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全国100所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发布:2024/12/6 18:0:3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是由IBM的“智慧地球”概念逐渐演化而来的,它以互联网、信息技术、物理终端设备为基础,强调智能化、便捷化、效率化,最终目的是改进城市管理的方式,节约成本和资源,创造生态宜居的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可以看出来,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在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是以“城市居民”为中心,以信息化来服务大众,进而创造出安全、便捷、高效的人类生存环境。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应对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信息化深入推进和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全球智慧风潮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我国很多城市都已经迈开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并且经过一系列的探索,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而且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了从居民的需要出发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比如,2015年,北京推出了建设“健康北京”“平安北京”“畅通北京”“宜居北京”等重要政策方针,实施“五个北京”的政策方针是为了提高北京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虽然每个“北京”都有自己的中心点,但都是“以人为本”这一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还有“智慧天津”形成了“以人为本、技术带动”的建设风格,为了把更多开发出来的智慧应用为居民所用,天津市会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着重发展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8个重要项目。广州为了发展好智慧城市这个“智慧”项目,在2011年确立了自己的城市发展理念,即低碳经济、幸福生活、智慧城市,并制定出了相应的“智慧框架结构”。
          智慧城市已经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潮流,潜力无比巨大。但是在智慧城市火热建设的表象之下,有些问题也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城市中的主体是城市居民,惠及民生应是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智慧城市建设应利用新信息技术努力为居民服务。但是。当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中同样存在“跟风”问题,不少城市在缺乏对真实需求的判断和对真正建设路径的把握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建设,重建设投入,轻绩效提升,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一味追求“高大上”,缺乏应用实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治理的模式也不应再以政府为单一主体,而应更多地吸纳民众以及其他组织共同参与治理。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城市的建设依旧是以政府为主体,在制定以及执行政策时,缺乏大众的参与,因此大部分居民对于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依旧不了解,大部分人认为这只是政府提出的“噱头”。
          在智慧城市建设提速的同时,中国很多城市的个性逐渐被“模糊化”。有很多城市在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中“随大流”的心态严重,只是一味地借鉴国内外优秀城市的技术模式,而忽视了本城市发展的定位和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千城一面”现象。
    (摘编自李琴《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和策略研究》,《视听》2017年第9期)材料二: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智慧城市系统充分发挥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的作用,其中包括对建筑智能化促进应急医疗基建需求的快速响应,以最短时间、最高效率完成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以及利用数字化防疫防控解决方案辅助政府决策,实现集中指挥调度。与此同时,远程医疗、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在重大疫情抗击中的应用结合,展示了智慧城市和通信科技的力量。
          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的数据分析及资源整合共享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打破了各部门、各行业的孤岛式运营模式,实现了跨职能跨业务的联动。数字化防疫防控解决方案利用城市各个应用系统采集的大数据,对疫情的发展进行分析,辅助政府决策。例如,数字化防疫防控解决方案利用手机信令数据、移动互联网数据分析人员流动情况;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实名购票数据分析与感染人员同乘情况;利用视频人脸识别与交通卡口数据发现、追踪感染人员和车辆情况;利用高精仪器热成像技术实现无感、无接触高精度体温检测,识别高温人员并将信息同步推送至控制中心。在发生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下,把各部门、各行业的数据集中展示在指挥中心大屏上,一方面便于集中指挥调度,另一方面能通过对智能交通设施、智能基础设施的自动控制系统对城市运营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
          本次疫情的出现和重大危害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敲响了警钟。在未来,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将更加追求人、空间和科技的紧密融合,强化服务职能和增强城市空间规划的协调性、合理性,将会深刻地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
          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以人为本,注重公共卫生健康,强化城市的服务职能,建立长期有效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机制,惠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城市人文关怀,将使城市在遇到突发危机时变得不堪一击。
