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海南省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三)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让体育为人类的和谐共生服务一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起人顾拜旦的理想,他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发表的《体育颂》,结尾就讴歌:“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顾拜旦还重视体育对于塑造人格的作用,他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的一次招待会上发表讲话说:“传播这些格言,是为了造就更健壮的人类——从而使人类更加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
          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一定能体会到顾拜旦的思想与儒家教化观念的一致之处。儒家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培养君子人格及人的社会责任感。
          孔子以“六艺”教人,这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与现代体育运动最具关联性的是“射”与“御”。相比于“御”,传统儒家对于“射”的讨论更为丰富复杂,一方面是因为“射礼”在礼仪活动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射礼”体现了许多为儒家所肯定的道德品质,从而成为人格培育的重要途径。
          在许多礼仪活动中,“射礼”都担负着重要的功能,比如《礼记•内则》中说,国君之子出生之后,作为礼官的弓箭手要用桑木做的弓和六支蓬草做的箭,射向天、地、四方,以示国君之子志向远大。还有在乡人聚餐的时候,也会有“射乡”之礼,来表达对乡党的情谊,“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礼记•乐记》)。
          但“射礼”在儒家礼乐活动中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其所承载的儒家道德理念。
          首先是“勇”,早期的人类文明都十分强调“勇敢”的德行,孔子将“智”“仁”“勇”视为“天下之达德”,这跟早期人类严酷的生存环境有一定关系。聘射之礼体现的是人的勇敢精神,在和平时期,这些“勇敢强有力者”主要用之于礼仪,而当战乱时期,则要上阵作战,“用之于战胜则无敌;用之于礼义则顺治。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礼记•聘义》)。
    “射”就其仪式本身,就能展现一个君子的德行,其挺直的身体形态和内心的专注,都是君子之仪表和内心状态的写照。《礼记•射义》甚至将“射礼”的过程誉之为“仁之道”,因为仁者必先正己,而射礼也要求射者先正诸己,然后才开始发射。
          然而,射礼与顾拜旦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最为接近的,是对于“竞争”和“谦让”关系的描述。我们先来看《论语•八佾》中的一句话,“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按照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解释,大射之礼,竞赛双方要三作揖然后才开始比赛,朱子的意思是,君子向来并不与人争,若要有所争,那一定是参与射箭比赛。但比赛中,他一定会表现出从容谦逊的态度,而不是采取不当的手段去赢得胜利。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界一直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就是将体育运动作为增进人类共存共享理念的桥梁。从“乒乓外交”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比赛既是增进人们健康的手段,也是增进世界各国互相理解的桥梁,这背后既有中国拥抱世界的胸怀,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谦逊包容的精神。2022年,我们在欢迎世界各国运动员来参与比赛的时候,也会将奥运会作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尚体育精神的舞台。射礼所体现的公平竞争、克己礼让的态度,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相结合的最佳体现。
    (摘编自高富贵、干春松《传统文化与奥运精神的融合--以“射礼”为例》)      材料二:
          顾拜旦的现代奥林匹克意识是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成果,是现代西方体育理念的集中反映和逻辑升华。顾拜旦通过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艰难探索,逻辑地继承了古希腊的奥林匹克精神,形成了他的现代奥林匹克意识。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第一,奥林匹克运动是满足人性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强大力量。顾拜旦认为人天生有两种本能一种是“攻击性”,它通常表现在人的争强好胜中,其极端表现就是战争;另一种是“活动欲”,它通常表现在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竞技比赛中。奥林匹克运动是实现人的这两种本性的载体。第二,奥林匹克运动是由理性支配的对世人实施教育的社会进步行为。顾拜旦强调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展现人性的载体,为人们创造了自由、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这种环境和氛围的价值取向就是对世人实施博大的教育。第三,奥林匹克运动贯穿着统一人们思想和信仰的宗教精神。顾拜旦倡导的宗教精神集中表现在现代奥运会的主仪式上。1913年顾拜旦设计出了现代奥运会的旗帜,旗帜以白色为底色,意思是所有国家都毫不例外地参加比赛。1936年柏林奥运会正式确定了点燃圣火的仪式,绚丽的火焰和隆重的氛围折射出了顾拜旦所孕育的“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思想之光。第四,奥林匹克运动通过人与人的“契约关系”而形成了公共意志。公共意志表达着人们平等、公平竞争的意向,造就着健康完美的人格。这突出地体现在顾拜旦提出的两句名言上:一是“更快、更高、更强”,这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所蕴含的人的自我解放和自我完善的奋斗精神;二是“参加比取胜更重要”,这揭示了奥林匹克精神“主要的不是已经获胜,而是进行战斗”。
          奥林匹克运动在今天不仅仅是一场全世界范围内人与人之间的竞技会,它也是国家之间交往的一个平台,其宗旨是崇尚和平、反对战争,不受政治的干扰。
    (摘编自翟国范、张林学《从西方文明中的体育理念看顾拜旦的奥林匹克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中的“射”与“御”,与现代体育运动是相关联的,但“射”比“御“更为重要,更能体现儒家道德品质。
    B.在中国古代,射礼在礼仪活动中往往担负着重要的功能,比如可以用它表明远大志向,表达对乡党的情谊等。
    C.“射”提倡正当竞争,其所反映出的竞争与谦让的关系,与顾拜旦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有相通之处。
    D.人天生具有“活动欲”和“攻击性”,奥运会恰好能实现人的这两种本性,能够满足人性与社会的需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论是中国现代体育精神,还是顾拜旦的现代奥林匹克意识,都分别继承了其体育传统蕴含的精神,是东西方文明发展的成果。
    B.顾拜旦重视体育为人类服务及体育对人格塑造的作用,这与他强调奥林匹克运动中“契约关系”与奋斗精神的目的是一致的。
    C.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为人们创造了自由、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能够对世人实施博大的教育,可以作为解放人性的载体。
    D.奥运会不仅是全世界运动员之间的竞技会,也是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平台和手段,“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3)下列诗句选自顾拜旦的《体育颂》,根据材料,其中没有体现和儒家教化观念一致之处的一项是
     

    A.身体和精神的改变要同时抓起
    B.肌肉用力的全部含义是敢于搏击
    C.你在有节制、有组织、有技艺的体力较量中产生
    D.想起你,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愈加清晰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2022年中国将要举办的冬奥会的主题是“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试分析中国举办的冬奥会的主题体现了怎样的奥运精神。

    组卷:13引用:1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揭锅
    高军
    “你说说,不就是用你家一点锅底灰嘛,怎么就不行呢?”小伙子急得脑门子都冒汗了,可还是耐着性子问。老乡沉默着不接话茬,就是不同意揭下锅来刮取锅底灰。
          由于当地很难找到石灰,宣传队只好到处寻找老百姓家锅底的黑灰。然后用水和成浓浓的黑水,以此刷成黑色标语,可用白石灰水为黑字镶白边,也可用锅底灰水为白字镶上黑边,既能多刷些标语,还美观醒目。刚到沂蒙山区,抗大一分校宣传队队员打算沿用在晋东南创造的这一经验做宣传。
          又走了几家后,小伙子再也忍不住了,发泄道:“这里的群众太落后了!”
          看见李培南政委,小伙子气嘟嘟地把情况说了一遍。李培南呵呵一笑,说道:“看来脾气还蛮大,正因为还有部分落后群众,所以需要我们做细致的工作嘛。”他说:“走吧,咱们去看看怎么回事儿。”
          他们到了一户人家,小伙子刚想喊话,李培南摆摆手制止了他。李培南敲门后,主人热情地搬来小板凳让他们坐。但李培南早坐在门口的石头上,说:“咱们就在这里拉拉呱儿吧。”主人顺势也坐在窄窄的门槛儿上。话越说越近乎,老乡甚至问到了他的年龄等。李培南告诉老乡,自己虚岁三十六,江苏邳县人,参加革命十四年了。老乡说:“你们撇家舍业的,图什么?”
    “图的就是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李培南感慨地说,“大家生活都还这么苦,所以我们共产党人还要继续奋斗。老乡啊,我想问一下,是不是家里的锅底灰平常不能动啊?”
