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考语文质检试卷
发布:2024/6/23 8:0:1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数字叙事是数字技术进入叙事领域的产物,是一种在线叙事,具有人机交互的性质,由制作者、读者和计算机共同完成。目前主要有超文本小说、互动影视作品等类型。
数字时代的叙事文本已经很难用经典叙事学加以阐释和分析了。尽管数字叙事中“讲故事”这一核心因素仍然存在,但故事的结构形式和文本的呈现方式已经改变,这对经典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构成了挑战。
视角是经典叙事学中的关键要素,指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直接决定作品的面貌和风格。英国小说理论家卢伯克在《小说技巧》中提到,视角在叙事文本中处于支配地位,是理解叙事作品的入口。而在数字叙事中,视角常常游移不定。如在超文本小说中,制作者提供了故事的各类材料和节点链接,不同节点的链接使视角的不定性成为必然。随着读者将界面的一个个链接打开,故事的焦点不断转移,从一个人物跳到另一个人物,从眼下事件转向另一事件,观察角度始终处于变换之中。在这个过程中,视角的承担者除人物和叙述者外,作为操作者的读者也加入其中。
与视角相关联的叙述者也面临同样的命运。在经典叙事学中,叙述者作为叙述主体,是故事的讲述者和组织者。而在数字叙事中,叙述者的叙述功能受到读者制约,叙述者须根据读者的指令展开叙事进程,也就是说,叙述者需要在与读者的互动中才能完成事件的组织和故事的进展。如在超文本小说中,节点的设置往往造成叙述的搁置,只有通过读者的点击才能延续故事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与叙述者共同承担着叙事功能。
时间是经典叙事学的又一基本特征。尽管在常规纸质叙事文本中,叙述时间也会出现闪前、闪回、交错的现象,或多条线索并行发展,但这些并不影响读者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读者仍然可以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叙述中辨认出明晰的时间脉络,并获得重建的快乐。数字技术完全颠覆了这一秩序,数字叙事呈现的是叙述时间的空间化。如在布满节点的超文本小说中,时间被割裂,呈播散态势,情节发展主要不是依据时间而是通过链接把各种叙事片段随机组合在一起,不同的链接纵横交错,叙述时间成为一座来回缠绕的迷宫。在互动影视作品中,时间轨迹也因读者的介入和选择而朝不同方向发展,形成不同的故事结局。叙述时间的空间化也表现在数字叙事呈现的方式中。如今的数字叙事主要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现,除文字外,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形式也作为文本的重要因素存在于叙事文本中。在这样一个多媒体异质共存的空间中,叙述时间被淡化甚或被遮蔽,数字叙事从时间走向了空间。
在数字叙事中,文本没有主轴结构,是一个开放系统,其内在结构呈“块茎”分布,具有非延续性和扩张性的特征。就文本而言,数字叙事由多个节点组成,这些节点不仅造成了叙事的间断,而且标示了多条路径,故事由此不断分叉、延伸。这些节点之间既没有等级之分,也没有先后顺序,因此不存在某个固定中心。读者在阅读中可以随时定位,自由选择某个瞬间作为中心,并在操作中不断转移关注点。
简言之,数字技术进入叙事,已不仅仅是媒体变迁所出现的“换笔”,也不是跨界所造成的某种叙事扩张,而是对经典叙事学理论的根本性冲击和改造,具有某种革命性的意义。
(摘编自胡亚敏《数字时代的叙事学重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叙事是一种由制作者、读者和计算机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共同完成的在线叙事。
B.数字叙事仍是“讲故事”,但故事的结构形式和文本的呈现方式与经典叙事学不同。
C.数字叙事的文本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由图像、动画、视频、声音多种媒体形式构成。
