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三中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中国陶瓷文化一直被视为体现中华民族文明成就和精神风采的重要方面。现代陶艺所追求的精神性和审美性,在中国亦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陶瓷文化始终追求一种超越单纯物用、兼重审美价值的精神品格。例如,青瓷推崇颇具人文性的“玉”的品质。以如玉胜玉、无饰为饰为至高境界,既提升了传统陶瓷的美学追求,又为内在地促进现代陶艺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根基。正是在对精神内涵的追求中,陶艺跟随整个手工艺生产“艺术化”的趋势,迅速走向纯艺术创作领域。
②中国现代陶艺创作从以形式美为准则,到融入哲学理念,一步步拓展,出现许多分支流派,如实验陶艺、观念陶艺、学院陶艺等。创作者极富才情的艺术创造,赋予陶艺新的艺术生命和审美取向。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现代陶艺不免受到西方现代陶艺创作理念的影响,如强调个性和现代审美表达,改变了传统陶瓷的形态、釉色、烧制规则,但并没有照搬西方,而是一直注重突显自身的文化品格。随着陶艺理论研究不断深入,陶艺家对陶艺的民族艺术特质逐渐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在创作观念上呈现两种趋势:
③一是重新认识传统“器物”精神。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通过器物形态语言表达特定的艺术趣味和美学追求。保持对“道”的坚守,也保证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传承。所以,陶艺不必刻意突破“器”的制约。
④二是对传统陶瓷工艺的再探索。技与道、实用与审美、传统与现代,都是辩证的统一体,正如一件有着审美性的陶艺作品,并不会因为具有了实用性而损伤其艺术价值。现代陶艺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深度发掘陶瓷工艺的潜能,如发掘“火”的美学创造潜能,即充分发挥烧造工艺的创造性;更大程度地把握和利用“泥”的特质,让泥的流动性、柔软性、松弛性、温和性、敦厚性等,更具审美特质。
⑤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陶艺进入了转型期——不仅是新老艺术家的交替,也包括艺术观念、审美取向和创作思想的转变。如今,陶艺与绘画、雕塑、装置等艺术形态相互融合,全方位地介入当代艺术创造。一大批勇于探索的陶艺家和跨界艺术家,以娴熟的技艺、开放的心胸和敏锐的艺术感觉,赋予陶艺新的生命力,奠定多元发展格局。
⑥一方面,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展览十分活跃,为陶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许多陶艺家在日益频繁的学术交流、展览活动中得到启迪,借鉴新的艺术创作观念和表现形式进行陶艺创新,在国际舞台赢得赞誉。一些创作者甚至在变形、开裂、气泡、淌釉、失透或蒸染等一系列与烧造相关的形态缺陷中,发现和发展富有审美价值的陶艺语言,丰富造型、加强表现力。尽管有一些创作并不十分成熟,却也展现了陶艺活跃和多元的发展态势,显示出创作者对陶艺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认识上的深化。
⑦另一方面,陶艺越来越受到各界艺术家青睐,各地的画家、书法家、雕塑家等来到景德镇陶溪川一一以陶瓷文化为主体的创意园区,进行艺术创作。他们以活跃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将其他艺术门类的美感融入陶瓷艺术创作之中,拓展了陶艺表现空间,进一步推动了现代陶艺的融合创新,为其注入新的美学意蕴。(摘编自吕品昌《陶艺: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始终追求超越单纯物用、重审美价值精神品格的中国陶瓷文化能体现中华民族文明成就和精神风采。
B.中国现代陶瓷艺术没有照搬西方,而是一直注重突显自身的文化品格,强调个性和现代审美的表达。
C.通过器物表达特定的艺术趣味和美学追求,保证了中国精神的传承,陶艺不必刻意突破“器”的制约。
D.陶艺追求技与道、实用与审美、传统与现代的辩证统一,不会因具实用性而损伤陶艺作品艺术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举实验陶艺、观念陶艺的例子,目的是论证中国现代陶艺创作以形式美为准则,融入哲学理念,出现很多分支流派。
B.文章分别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角度,阐述了随陶艺理论深入,陶艺家对陶艺的民族艺术特质逐渐形成的两种创作观念。
C.文章阐述现代陶艺对“火”美学创造潜能的挖掘,更大程度对“泥”特质的利用,均体现了陶艺家对传统陶艺的再探索。
D.文章后半部分采用了“总一分”的结构,介绍了陶艺全方位介入当代艺术创造,陶艺家和跨界艺术家对陶艺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瓷推崇“玉”的品质,把如玉胜玉、无饰为饰作为最高境界,为内在地促进现代陶艺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根基。
B.陶艺进入转型期,新老艺术家的交替,艺术观念、审美取向的转变,赋予了陶艺新的生命力,奠定多元发展格局。
C.一些创作者在变形、开裂、气泡、淌釉、失透等一系列与烧造相关的形态缺陷中丰富陶艺,作者对此持肯定态度。