          老乡沉吟了一会儿,慢慢开口道:“也不是不能动。时间长了,就得揭下锅来把黑灰刮掉,要不然,锅热得就慢了。刮下来还可以卖中药铺呢。”
          李培南继续虚心请教着:“要是别人来给揭锅,是不是有什么说法啊?”
    “那当然了!”老乡的话接得很快,“锅要是被揭了,说明这家要么是犯事儿被抄家,要么就是人口断绝了。再说,揭下锅来重新安上,锅和灶台之间那条缝儿里会冒出烟火来,重新弄好很麻烦。”
          听到这里,小伙子忍不住张嘴倒吸了一口气。
          李培南叹口气,说:“咱们共产党、八路军进行宣传,刷标语口号需要这锅底灰,那该怎么办呢?”
          老乡沉默了一会儿,慢慢开口说道:“那就用呗,先从俺家开始刮,其他家要是说明白了,也没问题。”
          随即,老乡站起身来,说:“我这就去锅屋里给你们刮去。”
          他们跟着老乡向灶屋走去,只见锅和泥灶台连得很密实,老乡捏着高出一圈的锅沿使劲往上端着,李培南赶紧上前帮忙向上端费了一些力气才将锅揭了下来.然后小心地翻扣在平整的地方,一用力刮起锅底灰来。
          刮完黑灰,在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李培南已经快速端起锅往灶台上送去。他小心地把锅安上,指着接缝处说:“就是这里会露出烟火来,咱们赶紧和点泥把这一圈缝儿涂好吧。”
          老乡赶紧推着他们,说道:“你们快去忙大事儿吧,我自己糊一下就行了。”
    “那可不行!”这时候,小伙子已经拿起一个头出去找土了,李培南拿着铁锹去找麦糠,先把土过一遍筛子,拌上麦糠成泥后.李培南最先用手抓起一坨泥来,走到锅灶前围着锅沿下边用心地抿着,其他人在一边帮忙,一会儿工夫,就将锅围上了一道湿湿的花边。李培南还顺手将锅台上其他破损处也用泥抹好了。
          离开前,李培南又仔细地嘱咐着:“你常看一下,如果新糊上的泥出了裂纹儿,抓紧补几次,别让烟呛着啊。”
          许多天后,李培南又看见了小伙子,笑着问他:“现在去刮锅底灰,好办了吗?”
          小伙子先是打个敬礼,然后笑着回答道:“好办了,太好办了。群众一点也不落后呢!”
          李培南听了,拍拍小伙子的肩膀,笑了起来。
    (选自《天池小小说》2021年第11期,有删节)      文本二:
    焊接
    高军
    “小鬼,你这是生的什么气啊?”
          树阴下,我正气鼓鼓地对着摆梭毫无办法,头顶上方突然传来一声问话,既有外地口音,又掺杂着沂蒙山当地的方言。
          有这种口音的人一般都是经历过长征的红军干部,级别肯定不低。我激灵一下,快速站起来举手敬礼:“首长好。”
          他翻身下马,还一个礼,问道:“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儿?”
          日寇“扫荡”越来越频繁,为打破敌人的封锁,解决部队的穿衣问题,军区成立了被服厂。可是,敌人随时会扑过来,我们有时要背起机架和机头转移。有时要急火火地把拆开的机器零件埋入沙土中,就地坚壁。可这样机器容易损坏。突破封锁到外地购买零部件又远水不解近渴,于是大家集思广益,做出多项改进,使机器能凑合着使用。
          但摆梭是个娇贵的物件,它在梭床里不断摆动,很容易损毁。一旦磨损厉害,就会摇头摆尾不走正道,发出难听的声音,接着就会跳针、断线、断针头。修复摆梭成了一个大难题。我正琢磨着,结果上首长了,还是他先打的招呼,这样可是不礼貌了。
    “我瞅瞅。”听我说完情况,首长从我手中把摆梭拿过去仔细观察。一会儿,他皱着眉头说;“这是精密零部件,确实难度大了,你是怎么想的呢?”
    “这不是磨掉了一块儿吗?如果能垫上一小块钢片就行了,可是怎么也垫不住。如果能垫上,那些废旧的摆梭就都能重新利用,该多好啊!”