D.数字叙事的文本是没有主轴结构的开放系统,系统中的节点既不分等级也没有先后顺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从视角、叙述者、时间、结构四个方面论述数字叙事对经典叙事学构成的挑战。
B.第三段引述卢伯克的观点,意在强调视角是经典叙事学中的关键要素,对于写作和理解叙事作品非常重要。
C.第五段列举超文本小说和互动影视作品的例子,具体论证了数字叙事具有叙述时间空间化的特点。
D.文章在论证数字叙事的时间和结构时,采用相同的论证思路,先与经典叙事学比较,然后分析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数字叙事中,叙事的视角、进程等均受到读者指令的影响,这让作为操作者的读者处在了数字叙事的主导地位。
B.在阅读经典叙事作品时,读者因梳理交错的叙述时间而参与到叙事中,从而改变叙事方向,获得重建作品的快乐。
C.数字叙事的文本内在结构呈“块茎”分布,不存在某个固定中心,这意味着超文本小说比传统小说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D.数字叙事是对经典叙事学理论的革命性改造,不能把它理解为媒体变迁出现的“换笔”和跨界造成的叙事扩张。组卷:7引用:9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东10公里,茫茫戈壁上,一座仓库募地映入眼帘,这里是国内首个商业化运行的独立储能电站—上海电气格尔木美满闵行储能电站。“两年前项目投产,为节省成本,利用了闲置仓库。”项目经理中元松介绍,“现在仓库仍发挥储运作用,只不过里面存的,变成了绿电。”
仓库内,52排高约3米、长约10米的铁架上,5928块磷酸铁锂电池整齐排列,总能量约为64兆瓦时。按每天10度电计算,这里储存的电可供一个家庭不间断地使用17.5年。
储能电站采用“共享”模式,新能源发电企业在弃风、弃光高峰时段,可将原本无法上行电网的绿电暂存,躲过“高峰期”,待消纳能力提升,再由储能电站将调频后均衡、优质的电能发送至电网。“我们不生产‘货物’,只是‘货物’的‘中转仓’,附带打包整理服务。”申元松说,“一举两得,不仅挽回了原本要舍弃的电能,还为发电企业省下了自建储能电站的成本。”
要想最大程度发挥“中转仓”的能力,需要不断提升储运效率。项目刚投产时,储能电站只在白天新能源大发时段充电,晚间用电高峰时放电,后来调整为“按断面负载率”实时调整的充放电模式,通道满载时充电,负载率小于等于80%时放电。储能电站由此前每日“一充一放”转变为“多充多放”,如今每日充入电能稳定在100兆瓦时以上。
得益于电池储能放电功率可根据需求灵活配置、响应速度快、不受地理环境等条件限制的优势,该储能电站2021年上网电量1463万千瓦时,有效提高了当地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10月7日) 材料二:
在传统火电、水电系统中,发电机与电力系统强耦合,可以提供系统惯量,维持频率相对稳定。而在风电、光伏发电系统中,新能源电力通过电力电子控制器设备连接到电网。由于电力系统自身惯性相应能力弱、调频能力差,并且新能源发电本身就具有瞬时波动、间歇、不可预测等特征,所以当新能源发电大量并网,会增加电网的波动。如果电网调节能力不匹配,电网频率稳定将面临挑战,电网安全性将受到冲击。
相对于传统调频,储能系统的爬坡能力强,响应速率和调节速率快、调节精度高,可有效避免调节延迟、调节偏差、调节反向等问题,综合调频能力较优。诸如飞轮储能等新储能系统加入调频辅助市场,可以有效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在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及大容量直流接入后,提升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