D.各界艺术家将其他艺术门类的美感融入陶瓷艺术创作中,既拓展了陶艺表现空间,也推动了现代陶艺的融合创新。组卷:11引用:3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上了深刻一课,引发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警示人们需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挑战。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人类活动骤减、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但并未减缓全球气候危机。由此可见,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紧迫,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场大考,需要世界各国切实行动,携手应对。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此背景下,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将有利于提升全球携手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在此关键时期,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是对世界各国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中国的全球视野、全局高度、全面思考。
作为全球主要排放国里首个设定“碳达峰”“碳中和”限期的国家,我们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难度远大于发达国家。但是,中国有决心,更有行动;有责任,更有力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发展是党和政府对14亿人的一种承诺,更是一种“大国担当”。(摘编自蒋钦云等《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中国发展网2021年3月25日)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智库》)材料三:
日本东京奥运会将于7月23日正式开幕。在筹备之初,东京奥组委就宣布,要把“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回收”(Recycle)的“3R”概念作为奥运会的主导理念之一。
东京奥组委为奥运村提供了1.8万套硬纸板制作的床具和寝具,这些床都是由再生材料制成的,拼在一起像一个个“纸盒子”。他们还对外宣布,东京奥组委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地搜集废旧手机和家电,从废弃的电子产品中提炼金、银铜,用以制作奥运会奖牌。
据报道,本届奥运会的颁奖台与火炬也使用了环保材料。颁奖台的制作材料使用废弃的洗涤剂瓶以及回收海洋塑料垃圾的再生塑料制作而成,将其处理成蓝色颗粒后,再用3D打印机打印出固定模块,组装后就能打造出颁奖台。而东奥传递圣火的火炬由回收铝制成,材料来自于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后为难民们建造的临时住房废料,通过挤压等工艺最终造出完全无缝的火炬。在本次圣火传递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使用氢气作为火炬的燃料,这将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主火炬使用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燃料。
而在赛事场馆方面,东京奥运会将尽可能地使用已有场地进行比赛,避免新建大型场所而带来的碳排放,此举将减少新开发场馆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其次,东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馆、奥运村、残奥村使用的电能100%来自可再生能源。比赛期间所有的客车全部使用低污染、节能型汽车。
(摘编自《东京奥运会贯彻“3R”环保理念》,新浪网2021年7月14日)材料四:
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次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冬奥盛会就是一个很好的窗口,证明了中国的能力与决心,我们仍将也必将继续为世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介绍,中国全面落实“绿色办奥”举措,充分改造利用“鸟巢”“水立方”等原有奥运场馆,新增场馆“冰丝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大道速滑馆,碳排放趋近于零。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冬奥办主任杨志东表示:“这次北京冬奥会在场馆供电上与往届最大的不同是3个赛区26个场馆全部使用了绿色电力。我们把北京和张家口的风电、光伏发电还有水电源源不断输送给场馆。”杨志东介绍,预计到北京冬残奥会结束时,冬奥会场馆将消耗绿电约4亿度,这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百余辆“氢腾”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客车为延庆赛区提供交通接驳保障服务。相较传统化石能源车辆,氢能客车每行驶100公里,可减少7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14棵普通树木一年的吸收量。
