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石首一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某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411引用:9难度:0.7 -
2.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
组卷:584引用:36难度:0.6 -
3.人与黑猩猩是从大约7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两个物种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但α链的相同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据此不能得出( )
组卷:266引用:8难度:0.7 -
4.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51引用:20难度:0.8 -
5.BtPMAT1为植物中特有的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可对植物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化合物进行化学修饰,从而消除这种化合物的毒性。研究发现烟粉虱基因组中也存在高度类似BtPMAT1基因的序列,使植物防御性化合物对烟粉虱失效。通过转基因技术使番茄产生能特异性抑制烟粉虱中BtPMAT1表达的RNA分子,烟粉虱食用该转基因番茄后会死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86引用:7难度:0.7 -
6.豌豆蚜是一种农业害虫,可以进行无性生殖产生二倍体的有翅和无翅的两种个体,有翅个体能扩散到新的栖息地,但它们的发育时间更长、生育率低。将豌豆蚜在两个不同发育时期暴露于有捕食者的环境中,统计种群中有翅型后代的平均比例,结果如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64引用:9难度:0.7 -
7.穿梭育种是近年来小麦育种采用的新模式。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国际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下列关于穿梭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118引用:14难度:0.5 -
8.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14引用:13难度:0.7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
23.根据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证明,电刺激与心脏相连的交感神经,心跳加快;电刺激与心脏相连的副交感神经,心跳减慢。这说明心跳快慢(心率)受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某研究者用电刺激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心跳也加快。推测是由于电刺激交感神经后引起肾上腺髓质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被运送到心脏,促进心跳加快。现有甲、乙两只小白兔,其中甲兔已剥离出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但未切断),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测。实验编号 处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①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75 75 ②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5min 65 65 ② 10min 50 25 ④ 15min 40 0
②电刺激甲兔支配肾上腺髓质的
③将
则推测正确,否则推测不正确。
(2)研究人员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来研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处理及结果见表。
已知河豚毒素对突触后膜识别神经递质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②③④组实验判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
a.降糖
b.麻
c.提神醒脑
d.缓解肌肉痉挛组卷:12引用:1难度:0.6 -
24.回答下列问题:
为探究酒精对动物行为的影响,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系列实验。
实验材料: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间脑蟾蜍,小滤纸片,任氏液,0.1%、0.2%和1%酒精,去甲肾上腺素(NA),酚妥拉明(PT),1%硫酸溶液等。
(要求与说明:间脑蟾蜍是指切除了大脑和部分间脑、相关机能正常的蟾蜍;任氏液为两栖类的生理盐水;3 种酒精浓度分别对应人血液中轻度、中度和重度酒精中毒的浓度;酒精、NA和PT均用任氏液配制;NA是一种神经递质;PT是NA受体的抑制剂。实验条件适宜)
实验过程与结果或结论:过程 结果或结论 实验1 ①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分别检测动作电位大小、动作电位传导速率和肌肉收缩张力;
②以1%酒精连续滴加标本5min后,再分别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结论:______。实验2 ①用1%硫酸刺激间脑蟾蜍一侧后肢的中趾趾端,测定屈反射时长,然后用任氏液清洗后肢和间脑断面;
②分别用含有50μL的任氏液、不同浓度酒精的小滤纸片处理间脑断面,每次处理后重复①。结果的记录表格:
结论:酒精会显著延长屈反射时长,其数值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变大。空白对照 任氏液 处理因素 0.1%
酒精0.2%
酒精1%
酒精屈反射时长 为了进一步研究酒精延长屈反射时长的机理,选取实验2中某一浓度的酒精用于实验3。 实验3 ①取5组间脑蟾蜍,用任氏液、NA、PT和酒精等处理;
②用1%硫酸刺激间脑蟾蜍一侧后肢的中趾趾端,测定屈反射时长结论:NA与其受体结合,显著延长间脑蟾蜍的屈反射时长;酒精通过NA受体参与的途径,显著延长间脑蟾蜍的屈反射时长。
(2)依据实验2、3的结论,实验3的分组应为:
A组:任氏液;B组:
(3)酒后驾车属于危险的驾驶行为,由本实验结果推测其可能的生物学机理是组卷:8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