储能调频,作为电网辅助服务的重要部分,市场化的交易程度较高。储能主体可以通过市场化竞标方式执行电网调频指令,调频性能优异度决定了项目盈利可行性。衡量储能系统的综合调频能力主要看K值,主要受响应速度(K1)、调节速率(K2)、调节精度(K3)影响,其中调节速率(K2)是最重要指标。二次调频是当前储能参与调频的主要环节,价格机制比较成熟。未来相关主体参与市场一次调频,相关机制也将逐步落地。2022年6月,《南方区域新型储能并网运行及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原则,电力用户参与一次调频、二次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的补偿费用由发电企业、市场化电力用户等所有并网主体共同分摊。《山西电力一次调频市场交易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提出,鼓励新能源企业通过双边协商交易向独立储能运营商购买一次调频服务。
(摘编自任泽平《绿电+储能,最终梦想》) 材料三:
11月19日,在首届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成员赵天寿以《面向碳中和的储能技术》为题做了演讲。
赵天寿称,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规模化、长时、安全、无地域限制的储能技术,当前的技术各有各的优势,也有不同的局限性,我们需要克服局限性,研发变革性储能技术。
他进一步表示,从实践上来说,将来要建立新型的电力系统,需要各种储能技术,从实践上是分秒级的、小时级的,还有天、月甚至年的长时储能。目前来说,对分秒级调频的储能技术基本上能够满足要求,对移动的储能也基本上能满足要求,中长时的储能技术还存在一些技术缺口及安全性问题。
“特别要指出的是,将来实现碳中和,需要可再生能源作为主导的能源体系,储能技术是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且这种储能装备必须是长时的,目前来说这个缺口非常大,长时储能是我们实现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特别是碳中和目标最关键的技术,需要进一步发展。”
赵天寿最后表示,为实现“双碳”目标,在加大科技创新克服现有储能技术局限性的同时,探寻变革性的储能技术也非常重要。
(摘编自《新京报》,2022年11月19日)(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电气格尔木美满闵行储能电站独立储能投产闲置仓库利用
B.储能电站新能源发电企业弃风弃光绿电暂存电能发送
C.储能电站每日一充一放项目刚投产时多充多放实时调整
D.储能电站中转仓作为储运效率提升消纳能力提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电力调频系统存在着自身惯性相应能力弱,调频能力差等不足。
B.当前,新能源企业主体的调频性能优异度决定了其项目在市场盈利的可行性。
C.看K值,可以衡量储能系统的综合调频能力,而K2是影响储能系统综合调频能力因素中的最重要指标。
D.目前我国的中长时的储能技术还存在一些技术缺口和安全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解决。
(3)新能源电网储能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组卷:0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长安五时辰
郑俊甫 午时。
李丙扒完最后一口饭,抹了把汗,冲两个助手挥了下手,然后大步朝后院走去。李丙要去开窖取冰。一个时辰前,杨府的差役上门通知,相国府晚上举办家宴,所有的储冰都要准时送达。
自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李丙的神经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半年了,属于李丙的时代终于开启了。半年前,三九天,飞雪连天。李丙第一次独自站在冰湖上,开始凿冰。冰湖位于大山深处,这里的水澄澈明净,凿出的冰晶莹剔透,能卖上好价钱。他要在湖里找到最厚最硬的冰,一块块切下来,切成一尺长、半尺宽、半尺厚的冰砖。大了,易碎;小了,浪费人工,还不易储存。
李丙生于储冰世家,祖上几代都以储冰为生。李丙的父亲也把这门手艺传给了李丙,经常把他带在身边。如果没有一年前雕冰场的那场意外,他现在应该还是跟在父亲的身后。那场意外带走了父亲,把他推到了台前。当时,他才19岁,日色玄黄,花树凋落。