          智慧城市的规划涉及面广、连续性强。因此智慧城市的规划需符合城市长期发展的战略要求。疫情下频频发生的失误正是城市空间规划在顶层设计时未能考虑完全和信息化等方面规划不足引起的。未来智慧城市规划应当合理布局物质生产和流通空间,均衡布局公共资源,与城市整体空间规划相协调。
          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代表的传染病影响了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行,从一定程度上启示了未来智慧城市各行业间紧密关联的重要性。各有关部门应打破过去各司其职、互不干扰、数据权属不清、共享难度高的现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触及城市生活各方面的安防、交通、物流、医疗、教育、办公、政务等信息进行全方位整合并实时共享,促使城市更为高效地运行及管控。
    (摘编自《共克时艰,智慧抗疫》,搜狐网2020年2月12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病”问题,智慧城市建设将是重要战略举措。
    B.我国大多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缺乏民众与其他组织的参与,因此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
    C.2020年智慧城市数字化防疫防控,实现了跨职能、跨业务的联动,利用大数据分析疫情,辅助政府决策,作用巨大。
    D.此次疫情的出现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敲响了警钟,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把通信科技的应用放在首要的位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创建智慧城市的重要性,有的城市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其中,广州最早提出了“智慧”发展理念。
    B.智慧城市的建设如果一味地借鉴国内外优秀城市的技术模式,而忽视了自己城市的特点和定位,就可能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
    C.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指挥中心利用城市各个应用系统采集的大数据,既便于集中指挥调度,又能对城市运营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
    D.智慧城市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技术的应用、网络建设、数据分析及资源整合共享等是建设智慧城市创建的重要因素。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智慧城市系统发挥应急管理和服务作用的一项是
     

    A.许多城市全城或全区统一使用健康二维码。
    B.5G云端医护助理机器人火线上岗。
    C.VR在线课程平台提供优质课程资源。
    D.“云平台”采用智能算法提供数据支持。
    (4)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给“智慧城市”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组卷:10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喝茶
    梁实秋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但是,数十年来,喝过不少茶,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都尝试过。茶是我们中国人的饮料,口干解渴,唯茶是尚。茶字,形近于茶,声近于槚,来源甚古。流传海外。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人无贵贱,谁都有份,上焉者细啜名种,下焉者牛饮茶汤,甚至路边埂畔还有人奉茶。北人早起,路上相逢,辄问讯“喝茶未?”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乃人生必需品。
          孩提时,屋里有一把大茶壶,坐在一个有棉衬垫的藤箱里,相当保温,要喝茶自己斟。我们用的是绿豆碗,这种碗大号的是饭碗,小号的是茶碗,作绿豆色,粗糙耐用,当然和宋瓷不能比,和江西瓷不能比,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朴实厚重的风貌。现在这种碗早已绝迹,我很怀念。这种碗打破了不值几文钱,脑勺子上也不至于挨巴掌。银托白瓷小盖碗是祖父母专用的,我们看着并不羡慕。看那小小的一盏,两口就喝光,泡两三回就得换茶叶,多麻烦。如今盖碗很少见了,除非是到故宫博物院拜会蒋院长,他那大客厅里总是会端出盖碗茶敬客。再不就是在电视剧中也常看见有盖碗茶,可是演员一手执盖一手执碗缩着脖子啜茶那副狼狈相,令人发噱,因为他不知道喝盖碗茶应该是怎样的喝法。他平素自己喝茶大概一直是用玻璃杯、保温杯之类。如今,我们此地见到的盖碗,多半是近年来本地制造的“万寿无疆”的那种样式,瓷厚了一些;日本制的盖碗,样式微有不同,总觉得有些怪怪的。近有人回大陆,顺便探视我的旧居,带来我三十多年前天天使用的一只瓷盖碗,原是十二套,只剩此一套了,碗沿还有一点磕损,睹此旧物,勾起往日的心情,不禁黯然。盖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
          茶叶品种繁多,各有擅场。有友来自徽州,同学清华。徽州产茶胜地,但是他看到我用一撮茶叶放在壶里沏茶,表示惊讶,因为他只知道茶叶是烘干打包捆载上船沿江运到沪杭求售,剩下来的茶梗才是家人饮用之物。恰如北人所谓“卖席的睡凉炕”。我平素喝茶,不是香片就是龙井,多次到大栅栏东鸿记或西鸿记去买茶叶,在柜台前面一站,徒弟搬来凳子让坐,看伙计称茶叶,分成若干小包,包得见棱见角,那份手艺只有药铺伙计可媲美。茉莉花窨过的茶叶,临卖的时候再抓一把鲜茉莉花放在表面上,所以叫做双窨。于是茶店里经常是茶香花香,郁郁菲菲。父执有名玉贵者,旗人,精于饮馔,居恒以一半香片一半龙井混合沏之,有香片之浓馥,兼龙井之苦清。吾家效而行之,无不称善。茶以人名,乃径呼此茶为“玉贵”,私家秘传,外人无由得知。
          其实,清茶最为风雅。抗战前造访知堂老人于苦茶庵,主客相对总是有清茶一盂,淡淡的、涩涩的、绿绿的。我曾屡侍先君游西子湖,从不忘记品尝当地的龙井,不需要攀登南高峰凤篁岭,近处平湖秋月就有上好的龙井茶,开水现冲,风味绝佳。茶后进藕粉一碗,四美俱矣。正是“穿牑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骆成骧联)。有朋自六安来,贻我瓜片少许,叶大而绿、饮之有荒野的气息扑鼻。其中西瓜茶一种,真有西瓜风味。我曾过洞庭,舟泊岳阳楼下,购得君山茶一盒。沸水沏之,每片茶叶均如针状直立漂浮,良久始舒展下沉,品味清香不俗。
          初来台湾、粗茶淡饭,颇想倾阮囊之所有在饮茶一端偶作豪华之享受。一日过某茶店,索上好龙井,店主将我上下打量,取八元一斤之茶叶以应,余示不满,乃更以十二元者奉上,余仍不满、店主勃然色变,厉声曰:“买东西,看货色,不能专以价钱定上下。提高价格,自欺欺人耳!先生奈何不察?”我爱其憨直。现在此茶店门庭若市,已成为业中之翘楚。此后我饮茶,但论品味,不问价钱。
          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功夫茶。《潮嘉风月记》说功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喝功夫茶,要有工夫,细呷细品,要有设备,要人服侍,如今乱糟糟的社会里谁有那么多的工夫?红泥小火炉那里去找?伺候茶汤的人更无论矣。普洱茶,漆黑一团,据说也有绿色者,泡烹出来黑不溜秋,粤人喜之。在北平,我只在正阳楼看人吃烤肉,吃得口滑肚子膨脝不得动弹,才高呼堂倌泡普洱茶。四川的沱茶亦不恶,唯一般茶馆应市者非上品。台湾的乌龙,名震中外,大量生产,佳者不易得。处处标榜冻顶,事实上那里有那么多的冻顶?
