戟。此戟又名“天龙破城戟”,无论前端的枪尖,还是月牙形的钩钺侧锋,被他在舞台上耍得如散天花,刺、砍、挑,钩、啄、劈、砸、挡、剁,呼呼生风。一把戟时而在空中翻滚,银蛇狂舞一般;时而他自己就地翻滚,戟从背后或头顶来往穿梭,如蛟龙出水。那戟无论何时,都似与他的身、他的手相互吸引,似粘似离,戟随人走,或银光四迸,或风卷残云,看得人眼花缭乱,心悬血热。突然,那戟如钉在他掌心,纹丝不动,旗杆似的。台下叫好声一片片山呼海啸……
此时走台转入九里山下十面埋伏,被困垓下的大营帐外响起楚国歌声。
舞台一侧齐唱:千里荒芜胡不归,千里从军为了谁?另一侧独歌:谁家中撇的双亲在,朝朝暮暮盼儿归?然后在一个男声悲怆浑厚地唱出“倘若战死在沙场”后,舞台两侧群起道白:父母妻儿依靠谁?父母妻儿依靠谁?父母妻儿依靠谁?
虞姬踏碎步跪伏在他面前,叫声“大王呀”,含泪唱:十数载蒙厚爱,心心相印,许誓愿伴随你生死不离,愿大王莫牵挂脱离险地。愿大王福寿绵长,一统华夷。
他摇头叹气中伸双臂欲扶,她继续唱:大王此番出战,倘能闯出重围,请退往江东,再图复兴楚国,拯救黎民,妾妃若是同行,岂不牵累大王杀敌?也罢!总以君王腰间宝剑,自刎于君前。
他忙双手摆道:妃子,你,你,你,不可寻此短见啊!
她欲夺他佩剑,他疾转身避开。两人靠着背转来躲去,三次索剑不得,虞姬手指帐门道:汉兵,他,他,他,他杀进来了!
妃子快快随孤杀重围,他说道:一手撩裙摆,一手擎天空,正待一个猛虎出笼式向外冲去,虞姬却趁机拔出他腰中佩剑,横剑自刎,侍女左右牵手相扶,齐呼“夫人”。
他连进两步,做顿悟懊悔状喊声“妃子呀”,反手搭在她肩头……
戏收尾。他正了一下身子,像对她,也像是对大家说,就这样吧!晚上演出,个人千万到位,精力集中!
边说边走向舞台一角的他,听到有人喊,血,血……回头便瞧见她已倒在舞台上,脖颈上鲜血如注……
咋回事儿?他单膝跪下,扶起她。她嘴里也冒出血来,想说什么,已说不出,只是左手抓住他的手臂,用力,用力,然后一下松垂下去。
他一副没从戏中出来的表情。叹道:你,你,你怎么这么傻……
日后住进养老院,已是暮暮垂年的他,唱不动了,仍喜欢听,且整天就是听被做成碟带的《霸王别姬》,杨小楼与尚小云的,或杨小楼与梅兰芳的。每至收尾,便怅然若失,露风的牙口中似喃喃自语:妃子啊,不可寻此短见啊……
没人明白,贯穿他脑海里半生的是那把道具佩剑,谁换成了本该演出时准备刺杀日本鬼子的真剑?他的霸王戟早成了关注的重点,或是木质的,走台前也被送往宪兵队检查,包括另一把备用戟,演出前才还回来。因此,他早把刺杀工具转移到可能被忽略的佩剑,没想到走台时被她用上,到底是咋个一回事儿?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班的人们都不愿意为日本人演戏,而作为班主的他却答应了,这是因为他迫于无奈、要保护大家,也想借机刺杀日本鬼子。
B.小说插叙他名响四省的原因时,运用比喻手法如“银蛇狂舞一般”“如蛟龙出水”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高超的舞戟技艺。
C.暮暮垂年的他不时喃喃自语“妃子啊,不可寻此短见啊”,这既体现了他对她的难以忘怀,也体现了他对自己的舞台生涯的眷恋。
D.结尾虽然没有明确点出是谁把道具佩剑换成了真剑,但从情节发展来看,读者自可推测到是她。这体现了小说构思的精巧。
(2)小说的情节安排讲究伏笔铺垫,正是因为有了层层铺垫,所以她自杀以明志的情节并不令人觉得突兀,请举出文中的三处铺垫进行说明。
(3)我国著名的传统剧目众多,而小说选择《霸王别姬》这个剧目,有多方面的用意,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组卷:7引用:2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汉字笔画与构件的形成及变化有两个原则:一是书写便捷,二是整字优先。
书写便捷是汉字笔画与构件形成的主要原则,“便”是符合生理习惯,① 。现代汉字单一笔画有右横折而无左横折,有左竖折而无右竖折,就是因为左横折、右竖折都需要从右到左书写,② 。“便”也是为了“捷”,因为符合生理习惯就快,不符合就慢。上述表层规律是由书写便捷原则所决定的,依据“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写完左旁之后,接着是从上到下写右旁,左旁最后一笔的横画变为提画,是为了缩短与右旁第一笔的书写距离,距离短则快。而在上下结构字形及作为左右结构字形的右旁时,因为是整字的最后一笔,所以没必要变化。
单独的点画在有些字上是“丿”,如“自”“舟”“鸟”等,而在另一些字上是“、”,如“方”“宁”“庄”等,这也不是随意的。现代汉字的笔画是通过两种途径形成的,一种是单笔画生成,③ 。单笔画生成是指古文字构形成分分别形成画,笔画组合体生成是指以几个笔画组成的固定形体替换古文字的近似构形成分。单笔画生成的点画,由于是独立的笔画,便捷原则才起到了作用;而笔画组合体是一个整体,则不受便捷原则的影响。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根据文中的信息,说明“同”“月”“闪”“而”等字形都带有竖钩笔画的原因。组卷:10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一幅题为“顽疾”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作。
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以求职者的身份给《人民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解决问题,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0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