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10/4 5:0:1
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本部分共35小题,1~20题每题1分,21~3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细胞学说揭示了( )
组卷:83引用:39难度:0.8 -
2.从生命系统的角度理解,人的结构层次为( )
组卷:30引用:11难度:0.7 -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 )
组卷:32引用:4难度:0.8 -
4.下列元素中,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是( )
组卷:239引用:114难度:0.9 -
5.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组卷:318引用:95难度:0.9 -
6.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在进入冲刺阶段时,发现少数运动员下肢肌肉发生抽搐,这是由于随着大量排汗而向外排出了过量的( )
组卷:25引用:7难度:0.7 -
7.纤维素是丝瓜的主要成分,下列物质的元素组成与纤维素相同的是( )
组卷:37引用:3难度:0.7 -
8.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当其遗传物质R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组卷:85引用:15难度:0.9 -
9.下列属于生物大分子的物质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8 -
10.下列与人们饮食观念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477引用:40难度:0.9 -
11.磷脂分子参与组成的结构是( )
组卷:22引用:16难度:0.8 -
12.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41引用:4难度:0.8 -
13.可以与动物细胞的吞噬泡融合,并消化掉吞噬泡内物质的细胞器是( )
组卷:167引用:21难度:0.8 -
14.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都具有( )
组卷:302引用:31难度:0.9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本部分共8小题,共50分。
-
42.如图是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示意图。其中面向肠腔一侧(小肠微绒毛)有蛋白S可转运葡萄糖和Na+,面向毛细血管一侧(基膜)有蛋白G和Na+-K+泵(一种能促进Na+、K+转运的蛋白质)。请回答问题。
(1)据图可知,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Na+-K+泵运输Na+与K+过膜的方式均为
(2)据图可知,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蛋白S从肠腔吸收葡萄糖时,葡萄糖分子过膜方式为
(3)小肠上皮细胞中葡萄糖分子通过蛋白S、蛋白G跨膜运输的动力分别来自于
A.葡萄糖浓度差
B.ATP水解
C.Na+浓度差
D.K+浓度差组卷:11引用:1难度:0.5 -
43.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选择性自噬的新机制
自噬是把细胞质中的物质运送到溶酶体中降解的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与传统认识不同的是,自噬对被运输的货物可以有高度的选择性。自噬的选择性通过自噬受体实现。自噬受体特异地识别货物并将货物与组装自噬体的Atg8蛋白联系起来。内质网自噬是将内质网作为货物运送到溶酶体中的选择性自噬途径。环境和生理因素导致的内质网腔内未折叠蛋白的积累会造成内质网胁迫,但是这一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
研究人员以酵母为实验材料,发现Epr1在内质网胁迫诱发的内质网自噬中起自噬受体的作用。Epr1的不寻常之处在于,之前报道的内质网自噬受体都是嵌入内质网膜的蛋白,而Epr1却是一个可溶性蛋白。进一步研究发现,Epr1与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VAP相互作用,从而定位于内质网。实验证明,Eprl在内质网自噬中的主要功能是在Atg8和VAP蛋白之间起桥连作用,从而将Atg8与内质网膜联系起来。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内质网自噬过程中实现选择性的一种新分子机制,这些发现深化和拓展了对内质网自噬的理解。
(1)损伤的细胞器被细胞自身的膜包裹形成自噬体,它与溶酶体融合的过程体现了膜的
(2)推测Epr1不是嵌入内质网膜的蛋白的依据是:嵌入生物膜的蛋白一般都不是水溶性,而是脂溶性的,主要原因是生物膜是由
(3)将下列三项对应选填入图,①处为
A.Eprl
B.VAP
C.Atg8
(4)研究人员用野生型和Epr1蛋白缺失的突变型酵母为材料,构建了青色荧光蛋白CFP(不能被溶酶体降解)与内质网特异性蛋白Ost4(能被溶酶体降解)结合为复合体的工程酵母菌,在诱导内质网自噬的条件下,证明了“细胞依赖Epr1蛋白将部分内质网运送到溶酶体降解”,不符合实际的实验结果有
A.野生型溶酶体中有青色荧光
B.突变体溶酶体中无青色荧光
C.野生型中不能检测到独立的CFP
D.突变体中能检测到独立的CFP
E.野生型中能检测到Ost4-CFP蛋白复合体
F.突变体中检测不到Ost4-CFP蛋白复合体组卷:8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