中国以实际行动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北京冬奥会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正如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所诠释的北京冬奥会精神一样,中国将以绿色冬奥为契机,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做出更大贡献,与全世界一起走向绿色低碳未来。
(摘编自李佳《北京冬奥会成首个碳中和奥运会》,搜狐网2022年2月19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中国需付出艰巨的努力,难度也远大于发达国家,但凭借我们的坚强决心与不懈努力,定能实现美好愿景。
B.材料二中,根据IEA的统计数据,近年来低碳研发支出和非低碳研发支出的差距在拉大,由此证明了IEA成员国对低碳技术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
C.2019年中国低碳能源公共研发支出占能源公共研发支出比重相较欧盟等地区明显偏低,可见我国需加大低碳能源公共研发力度,优化能源研发支出结构。
D.用硬纸板制作床具寝具,用废弃电子产品提炼再生金属铸造奖牌,全部使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等等,东京奥组委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贡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导致人类活动骤减、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减缓了全球气候危机,但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依然紧迫。
B.材料一的内容沉雄庄重,唤起读者的气候危机意识;材料四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了我国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激发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C.中国以实际行动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国力之强大,更彰显了大国之担当。
D.综合四则材料可以看出,世界改善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脚步从未停止,低碳发展理念也在进一步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方式也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
(3)在低碳环保方面,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有哪些相同的举措?请概括说明。组卷:3引用:4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流 转
李学英 回去看望母亲,她突然拿出手机朝我拍照,还让我教她用微信和视频。我拿过她的手机问,你原来的老人机呢?她回,我换了这台新款的,功能多,就是不会用,你教教我。我先教母亲用微信,说了几遍,她要么按着话键不放,要么没按话键,光对着屏幕说话。我渐渐失去耐性,便谎称,今天忙,等下次来再教你好了。
回到家,想着儿子明天终于要去住校,自己总算得以自由,便哼起歌来。
隔天,送儿子去学校后,我去美容院做了个保养。这些年天天泡在厨房里,如今不必再想今天要给儿子做什么菜,时间到了要去接他放学,晚上还要监督他写作业和睡觉……突然做了时间的主人,我脚步轻快地从美容院出来,又约上朋友去逛街,晚上在餐厅里吃完饭后,心满意足地回到家里。
老公出差是常态,只是,今晚怎么觉得家里这样空?我把家里的灯都打开,从客厅走到厨房,从厨房走到卧室,又从卧室转到阳台,经过儿子的房间,我在他门口停了会,笑笑,把灯全都关了。回屋睡觉。我对自己说。
第二天天刚亮我便醒来,冲到厨房淘米时,方想起儿子已经住校,不必为他做早饭。我欢呼着跑回温暖的床,结果怎么也睡不着。在床上赖了会,我起身走向厨房。吃什么呢?平时都是儿子吃完,他上学去后,剩余什么都被我扫进肚子。这会,我想了半天却什么都不想吃。我随手拿了几包零食躺倒在沙发里,边吃零食边漫无目的地按着遥控器,看累了就睡,睡醒了就在屋里到处走,走到儿子的房间。我开门进去,摸着冰冷的床,眼睛慢慢地泛起泪珠。我终于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我来到儿子的学校,让保安把儿子叫出来。我笑嘻嘻地望着身着校服的儿子朝我跑来,张开双手准备迎接他入怀。儿子跑到我旁边忽然停下脚步,皱着眉低声问,你来学校干嘛?我都这样大了,好丢人,你快回去吧。我还来不及看清楚他的脸,他已经转身跑向学校的深处。
听说学校每天晚饭后会让学生到操场散步,我便提前到学校附近转。如果儿子在操场,隔着铁栏杆应该能着到。正当我望眼欲穿时,母亲的视频电话打进来,我惊讶地问,你怎么会用视频?她回,我特意求邻居教的,还有微信……母亲说了一大堆不着调的话。我说,没事我挂了,说着便匆匆挂了电话。