          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烟。提起喝茶的艺术,现在好像谈不到了,不提也罢。
    (有删改)文本二:
    喝茶
    鲁迅
          某公司又在廉价了,去买了二两好茶叶,每两洋二角。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重其事的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
          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的,当我正写着《吃教》的中途,拿来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觉的滑过去,像喝着粗茶一样了。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由这一极琐屑的经验,我想,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大区别罢。所谓“秋思”,其实也是这样的,骚人墨客,会觉得什么“悲哉秋之为气也”,风雨阴晴,都给他一种刺戟,一方面也就是一种“清福”,但在老农,却只知道每年的此际,就要割稻而已。
          于是有人以为这种细腻锐敏的感觉,当然不属于粗人,这是上等人的牌号。然而我恐怕也正是这牌号就要倒闭的先声。我们有痛觉,一方面是使我们受苦的,而一方面也使我们能够自卫。假如没有,则即使背上被人刺了一尖刀,也将茫无知觉,直到血尽倒地,自己还不明白为什么倒地。但这痛觉如果细腻锐敏起来呢,则不但衣服上有一根小刺就觉得,连衣服上的接缝,线结,布毛都要觉得,倘不穿“无缝天衣”,他便要终日如芒刺在身,活不下去了。但假装锐敏的,自然不在此例。
          感觉的细腻和锐敏,较之麻木。那当然算是进步的,然而以有助于生命的进化为限。如果不相干,甚而至于有碍,那就是进化中的病态,不久就要收梢。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竟是谁活得下去。喝过茶,望着秋天,我于是想:不识好茶,没有秋思,例也罢了,
    (写于1933年10月)(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列举茶叶的名称,是要表明“我”对喝茶不很讲究,数十年来,“我”喝过不少茶,其中既有各地名茶,也有不登大雅之堂的茶。
    B.“卖席的睡凉炕”一语映射出了茶文化的差异,“我”对来自徽州的同学舍不得喝茶叶表示出惊讶,所以用此语来和同学相调侃。
    C.文中引用骆成骧的对联,一方面凸显了在西子湖喝茶的优美意境,另一方面烘托出了喝茶人的惬意心情,突出了“清茶最为风雅”。
    D.这篇散文有机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知识结合起来,涉及了有关“喝茶”的多方面知识:茶的品种、茶具、喝茶的艺术等。
    (2)对比两篇《喝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文以小见大,以“喝茶”来表达自己闲适恬淡的人生态度,鲁迅对这种享清福、抱秋心的闲适恬淡的人生态度是持讽刺态度的。
    B.梁实秋从不善喝茶到最后喜欢喝粗茶,喝茶仿佛是一种参悟;鲁迅以“喝茶”为载体,表达了对“上等人”无病呻吟写秋思批判。
    C.两文都写到喝茶的艺术,梁文中的“喝茶”颇为风雅,饱含了对生活的热爱;鲁迅反对这种艺术,因为他心系百姓,没有“工夫”。
    D.两文结尾很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梁文说喝茶的艺术“不提也罢”,鲁迅说“不识好茶,没有秋思,倒也罢了”,两者均言简意丰。
    (3)梁实秋的散文语言独具风格,请以文章对某茶店店主的刻画为例,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效果。
    (4)梁实秋和许多由大陆赴台的作家一样,在其作品中寄寓着挥之不去的乡愁,请结合作品内容加以探究。

    组卷:19引用:1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①______。要不然门就没有了。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②______,琴声悠扬悦耳。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主人有的是时间,经常打扫卫生,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③______,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蟋蟀的住宅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

    组卷:7引用:1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古时期,中华民族战天灾就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的传说。近二十年来,我们更是经历了1998年洪水、2003年非典、2006年禽流感、2008年汶川地震和南方特大雪灾等各种大灾大难。现在我们正经历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好像我们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好像生活本就如此。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勇气是知道生活的真相,却仍然热爱生活。
          其实,灾难本身有时就是一剂良药,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悲伤与苦涩,也能带来重塑与光明。纵观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的每次跃迁,文明的每次升华,往往伴随着痛苦的裂变,伴随着各种形式、各种形态的痛苦与灾难。
          学校举行以“多难兴邦”为主题的演讲赛,请你代表你的班级参与演讲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35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