    “对头,有道理,咱们再想想办法。”
          首长又皱着眉头思考起来,过了一大会儿,猛一拍手说:“焊接,把钢片焊接在上面,就解决问题了嘛。”
          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心里有些不服气,没好气地说道:“我们试过,钢片硬度大,弹性也大,焊上这头儿,那头儿还翘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焊起来,不是在锉平磨光的时候裂开,就是在淬火时又分了家,到现在还没解决。”
          他点点头,说:“就是一个精密程度够不够的问题。走,咱们试试去。”
          来到车间,首长亲手操作起来,拽着风箱把手儿使劲拉动,炉中火焰逐渐大起来,他把摆梭放在火中烧着,差不多的时候,快速将钢片放在火里,他瞪着眼睛观察着,火候一到马上夹出来,快速将已烧得眼看就要化开的钢片粘贴在已变得红彤彤的摆梭上,用细铁棍儿使劲按压钢片,让它们严丝合缝地粘贴在一起,趁热快速打磨,然后用铁钳夹着摆梭开始精心淬火。把摆梭从水中夹出来的时候,我看见那个钢片已经焊接上去,比我们焊得光滑多了。首长的手法太熟练了,我不知不觉间张大了嘴巴。
          我疑惑地问:“首长,您怎么这么熟练啊,可给我们解决大问题了,你这是从哪里学来的啊?”
          首长一边用我递的毛巾擦着脸,一边回答:“我在苏联学习的时候就对机械工艺很感兴趣,学习过一些焊接技术。不过.可不是咱们这个样子。”说着,哈哈大笑起来:“咱们这是土法上马,也可以叫中外结合。”
          我拿着维修后的摆梭在缝纫机上试验起来,缝纫机发出和谐的刷刷声。十几年后,我在报纸上再次看到了首长。那是首长率领一个代表团出国访问的照片。多年过去,我的眼前时常会浮现出首长那焊接摆梭的身影来……
    (选自《天池小小说》2021年第11期,有删节)(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欲扬先抑,开头说坚决不同意揭锅取锅底灰,在和李培南政委沟通交流后,即使心有顾虑,也主动刮锅底灰。
    B.老乡对不同意揭锅的原因的解释,既照应了前面宣传队工作的不顺,又自然引出了后面李培南糊灶台的行动。
    C.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手法,刻画了李培南政委善做群众工作、关心百姓疾苦的革命家形象。
    D.小说使用“拉拉呱儿”“锅屋”“筐头”等口语化、地域特征鲜明的词语,既接地气,又给人以亲切真实感。
    (2)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因无法修复摆梭,正在树阴下生着闷气,因此对首长的到来视而不见,没有主动打招呼。
    B.摆梭本身娇贵易损,又因为我们受日寇频繁侵扰,需要将它多次转移、掩埋,最终造成摆梭磨损掉块。
    C.其实“我”有解决缝纫机摆梭问题的方法,但限于当时的艰苦条件和工艺,无法顺利完成。
    D.小说用“拽”“瞪”“按压”等动词,把首长亲自焊接摆梭的细节刻画得真实具体,画面感极强。
    (3)文本二中,“我”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文本一中的李培南和文本二中的首长形象上有哪些共同之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组卷:23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反食品浪费,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①
     
    从单纯的道德号召升级为道德号召与立法推进并行,②
     
    ,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反对浪费.需要压实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食品浪费的责任。建立健全反食品浪费工作机制确定反食品浪费目标任务,通过监测、调查、分析和评估等方式,加强监督管理,切实推进反食品浪费工作。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要加强公务活动用餐管理,规范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外卖平台的服务行为,改进单位食堂、学校食堂等供餐单位的供餐方式,倡导个人和家庭形成物尽其用、防止浪费的良好习惯和生活方式。需要构建政府领导、部门协作、行业引导,媒体监督、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机制。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将反食品浪费进行到底。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组卷:23引用:1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艾青      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巴金      青年,青年!无论受怎样的挫折和打击,都要咬着牙关挺住,因为你们完全有机会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丧气,每一次挫折就只不过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块普通绊脚石,而绝不会置人于死命。
    ——路遥      以上名人名言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在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2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