在学校附近徘徊了几天,终于望到儿子,他正向我走来。我兴奋地贴在铁栏杆上喊他的名字。他跑到铁栏杆旁大声喝道,别再叫了,你丢人不?快回去,要不然星期天我也不回家了,说完转身跑掉了。
为了周日能见到儿子,我再也没去校外徘徊。我开始着手准备,儿子周日回家要吃什么用什么。对了,房间也要打扫干净,还有被子,每天都要拿出来晒太阳……
母亲又打视频电话来,问我在做什么?我说,你没事能不能不要老打视频电话?她问,影响到你了?好,那我以后发微信给你,你有空再回。
挂断母亲的电话后,没过一会,她的微信就到了,你在忙什么?吃饭了吗?我看完母亲的微信,直接把手机丢到一边。
终于盼到儿子回家,我伸手想去摸摸他,他侧身避开了,放下带来的脏衣服,提着他的书包进了房间,我赶紧跟过去,却发现门已经反锁。我只能趁着儿子出来吃饭时,用手机给他拍照,他发现后立马用手挡住脸,气愤地说,你再这样我不吃了。我匆忙放下手机说,别别别,我不拍了,你吃,你慢慢吃。看着他吃饭,我问,跟我说说你在学校的情况呗!有什么好说的,不就那样。儿子淡淡地带过,放下碗筷进了房间。一整晚我都拉长耳朵睡觉,生怕错过儿子出来喝水或有什么需要。
儿子又要回学校了。假如时间能走得慢点该多好。路上我不停地抱怨。儿子说,我都知道啦,你能不能不要再说啦!车刚停下,儿子提起书包头也不回地奔向学校。我突然很想哭,这时母亲又发来微信。我想,似乎有些天没去看她了,便掉转车头,往母亲的家开去。
母亲看到我笑得合不拢嘴,拿出许多吃的,不停地劝我多吃点。抬头间,我发现母亲正用手机偷偷地拍我。我说,给我看看。母亲好像做了错事般,立刻把手机放到身后,笑着说,你别删了,我也就是想你时可以拿来看看。
我蓦然一愣,眼里一丝酸楚划过,看着小心翼翼说话的母亲,我知道儿子不在家的日子里,我应该做些什么了。
(节选自《山西文学》,2021年第11-期)(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到家,想着……自己总算……自由,便哼起歌来”,刚摆脱了母亲的纠缠,又将送走让“我”操心的儿子,“我”感觉一身轻松。
B小说通过外貌,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出了儿子的形象,儿子有些青春期的叛逆,也有些行为土的不成熟。
C小说语言具有生活化,口语化的特色,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符合人物身份和客观场景,突出人物个性,引发读者共鸣。
D小说选材颇有匠心,表面上看是一些家长里短,其实经过作者精心剪裁,妥善安排,反映了当下的一些社会现实,具有启示意义。
(2)请简析文中两处画线句的含义及作用。
(3)小说以“流转”为题,有多重意蕴,请简要分析。组卷:15引用:7难度:0.4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变黑。真的是这样吗?首先请爱吃酱油的小伙伴放心,① 。因为酱油不是光敏感食物,并没有增加光敏感的功能。它无法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合成、运输、分解,也就不会引起皮肤的色素沉着。那么,① ?受伤后新生的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侵害。当紫外线照射到上面,它会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以酪氨酸为材料生成黑色素,从而导致浅表创面愈合后的黑色素沉着,于是伤口就变黑了。最后提醒大家,③ ,应尽快采取措施来消除炎症,避免感染。伤口一旦发生感染,会严重破坏皮肤的真皮层,并导致肉芽组织增生,从而大大提高色素沉着的概率。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9个字。
(2)请根据上面材料,就“如何预防伤口的色素沉着”给出三点提醒。要求:使用否定句,每句不超过10个字。组卷:13引用:18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他本是锦衣玉食的富家少爷,家里有“鸦飞不过的田产”,却在国难当头之际抛家舍业,选择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说:“为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献出我自己的生命也定在所不惜。”他叫彭湃,面对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于1929年牺牲。
他幼年受尽磨难,成年后被派往苏联学习机械,由于国家核动力专业急需人才,他服从祖国安排选择改行,他说:“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硬是在一穷二白的年代搞成了核潜艇,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叫彭士禄,彭湃之子,于2021年去世。
她是天才混血少女,在美国家境优渥,当看到心心念念的中国将举办冬奥会时,选择加入中国国籍,代表中国参加2022冬奥会,为国争光。母亲谷燕总对她说:“一个中国人不管身处何处,都不能忘了祖,丢了根。”她叫谷爱凌,中国滑雪首位归华运动员。
有一首诗写道:“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一百多年时光,几代人的选择,改变了他们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很多。
上述材料能给正面临一次重要人生选择的高三学生以深刻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人生选择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5引用:4难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