院子不大,四周筑着高高的围墙,围墙边遍植槐树,绿荫遮天蔽日。房前廊下有两株海棠,矮矮小小,人人不当回事,“海棠?坯!”只有多年不第的李秀才,坐在两株海棠的前边,喂着泥壶摇头晃脑,“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株小花紧。前朝郑鹧鸪①责问得好呀。”别人也摇着头,哂笑着走开了。父亲却很兴奋,不住说:株小花紧,株小花紧。
株小花紧,春天时能开硕大鲜红的花朵,一下子让整个院子生机勃勃。冰窖就在海棠的前边,院子的中央,四四方方的土堆上,盖着一层厚厚的苇席,上面散着几片落叶。蝉声聒噪,正午的阳光因绿荫的遮挡,在园子里落下碎金似的斑点。
李丙和两个帮手在土堆边盘腿坐下。时辰已经算好,未时开挖,一个半时辰出冰,一个半时辰完成装车搬运,赶在戌时家宴开始前运到,一切刚好。一刻都早不得呀,三伏天,外头能热死个人。储冰一出窖,就开始融化,一滴一滴的水,就是一颗一颗的蚌珠、一粒一粒的金豆子。
李丙开始跟帮手唠叨,开窖和搬冰,看上去不过一件体力活儿,实际上处处都是技术。一着不慎,哗哗的钱就成了流水。好在帮手跟着李家已经干了多年,熟门熟路。李丙抬头看天,一丝笑意爬上嘴角。
未时。
开挖。李丙几乎是跳起来的,挖窖的工具在细碎的阳光里闪出一道弧线。冰窖在阴凉的地下——深挖五米的一口圆井,井下南北两面掏出一米见方的洞,下面用新鲜苇席铺垫,用以藏冰。冰砖摞满后,上面覆盖稻糠、树叶等隔热材料,再盖一层草毡,草毡上面铺一层厚厚的黄土,最后再用土把整个圆井密实地封起来。像这种民间建的冰窖,一个夏天只能打开一次。所以需要提前预约买主,预约量攒够了,才会开窖放冰。
不预约开窖取冰只有过一次。父亲去世前一年的夏天,李秀才母亲去世。李秀才家贫无以成殓,父亲出钱赙赠②,七彩棺椁打从三十里外的崔家彩铺购进。崔家彩铺的棺椁讲究,木料从川陕深山购得,放置足十载才可开破。从定制而到家,需十天准头。那年父亲破例开窖取冰,贮存秀才母亲尸身。
申时。
开挖进展得很顺利,五米深的窖井很快见了底。外面的马车上摆上了冰鉴,冰鉴张着口,急迫地候着出窖的冰砖。全是花梨木,仿竹编式样,大口小底,外观如斗。苇席轻轻揭开,一股冰凉之气喷薄而出。冰窖中汗流浃背的三个人深深吸了口气,几乎同时大喊起来,每个毛孔都饱胀着欢快的情绪。
酉时。
车装好了,送冰。李丙紧紧抓着马缰绳,步子迈得小心翼翼,生怕车子颠簸。两个助手护在两边,防着路人靠近。李丙记得小时候,自己就做过护车的差事。父亲说:“遇到人流熙攘的街道,要学会把身子变成人墙,隔开路人身上的热气,也让车子走得顺畅些。”拉储冰的马车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虽然裹得严实,可那冷气是裹不住的。大人还好些,难缠的是孩子。只要有淘气的打一声呼哨,大家就会飞蛾似的扑过去,拼命要把冷气吸进肚里。遇到实在躲不过的,父亲也有办法,他会在身上揣几枚钱币,掏出来,冲孩子们晃一晃。等到他们巴巴地跟过来,父亲手一扬,将几枚钱币抛得到处都是。孩子们一窝蜂地去捡钱币,便离开了运冰的马车。
这一次还算顺利,李丙只丢撒了一次钱币,马车就稳稳地停在了相国府前。搬运冰鉴是差役的事,李丙要做的,是把冰砖摆成合适的样子。两个助手被拦在了门外,除了李丙,外人一律不准进去。以前,李丙跟着父亲,也是这样被拦在门外的。算起来,这也是李丙第一次迈进相府。
所有的冰鉴都摆在一个很大的亭子里,等待着主人的召唤。路上,李丙脑子里翻腾着无数冰砖的用途:切割成小块,含着吃;上面放果品、酒水,用以冰镇;最奢侈的,莫过于放置在客人手边,用来降温。最后才知道,整车的冰砖,都要从冰鉴里取出来,摞在亭子的一角,要摆成一座冰山,形状已经有了模板。亭子的另外三角,已经摆上了三座大块的冰雕,冰雕上嵌着造型各异的花灯。亭子四周还点缓着花花草草,假山峰峦叠翠。
父亲曾经做过各式冰雕。那年,却是被张公公的花斑狗蓦地冲咬,骇得跌落,肋部被一把冰剑刺穿而亡。李秀才对着海棠跌足捶胸,眼见着院子里那两株海棠萎落,只剩绿叶浓郁,再没有开过花。
李丙的脑子一时木然,直到结束,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好了,窖藏半年的储冰,成了亭子一角堆叠的冰山。李丙看看脚下,还余两块冰砖。没等他开口,管家走过来,指指亭外一株海棠,轻描淡写地嘟囔了一句:“丢那儿吧。”
海棠树高大,绿叶婆娑。
李丙迟疑了一下,像是没听清。管家抻着脖子呵斥道:“宴会马上就开始了,还不麻溜点儿!误了时辰,公公怪罪,连老大人也吃罪不起不是!”
戌时。
走出相国府,李丙呆呆地靠着马车站着。相国府门前热闹起来,肥美的骏马晃人眼目。李丙听到了歌声,府内丝竹管弦之声此起彼伏。他忽然仰起头,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把身边两个满头大汗的助手吓了一跳。
亥时。
(摘编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注】①诗句出自《蜀中赏海棠》,作者郑谷,唐朝末期诗人,又以《幽鹊诗》得名,人称郑鹤鸽。郑谷后“独守义命之戒,而不牵于名利之域”,毅然归隐故乡的仰山。②赙赠:赠送财物给办丧事的人家。
(1)下列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长安五时辰”,时间是故事的主线,使小说的叙事有条不紊,适时出现的插叙又令叙事节奏灵活多变。
B.文章细节化地描写了接到任务的李丙扒饭、抹汗、冲两个助手挥手、大步朝后院走去的情形,营造了紧张郑重的氛围。
C.李丙父亲在运冰途中为避免出意外,向尾随的儿童抛撒钱币,也是他乐善好施的巧妙表现,丰富了李丙父亲的人物形象。
D.小说写了李丙给相国府送冰、李丙父亲的悲惨遭遇,以及李秀才的科举失意,三个故事层层套接,表达了共同的主题。
(2)“走出相国府,李丙呆呆地靠着马车站着”,结合本句和文本内容谈谈你对李丙此时内心世界的理解。
(3)小说题目是“长安五时辰”,结尾却偏偏多写一个时辰,而又不给出内容。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样处理的效果。组卷:4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近日,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火爆全网。它能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进行自然语言对话,遇到敏感问题会“打太极”,还能替打工人生成颇具幽默感的辞职信……可以说,ChatGPT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展示出美国在AI发展领域的强大实力。①_____?不必过虑!
虽然在目前AI行业的竞争中,中国还没有可媲美的类似应用,但是并非没有赶上美国的可能。②_____。中国在这三方面都有良好基础。从大数据资源看,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网民数量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在数指积累方面优势明显;在算法方面,ChatGPT的技术底座是大型语言模型,国内也有类似的大模型和智能客服、作诗机等实际应用。虽然目前还不能跟ChatGPT惊艳表现相抗衡,但是业界共识是差距在两年左右。两年的差距并非鸿沟,有赶超可能。此外,近年的《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美国计算力指数得分为77分,中国为70分,分列世界前两位,③_____,差距并不大。中国企业应当全面认识ChatGPT,迎接挑战和机遇。
(1)请仿照下面解释俗语“踢皮球”的例子,联系上下文,解释“打太极”的含义。
“踢皮球”:原指面对责任像在踢皮球一样,你踢来我踢去,常用来形容一些职能部门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
“打太极”:
(2)联系上下文,在划横线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句子。组卷:26引用:5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法有“三要”,一要讲布局,二要讲节奏,三要忌填笔。布局即意在笔先,勿使无度;节奏是书写时轻重有节,疏密有间;忌填笔是说一字已书,绝不回填描补。有布局,即可依据尺幅大小预先规划效果;掌握好节奏,书写时就能更好地把握进程;不回填描补,是顺应自然,不刻意回避错误。
以上材料中的“三要”是针对书法而言的,但是对我们新时代的青年立身处世也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